当“外来和尚”两三事_风闻
灰鸽叔叔-灰鸽叔叔官方账号-2020-01-03 09:09
一
因为我一直不肯承认自己是“做自媒体的”,所以总会有人问:除了自媒体这些业务,你到底靠干啥过日子?
为了证明自己的反驳属实,我先揭晓其中一个:做“外来和尚”。
当然,搞的不是什么团建培训,也没有什么“听懂掌声”,它就是一个很扎实的活儿——和企业或者机构的品牌、市场团队一起,一个个盘方案,一个个对脚本,一个个做复盘。
和市面上那些穿西装谈概念的“顾问”不同,我和团队做的都是很具体的事:比如贵司市场部打算投放的公众号有没有水分,这个排版软件好用不好用,这个供应商靠谱不靠谱,最近有哪几个热点可以提前做准备……
都算是比较琐碎的事儿。
二
谈起这块儿的业务时,总有朋友质疑说,“这事儿需要请外人吗?企业自己招几个强一点的员工不就可以了?”
**说实话,我以前也是这么以为的。**两年前,我从来没把它当做业务体系的一部分,直到各种需求陆陆续续出现。
然后我发现了一个真相:有些话,真的是要“外人”来说,有些事,真的是要“外人”来做的。
那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遍布在所有大大小小的企业里。
说两个“身在此山”者经常会遇到的问题。
**第一,难免有人“热血澎湃办傻事儿”。**例如,有一家房产企业,在五四青年节的时候做了一张“无奋斗、不青春”的海报,大概的意思是要加班加点996,挥洒青春的汗水,彰显奋斗精神。然后整个企业都觉得这个热点蹭得很好,老板肯定会很开心,也很正能量。老板一开始也觉得很好。
然后我和当时的合伙人想尽一切办法把这张海报拦住了。
我们都能想象出,如果这张海报发出去,非但讨不了赏,企业的危机公关部门还会焦头烂额。它非但带不来荣耀与共识,反而会面临巨大的质疑和审视。
但我告诉你,如果没有“外来和尚”,是很少有人会思考“公众看到后会如何评论”的,因为所有人都在思考“老板看到后会如何评论”——即便最后老板会被公众的口水淹死,他们也会奋勇推进。
别以为这种现象只在小企业,即便大如腾讯,也会犯类似的错误。当视频网站的VVIP遭受质疑时,腾讯大号“新闻哥”奋笔疾书《中国人不配拥有精神生活!》,以为自己帮老板说了话,帮兄弟部门出了气,但结果只有添了乱。
还有那个震惊业界的“坦克”小蓝车,如果有一两个40来岁的“外来和尚”把把关,几个90后绝不至于一下子把公司搞垮。
“踩刹车”这件事情,咋一看好像不值钱,但如果没人干这件事,谁也不能保证企业会不会往悬崖峭壁飞驰而去。
第二,难免有人“心怀鬼胎干坏事儿”。例如,有一家企业,不管做什么推广,都要把一些明显有水分的公众号和微博列进去,还言之凿凿“特别便宜的10W+,性价比特别高”。
3000块钱就能买出一个10W+,哪怕你花五万去投放,也是浪费。非要这么干的原因也很简单:供应商和某个老员工有非常好的私交,每次投放都有不菲的回扣。
这事儿就算普通员工知道也没法说,毕竟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老员工和老板也是发小。谁都不愿意捅破这层窗户纸,那只有靠外来和尚伸一伸手指。
偏偏老板自己都知情,但也不愿意明说,觉得“老员工的爸妈和我家都很熟,直接说担心架空中层,导致分裂”,就私下拜托我这里。那就很简单了:我开会的时候摆出数据回采,同类投放对比,未来投放建议,老板装作若有所思,老员工赶紧解释,老板再打个圆场说那就换了吧,老员工再打落牙齿往肚里咽,我们再装作安慰老员工……
未必要靠什么“雷霆手段”,有个利益相关度比较弱的“第三方”,就能精巧地做掉很多事。
三
加上我这里还能写写东西,审审稿子,做做PPT,甚至起个SOLGAN什么,公众号还能承接几次推广,所以“外来和尚”的业务比例就从尾部一点点往腰部靠了。
也有朋友建议干脆成为“职业经理人”——这个逻辑的问题在于:收入可能会加个零,但我一下子从“山外”变成“山内”了,看问题的角度就会不一样。
我一年拿了你百来万,哪怕觉得这是个“错误的决定”,也很可能选择“完美地执行下去”,但如果只有十来万,从不接受所谓企业文化的“熏陶”,真进行判断时,“杠一下”的勇气就会高很多。
回头想想,不管是做什么项目,带什么团队,无惧别人的评价,以老板为核心,形成共识与合力当然要紧。
但如果有那么一两个外来和尚,能带着外面的视角来“杠”一下,也是挺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