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党的终极梦想到底是什么?Matrix?逆世界?还是撒冷天空城?_风闻
Merlin-随便看看。2020-01-04 21:52
根据百度百科的定义:
工业党(Industrial party)就是技术党(Party of Technology),是一群以坚持生产力水准来决定人类社会形态发展的人的代名词。工业党坚持认为先进的社会意识形态应建立在先进的生产力水平上,因此不断提升社会整体生产力是人类发展的核心动力;这是区别其他非工业党群体的重要标识。
显而易见,发展科技和提高生产力水平,建立健全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其好处和优点是不言而喻的。可以说,中国能够在二十一世纪之初重新崛起,这是最关键的动力源。那么,**工业化继续发展下去是不是一切顺利?**会不会有什么样的弊端出现呢?这确实很值得思考,比如下面提到的问题,就吸引了很多观友的参与。
工业党如何看待劳动生产率提高所导致的失业问题?_风闻社区
由于一些固执的“工业党员”拼了老命要跟我起腻,我特此声明一下:**我不是也不敢和神马“工业情怀党”发生任何联系,我以下的文章和“工业党”完全没有任何关联。**我只是认为无论神马党,我们的子孙后代都要面对科技发展的终极,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思考。
重要的话说三遍——我不是工业党,我不是工业党,我不是工业党。我只是向工业党提一个问题,你们爱答不答,随便就好。。。如果还不满意,那么我就把标题也改了,怕了你们,行不?
—————以下文章和“工业党的终极梦想”毫无关联,我描写的是“工业化的终极目标”————
——在我看来,要考察工业化的弊端,应该要先确定工业化的终极目标,或者说“终极梦想”是什么?这就类似于我们要琢磨外出远足的难度,先要确定是到家门口附近的小山丘转一转,还是要去征服珠穆朗玛峰。很显然,只要注意力集中,爬小山最多也就磨出水泡,连崴个脚摔一跤之类都可以避免。而要去攀登珠峰,那无论多么完全的准备,也不可能保证绝对不出人命。
那么,工业化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其实很多科幻作品电影大片之类已经给出了答案,那就是“所有的劳动均被机器人取代,包括能源采集、产业循环和机器人自我复制等等”。无需复杂的理论和推导,在这种情况下,所有产品和大部分的服务的实际成本近乎为零——边际成本为零,而原始投入占比不断递减也趋向于零。
B站的郭铁菊在2018年有一个视频,就是实地采访美国农场——2个农业工人(其实就是农场主加上一个临时雇工)就可以搞定7500亩的农作物(不是割牧草而已),原因很简单,一台43万美刀的大型农业机械就可以代替20个农民的手工劳动(整个农场当然不止一台农机)。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2s411H7RE?share_source=copy_web
很显然,这不是什么新闻,无数类似的报道早就不新鲜了。问题在于,**如果农机化肥农药的制造完全由智能机器完成,智能机器人本身也是由机器人组装,甚至连这两个农业工人也是机器人(无人驾驶)代替——这就意味着粮食生产的成本接近于零。**换句话说,当初期投入逐步分摊并形成再生产循环,大部分的工业制成品和农业产品都只需要极少的人力,(相对全体产品)成本下降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
1、**这个目标能否实现?**纯粹从科技发展的角度,要最终实现这个目标是完全可能的。要是按照乐观主义的估算,再把标准降低一点,比如70~80%的劳动被机器代替,需要的时间很可能并不长,今天的孩子说不定就能看到这一天的来临。
2、假如这一天来临,到底是人类的天堂还是噩梦开始的日子?很多文学或影视作品都是悲观的看法。只不过这一天貌似还很遥远,大家看了就算了,并没有真的往心里去——“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
在我看来,我们必须从这个近乎必然出现的“终极梦想”考虑问题。如果这一天真的是人类灭亡的开端,那么我们今天琢磨怎么克服“失业率提高”的问题就毫无意义,无异于饮鸠止渴,不过就是多苟延残喘几天。还不如现在就拜倒在瑞典环保小将Greta Thundberg的脚下,大家立马开始朝男耕女织的日子努力好了。
我们可以从技术发展的历程来讨论一下:(以下仅讨论理想情况,请勿过于联系实际。)
1、每一次的技术进步,总归是个别实力强科研投入大的企业,优先掌握高新技术(减少人力)。这样确实可能给企业带来高额利润。对于中美这样体量的大国来说,这样个别企业对于整体社会就业形势的影响是很小的。另一方面,还是以郭铁菊的视频为例,美国的农业机械化生产在减少农业工人数量的同时,也带了机械化肥农药等行业的就业等等。但是,随着这些产业的成熟,单位就业人数同样是在下降的。整体来说,美国的每吨玉米大豆所需的人力成本(工时数)大大低于多数农业国家,而且这个数量还会不断下降。
——因此,失业人口毕竟还是产生了。对于国有企业来说,除了税收外还可以通过降低售价或提高利润上缴等等措施,将超额利润分配给全体国民。对于私企来说,“合理避税”是必然的选择。显而易见,在通常情况下,国企利润(总体而言)分配给国民的比例都是远大于私企的。因此,在私有制为主体的国家,技术进步几乎必然会加大贫富的差距。
2、在技术不断发展和转让,直至整个行业甚至整个国家普遍使用高新技术(减少人力)的全过程中,西方国家中占主体的私有企业一方面会不断扩大规模,一方面必然会面临两难:产品和服务(包括第三产业)需要的人力越来越少,失业人口越来越多,谁来买单?毫无疑问,恢复人力生产实际是不可能的,AI机器的“零成本”怎么放弃?因此,剩下的选择不外乎两个:一是人人发钱不干活;二是大幅度减少产出,让大多数失业者勉强活在温饱线。
——顺便补充一下服务业(第三产业),简单百度一下就可以发现,大多数服务业都是可以大量引入人工智能(减少就业)的,比如金融业、交通物流、餐饮环卫等等。另一方面,服务业不能独立于“有支付能力的群体”而形成独立的循环,比如两个穷人互相搓背是无法称为“服务业”的,因为双方都无法为服务付费(然后拿钱回家开饭)。因此,资本家和劳动者(包括服务业自身的产业)的减少,必然会带来服务业的萎缩。比如某金融城市减少了十万金融(服务业)从业人员,这不单是增加了十万的失业人口,而且会给服务业带来“十万人消费量”的市场缺口。这样的“消失市场”绝非大开脑洞,想出某种“新职业”可以弥补的,否则也就不会存在什么“失业人口”和“经济危机”了。。。今时今日智能机器还属于“高投入”的情况下,我们都不能根除失业这个魔鬼,怎么可能指望智能化日渐普及的“未来世界”一定会产生“无穷新职业”?
3、实际上,即便西方国家选择了“人人发钱”的方案,比如杨泽安的普遍收入计划,实际上并不能完全吸收产能,尤其是“边际成本近乎零”的产能。而且这样逐步发展下去,必然会产生了一个后果——少数资本大咖免费(发钱发物资)养活了绝大部分人口,同时,这些资本大咖实际上已经不需要人力资源和市场了。。。这实际上就是阿丽塔(ALITA)身处的世界,上等人住在浮在半空中一个名叫撒冷的空间站里,下等人靠着“天降垃圾”在地面如野兽一样活着……
4、即便通过立法(生育控制+社会保障)等方式,私有制的世界未必如此灰暗。但社会阶层也必然会逐步分离、固化到根本无法化解的地步(这是很多科幻作品的背景)。由于失去逐步积累财富的机会和动力,除了巨型的垄断企业,大中小微企业完全没有生存机会,中产阶级也就必然会消失。随着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的进步,连所谓“极少数的天才大脑”也失去意义,平民将完全没有任何上升的空间。
**为什么大多数西方国家的科幻作品都描述了这样灰暗的未来?**因为他们立足于私有制,也真的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很显然,上面的情况是我们(占多数的平民百姓)无法接受也不愿意接受的。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生产资料的全民所有制”。
其实无需我继续阐述下去,只要从这个立场出发,任何人都可以得出结论:同样在生育控制+社会保障的前提下,社会管理和生产完全依靠超级AI+人工监控,每个人所有的收支(产品或资源)都是透明的(供监控而不是公开),腐败将不存在任何空间,公务员就只能是公务员(数量很少)。。。再说下去就是直接抄书了:“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因此,现在的问题,在这一天到来之前,世界将如何变化?私有制和公有制会有怎样的冲突?
——补充几点看法。
1、最近有不少人发帖吐槽观网网友的素质,我还不以为然。到了自己发帖子,我才真的体会到这一点。。。如果每个人发言都是真诚的,那么部分网友的偏执确实到了不可理喻的程度。
2、我**这篇文章不过是“展示私有制下科技进步的阴暗面”,目的是为了证明“公有制”在未来社会的优越性和必然性。**既不是和“星辰大海”打擂台,也不是为资本家唱赞歌。
3、我本以为这是非常简单的阅读理解就非常清楚的事情,“无需我继续阐述下去”——结果事实并非如此,一多半回复的人都是急不可待地“替我继续阐述下去”,真是让我无言以对。而我真正希望有人讨论的问题呢,无人问津或者“共产主义嘛,自然而然就实现了”。。。
4、为了应付一下这类“阅读理解困难症”患者,我简单地修改了一下,尽量把话说得明白一点。。。
——不知道话说得如此明白是不是有用,因为我专门加了黑体也并没有什么卵用。不过无所谓了,顺便感谢一下点赞和收藏的网友。
——————————————————————————————————
两年多的老文章,大概是因为某一个回复又翻了出来——结果工业党还好,也多了几个有内容的回复,但却又冒出一堆“历史唯物主义者”出来,角度之刁钻、帽子之巨大而水平之低下,简直让我无言以对。。。不客气地说,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我只是一个初中生的水平,但也实在难以接受幼儿园的孩子不着边际的扯淡。
顺便说一下,“人工智能和共产主义”并不是一个很新鲜的话题。我也是涉足这个话题之后,才发现这个世界上比我聪明比我深刻的人实在太多了,很多好文章比我立意更高说得更清楚:
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的《半月谈》杂志,专文讨论过这个话题:
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的两个经济学家Erik Brynjolfsson和Andrew McAfee在2012年的著作《与机器竞赛》(Race Against the Machine)中就已经提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进步不但即将,而且正在导致大规模失业。
很多地区的党校都有过非常多的讨论文章,简单搜了几个,大家也可以去参考一下:
——关于这个话题,我这篇文章浅显粗陋自不待言。但要说“不能说”、“不该说”甚至“不可说”?这就是非一般的荒唐和荒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