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定都关中长安与关中都市圈建设(上)_风闻
中国国家历史-《中国国家历史》官方账号-人民出版社《中国国家历史》连续出版物唯一官方号2020-01-04 13:38
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小编微信号zggjls01,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从国家长治久安的角度来考虑,定都关中长安自然是西汉初年刘邦的最好选择。
**都城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往往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中心,有如国家的心脏。**那么,建都一般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呢?英国地理学家柯尼希认为,建都地点大致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自然仓库,二是交通枢纽,三是要塞。站在今天来看都城的功能,柯尼希所提的这三点仍很重要,但不够全面。
汉高祖像
从经济上来说,首都要建立在自然资源相对富足的地区,充裕的粮食在古代对都城的影响极为突出;从地理位置上来说,首都要建立在有助于政情上传下达的位置,最好是“天下之中”;从交通上来说,首都要建立在交通便利处,尤其是位置不在“天下之中”时,必须靠便利的交通来保证信息和物质交流的畅通;从军事上来说,首都要建立在那些有险可守的地区,以利于防卫的稳固;从政治上来说,首都要建立在有利于控内御外的地区,以取得统领天下的地势与气势。此外,首都的建立有时还会考虑与政权发源地的远近、建都地区的文化特色等因素。在都城的确定方面,西汉初年刘邦君臣的一番议论或可为我们提供一些参考。
西汉定都关中长安的过程及原因
汉高祖五年(前202)十二月,刘邦最终击败了劲敌项羽,正式登基做了皇帝,定都洛阳,置酒高会,分封功臣。作为开国天子,他希望国家能成为长治久安的伟大帝国。就在这时,娄敬跑了过来,要求面见刘邦。
《史记》记载,两人一见面,娄敬就问道:“陛下您定都洛阳,是想效仿周室吗?”在得到刘邦的肯定回答后,娄敬很不客气地对刘邦讲出了周室长治久安、传之久远的真正原因,并明确说明如今的西汉从各方面都难以与周相比。
最后,娄敬说:“且夫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也。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夫与人斗,不扼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今陛下入关而都,案秦之故地,此亦扼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娄敬的分析有理有据,打动了刘邦,刘邦于是征求群臣的意见。
朝中重臣的老家多在东方,他们觉得洛阳离老家比较近,于是积极发言主张定都洛阳。他们说:“洛阳东有成皋,西有崤、渑,背河,向伊、洛,其固亦足恃也。”
刘邦不能定,于是去问自己最信任的谋士张良。张良说:“洛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夫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刘敬说是也。”张良所说的刘敬,就是我们所说的娄敬。**娄敬因为功劳大,得赐刘姓。**这在古代历史上,是无上的荣宠。《史记》记载娄敬,一般称他为“刘敬”。听了张良的话,刘邦下定决心,即日车驾西行,定都于关中长安。
关中平原
说白了,汉朝的建都之地,娄敬、张良均觉得长安比洛阳更适合。具体来讲,西汉初年的关中地区有许多洛阳地区无法比拟的优越条件。
首先,关中地区“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从军事上来说,这是一个有要塞保护的地区。关中地区南面有秦岭连绵,隔绝南北;北面有北山,阻隔了关中地区与北方的交通;东面有崤山纵列,作关中地区的屏障;西面有汧山、陇山相接,抵挡了西方少数民族的侵扰。因此,不管是当时函谷关以东的异姓、同姓诸侯王,还是北方草原地区的匈奴,想要轻松地率兵攻进这一地区,都是很难做到的。所以,从军事要塞的方面来讲,这比“东有成皋,西有崤、渑,背河,向伊、洛”的洛阳地区优势更明显。
关中地区及关中四塞
其次,关中地区“南部秦岭山地,坡陡谷深,景色雄奇。北部渭河平原及中部秦岭山麓洪积扇与黄土台塬起伏和缓,原野秀丽。特别是城区所在的西安小平原,原阜舒展,河流萦绕,土壤肥沃,气候温和,自然环境十分优越;加上四周有雄关扼守,因此自古就有‘天府’之美誉”。根据《西安历史地图集》的记载,关中地区有着比较优秀的自然环境,“沃野千里”,特别适合发展农业生产,再加之以郑国渠为代表的一系列水利工程对耕作条件进行了改善,使这里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天府之国”,满足了都城物质生活的基本需要。如果加上巴蜀粮仓和西北兵马之利,关中自然仓库的优势更加明显。如果西汉在洛阳建都,经济上恐怕很难满足建都的需求。毕竟,洛阳所在的伊洛小平原方圆不过数百里,且开发相对较早,地少人多。
再次,西汉初年,汉朝的主要政治矛盾是中央与“山东地区”诸异姓、同姓诸侯王之间的矛盾,对外的主要政治矛盾是汉朝与北方草原地区匈奴之间的矛盾。关中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山东地区”则主要处于第三阶梯。《读史方舆纪要》中说,关中地区对“山东地区”处于一种“据天下之上游,制天下之命”的地理位置上。可以说,无论是从地势上还是气势上,关中地区都具有一种居高临下、以西制东的优势。而就御外来说,定都关中,以“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则可以建立前进基地,北御匈奴。虽然西汉初年,匈奴再次占据河套地区,但两者之间有秦昭襄王时期所修长城和汉初补筑的长城进行防护。如果西汉能够再次北逐匈奴,便可以利用秦始皇所修的长城进行更有效的防御。此外,定都关中,有利于打通通往西域的通道。可以说,关中对于西汉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具有政治优势的地区。洛阳“四面受敌”,对内难以形成统领天下的气势,对外由于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阻隔,难以形成对匈奴的有效进攻性防御。
最后,秦始皇在统一全国后下令拆毁以往各诸侯国修筑的用于互相防御的关塞、堡垒等障碍物。为了加强交通运输,于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0)修建了以都城咸阳为中心的驰道,主要干线有两条:一条向东直通燕齐,一条向南直达吴楚。秦始皇二十九年(前218),秦始皇命令蒙恬修了一条由咸阳向北延伸的直道,经云阳、上郡直达九原。另外,秦朝还在今云贵地区修“五尺道”,在今湖南、江西、广东、广西之间修筑了攀越五岭的“新道”,一个以咸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在秦朝时已把全国各地联系在一起了。
西汉定都关中地区,便直接处于交通枢纽的地位,可以充分利用秦朝构建的交通纽带。虽然关中地区不是“天下之中”,但其便利的交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缺陷。在西汉初年,洛阳的交通状况与关中地区相比,要逊色不少。尽管洛阳在东周时曾经作为周朝的国都,从建都文化上不逊色于关中,但相对而言,汉朝与秦朝的管辖范围相似,建都于关中更有地理方面的优势。
总之,秦汉之际的洛阳,除了在地理位置上处在“天下之中”外,无论是从经济、交通方面考虑,还是从政治、军事方面考虑,都要比关中地区逊色。虽然洛阳离汉初众多功臣的老家更近一些,但从国家长治久安的角度来考虑,定都关中自然是西汉初年刘邦的最好选择。
西汉政府对长安城的建设及长安城职能的分析
确定定都关中之后,刘邦车驾西行,暂时居住在秦旧都栎阳,并开始修建新都。不过,西汉新都的建设非常漫长。西汉初年,长期的战乱造成人口大量减少,百废待兴,国家非常困难,财力不济,于是汉初采取休养生息、轻徭薄赋的政策,与民休息。在新都建设上,根据当时朝廷的财力,也时修时停,直至90 年之后,汉武帝在位时才修缮完毕。
西安城的发展历程,孙洁重绘
1. 汉高祖兴建长乐、未央二宫
汉高祖五年(前202)九月,刘邦决定首先修复龙首原上的秦朝宫室——兴乐宫,并改名为长乐宫,以此为基础建立都城。当时,刘邦取用当地一个村落的名称,名为长安城,以期新兴王朝的长治久安。至汉高祖七年(前200)二月,长乐宫建成,朝廷百官由栎阳迁入长安。从此,长安正式成为汉朝的国都。
汉高祖八年(前199),刘邦又命萧何在长乐宫西侧兴建未央宫及相关官署。《史记》载:“萧丞相营作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高祖还,见宫阙壮甚,怒,谓萧何曰:‘天下匈匈苦战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萧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就宫室。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高祖乃说。”**刘邦对于修建宫室的工作还是比较谨慎的,整个工程营建多年,负责工程的萧何由于修建的宫阙过于壮丽,还受到了刘邦的质问。**这也从侧面说明,在此前修建的长乐宫肯定不是特别壮丽,否则长乐宫的工程负责人早就受到刘邦的批评了。长乐、未央二宫建成后,西汉王朝在此后很多年里都没有再大规模建设宫室、官署。
于是,未央、长乐二宫东西并立,成为西汉长安城中的两座主要宫室。西汉时期帝后的生活和政治活动,主要在这里进行。
2. 汉惠帝修筑长安城垣
汉高祖刘邦虽然建设了长乐、未央二宫,却一直没有给长安城兴建城垣。长安城的城垣为汉惠帝刘盈在位时兴修。
汉惠帝元年(前194)正月,长安城垣正式开始兴建。数年间前后动工几次,直至汉惠帝五年(前190)九月基本完工。长安城垣周回60 里1 左右,城高3 丈5 尺,四周各开3 座城门,四面都有渠水或河水环绕。南面由东向西依次为覆盎门(杜门)、安门、西安门;西面由南向北依次为章门、直门、雍门;北面由西向东依次为横门、洛门、利门;东面由北向南依次为宣平门(东都门)、清明门、霸门。
由于西汉长安城是先建宫殿居宅,后围城垣,里面有建筑物的限制,外面西侧又有水限制,秦汉时的渭河河道也比现在要偏南许多,紧逼着汉长安城城区,在北侧也限制着城墙的修筑,所以汉长安城的城墙除东面平直以外,其他三面均凹凸曲折。当时城中宫殿所占的面积还不到一半,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为民居。
汉武帝时大兴土木,在未央宫北面增修高祖时草创的北宫,并新建有桂宫、明光宫等宫殿群,占去城中大部分空间,普通居民的居住区域只剩下很小一部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