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鸣:意大利人笔下的近代中国 (1899—1938 )_风闻
古籍-古籍官方账号-古籍善本研究收藏2020-01-04 08:42
威尼斯的商人马可·波罗曾经是欧洲向西方介绍中国最有名的人物。然而,在近代历史上,意大利和清朝却只维系着若即若离的关系。虽然清朝人也勉强把意大利算作欧洲列强,上海和天津等地也有意大利租界,但是清朝这个没落的帝国,并没有真的把意大利当回事。
19世纪末,列强争相在清朝强租港口,但是,意大利租借三门湾的要求却被清朝政府委婉而坚决地回绝了。被回绝了,意大利也没有什么脾气。媒体人也只好在报刊上发发牢骚,讥讽清朝人封闭不开化。
在西方近代历史上,西班牙人、荷兰人、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甚至俄国人都有很扎眼的表演。意大利虽说疆域不小,但在人家最初表演的时候,只有做舞台的份儿。后来好不容易统一了,也不过是勉强捏合起来的橡皮泥玩具,在对外征服和内部建设两个方面均乏善可陈。两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都算是大国,但在和搭档的关系中,显然是添乱时候多,帮忙时候少。
所以意大利在清朝,顶多只能算列强的跟班或者说跑龙套的。意大利人看清朝,比起英、法、俄、德,甚至日本和美国,看客的意味要重得多。所以,当年意大利画报上的清朝形象、清朝新闻、清朝事情和清朝人,就跟英国人和法国人笔下的有点不一样。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故乡,媒体人也很有艺术天分,他们画的清朝故事,画面比较好看。虽说对拖辫子的清朝人也有点丑化,但大体还好。尤其画到民国的时候,你会感觉他们笔下的中国人跟意大利人区别不大。
从义和团事件到抗战全面爆发等一系列中国的大小事情,意大利画报差不多都涉及了。报道者有立场,白人的优越感一点不比英国人、法国人低,但大体上还好,也能做一些客观的描绘,比如,在义和团事件中,他们就画了哥萨克和英国的印度兵丑态百出的抢劫。
尽管意大利军队在八国联军中只占很小的份额,总数不足三千人,作战部队跟英国军队名下的威海华勇营人数差不多。但是,这毕竟是意大利在中国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所以画面上出现的意大利士兵看上去都很精神,也很威武。只是,这支军队在八国联军中,肯定没有太多的发言权。所以,提到其他国家的部队时,意大利人多少有点醋意,刻意画出来的俄国哥萨克和英国的印度兵的抢劫,很生动,也很传神。显然,在对北京的劫掠中,意大利人的身影不多,战利品的份额相当少。
意大利士兵在天津。瓜斯塔拉绘制,罗马尼奥利制版。参见意大利《周日论坛画报》,1900年9月30日,发行第8年,第39期。
洗劫北京。参见意大利《周日邮报》,1900年11月25日,发行第2年,第47期。
洗劫紫禁城中的一座宫殿。贝尔特拉梅根据照片绘制。参见意大利《周日邮报》,1900年12月16日,发行第2年,第50期。
相比义和团运动,本书中日俄战争的份额大得不可思议。这场黄种人第一次战胜白种人的战争,对欧洲,对意大利的刺激看来相当大。意大利的媒体人,尽他们所能,最大限度地描述了这场战争。越是往后,他们的屁股就越是坐在了日本人一边。可以看出来,跟英国人、法国人和德国人不一样,渴望崛起的意大利人对于东方崛起的日本怀有相当大的敬意。顺便提一句,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人都跟日本人站在了一边。这事儿还真是有点名堂。
意大利人画日俄战争,画日俄两家的厮杀,从陆地到海上,甚至还杜撰出了两国海军在船上的格斗。但是,整个报道基本上没清朝人什么事儿,好像这场战争就不是在清朝土地上打的一样。画面里的清朝人非常稀少,赶不上朝鲜人多。其实,意大利人不知道,在这场战争中,清朝政府虽然做了看客,但战场上的清朝人其实很倒霉。被战火殃及的清朝人自不必说,那些给俄国人和日本人做间谍的清朝人,一旦被抓住了,两边都不客气,就地绞死或者枪毙。在意大利人的报道中,有日本间谍被绞死的画面,其实,我觉得吊死在绞架上的,多半可能是清朝人。后来在日本留学的鲁迅先生,就是看了中国人被枪毙,而另外一些中国人做看客的场景,才愤而放弃学医,改为从文的。
两艘俄国战舰在济物浦被击毁。贝尔特拉梅绘制。参见意大利《周日邮报》,1904年2月21日,发行第6年,第8期。
试图炸毁清朝东北地区铁路的日本士兵被俄军吊死。贝尔特拉梅绘制。参见意大利《周日邮报》,1904年3月13日,发行第6年,第11期。
日俄海军在旅顺港的决战:日军的鱼雷快艇攻击俄军快艇。贝尔特拉梅绘制。参见意大利《周日邮报》,1904年3月27日,发行第6年,第13期。
巴津尼从东京发回的关于旅顺海战的手绘画。彩图上方有一个奇怪的日语标题:伟大的日本军队在海上灵活作战,旅顺港的俄国守军消失在惊涛骇浪中。参见意大利《周日邮报》,1904年5月1日,发行第6年,第18期。
白旗!旅顺港的俄国军官决定投降。参见意大利《周日论坛画报》,1905年1月15日,发行第13年,第3期。
进入民国之后,意大利人的画报反映的事儿相当多,但比较散,有军阀混战,有土匪劫车,更有意大利传教士被暴徒打砸的事件。最后一类事情,我们中国历史学家习惯称之为“教案”。教案在民国时期,实际上并不多,但不多的教案,却大都落在意大利人头上。看来,中国人一直到民国,都不怎么看得起意大利人。
民国时期,意大利人表现最多的是中日冲突。从上海“一·二八”抗战,到长城抗战,再到中日战争全面爆发,都有反映。有版画,也有照片。我到现在也没弄清楚,这些照片究竟是不是意大利记者现场拍摄的。只是,随着意大利和日本逐渐走近,画报的立场也逐渐偏向日本。在“九·一八”事变之后,描写伪满洲国溥仪登基时,画面还充满了讽刺和调侃;到了“八·一三”淞沪抗战,则净是对中国军队的批评了。
清朝南方的严重动乱:北海城内的悲剧。参见意大利《周日论坛画报》,1907年6月9日,发行第15年,第23期。
(北京—巴黎汽车拉力赛)行至山路时,汽车由人拉着前行。贝尔特拉梅绘制。参见意大利《周日邮报》,1907年7月7日,发行第9年,第27期。
清朝新皇帝在北京登基。达尔蒙特绘制。参见意大利《周日论坛画报》,1908年12月23日,发行第16年,第50期。
意大利飞机在东方。佛拉林中尉驾驶飞机越过上海上空,狂热的人们向他招手。参见意大利《周日邮报》,1920年5月23日,发行第22年,第20期。
长江沿岸郊区的难民营。手工上色照片。参见意大利《晨间画报》,1930年8月11-18日,发行第7年,第32期。
日军轰炸上海。贝尔特拉梅绘制。参见意大利《周日邮报》,1932年2月14日,发行第34年,第7期。
日军与南京国民政府军廊坊之战。贝尔特拉梅绘制。参见意大利《周日邮报》,1937年8月8日,发行第39年,第32期。
尽管意大利人的报道和图片存在很多偏见和误差,但我们可以从中看到那个时代,而且可以了解作为欧洲二等国家的意大利是怎么看待当时的中国的。别的不讲,这里有张力,也好玩。
原文由张鸣教授撰写,图片出自《西洋镜:意大利彩色画报记录的中国1899—1938》(全二册),赵省伟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