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式回顾抗美援朝战争(143)战术反击第二阶段作战_风闻
泼墨梧桐-息壤元老级写手,连载《穿越新世纪风云》2020-01-04 06:53
关注微信公众号:虎丘讲古
关注微信公众号:雪菜肉丝面加蛋
第一阶段战术反击于1952年10月6日,随后,按照部署,志司开始继续第二阶段反击作战。由于第一阶段反击作战后我方已经占据了部分有利的攻击阵地,同时敌方也已经开始警觉,为最大限度调动和打击敌方,我军第二阶段战术反击于10月6日在战线上的多个方向统一展开。
第一阶段战术反击确实震动了整个“联合国军”,对方的新闻报道中提到:“G军差不多在整个前线展开积极的进攻,这是值得注意的,部分人士甚至谣传可能展开全面攻势,G军的战力已经显著增加,这是一个明显的事实,特别是火力的加强非常显著”
9月24日,联军总司令克拉克上将飞抵前线视察,将作为预备队的美45师和南朝鲜1师前调进入战场。
10月3日,志司向一线各军下达了统一开始第二阶段反击的命令,要求前线各军同时于6日发起攻击,攻击的规模和范围视情况而定,即使准备不足也要进行佯攻,策应友邻部队发起的反击。
据此.志愿军第一线各军在原准备的基础上,于10月6日晚,在西起临津江口,东至北汉江以东文登里,180公里的正面战线上全线动作、遍地开花,开始第二阶段的反击作战。
志愿军第一线7个军,共组织了1个团另13个连又23个排,35个班的兵力(按使用的建制单位计算),在760门火炮的支援下,同时向“联合国军”防守的23个阵地发起攻击。
第39军对高阳岱(朔宁东南9公里)北山、东北山、东山3个点,198.6高地(朔宁东南5.5公早),上浦防南山南无名高地,共5个阵地进行了攻击,均攻克阵地,全歼守敌。其中,攻克高阳岱北山、东北山、东山后,控制北山和东北山,从10月7日至10日,击退南朝鲜第1师1个排至1个连的21次反扑,巩固地占领了阵地;攻克上浦防南山南无名高地后,7日起控制阵地,10月11日至22日,南朝鲜第1师以1至2个排兵力,进行几次反扑,均被击退,也巩固地占领了阵地。
简短点评一下,高阳岱高地群本来是一个连贯而严密的防御整体,39军在攻击发起之前,就做了大量细致的侦查工作,慎重选择了攻击顺序和火力序列,从第一阶段反击到第二阶段反击,39军的攻击一环扣一环,一招接一招,互相掩护,互为犄角,天衣无缝,这一仗实在是精彩!真希望能够有更多这样动脑子打仗的部队。
第12军对栗洞东山(编号611),690.1东北1.5公里无名高地、座首洞南700米无名高地、官岱里西1.5公里无名高地共4个阵地进行了攻击,全部攻克阵地,全歼守敌。其中,攻克栗洞东山后,经过3昼夜的打敌反扑,巩固地占领了阵地。
第68军对1089.6北200米3个小高地,883.7东山、西北山,938.2东北无名高地共4个阵地进行了攻击,均按计划反击成功,并巩固地占领了1089.6北高地。
此外,第15军对上佳山西北山、381东北无名高地、399.8高地,第38军对394.8高地和281.2高地,第40军对松隅村北山、项洞里西山、坪村南山、201西北山,第65军对86.9高地等共10个阵地进行了攻击,其中巩固地占领了上佳山西北山、松隅村北山、项洞里西山和86.9高地4个阵地。
在10月6日晚统一开始的第二阶段战术反击作战中,规模最大、争夺最激烈的,是第38军反击394.8高地和281.2高地,也就是白马山的战斗,在这里必须说,尽管39军和38军都是王牌,但是,38军在这一阶段的表现确实不如39军出色,白马山最终没有打下来,对比39军的反击,我们可以看到一些问题。
⇊ 举报 2016-12-26 07:50:00 15楼(3122)
就394.8高地的战斗乃至整个38军的两阶段反击,我们可以总结下列经验和教训:
一、过于自信,对攻击目标选择较少,对比第一阶段39军选择了四个攻击目标,先后展开攻击,全部得手,并巩固占领了其中两个,另两个在坚守数日,给反扑敌军造成重大伤亡后才撤离。反观38军,只攻击了一个石砚洞北山(美军称猪排山),尽管得手,但没有加以防守,仅打退美军两次反扑后就撤离了阵地。,试想如果38军能够守住石砚洞北山后以它为攻击跳板再向前进攻,选择余地无疑会大很多。
第二阶段来说,38军的攻击是主要方向,但38军只选择了394.8和281.2高地两个目标,没有考虑万一阵地不好打该怎么办。最后虽然夺下了主峰也消灭了很多敌人,但还是因为敌我伤亡比不利和炮弹耗尽等原因撤出了战斗,如果能在白马山受阻后及时更换攻击方向,效果应该会好很多。
二、谷中蛟投敌导致我方攻击意图暴露,白马山守敌南朝鲜9师立刻增强了防御力量。
下列叙述摘自《38军在朝鲜》一书,作者是时任军长江拥辉,当时前任军长梁兴初升任志愿军西海岸守备部队司令,副军长江拥辉接任了军长。
在一切准备就绪,炮兵和坦克已进入阵地,即将发起攻击的前4天(10月2日),突击部队340团7连文化教员谷中蛟,乘部队干部往来查看地形道路之机,从我前沿阵地叛逃,并将我作战意图泄告于敌。在此情况下,我们军要不要按计划进行反击?问题十分尖锐地摆在面前。当时,我正是第38军军长,对这次战斗负有全责,不能不慎重考虑。趁谷中蛟刚叛逃,敌人还未掌握他或者还无充分准备之际,如我们能提前进行反击,也可能打它个措手不及。但就在谷中蛟叛逃的第二天(10月3日),“联司”首长下达的作战命令中,明确规定第二阶段战术的反击作战统一于6日开始。看来提前和推迟都不符合全线统一反击的部署。那只有打和不打的选择了。对此,“志司”首长让我们自己考虑作出决定。我考虑部队作战情绪很高,又有那么多的火炮、坦克配合作战,一切都已准备就绪,觉得还是有把握打下来的,加上“兵团”首长也同意我们打,最后还是下定决心按期行动。于10月6日黄昏,我们同兄弟部队一道,对当面之敌发起了战术反击。
⇊ 举报 2016-12-26 08:00:00 16楼(3123)
这次进攻战斗,虽然攻下来了主峰和其他制高点,敌我争夺十分激烈,由于我参战部队英勇顽强,前仆后继,以及参战炮火的有力配合,完成了兵团要求歼敌5000人以上的任务,使伪军第9师已不能继续作战,换上了美第3师防守394.8高地。这次战斗虽然未获全胜,而且消耗较大,但却使我军经历了诸兵种联合作战的锻炼和考验。在战斗中步炮协同较好,炮火的作用是明显的,但坦克参战还处在刚刚起步,有的刚开出阵地就“误车”了,而且我们还不善于使用坦克配合作战,因此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次战斗对我最重要的一个教训,就是对文化教员谷中蛟投敌的危害,未能引起思想上的足够重视,只想到一个文化教员了解情况有限,叛逃投敌即使引起敌军对我反击有所准备,也不致影响大局,没想到,敌人了解我行动计划以后应变迅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原来我们对敌人的情况是了解的,而敌人对我们不甚了解,但在谷中蛟投敌后,敌人则知我了,并改变了部署;而我却不知敌了,敌人变了,而我未变,这就难免失利了。《韩国战争史》提到:“白马高地(指394.8高地)战斗之所以能够预有准备,全在于有效的情报工作。”显然情报来自谷中蛟。
据《韩国战争史》记载:当时伪第9师正举行全师运动会,谷中蛟投敌后,该师师长命令运动会立即停止,召开指挥员紧急会,研究谷中蛟的口供。谷供称我军将于10月4日24时至6日1时之间确定攻击394.8高地,并准备打开蓬莱湖水库……敌人立即着手加强了防务,调伪第30团第3营开进955高地,支援其1营修补前哨阵地,于10月4日4时20分,彻夜完成掩体150个,设置障碍等应急阵地工事,并以山头为单位,配属一个连的兵力,仓促编成环形防御,加固掩盖壕沟工事,将交通沟加修到一人多深;将营、连、排之间的电话全部埋入地下,将阵地前的铁线网由3层增加到7层,同时大量设防步兵地雷、反坦克雷、照明雷和凝固汽油弹雷……据伪第9师师长金钟五声称,由于他们采取了一系列防范措施,我们的第一次炮火猛击,只有2至3人受伤,埋入地下的电话线未受影响。
敌除加固阵地外,还将师预备队调至前面(参战部队有伪第9师的第28、29、30团及配属部队第51团,并在铁原南几公里处集结了美第3师),准备拼死反击。师属炮兵群及支援炮火完成了对白马山(394.8高地)北侧前哨阵地前方的弹幕和对我预想集结地的火力计划,集中了9个炮兵营和第53坦克连,美第73坦克营(连的装备计有155毫米榴弹炮36门,105毫米榴弹炮50门,4.2英寸重迫击炮7门,坦克22辆)现从铁原附近开来。10月3日22时30分,美第5航空队各种战斗轰炸机对我后方火炮阵地实施集中轰炸。在支援“白马山战斗”中,一个编队的空军误炸了伪军两个连。从9日开始,美第5航空队各型战斗轰炸机,从日出开始,每隔30分钟或50分钟出击一次,对其地面部队提供空中火力支援,并实施遮断轰炸。美军顾问官考虑到弹药消耗量曾限制过炮兵的炮击,伪第9师师长立即向军团长提出,没有炮弹无法作战,军团长立即撤销了该顾问官,另派一名上校指挥官,还派来了弹药运输连。从此取消了炮弹限制;满足了需求量。由于连日激战,兵力损失巨大,伪陆军总部采取一切措施,从训练所紧急空运新兵进行补充……敌人如果不采取这些措施,它根本不可能重夺394.8高地。
敌情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由于我们对现代化条件下作战的快速反映了解得太少,按以往常规来考虑问题,必然是要失策的了。事后看来,在谷中蛟投敌后,一是可立即进行进攻,不等6日,使敌措手不及;二是可以推迟时间,待敌麻痹后再攻,或者不打,配合全线反击实行佯攻,也可消耗和牵制敌人,但我们还是坚持打了。结果,在敌人对我之作战意图了解,很快预有准备的情况下,我们就难于达到预期作战目的了。就反击394.8高地中的经验教训,我亲自向志愿军首长作了汇报。我认为,参战部队的干部战士英勇顽强,前仆后继,表现了很强的攻击力;诸兵种协同作战,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经验,攻击部队敌前潜伏,是总攻前一个成功的战术。指挥上的主要教训,就是对敌人掌握我军情报后的快速反应估计不足,以致敌人的兵力部署改变了,而我仍按原来的部署作战,在敌人集中远程炮火,大量飞机和不断增加兵力的情势下,仍然与敌人反复争夺,势必拼消耗,而对战斗不利。我汇报的各点志愿军首长都很赞同,回来后,又召开了全军团以上干部会议,总结了这次作战经验教训,我对反击281.2高地的失利,对反击394.8高地的消耗承担了责任,并要求部队一定要从中学习到现代化条件下作战有价值的东西;一定要表彰在战斗中作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英雄人物,以利再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