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形状_风闻
万方中-写作者2020-01-05 21:47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先跟大家道个歉,因为真的很久很久没有更新了。但我这个月没有偷懒,整个12月,我每天都在以超载的负荷量在工作,经常以一天1-2篇的速度在写文章。哪怕是平安夜、元旦,都没有过休息。
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停更的情况到了2020年会好很多,因为我会将整个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公众号上来,公众号的流量并没有枯竭,而是靠套路维系的公众号流量枯竭了。
2019年的跨年是非常有意思、也很魔幻,罗振宇在他的跨年演讲里装疯卖傻地唱着多,但其实我们看年末公众号们的盘点,就会知道大家都想表达什么意思了:
这其中有些文章已经被删了,所以在这里我就不多言。
相较于整个大环境,2019年我个人过得非常好,不仅仅好,而且比我10几岁的时候要好,比我20多岁的时候要好,他可能是我生命中最好的一段时光。
经过2016年-2018年颓废而疲惫的几年,2019年,我几乎是从一片废墟中走出来,在这个基础上重新建立新的秩序。虽然客观上大环境向下,但我不再像以前那样,感觉做什么事情都是虚无而没有意义的,取而代之的,是觉得生活充满了阳光和希望,无论做什么事情,我都感觉自己有信心——事实上,信心和希望两个东西虽然是虚无缥缈的,但却是一个人活着最主要的动力。
讲点最俗的:2019年虽然大环境在下降,但我的收入不仅仅没有降低,反而比去年要高——虽然离我的目标还差得远。
我也用自己的实践向自己说明了:大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固然是有,但他们都只能间接地向我们传递信息,自身对于外部世界的体验才是最重要的。在这方面,我见过的人中,做得最好的是柳比歇夫,他生于 1890年4月5日-1972年8月31日,这是苏联社会最为动荡和黑暗的时期,但我看完他的一生,可以用5个字来形容:平静且充实,因为他一直沉静在自己科研的小小世界里,外界对他一生的影响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买一本《奇特的一生》来看看,很有意思。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不得不提醒一下各位,千万别误以为,像他一样地记录时间,就能管理好时间了。因为时间不是直接拿来管理的,只有精力才能管理,以后我在写抑郁症系列的时候会专门提到这个问题(是的,这个系列还会继续)。
另外这本书犯了和其他传记同样的错误,有点无脑吹,评价一个人不能因为他一好就百好,吹得让人有些尴尬。
再回到我的2019年,我之所以说我过得很好是有原因的。我将他们进行了一番总结,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读书
整个2019年,我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将几乎所有的娱乐项目全部砍掉,我罗列了一下自己的兴趣爱好,发现实在有点太多,比如玩手游、打PS4 、看电影、玩手机等等。罗列下来我发现,这些都是非必须选项,不足以影响我的人生轨迹,所以我将他们全都砍掉了,只剩下“读书”这一项。
事实证明,这个决断做得很正确。即使是留下“读书”一项,依旧需要继续砍,因为令我感兴趣的书籍实在太多,有时候同一时间,光摆在我桌子上的纸质书就有四、五本。
书太多的结果是:这本摸一下那本看一下,最后没有一本是能完完整整看完的。所以每次我会列个先后顺序,比如:文学书先靠边站,历史次之。重大话题,能马上影响自己的优先,比如心理学,然后心理学里又分很多本书,再按照他们的重要程度进行排队……
这样砍下来后,一年的读书成绩也是令人欣慰的,上一张图:
2019全年的读书时间达到910小时,相当于每天保持至少两个半小时的阅读时间。
当然我不得不承认,这里面是包括了我晚上听书的时间,如果刨开听书时间,其实平均一天下来的阅读时间没这么恐怖。但同样的,我的主力读书工具并不是微信读书,我只用他在一些零碎时间读着玩儿,我阅读的主力工具是Kindle 。
在这份记录里面,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留下76个笔记”这个数据,我其实是一个读书不做笔记的人,有时候可能就随手划两下,没想到一年下来也达到了76条之多。这说明时间的力量是很可怕的,积少成多,有时候会超出你意料之外。
撇开读书的多少,这一年我最大的收获是已经将阅读当作了一种乐趣,我能甘之若饴地将读书当作一种等同于看电影、游戏、听音乐一般的娱乐项目,然后在不知不觉中将一本书读完,这才是我最想要的东西。
另一个成长是我的阅读速度。在反复的训练中,我的阅读速度越来越快了,从以前一个月一本,到后来的一周一本,再到现在,可以行云流水地每天利用一点点业余时间,就不知不觉地看完一本书——由此可见,很多事情并不需要天生而来的习惯,也不需要天赋,都是能培养的。
而在此之前,我一度怀疑自己有阅读障碍症。每次阅读的时候,总觉得阅读这种庄严肃穆的事,应该正儿八经地坐在凳子上、划出一整块时间、开上淡黄的灯光细细品味。而现代生活里面,像这种一整块的时间实在太少,所以很多时候,阅读成了我的一种心理上障碍。如今我终于克服了这种障碍,实在觉得幸运之至。
2019年我获取的最重要的信息,几乎全都是在阅读中获得,比如心理治疗问题,比如健身问题,比如精力管理,同时他们也带给我很多的快乐,是其他任何娱乐项目所不能比拟的。所以,2020年,我将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在阅读这件事上。
2.关于健身
整个2019年,我几乎每天都花1-2个小时在运动上,除开每周例行的休息一天,基本上每天坚持,不分节假日。
休息的目的也并不是因为懒,而是为了让肌肉得到充分的恢复与休息,以便更好地进行下一轮的训练。
即便是要外出跟人有约,我也会提前将今日份的训练额先做完,再出去赴约。
如果将时间比喻成钞票,那么花在健身上的时间可以说是最值得的,没有之一。
日复一日训练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这是我最开始健身的时候,今年3月份拍的照片,已经显现出了来自中年的油腻:
到得12月,肌肉和体脂已经训练得很可观了。
没有去过一次健身房,更没有用过私教,就是自己一个人在家看书、看视频、琢磨、练习。
运动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开始我没有想过练肌肉,只是单纯地想通过运动缓和困扰多年的肩颈病。
说起我的肩颈病,严重的时候,我的肩部和颈椎动一动就能听到“咔咔咔”的响声。之前试过很多方法都不管用,什么颈部操、人体工学椅、放血疗法、吃药、肩颈按摩……
偶然的一次机会,朋友告诉我用一套健身的方法治疗肩颈疼。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花了15分钟照着做,做完后我发现,这也太神奇了吧?只要花上十来分钟,就能迅速缓解肩颈疼痛,并且保证一两天不再犯。于是我的健身就从练肩开始了,最开始的工具就两瓶1.5L 的矿泉水。
随着健身知识的积累,我练的部位也越来越多:腹部、胸、背、臀、肱二头三头,开始交替着练,运动的方法也越来越科学。
最开始我只做有氧运动,为的是减脂。从8月份开始训练肌肉,但也只是跟着Keep 上做一些简单的运动。随着对健身知识的了解深入,我发现简单的徒手已经很难练出肌肉,而且容易受伤。到了11月份,在坚持了大半年运动以后,我觉得自己坚持运动没问题,才决定投入预算购买哑铃和哑铃凳,进行撸铁训练。上了重量后效果非常明显,短短的两个月撸铁能练出这样的效果,我已经非常满意了。
如果一开始我就确立了正确的健身知识,而不是照着Keep 上练习,可能速度更快。所以各位,健身和其他任何事情一样,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不是照着Keep 上练就能长肌肉这么简单,你需要从他的机理开始学起,来制定一套属于你自己的训练方式,并且这套训练是随着你的身体不断变化的。
所以,你如果要系统科学地训练,要么花钱请个私教叫他从最基础地开始教你,要么自己拿着本书硬啃,从最基本的概念学起,在此推一下我今年看的《硬派健身》这本书,大概3个小时就能看完,你会对一些最基础的概念有所普及。
为什么我说健康基础知识很重要?比如我们很多初学者,经常会问一些这样的问题:
如果你具备一点点的健身知识,就根本不会问这种问题了,健身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每天练同一个部位就能长肌肉这么简单。
书籍是静态的,而健身动作往往是动态的。所以建议配合一些健身博主的视频一起看尤佳,比如B站里的一个美国教练:Jeff ,他会从身体结构到原理都和你一一讲清楚。虽然我没上过私教课,但我认为,即使你花钱请私教,大部分的教练应该都没他这么专业,至少我看过的所有健身博主都没他系统和专业。
所以我经常说,也并不是所有事情能花钱解决的,关键还在于你自己投入时间和精力进去。
健身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体态的变化,更是身体上的质的变化。首先是肩膀不疼了,静坐的时间就更长,工作时间也随之延长。
其次是体质有着明显的变化,大量的有氧运动,会让你的心肺功能、血管运输能力、免疫力,都得到质的改变。对于那些经常熬夜的人群,锻炼显得尤为重要。
我以前晚上只要打被子受一点点凉,第二天身体就会有感冒的反应,并伴随着喉咙干哑等症状,现在同样的情况发生,根本就没任何影响。即使是长沙最冷的冬天,也不会感到很冷,两件衣服足矣。
第三,锻炼能使一个人的心理更健康。一个身体不好的人,往往心理也不健康。
焦虑和抑郁是现代人的常见病,运动会让你分泌多巴胺和内啡肽,缓解你的这些症状。而且我并不觉得心理治疗能完全替代运动,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维度。
2019年我开始每天花2小时在运动上,由于投入时间和精力太多,挤占了工作时间,后又减为每天1个半小时左右。所以2020年我的目标很简单:更加科学地训练,早日出好身材。
3.关于和自己对抗
2019年的一整年,心理学和人类行为学都是我研究和实践的主要课题。
我们身而为人,都不得不承认,一个人在童年时养成的习惯,在成年之后会对他的命运影响至深,尤其是一些恶习,如果你不有意识地采取行动去干预,常常会陪伴终身。
这是因为,人身为一种动物,天生就自带惰性,常常都是靠着习惯活着。这里面隐含的一个意思就是:人们通常昨天是怎样活,今天就怎样活,直到有一天他们发现昨天的方法行不通,影响到了自己的生死存亡,才会痛下决心去改变。否则,他会一条路走到黑——不要不承认,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就是绝大多数人的一生。
这里面所谓的“习惯”,其实就是无意识,人总是不愿意动脑子,习惯于靠无意识活着。比如我们总是习惯用同一种方式去工作,总喜欢吃一个口味的东西,习惯讲某些口头禅,这些都是无意识。
如果你要改变这种无意识,就要靠显意识进行干预。不仅要干预,而且要多次反复地干预,直到新的无意识形成,否则,又会回到过去的无意识之中,一切照旧。
今年我进行了许多对无意识的干预尝试,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就是改变自己的时间敏感度。
一个人为什么会拖延?为什么会不珍惜时间?为什么会懒?难道是因为他不知道时间的珍贵吗?不是的,**是因为他对时间已经麻木。**就像烟对于烟鬼,酒之于酒鬼一样,他们需要烟和酒,并不是这些东西会带给他们快感,而是没有烟酒后,会让他们难受,其实他们早已对此麻木。
我对时间的麻木,要追溯到我的童年。这其中一部分是受家长潜移默化地影响,我发现我整个家族、包括身边的亲戚朋友,都弥漫着这种慵懒的气氛。另一方面,则是我在练那些倒霉的书法的时候,会经常消极对待他们,因为这根本就不是我喜欢的东西。而中国的家长们使用的方法也很粗暴直接,压根就没想过去培养一个小孩对于这个世界的热情,而是用的两个字:逼迫。
他们通常会给我设定一个时间:比如,今晚吃完晚饭,练到10点为止。
而我应对方法是:练一会字,喝口水,练一会,上一下厕所,再练一会,可以堂而皇之地休息一下。这样,一个晚上就不知不觉间过去了。
这种对时间的疏懈,一直延续到了我的成年时期,而通常他本人是不会有什么感觉的,因为这些都是通过他的无意识完成的,一切都是那么地顺其自然,除开偶尔会产生自责以外。
一个对于时间不敏感的人,通常会对时间产生一种幻觉:他觉得一天的时间够漫长,完全没必要去工作,可以先玩玩再说嘛。直到一天过完,才会心中产生一点点内疚——这就是拖延症的由来。
但事实上,时间完全不是这样的,时间从来就没有从容过,即使你从早干到晚,将每分每秒都花在你的工作上,你也未必能做完。
训练时间敏感度最好的方法,就是从每件小事开始,用你的显意识去干预他。比如我们最普遍的用无意识进行的事情,就是刷手机。而且我们通常的习惯是:睡觉之前刷一下,醒来以后,再刷一次。
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算过自己床上刷手机的时间?我算过,通常是1个小时,这一睡一起,就是2个小时。2个小时,可能有些人一天的纯工作时间都达不到2个小时。
当我意识到这个问题时,我就主动去干预他,每天都干预。只要躺在床上,我就不准自己玩手机,哪怕是睡不着,也只能干躺着。这个过程开始的时候会像戒毒一样难受,到了后面会好很多,因为你已经形成了新的“不玩手机”的无意识。
还比如,我们上厕所,通常做的事是什么?通常也是漫无目的地玩手机,微博刷一下、朋友圈刷一下、翻一翻群聊、再看看股票,最后完全记不得刚刚做了些什么,这就是无意识。
当我发现这个现象后,每次上厕所时都会干预自己的行为,通常我的方法是:设定一个目标,比如,我会带着Kindle进去,跟自己说,一直看这本书,直到利用一个月的如厕时间将他看完为止,然后我会再设定下一个目标——下一本书。
定了个小目标以后,无意识就不再是你行为的主导者,因为你有了方向感,你也不会感到焦虑,你的无意识只用在这个目标里呆着,安安静静地将书看完就好了。
2019年的后半段,我都在用自己的显意识和无意识进行对抗,目前来讲还是有很大的效果的。对于精力管理、工作、阅读、锻炼、睡眠,都有很大的帮助。
但坦诚地讲来,克服习惯和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就好比克服地球引力一样难。习惯带给一个人的影响是深入骨髓的,即使一两次克服了,他们依旧会反复发作,唯一的办法就是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去跟他们对抗,这也是2020年我的主要工作。
无意识不仅仅会影响我们的行为,还会影响到我们的精神状况。比如,为什么我们通常会感到迷茫?为什么不能像别人一样自律?为什么总是搞不清楚自己究竟想干什么、想要什么?这其实就是我们平时任由无意识主宰自己的结果。
在这篇文章里,我只讲我2019年做了些什么,至于他的原理和方法,以后我再专门开个专题来讲他。
4. 关于事业
2019年,我的整体事业遇到了瓶颈,我发现自己的收入已经有了天花板,无论如何努力都突破不了目标了。也就是说,在自由职业4年以后,我又将面临着转型,必须转型,否则会很难受。
曾经在豆瓣上看过一个段子,很有意思。这段话来自于远子,他说:
朱曾汶老先生谈李继宏:“有人说了,你的工作量太少了,你把工作量大大地提高,稿费不也就大大地多了吗?李继宏先生就是这样做的,他把翻译速度一下子提高到日译8000字(记住,这8000字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初稿,而是不折不扣的成品,可以马上拿出去换钱的),得出了月入10560元的数字,从而证明稿费不是低了,而是高了。他的这种以量取胜的策略,有点像给你一个月2万元的“高薪”,但是规定你必须每天做20小时的工作。这能行吗?”
这就是我们很多人,当收入遇到瓶颈时所做出的决策:将原来的体力劳动强度提高。
关于收入,勤奋确实是致富的一部分因素,但他只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勤奋只能提高收入,但并不能指数级的提高收入。
就好像你的职业是一名保姆,本来你是工作半天,当你想提高收入的时候,通常的做法是将原来半天的工作量提高到一整天,但这样做只能提高收入,并不能指数级地提高收入,因为你的时间每天最多就是24小时,即使不睡觉,这个收入是有天花板的,也就2倍到头了。
如果你想指数级地提高收入,最好的方法是换个跑道,比如做管理保姆的人,让更多的保姆替你工作,而你只在其中抽成就好了。
突破收入最大的问题在于:大幅提升赚钱的效率,而不是单纯地提高你劳动强度。方向错了,再努力也没用。如果要将自己的兴趣爱好、理想一起夹揉在其中,那简直就更难了。
2019年一整年,我几乎没有将时间花在突破自己的事业上,所以自然的,也就没有取得什么本质上的进展。
我几乎将所有的时间,用在调整自己的各种小毛病上了,无论是生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我一直认为,一个人做好自己是最重要的,否则你即使有再多的钱,你也感受不到他带给你的快乐。
而接下来的2020年,我主要的目标就是自己的事业。
以前我不怎么在乎事业这个东西,因为我一直认为,不过就赚几个XX钱而已。但我渐渐地发现,一个人活着的意义,其实很大一部分是由他对这个世界做了什么——也就是事业所决定的。所以我想的不仅仅是收入的问题,更是想用自己才能,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出来,我不想埋没自己。
2019年过去了,如今数来,一年过得究竟是否有意义,根本不是由我们每天花大量时间进行的琐碎活动所决定的。比如你每天划手机看的新闻,比如抖音里看起来有意思的视频,甚至花大量时间追过的剧——2019年我花了很多时间来追一部叫《军师官兵卫》的50集电视剧,但奇怪的是,我现在一点印象都没有。
我们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在这些琐碎的事情上面,但他们带给我的回报却寥寥无几,甚至为负。
一年的意义、一段时间的意义,是由改变你生命轨迹的大目标所决定的。
比如要我现在回忆,2019年的夏天我都干了些什么?我能想到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我学会了蝶泳。因为这一件事,我会觉得自己的整个2019年的夏天都是熠熠生辉、没有虚度的。
因此,2020年,我将继续砍掉一些自己认为没有意义的事情,进一步精简自己的生活,将所有的精力专注在大的目标上。比如去一次北海道、和父母出国旅行一次、植发、将新家装修起来、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公众号和写作上……这里面有些事情想想就很头疼,但根据我每天锻炼的经验,只要你下决心跨出第一步,其实事情本身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不要想象一些困难,自己吓唬自己,做一个脚踏实地的人。
如果要完成大目标,最重要的就是将他们的优先级排在最前面,让其他事情都靠边,不然你会发现:你永远都在忙,永远都没时间去做他们,因为你没有安排他们的优先级。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但时间是有限的。
在做这份总结的时候,我发现,一年看上去很长,但其实过得比我们想象的要快多了。至今我还记得自己在2019年元旦时,对新的一年期待的傻傻的样子。而现在当我写下这篇文字的时候,已经是2020年了。
曾经有一位长辈对我说:“一个人活得越长,就越感觉时间过得快。”这个体会我是越来越深了,有时候仿佛就是一睁眼、一闭眼,一天就从我的身边疏忽而过。以前觉得最残忍的是人心,后来发现,最残忍的是时间。但随着年龄渐长,对于生活、对于时间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好歹也算是一种慰藉。
往常过年的时候,我喜欢去看别人家门口的春联,什么鹏程万里、什么财源广进、什么五福临门、什么步步高升,我很小的时候就在想:他们的这些愿望,真的能实现得了么?还是只是人们对未来向往的一厢情愿?
如今到了这个岁数,再来回看这个问题,我发现其实绝大多数的愿望都是无法实现的。
我也渐渐地不再相信那些祝福的力量,也不再在家门口贴任何春联。就像成年以后,不再期待有人给我发礼物一样,因为我知道,能够让人感到惊喜的东西,都是要靠自己买的。
我相信的是时间的力量,我相信一个人将时间投入到哪里,你最终就会变成什么样子。你将时间捏成什么形状,他就会是什么形状。比如我,2019年没有投入时间在事业上,事业就没有进步。投入了时间在健身上,身体就发生变化,道理就这么简单。
2020年来了,希望所有看到这篇文章的人,能将时间捏成属于自己想象中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