扔纸飞机前为什么要哈口气?| 趣问万物_风闻
把科学带回家-把科学带回家官方账号-专注于孩子的科普教育2020-01-05 18:02
【本文由公众号“把科学带回家”提供,ID:steamforkids】
扔纸飞机前为什么要哈口气?
关于这个童年之谜,网上众说纷纭。有人试图从物理角度解释:哈气产生的水分可以给飞机头增加配重,从而使机身在飞行过程中更加平稳,想想羽毛球也是头部较重的飞得更稳。也有人认为哈气可以升高飞机头的温度,起到预热作用,这样与空气摩擦时就能减少能量损失。还有人联想到了飞机的风洞实验,觉得哈气是在模拟气流对飞机的作用,以测试纸飞机是否能正常运作。
但在某次撒贝宁对中国工程院院士、歼-15舰载机的总设计师孙聪的采访中问到了这个童年疑惑,结果他的回答是——“图个吉利”。国际纸飞机协会总秘书长也曾表达同样的观点:哈气对纸飞机的滞空时间并没有什么影响。
对飞机头哈气似乎是我国特有的惯例,在某些国家也有向纸飞机尾部吹气的做法,据说是为了让纸飞机能稍微鼓起来,从而延长飞行时间。所以上述物理理论看似有道理,但其实作用微乎其微。
从心理学角度看,也许哈气是在为纸飞机加油打气。对中国孩子来说,这就是在为纸飞机注入灵魂,不管有没有用,哈就对了!
不过,如果真的想增加纸飞机的飞行距离,在小伙伴面前骄傲一下,那不妨看看下面这位纸飞机大师约翰·柯林斯的教程(视频见文末)。2012年,他折出的纸飞机由一位橄榄球运动员乔·阿尤布投掷,飞出了近70米的世界纪录。
蝙蝠长时间倒挂为什么不会头晕?
我们人如果长时间倒立,再突然起来肯定会觉得头晕。这是因为血液受到重力作用涌入头部,起身后又向下涌,心脏来不及将血液泵入头部,导致大脑供血不足。但总是长时间倒挂的蝙蝠却完全不受影响,能随时敏捷地飞走。重力作用对大家肯定都是一视同仁,那蝙蝠怎么就不会头晕?
这就要归功于蝙蝠的轻巧体型。一个平均体重的成年人身体里有5升左右的血液,相当于好几大瓶矿泉水,因此当人倒过来的时候,血液流动会受到较大的重力作用。相比之下,蝙蝠里体型最大的鬃毛利齿狐蝠体重也只有1千多克,最小的凹脸蝠更是只有2克左右重。所以它们身体里的血液量相比人类要少得多,受重力影响不大,运输所需的距离也没有人体那么长,即使身体倒过来,心脏泵血也毫无压力。
倒挂的姿态对蝙蝠来说其实是种放松状态,身体的大部分肌肉都会得到放松。它们在睡觉时也保持着倒挂姿态。下垂的身体会牵拉连接爪子的肌腱,这样爪子就会握紧。即使蝙蝠在倒挂时死去了,也不会掉下来。
春节贴的福字上用蝙蝠的图案,大概也有“蝠倒了(福到了)”的意义,那可是相当稳。
在球形镜子内会看到怎样的镜像?
艺术家草间弥生的“无限镜屋”展览
大家可能有过站在两面镜子中间的经历,在镜子中会出现自己的重重“分身”。这个现象比较好理解,但看起来已经相当令人眩晕,那要是置身于一个球形镜子内又会出现怎样的镜像呢?
当然,首先我们需要有光,否则里面将会是一片漆黑。现在镜子里亮起了一盏灯,由于这个球形镜面的每个点都会反射光线,且一个合格的镜面能反射绝大多数光线,所以球内将会是360°无死角的亮堂堂一片。如果这时候我们又将灯关掉,光线会被困在球内一直反射来,反射去吗?很可能不会,因为镜子虽然有很高的反射率,但每次反射仍会吸收少部分光线,而且光是以光速进行反射的,所以在我们看来球内依然会很快暗下来。
如果你在有光源,且亮度不至于过强的情况下进入这个球形镜子,又会看到怎样一番景象呢?球形镜面其实就相当于数个连续凹面镜,它的成像也满足凹面镜的成像规律。凹面镜具有汇聚光线的作用,其焦距F等于其曲率半径R的一半,在这里就相当于球面半径的一半(F=R/2)。
我们先简化一下情况,假设你的身高与这个球的半径差不多,初始位置挨着球面的一侧,且面对着该侧,双眼直视球面正前方,那么根据计算机的模拟,你将会看到自己放大的脸,但是其周围的镜像都是扭曲变形的。忽略周围,只盯着你的正前方,慢慢朝中心后退,你会发现自己的脸在缩小,然后又慢慢放大,并在到达中心点时填满整个视野。继续后退,你的镜像则会上下颠倒,并逐渐缩小。
以上都是基于物理规律和计算机模拟的推测,至于真实情况究竟会如何,目前还没发现有人亲自实验过。如果真有这样的镜子,你会愿意进去体验吗?
世界上最长的徒步路线有多长?
谷歌地图规划的世界最长连续徒步路线
世界上最长且理论上可行的连续徒步路线跨越了非洲大陆和欧亚大陆,从南非的开普敦一直到俄罗斯的马加丹,全程约22400千米。据谷歌地图预测,走完全程需要近4500小时,也就是说,如果你步履不停、昼夜不分地行走,大概要187天。但我们毕竟不是不吃不喝不睡的神仙,就算你每天能走 8小时,也需要大约562天。
在整个旅程中,你会穿过十多个国家,经历118千米左右的海拔升高和下降,相当于上下珠穆朗玛峰13~14次。总而言之,需要超出常人的毅力才能完成。虽然这条路线目前还没人成功挑战过,但现实中已经有人徒步穿越大洲。由于实际旅途中难免绕行,一些徒步者的行走的距离甚至超过上述理论距离。
1977~1983年期间,英国探险家乔治·梅根创下了连续徒步距离最长的记录,他依靠双脚从南美洲南端的火地岛走到了北美洲北部的阿拉斯加,历经30608千米,几乎跨越整个美洲。
乔治·梅根的徒步路线 | 图源:Wikipedia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其实我们每天日常的行走加起来,也足以往返世界最长徒步路线很多次。在交通发达的今天,我们可以很方便地飞往世界各地,但对于徒步者来说,选择这种方式或许能收获别样的风景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