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美就是恐怖主义?!_风闻
Moss从未叛逃-2020-01-06 22:51
来源:微信公众号“玉渊潭天”
“严厉的报复即将降临在这些罪犯们的头上!”
1月6日,在被美国火箭弹击中身亡的苏莱马尼将军的追悼仪式上,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这样说。
前一天,美国总统特朗普也说:“如果伊朗敢袭击美国人或美国资产,我们已经锁定了52处伊朗目标……美国不想受到任何威胁!”
硬杠了这么久,美伊之间这次终于“擦枪走火”。双方互放狠话,互相撂下了复仇的决心。
新世纪的第三个十年,在“血腥”中开场,在“战争”的边缘试探。
北京时间1月5日,伊拉克国民议会通过一项决议,要求外国军队离开本国境内。
这个决议基本上就在对驻扎在伊拉克的美国人下“逐客令”。
目前有大约5000名美国士兵在伊拉克境内,这是国际社会联合打击伊斯兰国(ISIS)势力的一部分。
北京时间1月6日凌晨,伊朗政府发表一份声明称,伊朗核浓缩能力、浓缩水平、浓缩物质的存量或研发方面将不再受到限制。
全球被恐惧袭扰,战火在中东上空呼之欲出,到底是谁在牵动那个危险的引线?
**美伊冲突升级:**美国率先越过红线
1月3日凌晨,美国无人机锁定在巴格达国际机场的两辆目标汽车。车上的8个人随即被无人机所携火箭弹袭击身亡。其中之一就是伊朗革命卫队精锐部队“圣城旅”最高指挥官苏莱马尼。
苏莱马尼被认为是伊朗第二强人,威望甚至高于伊朗总统鲁哈尼,仅次于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在伊朗民间,苏莱马尼之死彻底点燃了民众的反美情绪。
央视驻伊朗记者孙建告诉谭主,伊朗全国哀悼三天。数千名伊朗人走上街头抗议,撕毁并焚烧美国国旗。愤怒从抗议的标语中可见一斑:
“让美国去死”、“我们将报仇”、“我们将不接受屈辱”。
在伊朗人心目中,苏莱马尼有神的感觉。在德黑兰街头,领袖的人像随处可见,苏莱马尼的像和领袖的像被放在一张纸上。
如果打开伊朗国内的各种社交媒体,伊朗传奇将军苏莱马尼的照片几乎无处不在,并且他的不少粉丝都是年轻人。
曾经在伊朗驻站9年的央视记者王晋燕采访过苏莱马尼的许多年轻粉丝,内达尔就是其中之一,她常去苏莱马尼粉丝建起的几个网页,关注着苏莱马尼将军的一举一动,还曾在苏莱马尼的一幅照片下留言写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人”。
苏莱马尼在伊朗人心中的重量在于他屡建奇功的反恐业绩。
作为什叶派大国的伊朗一直被极端组织看做是头号袭击目标。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IS)在2016年占领摩苏尔之后迅速发展,攻城略地,伊朗也深受威胁。苏莱马尼亲自带领“圣城旅”这一海外作战部队上前线作战。伊朗外长扎里夫曾明确表示,“如果没有伊朗的支持,巴格达有可能早就陷落了。****”
不论是叙利亚、伊拉克还是黎巴嫩,在苏莱马尼的领导下,打击极端恐怖的行动不断取得胜利。当然,伊朗的势力也随之渗透到中东各国,威胁着以色列、沙特等伊朗的宿敌。
反恐业绩让苏莱马尼身上的传奇色彩越发浓重。中东的“暗局之神”、伊朗的“巴顿”等标签越来越多,许多战友对他不吝溢美之词,“他不是那种躲在桌子后发号施令的指挥官”、“总是在前线”、“在前线也从来不穿防弹衣”。
一位美国驻中东记者说,他是伊朗最不能碰的人。现在,美国率先迈过了“红线”。
最不可能选项****怎么成了最终选项?
苏莱马尼也许没料到:巴格达能成就他,也能毁了他。
2020年的第三天,为了传达伊朗给沙特的回信,苏莱马尼启程前往巴格达。一向行踪隐秘的他,却选择了民航客机作为交通工具。
事后,消息人士告诉CNN:
**“苏莱马尼并非总是使用这样的交通方式。**因为他这次到访巴格达选择了搭乘民航,所以关于他的位置和出行计划的情报,可能比过去更容易获得。”
美国联邦政府国家安全顾问奥布莱恩透露,苏莱马尼此次的行程,早在36小时前就已经被美军掌控。就连发动攻击的美军MQ-9“死神”作战无人机,都早早在巴格达机场上空盘旋,只等他离开客机、登上汽车出发就下手。
但他们不是擅自行动,而是在执行美国总统的命令。
六天前,也就是2019年12月28日,袭击苏莱马尼的方案就已经摆上了特朗普的桌子。不过这时候特朗普拒绝了这个方案。但根据美国国防部官员的说法,几天后,特朗普在电视上看到美国驻巴格达大使馆被攻击后,勃然大怒。
1月2日,特朗普让“看起来不可能发生”的选项成为了可能。那天,他正在距离巴格达几万里外的美国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内度假,带着若干个方案的五角大楼官员也在那里。
自2001年9·11袭击发生后,美国发动的所有军事打击,五角大楼都会在总统决策的时候,提供一些看起来不可能发生的选项,以便让其他的军事选择看上去更加合理可行。
这次也一样,在海湖庄园接受特朗普召见的五角大楼官员,递交给总统的方案选项,包含了打击伊朗舰艇、袭击导弹设施、空袭伊朗支持的伊拉克武装和袭击苏莱马尼等。当然,袭击苏莱马尼这个选项,是为了让以上其它选项看起来更合理……
然而这次,总统选择了最极端的那个选项——袭击苏莱马尼。根据《纽约时报》的描述,美国国防部官员见状无比震惊,连忙苦劝,而特朗普的“左膀右臂”,国务卿蓬佩奥和副总统彭斯却怂恿进行袭击。
为什么美国总统要杀死这个威名赫赫的反恐英雄?
前央视驻伊朗记者王晋燕认为:
“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巴格达大使馆被冲击而感到的羞辱,当时那种情况,美国媒体一直在播放有关新闻,那么他可能感受到了民众的这种情绪,必须有所交待。”
回溯美伊多年以来的恩恩怨怨,两国也算是积怨已久。美国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延续了四十多年,并且在伊核问题上多次从中作梗。
12月31日至今,美国驻巴格达大使馆多次被亲伊朗民兵和示威人士包围和冲击,使馆接待处被烧成一片废墟。
表面上看,美国似乎在挽回尊严,但美伊之间并没有处于战争状态,苏莱马尼依然是伊朗政府的高级官员。在和平时期刺杀外国高官,理由仅仅是“苏莱马尼正在策划杀死美国人的行动”,美国这样冒天下之大不韪,已经不能仅用“长臂管辖”来描述了。
即便在美国国内,包括众议长、国会议员、总统候选人等主流政界人士,都对事态表示担忧,并谴责特朗普行为莽撞。
特朗普的政敌、民主党总统参选人拜登说,特朗普此举犹如**“将炸药扔进了火药盒”**,让中东局势火上浇油。
“反美就是恐怖主义”
在无人机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总统特朗普称:“我们不是开战,我们是停止战争。****”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则解释道:“如果不采取行动,美国将会面临更多的威胁。****”
但是具体是什么威胁,也并没有说清楚。倒是副总统彭斯 “透露”了一些“信息”。他在推特上表示,“这个伊朗的苏莱马尼,是当年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的参与者之一。”
不过在美国国家恐怖袭击事件委员会2004年发布的9·11恐袭事件调查报告中,根本没有提及过苏莱马尼,并用非常确定的口吻表示,没有证据证明伊朗是提前知道9·11袭击的。
含混不清的说辞,公众并不认账。
美国大西洋理事会智库、伊朗问题专家芭芭拉·斯莱文就说,**“美方宣称发现了针对美国及美国人员的袭击,但并没给出实际证据,所以关于是否有实际证据尚存疑问。****”**在她看来,这次行动,将会使得美国在中东地区陷入另一个战争泥潭。
再想想苏莱马尼生前,最显著的一个成绩,就是打击极端恐怖组织伊斯兰国(ISIS),彭斯的这个理由就显得有些讽刺。宁夏大学阿拉伯学院院长李绍先说:
“苏莱马尼打击伊斯兰国(ISIS),那是世界有目共睹的,屡立战功。美国老说反恐,你却把一个反恐最有力的人物暗杀了?”
所以,到底什么是恐怖主义?什么是“反恐”,在这件事情上,谭主有些恍惚了。
央视记者王晋燕给出了答案:
“反美就是恐怖主义。****”
这么一看还真是。
左手反恐,右手扶植对它国有害的恐怖主义和民族分裂势力,反恐不过是美国中东布局的一个“借口”。
从阿富汗到伊拉克,到利比亚,再到叙利亚,反恐大旗下,中东已是一片乱局。
去年7月30日,联合国公开了阿富汗平民伤亡人数。数据显示,自2019年1月1日到6月30日,阿富汗平民死亡人数高达1366名。最重要的是,平民伤亡数量远远超过了武装分子,且呈现增长趋势。
再看伊拉克。80年代,还是区域内的重要国家。但是如今,经过美国的介入,它已经变成一个四分五裂、民不聊生的国家。
这种行为,总有一天会滋长出反噬自身的力量。
2019年的最后一天,愤怒的伊拉克抗议者包围美国驻伊拉克大使馆,撞门、砸窗、放火,抗议此前美国对伊拉克的空袭。抗议的人群高喊:“打倒美国!****”,还在墙上张贴了一张海报,写着**“美国是侵略者”**。
说来讽刺,美国人在伊拉克打了16年的仗,前后耗资一万亿美元,搭上了将近5000多条人命,然而在多年的政治和军事投资后 ,美国发现自己正处于这样的境地:几乎没有伊拉克人愿意为美国及其在伊拉克的角色挺身而出。
就连《纽约时报》也评论道,美国在伊拉克出现了多年来最严重的政治危机,助长了反美情绪,并让伊朗在争夺伊拉克影响力的竞争中占据了优势。
是不是该有所反思呢?
制造冲突未必导向战争,但却种下了动荡的种子。终究有一天,始作俑者必将自己承受动荡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