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陷泥潭的农村教育_风闻
已注销用户-让乡镇孩子享受一线优质教育。2020-01-06 22:11
(图为2019年“六一”儿童节期间,白寺乡中心小学组织的文艺汇演活动)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靳齐龙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全文共11291字,阅读大约需要28分钟。
1. 引言
开业至今已经11个月。
前4个月都是自己一个人在经营着。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深一脚,浅一脚的,就将其视为试验田进行开垦。**将自己经历过的、看到的、听到的以及自己思考的很多观念和做法,都一一做了实践。**在此期间,观察记录学生的反馈,复盘总结优化细节,整理成流程和制度。
(图为部分学生填写的“浚县白寺村小学生学习与生活现状的调查问卷”)
第5个月起,开启了并肩作战。基于前4个月对乡镇孩子整体的初步了解,开始探索更高效的科学管理,尝试教授一线的内容。**也开始了更深入地研究学生,期望能从学生的角度一窥乡镇教育的全貌。**全力以赴的践行既定使命-让乡镇孩子享受一线优质教育。
**坦诚讲,遇到的问题之多,情况之复杂,是超乎想象的。**很多次都近乎崩溃,中间有一段时间一度怀疑目标定的过高,是脱离乡镇教育实际的。**好在使命清晰,一直坚定,从未动摇。**不断地进行反思、总结、调整、再反思、再总结、再调整,循环往复,迭代成长。
2. 极其普通的乡村
河南省鹤壁市浚县白寺乡白寺村,就是我的家乡。按照我国的行政区划,属于最低层级的乡镇级,是全国近70万行政村中极其普通的一个。好一点的是,我们是乡里面最大的行政村,是乡政府的所在地,各方面的条件比辖区内其他小的行政村好很多。
(图为我们整个乡的行政村的构成)
(从地图中可以明显看出,我们村地处平原,交通便利)
(1)基本概况
村子地处豫北平原,地势平坦,共有1.1万亩耕地。村子现有人口6689人,1377户,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5亩。产业单一,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和玉米。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为务农和外出务工。
(2)商业方面
街边店铺主要解决的就是区域内人口的日常所需。一年到头,也就农忙时节和重大传统节日,街上人多些。平时村里转一圈,会发现空荡荡的,偶尔会看到三五成群门前唠嗑的老人。看到的年轻人和中年人,都是街边的个体户或者在本地做点儿生意。
(图为2019年12月份中午时分的主干街道)
消费的孱弱,导致绝大多数商铺都是勉强维系,空租率和换手率都很高。其中很多都是亏损的,只不过都是自家门面,居住功能为主,挣个零花钱而已。
(3)收入方面
以户均9亩的普通家庭计算,种植小麦和玉米,一年两季,每亩地年净利润900元左右。农闲时节会外出务工,小年轻一般会选择进厂,有活儿能见世面就行,远近无所谓,基本是长期工;婚后的女性也会选择进厂,考虑到上有老下有小,所以都是选择就近的鹤壁或郑州的富士康。
(长途运输因挣钱较多,成为了很多青壮年的首选)
青壮年男性劳动力,一般是外出到建筑工地上打季工,一季一结算,或者本地打日工,一天一结算,有时候不一定能找到活儿。家里不种地的,家庭收入以长期在外务工和本地做小生意为主。男性主要是跑长途运输,女性进厂居多。
总而言之,是各有门路,各自谋生。总体上处于小康水平,平均家庭年收入5万左右。
(4)支出方面
家家有院子,门前屋后种的都有应季蔬菜,一日三餐在家吃。中小学都是义务教育,保险和教辅每年每生250元左右。医保每人每年250元。再加上衣食和其他的花销,合计每个家庭的年基本开支在1.6万左右。
(5)人口素质方面
受教育程度低,初中以下的低文化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95%左右。这也决定了村民外出务工只能选择体力劳动或者低端劳动,就业面狭窄,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
(6)生活环境方面
相比我小时候,现在各方面都有了非常明显的改善。主干道是柏油路,其他都是水泥路,路都修到了家门口和田间地头。打了很多口机井,水利设施也完善,农业灌溉很方便。村中央以前遗留的采石坑,被填平改建成了花园,安装了很多健身设施。每天晚上八点左右,都会聚集二三十个广场舞爱好者。
支撑了我父辈们那一代人生活的那片采石场,前几年都已经被禁止开采了,周边也没有污染性的企业。路旁随处可见的垃圾桶,早上的环卫工人,垃圾池、垃圾中转站、环卫车保证了村容的整洁。用水、用电、宽带和线上购物,和城市无明显的差异。今年部分区域还通了天然气。
所以,生活整体上还是蛮舒适的。
(7)养老和医疗方面
(图为2020年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策)
除日常开销外,养老和医疗是最大项的开支。农村老人的养老基本上是家庭养老。有条件的,老人独居,没条件的,和儿子居住在一起,女儿们平时帮衬下。
新农合基本医疗保障和大病保障的建立和实施,避免了因病(大病)返贫的现象,极大的缓解了有重病患者家庭的经济压力。
(8)消费观念方面
分期消费盛行,小到手机,再到家电,还有车、房,都渐成风气;攀比之风,汽车方面尤甚,街道两旁很容易见到停放的汽车。很多家都有,自己家没有,面子上过不去。其实也就在逢年过节走亲戚的时候开几次,闲置的时候是大多数,这是由其简单的经济活动决定的。
超前消费,办理多张信用卡,以卡养卡,信用卡的套现,很多人都已轻车熟路。线上消费深入日常,“四通一达”一天的快递量,4车左右。
以上,就是我们村的基本概况。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一个豫北平原上普通的行政村。
2. 学校教育
白寺乡中心小学就是我们村的小学,也是乡里面综合条件最好的小学,是一所完全小学。现有教职工33人,教学班19个(含一个学前班),在校学生800人左右。
(1)办学条件整体较好
(图为白寺乡中心小学的教学楼和办公楼)
一栋两层的教学楼和一栋三层的教学楼,共有22间教室;两层的那栋是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建成的,总共两栋,都修缮过。另外一栋用做办公和其它功能教室。三层的那栋是新建的,教室配置上,每间教室比旧楼多4台吊扇。
教室里除了常规的标准配置外,都安装了电子白板,宽带也全覆盖。还有两排教师宿舍,都安装有空调,也配有教师食堂。
(图为南侧教学楼其中一个教室的情形)
门口处还有一个值班室,体育用地、绿化用地、体育设施、车棚和停车位都一应俱全。硬件上,虽称不上高配,也不是应有尽有。但对于传统的日常教学,是完全能满足的。宽带的覆盖和电子白板的普遍应用,是完全能支撑起高质量的教学的。
(2)师资缺乏
学前班一个老师,包班。每个班一名语文老师,且兼任班主任,总计18位语文老师。数学老师跨年级教学,负责两个班,分别是一四年级、二五年级和三六年级,总计9位数学老师。英语、音乐、美术和体育各一个老师,总计4位老师。还有一位校长,合计33人。
每一个老师都必不可少,任何一位老师请假或者外出培训,都会影响到正常的教学秩序。
师资缺乏造成的问题也很明显:
第一,没有开设科学课。
科学课作为一门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课程。它需要专门的科学教室,需要采购实验耗材,需要专任的科学老师。乡镇小学,既没专项资金又没专业老师,是不具备开设科学课的条件的。临近期末,把考点汇总打印出来,学生直接背诵记忆即可。
第二,严重缺乏英语教师。
三年级起点教学,全校唯一的英语老师需要负责4个年级,12个班。每个班每周安排1-2节英语课,日常无作业,无月考,期中和期末会安排考试。所以,学生们的英语普遍是很差的。
对于英语这门学科,**“抵触、太难、无所谓”是学生们的普遍心态,考试瞎蒙乱写是普遍现象。**五六年级的学生背不出26个英文字母很常见,四年级的学生不认识不会读三年级的单词也很常见。用家长的话讲,跟没学似的。
(3)师资结构不合理
一是性别不合理。
今年9月份之前,33个教职工都是女性。暑期有教师辞职,开学后整整一个月,四年级有一个班是没有语文老师的。10月份转来了一位男教师,引来全校学生的羡慕。
在农村的家庭里,男性承担更多的经济责任,无暇顾及孩子教育。再加上“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父亲的角色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中是缺失的。**男性的坚毅、勇敢、理性、担当、独立等特点是一般女性不具备的。**小学作为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如果只有女性参与,会对孩子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有非常不利的影响。
二是年龄不合理。
35岁以上的老师占80%以上。20年前,从3年级带我到5年级的语文老师依旧奋斗在一线教学岗位。很多教师的年龄比孩子奶奶的年龄都大。
(4)教学质量偏差
(图为我们乡各中心小学2018-2019学年度上期和下期教学质量的得分情况。说明:年级平均分=(1班平均分*1班人数+2班平均分*2班人数+….+n班平均分*n班人数)÷年级总人数)
**从2018-2019学年度上期各学校教学质量得分表中可以看出,各个村小整体的年级总平均分也就60分左右。**白寺年级总平均分为60.4分,虽排名第9名,但不能说其教学质量不如其他村小。很多村小都是乡村小规模学校,6个年级,6个班,一百多名学生。管理起来更容易,能更好做到个性化教学和因材施教。
造成整体教学质量偏差的原因是复杂的,我认为核心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高质量家庭教育的缺失。
95%以上的家长都是初中以下学历,没有家教的意识和能力,再加上留守儿童的问题,孩子的成才几乎全仰仗着学校发挥作用,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也决定了生源素质整体偏差的基本现状。
二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偏弱。
很多老教师全凭经验教学,知识结构陈旧,观念落后,缺乏自学自研,传统的讲授法沿用至今。而学生也沿袭着“听、写、读、背、考”的学习方式。课堂效率低下,学生体验不到求知的乐趣。有几个细节问题很突出,能明显的感觉到这一点。
(1)语文课本笔记稀少
首先需要说明一点,我们招收的学生整体水平是较好的,对成绩是有严格把关的,语文低于65分,数学低于75分是不招收的。很多学生的语文课本上,除了课后生字的组词和多音字外,没有其他笔记,几乎空白。重点段落、重点句子、重点字词的赏析是严重缺失的。有些要求背诵的名言警句,老师是没有讲解其含义的。
(2)惩罚性作业
上半年有个例子印象非常深,一个四年级的女生错了三道数学题,一道错题,罚写50遍。150遍,花了她整整3个小时。**你说,她还能保有对知识的热忱嘛?**期望她享受学习,更是一种奢望。
(3)作业量很大
(图为2019年下半年一个二年级学生的部分作业,左边是平时作业,右边是期末考试前一个月的各科试卷)
目前,我们没有招收一年级的学生。2-6年级的学生,语文和数学,总共有7本随堂作业和一套卷子,还有不定时的抄写作业。学生认真写作业,中间不开任何的小差的情况下,也至少需要1.5小时才能完成。再加上批改和讲解,学生在家完成作业的话,普遍花费至少2小时。
**繁重的作业给家长和学生都带来很大的苦恼。**适当的作业,孩子能做到认真对待。有的孩子面对过量的作业就有抵触心理,会随便写写,敷衍了事。
一道错题的有效指导,至少需要2分钟。**这里讲的有效指导,我理解的是:****引导孩子发现错因,点拨解题思路,能举一反三。**即使是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面对少则七八处,多则几十处的错题,没有家长能做到道道错题有效指导。
当然,每本作业都做到精讲,布置作业的老师也做不到,有些作业甚至是不讲的。因为学校做不到高质量的教研和教学,唯一可行且有效的办法,就是****靠过量的机械训练来提高学习成绩。
总的来说,目前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只能勉强的满足低层次的学科教育。
3. 家庭教育
在对我们村的基本情况介绍里提到过,初中以下的低文化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95%左右。**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基本事实--在乡村的家庭里,高质量的家庭教育是严重缺失的。**有些家庭,会留母亲在家照顾孩子。有些家庭,父母双方都在外打工,就把孩子留给老人照顾。这会不可避免的产生非常多的问题。
(1)在农村是没有早教的
(这是去附近村子调研的时候拍的,拍照的时候,我在那站了五分钟,坐在台阶上的小女孩就一直那样安静的坐着)
0-3岁的小孩儿都是妈妈或者老人一直带在身边。所以在农村的街头走一走,会经常看到老人在打牌,小孩儿在附近玩耍的情形或者年轻妈妈带着孩子随意玩耍的场面。没有数学、音乐、美术、运动等各方面的专业启蒙教育,奉行的是“吃饱穿暖、不生病、安全就行”的养育方式。孩子到了年龄,就直接送入幼儿园即可。
(2)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情
秋季班宣传期间,在附近一个村小发传单,一个来接孩子的大爷强烈的谴责我们,说:“教育就是学校的事儿,要不然要学校干嘛。”像这种把自己完全置之度外的教育方式,在农村,还是有相当比例的存在的,隔代教育里尤甚。
(3)基本不存在素质教育
上半年一个人经营的时候,在素质教育这方面做了很多尝试。
第一,成立社团
(图为引导孩子自行制定的社团制度)
鼓励和引导在读学生自主的成立兴趣社团,学生自己开会定社团制度,学生自己探索开展各种活动,引导他们讨论解决社团内的问题。
第二,成立跳蚤市场
(图为一个四年级和一个三年级学生合伙做的创业小项目,我当的见证人,哈哈)
每周一次,孩子们把自己闲置的二手物品带过来进行交易,可以物物交换,也可以卖积分,也可以卖钱。双方自己沟通,达成交易即可。
第三,本地研学
(图为当时去往传统民居的路上)
2016年,我们村被评为了中国传统村落,村里有几处保存较为完整的清末民初的民居,村委还花钱进行了修缮,就带他们去观察古民居和现代建筑的区别。
村西头采石场遗留的矿坑是可以开展地质研学的,一边走一边讲解地质运动,带他们观察、分析和研究石灰岩和页岩的性质。虽然受专业知识的限制,只能给他们进行浅层次的科普。一点儿不影响他们高涨的情绪,一个个带了好多块石头回来。
第四,观看科教片
(图为孩子们正在观看《航拍中国新疆》)
把国内外很多优秀的纪录片进行了整理,如《地球脉动》、《猎捕》、《家园》、《舌尖上的中国》、《如果国宝会说话》、《经典咏流传》等等资源。只要是有利于开阔孩子眼界,点燃孩子希望,燃起孩子兴趣的资源,都会想尽办法的让孩子去接触。
除了上面的尝试外,还做了很多其他方面的尝试,如轮值管理、无领导小组讨论、读书分享会等等。有付出就有收获,能明显的看出他们在领导力、团结协作、创造力、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也经常性的看到一张张洋溢热情的笑脸。
我以为会收获家长的一致好评。**事实完全不是预期的样子,很大一部分家长认为我就是带着他们在玩而已,根本学不了啥东西。**很多学生待了一两个月,就被家长强行劝退,至于孩子的意见,压根儿不重要。
有一次,问一个孩子他家里面的意见,他奶奶说:“他那儿就是一个大狗屁!”听到这样的评价,确实失望至极。但冷静下来想一想,**一个人只会认可和做出他认知范围内的事情。**对于整体只有初中学历的他们而言,有这样想法和做法也情有可原。
从商业的角度看,**对于这部分家长,最正确的做法就是放弃。**期望他们能主动的革新观念和不断学习,是非常不现实的,是一种奢望。
所以,在乡镇以下,学校里的师资现状和家庭整体水平不具备开展素质教育的条件,素质教育只存在于小部分教育观念比较好的家庭。
(4)过分注重成绩,成绩甚至是唯一评判孩子的标准
究其缘由,并不复杂。
爷爷奶奶辈儿,很多都是小学学历或者文盲。年轻父母们,很多是初中就辍学的,在家晃荡几年,然后就进厂打工,到了年龄,家里人张罗着相亲成家。成家后,就一直摸爬滚打,养活一家人的生活。**他们没有意识,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去学习教育方面的知识。**基本上是按照约定俗成的人情世故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培养孩子。
**而成绩是低学历水平的他们最容易看得明白的东西。****只要识数,就能评判。****因为足够简单,所以成为了主流评价标准。**很多自认为很关心孩子的家长,其实就是逢考试过问一下成绩,至于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健全人格等方面,他们意识不到它们的重要性。关心和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讲两件小事,可以自行感受下。
(图为店里面适合低年龄孩子看的图书)
开店至今近一年,带孩子来店里看书的家长,不超过20个。其中有一个爸爸带两孩子进店看书,很不耐烦,催着孩子赶紧看,孩子也静不下心去看书。拿手机拍了两张孩子看书的照片,往班级群里一丢,不到半个小时,带两孩子就出了店。
**他们来这儿,仅仅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装个样子,走个形式,糊弄下老师。****最终,也会误了孩子。****这个爸爸自始至终肯定不会自责,恰恰相反,他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家长。**相比那些不带孩子看书的家长,他觉得自己做的已经足够好了。
还有一个四年级的孩子,跟爷爷奶奶住,学习成绩很好,语文80分以上,数学95分以上的样子。但是他奶奶是一个非常注重成绩的人,不让他看课外书,几乎没有夸奖过他。每次月考出成绩,哪怕成绩降低一分,他奶奶都很焦虑。在她奶奶眼里,哪儿哪儿做的都不够好,包括我在内。
每次说到这事儿,孩子语气里总能感受到低沉和郁闷,他也不跟他奶奶说心里话。我尝试着沟通过几次,收效甚微,之后就放弃了。你用尽全力,也改变不了一个不想改变的人。
(5)隔代教育
第一,宠溺孩子。
这是留守儿童身上最明显的共同问题。人到了爷爷奶奶辈儿的年龄,会出自本能的宠溺孩子。在宠溺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很容易养成唯我独尊的霸道性格。
上半年有一个三年级的女生,在班里还是班长,性格强势,脾气大,说一不二。同班一男生开玩笑说她性格像母老虎,上去就打了男生几下,男生没还手。还追着那个男生跑了好几圈,最后扭打在一起。还没等我开口解决争执呢,她把书包往地上重重地一丢,哭着就回家了。
不到10分钟,她奶奶就过来了,一进门,就问谁欺负她孙女了,指责我没尽到责任。不问清事情缘由,上来就维护自家孩子。看着这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明白了她孙女霸道性格的来源。**起争执的第二天起,她就没有再来过。**后来从他同学的话里得知,她在学校依旧霸道。
第二,无从管教。
现在的孩子从小就接触手机,熟练度甚至不亚于成人。很多四五年级的小孩已经有了自己的手机。很多网络用语说得贼溜,甚至成为了同学间打招呼的方式。孩子好奇心强,喜欢追逐新鲜事物。自然和因循守旧的老一辈隔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不听管教、不服管教是留守儿童里常见的现象。
(图为一张问题生的数学试卷,问题生的转变是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上半年和一个五年级的男孩儿深入的聊过,这个孩子爸妈在外打工,和姐姐一起跟奶奶一块住。他学习成绩很差,数学三四十分,语文四五十分的样子。成绩是从二年级下学期开始一路下滑到现在,二年级的语文和数学还是八九十分的水平。
那一年,他爸妈都开始在外打工,把姐弟俩留给了奶奶照看。关爱的缺失,管教的疏松,让他渐渐的沉迷手机游戏。他的微信头像和朋友圈,都是有关游戏的内容,他还有个解说游戏的快手号。还赢得了一帮挚友,都是班上的倒数。
每到周末,固定的娱乐就是相约打游戏。丢给奶奶一句“作业写完了”,就可以肆无忌惮的玩游戏。目前的他学业状况,已是满目疮痍。如果再没有长期的强有效的干预,即使有义务教育政策的托底,这个小孩很大可能也会在初中辍学。
(6)教育方法不当
错误的教育方式是比比皆是的。
比如一个四年级的男孩儿,语文五十分左右的水平,作文永远的两三行,基本不得分的。后来和他妈妈深入聊了才发现问题的源头,从一年级有看图写话开始,他就不会写不想写。他奶奶就要求比他高两个年级的姐姐帮他,他姐姐说一句,他写一句,甚至被要求代弟弟写。
看到没?他的写作能力自始至终就没有刻意训练过,所以问题发展到现在,就只能写出两三行的作文。初心是为了帮助他,结果是方法不对,愈走愈偏,问题越发严重。
概括地讲,乡镇及以下的家庭教育土壤是比较贫瘠的。天雨虽大,不润无根之草。极少数的小孩儿是仙人掌,无畏环境,依旧茁壮成长。但更多的孩子,用尽全力也只能长成一棵草,还有一部分连破土发芽儿的机会都没有。
4. 社会环境
这里粗糙的从三个角度来看:
(1)小环境
**乡村是一个典型的熟人社会。**空间小,就我们这个大村,骑电动车半个小时就能转一遍。出门走两步,肯定会碰见沾亲带故的人。参加个五六场红白喜事,全村的人几乎能过一遍。
利弊都很明显,好的一方面,只要你教育质量好,街坊四邻口耳相传,几乎一夜之间就能全知道。坏的一方面,**大家都是同一层次的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想要让内部自己打破圈层认知,是不可能的事情。**反映在教育方面,耳熟能详的谈话总是跟成绩相关,关于孩子的家长里短,起于成绩,也止于成绩,多少深入一点的探讨都很少听到。
(2)大环境
大环境包罗万象,角度很多。在此,只探讨对我感触最深的一个方面-互联网。4G和宽带的普及,使得每一个人都能随时随地知道自己想知道的任何事。**但人是观念的产物,互联网是一场平权运动的同时,也加速了阶层分化。**这种速度以不可抵挡之势在加快,在加深。
之前在郑州做少儿编程的缘故,微信上依旧保留着六七百城市的家长。所以每天刷朋友圈时,都能感受到城乡居民的巨大差异。
同样的手机拿在手上,乡镇居民的朋友圈充斥着各种商家的优惠促销、转发扩散、两性八卦和各类伪新闻,闲来无事就是刷短视频,刷电视剧,或者窝在太阳下嚼舌根。而城市家长的朋友圈更多的是政策动态、行业新闻、公司新闻和一些自我提升的内容,更新频率低,几乎没有广告。
孩子对手机的使用更是天差地别。
**家庭教育好的孩子,手机是帮助他自我提升的一个工具。**而农村里很多孩子,把手机视为消遣娱乐的方式,甚至是唯一的方式。
有次在广场打乒乓球时,碰见一个孩子跟我打赌。说我手机上一定有游戏,没有的话,愿意做20个俯卧撑。自信满满,语气坚定,一幅志在必得的样子。之后,我当着一群孩子面把手机拿了出来,让他们把所有App都检查了一遍,确实没有。一群人非常吃惊,竟然有不玩游戏的人。
后来,就“手机使用”这个话题,跟一些孩子深入的聊过。**高年级的男生里,除了少数家里管教严的学生,几乎都玩手机,打游戏,刷快手,搜题抄答案。**那群孩子的异常吃惊,也不足为怪了。**很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烦自个儿,就把手机丢给孩子,孩子马上就不吵闹了。**用饮鸩止渴的方式,换回自己的一时清闲。
(3)校外培训机构方面
目前我们村做兴趣类培训的有四处,年收费1500元-2000元。做学科培训类的有五处左右,都是作业辅导。不会的地方跟学生讲一讲,或者直接抄答案,一学期(4个月左右)收费600元左右。
**学生的报班率接近50%。**低年级的学科知识,家长还能勉强应付,高年级的很多知识,家长是无法有效辅导的。**只能花钱把孩子丢到辅导班,图个心安。**但是辅导班的水平是有限的,仅仅能做到监督孩子作业写完。
**在辅导班里,启发式教学、建构主义教学等高质量的教学方式是很难很难做到的,它既需要高水平的老师实施,也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当一个普通老师面对几十个学生,每个学生平均7本作业,每天辅导时间不足2个小时的时候,其辅导质量是可想而知的。所以,辅导班里有一部分学生成绩不升,甚至越补越差。
**在职老师开设辅导班的情况也是存在的。**坦诚的讲,是一定会存在的。凭自己的能力在闲暇之余多一份收入,正常人都不会拒绝的,这也是屡禁不止的根源。但是,**权力寻租是不可避免会出现的,这是令人极其反感的地方。**挨个班级宣传辅导班,命令或者变相强迫报班的现象是存在的。
5. 政策环境
一直以来,为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出台了非常多利好的政策。
(图为自己整理的部分提升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
2015年12月,我们省发布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的通知》。通知给出了八项具体举措:全面提升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加强教师编制管理、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
2016年5月,我们省发布了《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
2016年5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了《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2016年11月,我们省发布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优化农村中小学校布局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意见》。意见给出了具体的主要措施,包括科学制定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大投入整合资金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切实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的通知》,给出了13条具体举措。在2018年1月份,我们省也发布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的实施意见》,结合我省实际,给出了更为具体有效的措施。
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意见》,对办好两类学校作出全面部署,在统筹布局规划、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建设、强化经费保障、提高育人水平等方面提出了具体举措。
2018年6月,我们省发布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要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加快城乡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和“两免一补”政策城乡全覆盖。
2018年12月,我们省发布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意见》。
上述提到的政策只是有关政策的一部分而已,但凡仔细研读下。就会发现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一直都有着政策的强力支撑。各项工作都是高屋建瓴,全面部署,措施精准,稳步推进。
所有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一定是立德树人,是为了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教育质量。但从现状看,乡村小学的教学质量是偏差的,只是达到了低水平的学科教育层次。
究其原因,很复杂。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就是穿针引线,工作很繁重。**实事求是的讲,越是基层,问题越多,越复杂,各方面阻力越大,越需要创造性的解决问题,需要的是复合型创造型人才。**而事实是,人往高处走,留在基层的更多是执行型的普通人才。所以,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提高能实现小步前进,已经是非常难得的进步了。
前面提到我们村小学的办学条件。不难发现,**硬件上的办学条件是不差的,是完全能支撑高质量的教育教学的。**纵使原因复杂,困难重重,有一个回避不了的核心问题-教师自学自研整体偏差。
在这样一个一部手机知天下的时代,任何人都能随时随地的获取想要的信息。网上优质的教研教学资源,随处可见,随手可得。这也就意味着,一个老师只要想,随时可以成长为高水平的教师。可是事实明显不是这样……
**所有的利好政策归纳起来,核心就是帮扶。只要经费充足,办学条件硬件上的达标,是容易实现的。****而乡村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总是举步维艰。**帮弱弱不去,救贫贫不离。任何一个追求卓越的人都是靠内省完成的,帮扶永远解决不了根儿上的造血问题。
6. 砥砺前行
以上就是我个人关于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观察和一些思考。**仅是一家之言,受自身知识水平、阅历和能力的限制,肯定存在很多不当之处,望大家能及时指正。**在此,深表谢意。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农村教育深陷泥潭,靠现有力量,也只能做到缓步前进。**如果农村教育前进的速度落后于时代变革的速度,农村孩子的未来依旧是社会的底层。**而这,是谁也阻挡不了的大概率发生的事情。
(图为一个四年级女生的感想,当时我给她分享了一个郑州中学校长关于创客教育的讲座)
**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深陷泥潭的乡镇教育,着实让我们深受委屈,痛苦是如影随形。好在从未忘记我们的使命-让乡镇的孩子享受一线优质教育,不断地调整优化,不断地复盘总结。
用了一年的时间,才跌跌撞撞的探索出一条路。探索之初,就给自己定了一条硬性标准:语数英的日常作业辅导和培优培训,单科年收费不得高于1200元。过度追逐盈利从来就不是我们的目标。
秉持着“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成就”的运营理念和“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的教育理念。我们制定了包含88项考核内容的综合评价体系,制定了19项的管理制度,积分管理和量化考核贯穿始终,优胜劣汰确保组织活力,引入了大语文、奥数等优质课程,摸索双师教学的有效实施。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各方面工作做的越深入,发现要做的事情更多,其难度和复杂度都在增加。已在路上,便不会回头,只举步向前。我们期望用市场的力量,在农村教育上撕开一个口子,培养一批,带动一批,影响一片。
愿尽一生,为农村教育的改革,尽绵薄之力。
《深陷泥潭的农村教育》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