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劫修仙传 | (二)债市历劫_风闻
智库百晓生-有想法、有见地、有深度、有点意思的财经、政治周刊2020-01-06 17:58
什么是补天**?**
四极废**,九州裂,擎天之柱轰然倒塌,女娲炼五色石而补青天。**
借新还旧,不断融资来补漏洞,直到跑不动为止,这条路子怕是行不通了。
胖爷先说两组数据:
1. 2018年全年,公司信用类债券共有46家发行人的130只债券发生违约,涉及发行金额1243亿元。
2. 截至2019年12月11日,信用债券市场年内已有169只债券违约,违约金额合计为1345亿元,违约家数和金额继续增长。
目前中国经济放缓,受当前宏观环境、经济周期因素影响,企业经营出现困难,现金流出现问题。
2019年,债券市场终有一劫。
一、北大方正违约了
北大方正,AAA级债券,违约了。
12月2日,北大方正的公告无异于重磅炸弹。
旗下发行规模为20亿的“19方正SCP002”超短融资券本应于12月2日兑付本息,但由于流动资金紧张,截至到期日,未能筹措资金完成兑付。
在北大方正发生违约之前,中国境内公募债市资产规模最大的违约发行人是中国民生投资。
中国民生投资今年四度债券违约,该公司的负债总额在三年内增加了134%。
北大方正由北京大学投资创办于1986年,旗下拥有六家上市公司,公司分别为方正控股(0418.HK)、方正证券(601901.SH)、北大资源(0618.HK)、方正科技(600601.SH)、北大医药(000788.SZ)、中国高科(600730.SH),六家公司目前总市值670多亿元。
北大方正第三季度末的总资产规模超过3,600亿元,此次违约使其成为中国境内公募债市资产规模最大的违约发行人。
这几年,北大方正的债务规模持续增长,今年开始进入债务负担重,偿债压力大的窘境。
近三年北大方正债务情况显著,资产负债率均在80%以上。截至九月底,北大方正总负债3029.51亿,资产负债率达82.84%
北大方正应对债务的手段主要通过发债借新还旧,以维持其流动性。但是补天也有补不动的时候了。
此次北大方正违约,暴露出了一个不好的苗头,即违约主体的评级向高等级扩散的趋势。
这两年,银行的理财经理经常推荐低风险(R2类)的债券类的理财产品,但是随着此次北大方正的违约,这类产品的风险也随之上升。
换句话说,投资投资风险已经波及到AAA级债券了,投资者今后在投资中更要长点心了。
还是胖爷那句话,在购买各种理财产品的时候,看不懂的不投,不要看着收益率高就闭着眼买入。
违约当天,中国评级机构联合资信将北大方正的主体信用评级从AAA降至A,评级展望为负面。
将“18方正MTN001”、“18方正MTN002”、“19方正MTN001”、“19方正MTN002”四只债券的信用等级下调至A,将“19方正CP001”的信用等级下调至A-2。
当天下午,北大方正的2023年到期、票面利率5.35%的美元债买价一度大跌近45%,报27.7美分,创历史最低。
清华紫光也躺枪了,紫光集团在第二天出现债券价格大跌,其2021年到期、票面利率4.75%的美元债,盘中一度大跌20%,报价约70美分。
2023年到期、票面利率5.375%的美元债,跌幅一度达18%,报价63美分。这两只债券均跌至历史最低。
**敲黑板:**在买债券基金的时候,注意规避信用债占比过高的一些债券基金。
建议看看债基的持仓情况,如果是一些小企业的信用债比较多的话,更要谨慎。
二、信用债违约扑面而来
2014 年“超日债”违约打破刚性兑付以来,2016 年信用债违约集中爆发,全年共有 78 只债券违约,涉及的债券违约金额高达 393.24 亿元。
2017 年,由于宏观经济形势好转、企业盈利改善,违约债券降为 49 只。
2018年全年,公司信用类违约债券130只,涉及发行金额1243亿元。
截至2019年12月11日,公司信用类违约债券169只,违约金额合计为1345亿元。
2018 年以来,金融监管以去杠杆、强监管为主线,再融资紧张,筹资性现金流出现大幅下降,信用风险暴露速度明显加快。
同时,叠加公司债回售高峰期到来,导致无法偿还债务,引发了债券违约。
去杠杆、严监管的背景下,筹资性现金流的大幅下降成为债券违约的主要因素。
胖爷解释一下:通常来讲,筹资性现金流就是指银行借款,发行债券等,筹资性现金流下降。换句话说,就是借不来钱了,之前借新还旧的路子行不通了。
**敲黑板:**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也就是说,企业违约实质上是这三种现金流之和不能对企业的现金流形成覆盖。
一般来讲,企业通过经营性现金流和筹资性现金流偿还债务。
大概说一下,能源、材料、公用事业等行业的偿债现金流主要依靠经营性现金流,即通过盈利来偿还债务。
房地产、信息技术等行业则主要依靠筹资性现金流,即通过借新还旧来偿还债务。
但是,2018 年以来的信用风险问题不在盈利,而是筹资。
**无论民企,还是国企,****外部现金流断了,**筹资性现金流的急剧恶化成为信用违约潮的主导因素。
对于优质的国企或央企,银行信贷、非标融资、债券融资、股市再融资等渠道都 是畅通的,借新还旧的压力不大。
而民企的外部融资则更脆弱、再融资压力更大,这也是为什么风险事件主体以民企居多的原因所在。
违约路径大致相同:
外部融资收紧→企业再融资陷入困境→企业现金流断裂→违约
不然的话,当年王老板和他的万达集团也不至于甩卖资产回笼千亿现金,万达637亿卖文旅和酒店资产,富力地产199亿“批发价”接手77家酒店。
因为,一旦现金流断了,神仙也救不回来。
三、公司债回售
2018年之后,公司债回售规模大幅增加,这是因为:
2015年年初,证监会发布了《公司债券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将公司债发行主体范围由原 来的境内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的境内股份有限公司、证券公司, 扩大至所有公司制主体,同时还全面建立了非公开发行制度。
新政实施后,信用债市场开始扩容。
同时,含回售权的公司债大规模发行,且多为“3+2”或是“2+1”的期限结构设计,2018年正好是这批债券的回售高峰期。
如果持有人选择部分或全部回售这些债券,部分发行人的资金链会更加紧张,流动性风险也会加大。
尤其是当企业自身现金周转出现问题时,信用状况下降,投资者更倾向于行使回售权。
对于这些企业,投资者行使回售权可能使现金流问题雪上加霜, 形成实质性违约。
2018~2021 年,可回售的信用债规模分别为 1.19 万亿元、1.8 万亿元、8646 亿元和 2747 亿元,其中绝大多数为公司债, 信用债回售高峰期已然到来。
2017 年进入回售期的信用债规模为 4288 亿元,是过去三年规模的总和。
而 2018 年的回售规模1.19 万亿元,却是 2017 年的近 3 倍。
但是2019年的回售规模达到了1.8 万亿元,又比2018年高出了50%。
同时,水龙头又给拧紧了,那么,钱有多紧张,就不用多言了,历劫在在所难免。
2019年12月13日,上交所、深交所先后发布《关于规范公司债券发行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债券发行人不得在发行环节直接或者间接认购自己发行的债券。
管理层将“防风险”位于三大攻坚战之首,在去杠杆的过程中,是不会允许出现系统性风险。
这与香港的仙股不一样,那是散仙,债券市场,尤其是国有企业债券,那是上仙。
即便出现流动性风险,在货币供给上也会给予流动性支持。
胖爷相信,最终,债券市场是会劫后余生的。
—— 全文完 ——
公众号:智库百晓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