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谈历史上的开放_风闻
乌江自刎-2020-01-06 13:10
总强调中国历史是保守,安土重迁,固步自封,闭关锁国,其实中国历史上还是有很多开放的,除了丝绸之路,还有很多的开放之路。 春秋战国时期,也可能更早,山东半岛就走向了开放。齐国有鱼盐之利,经商成风,管仲就曾经商,越国的范蠡逃出后也是在山东半岛经商,成为著名富商陶朱公,随着商人逐利,他们必然向海外发展,所以史载很早之前就有人从山东半岛远渡朝鲜、日本,秦始皇派徐福求长生不死药就是从山东半岛东渡日本的,八仙故事也能看出山东半岛是一条开放之路。 闯关东自古就有,殷商末年公子箕子不就是从东北到朝鲜建立箕子朝鲜的吗?历朝历代应该都有人走这一条路,明朝末年正是汉人闯关东比较多,所以才会出现汉军八旗。这条路可以到朝鲜、日本,也可以到现在的远东地区,如西伯利亚、黑龙江下游和库页岛。 《走西口》以苍凉幽怨基调享誉全国,泛指的是河北、山西、陕西的人们经西口这个地方出关进入内蒙、外蒙,远达俄罗斯谋生,或安居、或经商。而西口也是个泛指,或指经鄂尔多斯高原渡过黄河到达包头,或指经山陕交界地带的河套东北角到达呼和浩特。经商的或运送戍边军粮、或运输粮食到蒙古地区贩卖、或卖盐、或卖茶叶,近来人们发现有一条从江西或四川走西口到达蒙古地区的商道,典型的当然是晋商了。 下南洋也是人们熟知的,雷州半岛、广州、汕头、厦门、泉州、刘家港都是出洋口岸,形成中国最大华侨群体——南洋华侨,他们有的以南洋为跳板远渡重洋到达美洲、欧洲、非洲、西亚、夏威夷群岛,还曾经在加里曼丹岛建立过政权雏形——兰芳共和国,泰国最早的政权也是华人郑信建立的,当然最著名的是建立了以华人为主体的国家新加坡,他们的后裔遍及整个南洋地区,很多国家掌权者都是华人后代或有华人血统,如泰国前首相他信兄妹,菲律宾前总统阿基诺母子都是。 西南方向有著名的茶马古道,一条经贵州、云南、西藏,或拐进尼泊尔,一条经云南、缅甸、印度,或一直向西延伸进入西亚及地中海地区。 以上这些大都是民间的,西域丝绸之路起于官方而民间跟进,郑和下西洋则全是政府行为,规模巨大。 除了人员走出去之外,中国的文化也在不断的走出去,中国制度、国家意识形态深刻的影响到朝鲜、日本、琉球、越南,其他如文字、文学艺术、技术、医药也对周边很多国家产生影响。这些影响的结果就是建立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多种形式的朝贡体系。 但毋庸讳言,中国走出去时间长、人口多、规模大、地域广,但效果并不理想,没有促进更多的文化交流,没有展现出中国强大的软实力,尤其在近代以来还在不断的甚至全面的退缩,远东地区、蒙古地区、大西域地区没有接受中国文化,南洋华侨基本都接受了当地文化,朝鲜、日本、越南基本都和中国文化产生了距离。 汉唐时期虽曰开放,其实开放不足,开放也哉不外乎展现自己如何广大强盛,如何富足奢侈,中国文化还是收敛在本土范围以内,没有形成强大的影响力。 尤其是明清时期世界形势和观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中国没有及时跟进,更不要说走在世界前列了。 从行动上说没有积极参与中南半岛地区和东海上的海洋事业,致使欧洲列强进入和海盗控制了航道及贸易,更没有打破传统观念积极和世界发生经贸往来,融入世界主流,接受新观念、新技术、新制度,反而是拒绝欧洲的主动邀请,拒绝近代化。本来可以主动开放变成了被动挨打后开放,这种开放当然不可能是真正开放。 相比南亚、西亚和欧洲,中国文化显得很弱势,他们有意无意间对中国展开反开放。 南亚佛教自传入中国后一直很强势,北传、南传、藏传都基本本土化,成为和儒家、道家并称的儒释道三大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它广泛深入地传入南亚、东南亚、东亚,深入到俄罗斯西伯利亚以及莫斯科附近的鞑靼共和国,历史上还在西亚、中亚有很大的势力。 欧洲小小的马其顿王国,经亚历山大扩张,在北非、西亚,直至中国西部边境不远出现了一个影响巨大意义深远的希腊化时期,其雕塑通过犍陀罗影响到中国的雕塑及绘画。 阿拉伯本为后起的游牧民族,因为伊斯兰教的缘故迅速崛起,建立起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把阿拉伯和伊斯兰文化传播到更远的地方,现在形成一二十个阿拉伯国家和几十个伊斯兰教国家,足以和基督教国家分庭抗礼。 他和中国也产生关系,军事上中国也没有占到便宜,文化上更是深入中国国内,中国有十来个兄弟民族放弃佛教而改信伊斯兰教,并因为伊斯兰教缘故产生了一个新民族——回族。 欧洲文化是最强势的文化,随着欧洲人到达全世界也影响全世界,并改变着全世界。他多次传入中国,尤其近代以来出现了西学东渐的高潮,对中国文化产生极大冲击力,使中国人惊呼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丝毫也不夸张。 就是日本这样原来中国的藩属国,近代以来也后来居上,在政治、军事、文化、科技上都较大的超过中国,并对中国产生重大影响,其影响的深度不亚于历史上中国对日本的影响。 中国的开放为什么会是这样呢?主要是因为开放的只是肉体,没有思想意识和心灵的开放,开放的目的太过功利性,而不具有理想。 为中国计,中国要想立于不败之地,中国文化要想不被击垮,只有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努力去迎接挑战,不仅开放肉体,还开放思想意识和心灵,不仅追求功利,更要具有理想,并在挑战中努力学习,改造自己的文化以改造中国的人的思维。像一切抱残守缺、敝帚自珍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看似爱国,爱自己的民族文化,到头来可能是自己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