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熬夜、易怒……和中国200万女性乳腺癌患者_风闻
酷玩实验室-酷玩实验室官方账号-2020-01-06 08:41
**本文故事内容来源于《都是好时光》,**作者肖于
由化学工业出版社于2018年10月出版
家在杭州,有房有车,丈夫顾家体贴,女儿聪明伶俐,父母身体健康,自己有着体面的工作和体面的收入。
肖于把许许多多出身草根,想在大城市安家落户的人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如果没有出现意外,肖于会一步一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本就风生水起的事业,再上好多个台阶;让本就其乐融融的家庭,更加温馨动人。
可意外偏偏出现了,那个出现的意外,叫乳腺癌。
对于女性来说,乳腺癌除了癌症本身带来的痛苦,还要面对可能失去乳房的风险,这几乎是一个不可承受的沉重打击。
但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正在快速增长,每年新增病例达到30万,目测总人数已达到200万,增速世界第一。
《中国乳腺癌现状报告》预测,到2021****年,中国乳腺癌患者将达250万。
尤其以城市白领女性为主,因为这群人工作节奏快、工作熬夜、饮食油腻**、晚婚晚育。**
换句话说,她们是乳腺病的“完美受害者”。
1
肖于,就是城市白领女性之一。
有房有车、家庭幸福的她,每天的时间按照分钟计算:起床、早饭、上班、下班、接孩子,闲暇时一家三口还可以一起散步。
她心里还有一个梦想,为了圆梦,肖于报了本市一所大学的在职公共管理硕士,每周末从职场人变成学生,按时上课。
如果幸福有具体的样子,肖于这样的状态和生活一定是其中之一。
他和丈夫还会每年带着女儿外出度假。
2013年,她34岁,和家人选择的目的地是马来西亚。
一家人终于可以一天24小时都待在一起。
从单位申请调休、提前完成工作,定酒店、选泳衣,还没出行,椰风和海浪已经扑面而来,甜蜜填满了他们的心房。
甜蜜之外,肖于需要在出发前完成自己一年一次的例行体检。
8月30日,肖于来到了体检中心,听着一群排队的老人讨论各自的病情,她的心早就飞向了马来西亚的碧海蓝天。
常规检查一一进行,肖于太熟悉了,不过是又一次的例行公事。
直到外科检查,女医生检查了她的乳房,非常严肃地告诉她马上去做乳房B超,今天就去。
检查结果显示,左乳长了3个肿块。精神的B超医生请来了其他医生讨论,结论是无法确定良性还是恶性,需要进一步检查。
进一步的检查是病理活检,需要从体内抽取出病变组织,以此做出最终的诊断。
肖于还没有意识到这个检查到底意味着什么,只是担心检查后留下伤疤,会不会影响自己旅游中的游泳。
侧躺在B超检查室的就诊床上,左乳局部麻醉,医生拿着一尺长的针站在肖于面前时,她开始慌了。
紧张,发抖。
针扎了进去,调整了几次位置后,“啪”的一声,肖于觉得身体有点震动。
医生抽出了针,却觉得效果不理想,没有抽抽取到想要的组织。
医生互相打气,“再来一次”。
这让肖于更加恐惧,但第二针还是不理想,医生开始着急。
肖于也开始着急:这么长的针管,会不会刺破肺部、刺破心脏?我这么好的身体,为什么要做这种检查?
第三次,终于成功了,一头汗的女医生也放松了下来。
但两针麻醉、两个穿刺洞,肖于知道自己无法下水游泳了,但心里还是有一丝侥幸,“这一切只是一场虚惊”。
假期如期而至,海水、蓝天,从海景房里一眼望去颜色热烈饱满,阳光下那一切充满了希望。
吊床、优雅的酒店、舒适的就餐环境让人彻底忘记工作时的种种疲劳。
黑云压城,返程的出租车上,暴雨骤降。
肖于接到了朋友的短信:病理报告拿到了,需要做个小手术,床位已经留好,明天就可以住院。
第二天,肖于来到办公室放好了自己带回来的旅行礼物,然后去办住院手续。
她满心轻松,“只是一个小手术,很快就能回来上班”。
直到把自己那张A4纸大小的病理报告握在手里时,她似乎意识到,自己接下来要面对的是什么。
“导管癌”“保乳术”这几个字开始不断在脑海里闪现,最终指向的结果是恶性肿瘤。
一个人坐在医院的长椅上,开始止不住地落泪。
像是一种巨大的讽刺,距离旅行前结束的那顿美妙的早餐不过24个小时,她却需要接受自己患上乳腺癌这样的事实,要面临手术,而死神是否在不远处等着她,她也不知道答案。
对于一个年轻的女性来说,缺少一个乳房似乎比死亡更可怕。
接受这样的现实,成了女性乳腺癌患者第一个需要跨过的坎。
肖于开始在医生办公室痛哭:“医学这么发达了,为什么要割掉胸部?”“为什么不能在治疗的同时还能保证美观呢?为什么要割掉乳房?为什么……”
医生是理智的,疾病面前,最好的治疗效果是第一位的。
和肖于谈话的男医生给出了三种可能的方案:
只切除病灶的保乳手术;
降低复发概率,乳房全部切除手术;
乳房全部切除同时进行重建手术。
面对完全没法冷静下来的肖于,专家决定停下她的手术,“一个没接受现实的人,不适合接受手术。”
回到病房里,肖于躺在病床上继续流泪,隔壁病床的姑娘安慰她:“不要哭,没关系的,我也做过手术,都会治好的。”
肖于无动于衷,她甚至厌烦别人把自己看成病友,无法接受自己是一个病人,她内心里还以为,自己和其他乳腺癌患者不一样。
同事、朋友发来短信,安慰、建议:一切以治疗为重,一切以生命为前提。
肖于终于明白,事实改变不了,只能面对。
她找到自己的医生,说想尽快手术:“如果病情允许我选择保乳手术,若病情不允许我选择全部切除,不重建。”
乳腺癌对于夫妻关系的考验,也多了一层不利的因素。
肖于发短信给自己的丈夫:“我选择不重建”。
很快收到回复:“以治好疾病为原则,不论你做什么选择,我都爱你,永远。”
这个沉默的男人没有让自己的妻子失望,他对于乳腺癌的了解,超过了自己的妻子。上高二那年,他的妈妈也接受过乳腺癌手术。
自从妻子的病确诊后,他独自打理了一切。
手术前,肖于提了很多像是遗言却又显得荒诞的条件:如果我活不了多久,你一定要好好照顾我们的女儿;要把共同财产一半分给我的父母;要让女儿和我父母之间保持联系;我去世一年之后你才可再婚,要带着她给我扫墓。
丈夫没有多说什么,只有一个字:“好!”
2
手术要来了。
女儿的生日也来了。
肖于请假外出,委托朋友去接女儿回家,和他们一起为女儿办了生日宴会。一切如常,大人们心照不宣,不想把悲伤再带给孩子。
晚饭后,肖于准备去医院,她仔细地洗澡,想着自己下次洗澡时会变成什么样子:“缺少一个乳房还算是女人吗?****”
她挑出自己最昂贵最漂亮的衣服穿着身上,关上家门,秋雨迎面而来,她一路走一路流泪。
她问丈夫怕吗?丈夫告诉她:“我不怕,生病就治病,我什么都不怕,也不会发生可怕的事。”
她失声痛哭,双肩颤抖。
病房里,朋友们送来了花,送来了在寺庙中求得的佛珠。
手术这天是个星期四,肖于一早起来就画好了妆,她想即使死,也要死得好看一点。
朋友们陆续来了,调侃的方式缓解这压抑的气氛,快好起来吧,总借着生病折腾我们做这个做那个,以后要对我们好点儿。
一个同事大姐过来体检,听说了消息后也赶来了,“小肖,手术一定会很顺利,肿瘤不会转移的,病灶还小,不会全切的……”话还没有说完,大家的眼泪就要夺眶而出了。
肖于再也忍不住了,她借口去洗手间,一个人在里面做深呼吸,她害怕自己破功。
她看到了丈夫表情凝重、脸色极差的签了字。
她看到了手术室前朋友满脸的伤心、难过和疼惜。
躺在手术台上,前半生从眼前闪过:遗憾还有,愿望还有,不能割舍的还有,这一切,还来得及吗?
对病人来说,手术过程反而成了最容易的一环。全麻,清醒过来时,人已经躺在了病房里。护士告诉她,情况不太好,但手术很顺利,都割掉了。
全都割掉了,肖于的头脑比任何时候都清醒。
她报了八九个人的名字,丈夫一一给他们报了平安。
从得知患上肿瘤,到手术后躺在床上,不过短短四天的时间,一切似乎尘埃落定,但更加漫长的治疗恢复时间,才刚刚开始。
躺在病床上的人,短暂地失去了自由,平时很轻易就能做到的事,现在也是巨大的困难。
腹部涨到发痛,却无法在平躺的状态下解出小便。使用小便盆的这一关,成了很多人最难忘的一关。
肖于朋友十分有经验,把热毛巾敷在她的腹部,让她成功突破思想束缚,解出了小便。
第二天,主任医师告诉她,只是个小手术,如果感觉良好,今天就可以出院,并且嘱咐他,即便做了局部整形,胸部也不能恢复到和以前一样,两侧的差距会越来越明显,“要有个心理准备。”
肖于决定出院。
再一次踩在小区的水泥路上,恍如隔世。她找来剪刀,剪掉了腕带上的编号,仿佛这样就可以回到从前,就可以和从前一样。
但有一些东西终归不一样了。
以往每天十几个工作电话不用接了;自己开始被人照顾,不断被鼓励要坚强要乐观;身体变得虚弱,略微走动就全身出汗;胸部绑着束缚带,只能平躺睡觉,这让有了习惯睡觉姿势的人常常睡不好;术后患肢恢复动作成了巨大的挑战。
吃吃睡睡的日子,让人开始胡思乱想。肖于开始纠结自己到底还能活多久这个问题,心如死灰,对一切充满怀疑。
乳腺癌手术后,五年的生存率可以达到90%,但这也意味着,还有10%的人失去了生存的机会。
一周后复查,胸部的纱布被撕去。分析过肖于的病理报告后,医生告诉她,还需要做四次化疗,两个疗程的放疗,五年的内分泌治疗。
这又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五年的内分泌治疗,意味着肖于可能失去再一次做母亲的权利。
万念俱灰的她回到家后因为一点小事对女儿发了脾气,女儿像是什么都懂,“妈妈你今天心情不好,我不烦你。” 她第一次在女儿面前崩溃痛哭。
晚上睡觉前,肖于给女儿讲了白雪公主的故事,女儿突然问道:“白雪公主的妈妈为什么去世?”
“是生病吧。”
“妈妈,你生病了,会不会死?”
“不会的,妈妈很快就会好起来,然后看着你长大、结婚、生孩子……”
几岁的女儿突然问这样严肃的问题,让肖于非常难过,也让她更加坚定,为了女儿,一定要努力活下去。
化疗如期而至,这是一个让所有人听到都会色变的词,那意味着痛苦、意味着掉光头发、意味着身体越来越虚弱。
用来治病的化学物质,经血管被带到全身,身体内的所有细胞都会受到破坏,无论是否为恶性。
一些癌症病人,没能熬过这一关。
与化疗一起来的,是药物选择的问题。
疾病面前,很少有人会讨价还价,很少有人讨论性价比。但在可能拖垮一个家庭的大病面前,这样的问题必须被讨论。
平价药上市多年,疗效可靠,70%的费用都可以报销,自费药物的8万全部需要自己支付,唯一的好处在于可以不掉头发。
这唯一的好处对于爱美的女性来说,诱惑太大了。
肖于选择陷入障碍:虽然经济条件稳定,但病假期间几乎没有任何收入,只靠丈夫一人的收入,全家的开销和未来源源不断的未知治疗费用,可能会花光存款,这8万块可以用来做很多事;但不掉头发的这个优势,实在让人难以舍弃。
作为婆家的嫂子和丈夫很难建议肖于选择平价药,娘家和妹妹和表妹毫不犹豫,一定要用最贵的。
她开始征求朋友的意见,有着二十年交情的朋友认为以后还有大把的日子要过,没有必要为了四次化疗花这么多。
肖于还是觉得要对自己好一点,决定选择自费药物。
临睡前对自己的外科医生朋友讲了决定,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外科医生朋友仍然建议她选择平价药物:平价药物完全可以达到疗效,钱要花在值得的地方。
肖于顺理成章改变了主意,突然觉得好像从天而降一笔巨款,这让她的心情轻松了许多。关于药物的讨论,也消耗了她对化疗的恐惧。
化疗前的第一步准备,是放置PICC管,经肘前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上腔中心静脉处,导管可以长时间在体内留置。
护士在肖于的右侧上臂皮肤打洞,找到静脉,在静脉上再次打洞,把导管插入静脉,直达心脏,各种化疗的药物将通过这根管道传输。
穿刺很顺利,导管放置也很顺利。
药物进入身体后,会出现短暂的不适:**想吐、心脏不舒服,下身痒而麻木。**所有的药物都输完后会,肖于能感到自己开始变得虚弱无力,走路时腿有些发抖。
但看着走廊上那些头发掉光了的人。看着那些呕吐呻吟的人,她觉得自己幸运多了。
**化疗的副作用开始出现:**呕吐、食欲减退、低烧、没有体力、没有精神、身上出现红疹子、全身的关节发痛、牙龈肿痛、小的血块凝结在插入导管的伤口处。
这些感觉可能都没有那么强烈,但却每时每刻都存在。
她睡不好觉,左侧的手术伤口不能压迫,右臂上的PICC管不能压到,手臂不能放在头顶,也不能放在眼睛上。
化疗后每周要抽血两到三次,以此来检测白细胞、肝功能。手臂上很快扎满了针眼。
身心的折磨让肖于开始嫉恨世界上所有的幸福:大街上穿着高跟鞋的女人、接孩子上下学的妈妈、朋友圈晒的聚餐、旅游,而她自己有的只有治疗。
她和朋友开始吵架:为什么还要发那些吃喝玩乐的朋友圈刺激我、为什么不顾我的感受还在聚会。
发泄完后放下手机又开始大哭。
疾病面前,没有人能很容易想通,每个人都会问自己,**为什么是我?**我做错了什么?我以前的生活都去哪儿了?
问题没有答案,没有办法的时候,选择面对成了唯一的办法。
第一次化疗后的第十二天,肖于开始大把掉头发,随手一摸都会带出一大把头发,所有心理上侥幸,都在这一刻被终结。
她躺在沙发上,悲伤却也十分平静。三天后,她提着装有假发的袋子,去了离小区较远的理发店剃头发。几刀下去,头发全部落地,肖于闭着眼睛不敢看镜子里的自己,只是默默流泪。
戴上假发,回到家里,年幼的女儿有着超出年龄想象的镇静:“妈妈,你今天的发型真漂亮”;等终于变成一个光头的时候,她又会说:“妈妈,你像一个大头儿子。****”
女儿不会嫌弃妈妈,哪怕是一夜之间光了头的妈妈。
但化疗的痛苦依然是清晰可见的。
吃饭成了最大的问题,肠胃不舒服,没有任何食欲,所有的食物都变成了木屑、泥土、纸张一般难以下咽。胃成了一个装满强酸的容器,不断泛着酸水,不断产生气泡,那些腐败的气息从食道返上来,进食成了一种煎熬。
连喝一口水也成了十分困难的事情,水不会直接落入胃里,一直上返,只有那口打嗝的气被嗝出来,水才能回到胃里,半夜里喝一口水要十分谨慎,否则会一躺在床上水就回到了喉咙里。又不能不吃饭,也不能不喝水,否则强酸会不断腐蚀胃,会不断呕吐。
支撑肖于在化疗这条路上走下去的,是“痛苦的治疗是我唯一可以抵达幸福的通道”的信念。
突然从高速运转的社会环节中脱离出来,生活节奏慢了许多。她重新审视周围的一切,那些忙碌里集聚的冷漠、乖戾和坚硬在消失,她尝试抛弃患病时那些怨恨,找到曾经的幸福。
出门散步、和家人一起吃一顿热腾腾的饭、看变红的叶子、看熟透的果实,这一切不会随着她的生病而被夺走,她不想再用眼泪来祭奠苦难了。
3
12月8日,最后一次化疗。
躺在病床上的肖于突然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生活:是不是可以卖掉一套房子换一套更大的?是不是需要给自己买一块墓地?毕业论文怎么办?来得及答辩吗?
虽然最后一次化疗仍然摆脱不了煎熬,但这“最后一次”给了人莫大的支撑。几天之后的生日,朋友们的用心,让肖于觉得自己何其幸运,她见了很多人,只谈这几个月里各自让人高兴的事,一切似乎都没有那么难了。
化疗结束后又要迎来放疗,不会那么让人恐怖了。
为了减轻射线对身体的伤害,医院会先建一个和身体形状一样的塑料硬膜,躺在CT室里的机器上,只有眼前密封空间和发出持续声响的加速器,当肖于感觉到筋疲力尽的时候,第一次放疗结束了。
放疗进行到第二周,人的身体越来越虚弱,脚步虚浮,头晕得厉害,每次吃饭都会出一身汗。
放疗结束后复查,肖于体内的白细胞已经可以不用继续服药,两周之后,开始内分泌治疗。
每天吞下一颗内分泌药,坚持五年。这看起来容易了很多,但随之而来的副作用,是抑郁、便秘、肥胖、失眠。
惊喜的是,头发开始长出来了,在放疗结束后,长得越来越快。
身体和心理不断调整,肖于觉得时候回归正常生活了。
她戴着帽子去接女儿放学,女儿安慰妈妈,戴假发很漂亮,他们不见得能认出是假发。天气越来越热的时候,她问女儿介不介意她不戴假发,女儿很体贴:“只要你自己觉得不丢脸,我是没问题的。****”
她尝试一个人出门,逛商场。
她约了自己一起读研究生的同学,一起复习功课,为论文做准备。
她约自己朋友,两个人一起出国旅行。
她加入学习画画的小组,购买昂贵的画笔。
她开始回归自己的工作岗位,每天按时完成工作。
一些东西还是发生了变化。
尽管很努力,肖于的毕业答辩第一次没有通过,比自己的同学晚一年拿到了毕业证书。
回到单位后,无论能力是否依旧,在别人的眼里她已经不是以前的那个她了。公司搬去新楼时,她和一些年龄较大的同事留在了旧楼。
治疗留下的后遗症是身体大不如前,心神开始摇摆,注意力不能集中。
对肖于来说,这一切都不重要了。
仿佛一条湍急的河流,突然无法继续向前流了,过往的十几年里,肖于每年的开始都做计划,每年的结束都做总结,这些计划大都实现;工作越换越好,薪资越来越高;凭借着自己的努力,生活一步步变好。
所有的计划里,唯独没有生病这一项。
乳腺癌打乱了这一切,也让她开始审视过往所有的生活。眼泪和悲伤过后,怨恨和抑郁过后,她终于明白,眼前的日子,每一天都是赚来的。
唯有充满热情的活着,唯有过好当下每一天,才能对得起这些赚来的日子。
唯一让她遗憾的地方在于,她可能不会再有第二个孩子了,尽管积极健身,积极恢复,但药物带给身体的后果,不可逆转。
现在,她顺利度过了3年的复发期。
她说自己的愿望,是活到80多岁,看着女儿长大、结婚。她也正在为了这个愿望,一点点努力着。
尾声
如果要回想在生病之前有什么征兆,肖于只能记起,有一天穿内衣时,摸到乳房上有一颗黄豆大小的颗粒,趴着睡觉会有一种刺痛感,但自己并没有在意。
如果没有那次体检,如果发现的时间再晚一些,谁都没有办法保证会是什么样的后果。
肖于只是千千万万个中国家庭中的一员,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在大病面前的崩溃、无助,也能看到她最后的乐观。
但好在,她家庭已经中产,没有太大经济压力。
可对于许许多多普通家庭,这却会是一个巨大打击。
眼看着乳腺癌发病率越来越高,我们每个人都不能保证,自己是不会得病的那一个。能做的也只有早发现早治疗。
如果,早期阶段发现并进行规范化治疗,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95%,II期患者也能达到80%以上。
但在我国,女性早期乳腺癌检出率仅有20%~25%。
于是,平日的自检也显得十分重要,只需要“看、触、卧、挤”四步。
观察乳房是否有不正常的凸起、乳头是否有凹陷、回缩等现象;
从乳头开始,按顺时针方向逐渐向外做循环按摩检查,感觉是否有硬块的存在;
身体平躺在床上,使乳房均匀摊在胸壁,方法同“触”,进行自检;
用拇指、食指轻轻提起乳头并挤压,注意观察有无分泌物的溢出。
当然,最好是定期到医院去体检。
母亲患有乳腺癌女性尤其要注意,因为已有大量研究证实,乳腺癌存在家族遗传或基因缺陷,母亲患病的女性,发病风险明显升高。
最重要的,还是要注意自己的生活习惯,毕竟预防才是根本:
少喝奶茶,少吃蛋糕等高脂、高热的食物;
拒绝长期过量饮酒;
保持充足的睡眠;
尽量减少戴文胸的时间;
提倡母乳喂养;
学会自己减压。
最后,愿你行走半生,远离疾病;但如果不幸得病,唯愿肖于的亲身经历,以及这些建议,能对你产生价值。
参考资料:
精算师Gavin,****《国家癌症中心:2018年全国最新乳腺癌报告》,发布于微信公众号“燕梳杂谈”
高丽《我国乳腺癌发病率激增 定期筛查是最好的预防》,发布于《中国妇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