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中,有多少向真实历史致敬的梗?_风闻
朝文社-朝文社官方账号-关注我们爱历史(ailishi777),阅读更多2020-01-07 17:25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
热播电视剧《庆余年》一经问世,就引发收视高潮。其中有一厉害之处:《庆余年》的时代背景,虽然是架空历史的穿越剧,却不乏有向历史致敬的部分。
那么,号称穿越剧的《庆余年》中,究竟有多少向真实历史致敬的梗呢?
一、鉴查院
《庆余年》中,最引人关注的机构无疑是鉴查院了。这个凝聚了叶轻眉心血的庞大组织,下辖八大处,负责监督百官言行,可谓是权势熏天,无人不怕。
剧中的鉴查院,与历史上明朝的三厂一卫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特别是鉴查院老大陈萍萍以宦官形象登场,十分符合明代厂公的身份。而到了北齐那边,沈重的职位干脆直接是锦衣卫的指挥使了,这处细节的处理,不难看出作者致敬明代锦衣卫沈炼的用心。
在明朝,三厂一卫指的是东厂、西厂、大内行厂与锦衣卫。这套内廷侦察机构由皇帝亲自掌控,可以不经司法机关直接逮捕官员百姓,并负有监督官员言行的职责。
这其中,最先成立的是朱元璋时期的锦衣卫,它的前身是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后来,朱元璋为了加强统治,将刑狱与缉捕的权力下放给锦衣卫,还设立了专门负责逮捕、审问等工作的镇抚司。
应该说,锦衣卫是个长寿的机构。自从洪武年间设立后,锦衣卫一路与大明王朝相携相伴,直到咒水之难时才退出历史舞台。
然而,相比锦衣卫的长寿,西厂和内行厂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明宪宗时,西厂诞生。明武宗时,太监刘瑾又设立了大内行厂,还一改之前厂、卫分离的惯例,将东厂、西厂、锦衣卫的首领全部换成自己死党。
这种做法固然让刘瑾权倾一时,但等到刘瑾倒台后,牵连也很广。最终不仅内行厂被裁撤,与刘瑾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西厂也同样难逃消亡的命运。
刘瑾之死虽然极大的削弱了宦官集团的势力,但宦官们手中还有东厂。这个成立于明成祖时代的特务机构,其分支不仅遍布全国各地,还延伸到朝鲜半岛,堪称明朝最著名的国家特务情报机关。
明朝的三厂一卫有多厉害,或许可以从朱元璋时期宋濂家的一场酒会看出来。
某天宋濂一时兴起,大宴宾客。谁知第二天便惊动了皇上,朱元璋亲自问他是否喝酒,请了什么人,又吃了什么菜。
朱元璋的关心虽然让宋濂摸不到头脑,但宋濂仍然一一据实已告。朱元璋听后,带着意味深长的微笑,夸奖宋濂诚实没说谎,宋濂才惊觉,早有锦衣卫将自己家中的琐屑小事都打探清楚呈报皇帝了。
二、内库
三厂一卫早已烟消云散,但《庆余年》中,还出现了内库这样的神奇存在。
虽然内库的名称听起来很搞笑,但它的确在古代历史中真实出现过。清末溥伟在《让国御前会议日记》中说:“现在内帑已竭,前次所发之三万现金,是皇帝内库的。”
由此可见,所谓的内库,就是皇帝的小金库,看来皇帝也需要私房钱呀。
其实,皇帝攒私房钱的历史可谓是源远流长。早在《东周列国志》中,就有“桀王命收藏于内库”的记载。
如果说《东周列国志》还不够权威的话,那《魏书·高祖纪下》里,“其御府衣服、金银、珠玉、綾罗、锦绣,太官杂器,太僕乘具,内库弓矢,出其太半,班賚百官及京师士庶”的记载,算是坐实了皇帝拿着内库当私人博物馆的特殊爱好。
不过,虽然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喜欢往内库藏东西,但藏的东西却千差万别。《庆余年》中,众人为了成为内库的接班人展开一场明争暗斗,这似乎说明内库里藏的宝贝还不少。
剧中这样的设计,倒也有一定的合理性,毕竟黄宗羲就在《明夷待访录》里说:“天下之财赋,先内库而后太仓”,想来汇集天下之财赋的内库,确实足够引发《庆余年》中众人觊觎了。
不过,并非所有的帝王都喜欢往内库里放宝贝,比如《旧唐书·经籍志序》就说:“内库皆是太宗高宗先代旧书,常令宫人主掌”。倘若《庆余年》的故事发生在唐代,那内库的接班人最后只能继承一些旧书,不知道又会作何感想了。
三、细节控
其实,除了内库的小细节,《庆余年》致敬历史的细节还有很多。
比如范闲的好朋友滕梓荆,就让人情不自禁地联想起《岳阳楼记》,再加上陈道明饰演的皇帝又叫庆帝,更是让人想脱口而出,背上一段:“庆历四年初,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如剧中太子的名字叫李承乾,这与唐太宗的太子正好重名。更为巧合的是,剧中李承乾和二皇子之间争斗不休,但最终谁也没得到好处,这又与历史上李承乾与皇子李泰之间的斗争非常相似。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总之,虽然《庆余年》是部架空历史的电视剧,但剧中处处向历史致敬,足见剧组的用心。这样的良心作品,能够火爆荧屏,征服万千观众,倒也是情理之中了。
参考资料:《庆余年》《明史》《旧唐书》《明夷待访录》《魏书》《岳阳楼记》《让国御前会议日记》《东周列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