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盖资本许小林:一级市场提质减量 创业者更务实_风闻
深响-深响官方账号-全球视野,价值视角。2020-01-07 17:16
©深响原创 · 作者|亚澜
说起许小林,圈外人或许对他并不熟悉,但事实上,他和他掌舵的华盖资本都可以说是投资界的传奇了。
许小林从北大国际经济系毕业后,用不到六年时间做到了长城证券并购部总经理的位置,之后任建银国际产业基金总经理,是建银系私募股权基金的创始人,并带领团队筹建了建银国际医疗基金,即中国第一支人民币医疗产业基金,管理建银系基金总规模达150亿。
在39岁生日那天,他卸任建银国际产业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以华盖资本创始合伙人及董事长的角色亮相。
而华盖资本,在创立之初的规模只有10亿人民币左右,仅仅用了5年左右时间,规模超过了100亿。目前管理有医疗基金、TMT基金、文化基金等多支股权投资基金。
这个发展速度非常惊人。如今华盖资本的Portfolio包括了诸多优秀公司:
医疗健康行业:复宏汉霖、碧莲盛、海和生物、健麾信息、德琪医药、九强生物、数坤科技、宝岛妇产医院、博雅辑因、诺康达、唯迈医疗、朗润医疗、博圣生物、仁度生物等;TMT行业:老虎证券、触宝科技、宋小菜、凯乐士、睿智科技、佐大狮、航班管家、百融金服、必要、卡方科技等;文化行业:开心麻花、十点读书、果麦出版、广州远程教育、大象科技、少年商学院、新榜等。
作为华盖资本的领路人,许小林将在「深响年度机遇峰会」上带来《全球政经背景下的中国股权投资》主题演讲,为我们穿透“中美投资现状”“中国股权投资问题”“未来趋势与细分领域判断”等问题,以全球视野、投资视角牵引一场关于机遇的深思。
在峰会前,「深响」与许小林进行了一次深度访谈,探讨了新常态下一/二级市场的宏观趋势;医疗、TMT、文化行业的投资思路、创业者的新变化、投资团队如何拓展边界等问题。
投资思路上,许小林坚持对医疗行业的长期看好,他认为医疗是个慢生意,是中长期的趋势。而TMT领域“砸钱、快速成为行业第一”的策略在医疗领域并不太容易实现,因而对互联网医疗仍保持冷静态度;
文化行业方面,许小林认为当下投资痛苦的点在于文化行业的“无中生有”属性,风险很大,退出渠道上很难。但从长期价值角度,文化板块的未来意义很大。创意平台类公司值得基金投资;
TMT大领域中,华盖选择了聚焦战略,侧重金融科技、供应链。
许小林认为,2020年一级市场投资总量会继续下降,资金往头部机构集中,整体上是“提质减量”的一年。创业者方面,企业也更加务实,过去企业可能只考虑6个月的资金使用问题。现在要考虑两年的现金流。
而在这种大浪淘沙加剧的大背景下,投资机构的回报率反倒是高的。“在这个时点不能太保守。碰到优秀的公司,价格合理,还是要勇敢一点。”
以下为「深响」整理后的部分许小林对话实录:
对一/二级市场的宏观判断
深响:您如何预判2020年的宏观经济情况?
许小林:经历了2018、2019,现在大家应该对这种形势已经很能接受了。过去十年或者说改革开放40年,大家习惯了高速成长,最近两年可能有个心理调试期,基本上大家已经能接受了(新常态)。
2020年,我个人总体判断:政策方面不太可能有更大的动作,再去做一个四万亿、三万亿的刺激。政策可能更多还是保稳定增长,不是刺激也不是听之任之。经济是一个平稳的状态。
深响:这种状态对我们一级市场/二级市场有什么样的影响?
许小林:中国的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和宏观经济形势一样,总体都是由资金的体量来决定的。如果你的钱多,肯定一级市场就会好,创业者的氛围也会好。二级市场更是资金推动型的。
从2018年资管新规到现在,其实并没有实质性地给市场增加大多的资金量。从这个角度来说,2020年一级市场的钱仍然是比较紧的。过去一年募资量大幅下降、新的基金总体量绝对额下降,很多基金往头部化集中,这些都已经体现出来了。
2020年,一是总量下降;二是资金往头部机构集中,大家在投项目上,可能谈判能力或者说投资策略上会更有优势。所以我觉得一级市场从数量上不会太乐观,但是从质量上看有可能是非常好的一年,从历史的经验和实际的逻辑去分析都说得通的。
历史经验是,经济低迷的时候投资机构的回报率反倒高。这时候大家不容易拿到钱,只有很好的团队能拿到钱,而且拿钱的时候估值也比较合理。在这种情况下,买的便宜、优秀的团队、优秀的方向,三五年后赶上经济上行期退出,回报率一定高。很多人都知道这个逻辑,只不过知道的人有可能在低迷时期没钱,或者说有钱的时候过于谨慎。
我们华盖,从内部合伙人讨论的策略来看,2020年我们仍然对一级市场投资偏乐观的,这可能跟我们储备了很多弹药有关。手上有钱的时候,在这个时点不能太保守。碰到优秀的公司,价格合理,还是要勇敢一点。
至于二级市场,我个人觉得应该不会比2019年差。
因为2018、2019年有很多上市公司经历了很大的波动,包括实际控制人易主、爆仓、公司出问题、被动转型、商誉的问题,从风险的释放来讲我觉得已经差不多了。所以2020年是在利空已经出得差不多的情况下,如果资金面有缓解,应该不会比前两年更糟。
深响:二级市场目前的情况会传导到我们投资动作上吗?
许小林:影响肯定会有的,尤其2019年已经出现了A股破发,这个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大家对一二级市场倒挂的担心一定会传导到一级市场。大家现在对估值越来越谨慎。很多之前追求高速发展的To C开始务实地看To B,看企业服务。大家接受了一个慢生意,而不再是过去那样快速地靠资金去追求一个高速发展。所以我觉得这个肯定会传导。
创业的变化
深响:这段时间创业者有什么变化?
许小林:大家变得更务实了,知道企业生存的重要性。过去是业务拓展更重要,现在平衡了。
过去企业可能只考虑6个月的资金使用问题。现在要考虑两年的现金流。企业每天都在被市场气氛感染,他们越来越知道,不要因为现金流、融资的问题倒在成功之前。现在无论是借款、股权融资,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平均的周期都更长。过去3-6个月,现在6个月到一年半。所以企业也必须更成熟。现在很多企业跟说他们也不知道春节前能不能拿到钱,所以做了好几手准备。
而从创业者来说,这些年我们更多偏好的以及在市场中成功的大多是新型创业者。他们跟过去的创业者相比,有海外学习/工作/研发背景,视野更国际化,同时背景更偏技术、科技。
现在一个企业,它广告做得再好、市场做得再好,如果它的产品、企业本身没有核心的技术,没有技术壁垒,我们很难给它投钱,或者接受高估值。
过去2006、2007年投资更多看企业的财务状况、市场能力、品牌,你可以是“二流产品、一流销售”,但现在不一样了,必须是一流的研发,我们才敢去投资下重手。
医疗行业趋势
深响:华盖资本在医疗领域战绩颇多,生物医药、器械、服务这三个主方向是什么趋势?我们看到一些互联网公司也在以平台或者智慧医疗的方式做医疗,您怎么看这种现象,他们未来有可能成为医疗行业的主角吗?过去您基本不投互联网医疗,现在这个观点有改变吗?
许小林:我们这些年一直在赌一个趋势,中国生物医药的时代。我们从2013年、2014年开始布局,这两年行业逐渐形成也比较有热度。再一个医疗器械的国产化。民营医院逐步规模化和质量提升以后的品牌化。未来民营医疗可能会占到30-40%,现在才15%。这几个是医疗行业的趋势。
医疗是个慢生意,是中长期的趋势。
互联网医疗,我们非常关注,但很少下手。其实也投了两三家,但投得非常慎重。互联网医疗一定有很好的价值,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医疗的结合都是有价值的。只不过医疗是很专业很慢的生意,这些好的工具在跟医疗做结合时,很难马上见效。TMT领域砸钱、快速成为行业第一的策略在医疗领域并不太容易实现。
深响:医疗的确既专业又“慢”,医疗行业有平台机会吗?整合这些专业细分,出现一个流量平台,或者现有的强流量平台去切医疗。
许小林:强大的流量平台去切“药”和“器械”是很难的。如果将来To C的比如非处方药直接形成网上购买,流量平台客观地有优势,毕竟新建平台难度太大。
但我们反复讲医疗是一个很专业的市场,服务的人群其实对价格没有那么敏感,他对服务品质更敏感。我们过去的流量平台,我理解,至少在过去10年的竞争里还是比价格、速度,如何用一个低价实现快速服务。而这两个因素在医疗领域,不那么重要,它可以慢一点、贵一点,但绝对要有效、安全、解决问题。我们为了看好一个病,可以跑到省会城市,我宁愿多坐几站车也要去公立好医院。大家不会那自己来做赌注。这不比外卖、买衣服,那些风险很低。
互联网公司要进入医疗行业还是得尊重医疗行业的特点,一定不是拿重金短期可以实现的。医疗一定是一个用时间来换取收益的生意,时间越长,你的路子走对了,你的收益会越来越好。
文化投资趋势
深响:文化行业今年不太稳定,您对这个行业还会坚持下去吗?
许小林:这是一个“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行业。我们在文化行业经常跟团队说的三个字就是“小而美”。这个行当就是要慢慢地积累,等待机会的来临。我个人比较看好泛文化领域、IP衍生,还有体育和教育,其实这几个领域里现在都没有真正的大公司,世界领先的更没有。
但这个领域还是机会很多。大家人均GDP到了一定数额之后,文化消费就会起来。我个人中期还是非常看好,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直要保留这个板块,哪怕它现在不大,但我觉得它对华盖的未来很有意义。
痛苦的点在于风险很大,还有退出渠道上很难。文化领域我经常有个词叫“无中生有”——大家天然觉得这个行业是靠无形资产、虚拟资产形成的行业,大家天然地觉得心里没底。
深响:那么文化行业在华盖整体布局中,是什么角色呢?
许小林:它是我们现在一些优势方向的很好的补充。所有投资都不是对过去布局,而是未来。只不过在有困难的时候,我不能在短期上做重要布局,这时候砸重金可能就提前牺牲了,但在必要的时候去布局是有意义的。我们投资的果麦出版、开心麻花、十点读书等这些公司是有核心竞争力的。
深响:文化、创意天然是一个无法规模化的东西,太跟“人”相关了。但资本追求可复制、规模化、门槛、壁垒、垄断。这两种冲突您如何调和?
许小林:这是一个好问题。创意很难复制、规模化。即使跟优秀的个人绑定,比如宁浩、李安,他们的产量也是有限的,而且创作的黄金期也是有时间段的。所以如果投原创的个人,适合个人投资,不适合基金投资。
但如果是创意平台公司,就是有基金投资价值的。比如说十点读书,它实际上是创作者的平台;果麦出版,是连接原创者和读者的平台。
创意是无限的,生意是有限的。我们现在差在哪儿?一个好的创意出来以后,这个创意能产生的商业价值非常窄。这是成熟文化产业能做的事,我们现在只做了整个文化产业里很窄的一块。
用医疗类比也一样。医疗是个大蓝海,八万亿。但八万亿只是看病,更多的人群其实是健康人群。当你把医疗产业从“治病”拓展到“治未病”的时候,规模会更大。你会发现,“治病”是刚需,但只是总量的5%,让健康的人减少生病的可能,这个才是95%。很多人在医疗界干了一辈子,都在死磕5%。我们前期做的事情太少了。
TMT投资思路
深响:TMT方面,我们如何与“更TMT”的投资机构竞争?
许小林:这个说法我不太赞同,在华盖,TMT跟文化、医疗同样重要。
T、M、T是很大的概念,我们在这个大框里面有侧重:金融科技、供应链。我们现在就死磕这两个领域。基本市面上最优秀的新经济金融科技公司我们都有布局了。
从全方位来说,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还没法形成全面竞争。现在我们集中到更窄的领域里去发力。
搭班子、带队伍
深响:回到华盖自身,您是如何组建团队的?如何找到这些专业的人,并且劝说他们加入投资行业,毕竟这些人如果继续在医疗行业,也是非常不错的发展,站在他们的角度,为什么愿意做这样的职业转换?华盖的吸引力是什么?
许小林:很多人都讲投资可能是最后一份职业,创业就像吸鸦片,投资可以让你享受多次创业的过程。对于有想法的人来说,要么自己做一个主导型的创业公司,要么就是用投资的方式去支持很多公司做大。
深响:顺丰投资原掌门人周家乐也加入华盖,这样的跳槽路径也是很有意思,他从CVC跳出来,而且不是自己募资单干,也想听您讲讲,是如何吸引到他加入的?供应链领域,是因为有这个人,布局这块投资,还是因为想布局这块才找的这个人?这个问题延伸下来就是,华盖资本怎么拓展自己的边界?
许小林:这个事情没有完全的先后。我们TMT的另外两个合伙人也一直在看供应链方向、物流方向。我们投了一些供应链的技术,也跟顺丰打交道,在这个过程中家乐作为合作方的负责人,我们跟他有很多交互。在了解过程中发现他对这个行业理解很深,而我们也已经在这个行业有布局,在这种情况下,两者是结合的。
拓展边界的问题也是如此。比如我想做一个方向,去找人,但你自己在这个方向上没有积累,找到人来也不一定能很快在这个领域里形成优势。你在这个方向上有一定的优势了,你找的人也有自己主观的资源和判断,两者形成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