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镜头告诉世界 ——专访纪录片《之江故事》制片人晋清晓_风闻
解读中国工作室-解读中国工作室官方账号-为世界提供感知中国的别样视角2020-01-07 16:14
《之江故事》制片人晋清晓
来源:1月7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管筱璞
近日,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专访了纪录片《之江故事》制片人晋清晓,请她为我们讲述创作背后的故事。
记者:为什么会想到拍摄纪录片《之江故事》?工作室是如何和这个项目结缘的?
晋清晓:这个问题得从怎么与麦克·贝茨勋爵结缘说起。麦克的身份很特别,他不仅曾先后担任英国保守党副主席、英国上议院副议长、内政部国务大臣等要职,还是一名徒步爱好者,也因为徒步,与雪琳相识、相爱,成为了一名“中国女婿”。他们至今已经徒步跨越了25个国家,走过14709公里。2015年,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麦克和雪琳徒步从北京走到杭州,历时71天,行程1702公里。此时,解读中国工作室正在拍摄习近平总书记访英宣传片《当英国梦遇到中国梦》,于是积极和雪琳取得联系,对麦克和雪琳进行了拍摄,将他们徒步中国的故事纳入到《当英国梦遇到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访英期间在英国议会演讲时也讲到了麦克徒步中国的故事。
此后,我们不断和麦克展开合作。2018年9月,我们邀请麦克参加TED演讲。他以“中国道路与前景”为主题,用自己生动的徒步经历讲述了中国奇迹以及奇迹发生的原因。2018年,在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麦克和雪琳又进行了从北京至曹妃甸以“为梦想行走”为主题的徒步活动。工作室派出了编导与摄像跟随、拍摄了此次徒步,后来制作了《变革时代的多彩中国》短视频,记录了麦克和雪琳实地感知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故事,并体现了中国乡村人民的生活巨变。
我们长期与麦克和雪琳有着密切的联系,了解到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他们受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邀请,再次来到中国浙江开展徒步活动,便立刻与之联系。经过讨论,双方都非常有兴趣摄制《之江故事》,从而让更多人客观、全面地了解中国。
记者:与其他外宣影视作品相比,本片有何独到之处?
晋清晓:首先,这是一部纪实类作品,记录下了30余天麦克和雪琳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他们所到之处,镜头和视角都客观真实地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当代中国,非常立体鲜活。而且徒步这种形式本身,也很新颖。导演和剪辑师都是经验丰富的外国人,这为我们这部外宣影视作品提供了极大的保障。
其次,这部作品不生硬。麦克认为文化的力量可以超越政治分歧,文化可以心心相通将人们联系在一起。因此,本片就从文化的角度出发,用脚步讲出了具有吸引力、感染力,不同历史、文化、语言背景的受众都能真正接受的新时代中国故事。用麦克独特的政治家视角,生动解读新时代中国发展理念、发展成就及对世界的启示。
第三,这是国际主流媒体首次邀请西方知名政治家担任纪录片主持人讲述新时代中国故事,实现了解读中国工作室一直强调的**“外眼看中国”**。
第四,《之江故事》注重“以小见大”,这也是我们工作室一直秉承的视频制作理念,从小切口出发展现宏大的主题。我们关注普通人物的生活与梦想,既有村党支部书记、农民、工人,也有书画家、影视演员等,全景式、多角度展示了中国人民对新时代中国发展成就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做到接地气。这里,我想引用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吴海龙先生在《之江故事》发布仪式致辞中的一段话,“纪录片《之江故事》没有大话、没有豪言,更没有大人物、大场面,有的都是凡人小事,有的都是实话实说。这让观众下意识地跟着麦克·贝茨勋爵夫妇的脚步走了起来,与他们结伴同行。”
记者:通过这次拍摄,团队对于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有什么新体会?
晋清晓:最深的一点体会就是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不容易。就我们的纪录片制作经验而言,广袤中国从来就不缺乏故事,只是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们有了更加丰富多彩的拍摄题材。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尤其是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怎么讲故事,方式并非一成不变。麦克·贝茨夫妇通过徒步的创新形式讲述中国故事,就给我们很大启发。这次《之江故事》的拍摄,就是借由徒步这种形式比较新颖、内容比较“软性”的节目样式,透过麦克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客观而生动的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