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小寒节气,但用这首诗来形容就贻笑大方了_风闻
老婶-婶来之笔2020-01-07 14:41
中国人是最爱记录历史的民族,可依旧有太多的奇人伟业,湮灭在滚滚红尘之中,寻不到雪泥鸿爪。
中国二十四节气的发明,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故事
上古之人,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均为24等分,一份儿为一“节气”。
他们的观测工具是什么,计算工具又是什么,这是一个天才的发现,还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那时,一定没有什么北半球或南半球的概念,不知道什么是北回归线,什么是赤道?可为什么,“夏至”时的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冬至”时的太阳,直射到南回归线?一年中,太阳两次直射在赤道上时,就分别为“春分”和“秋分”,这也就到了春、秋两季的中间,这两天白昼和黑夜一样长。
实至名归,这二十四节气不仅是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中国人四季的起点是“立春”,终点是“大寒”,春夏秋冬,寒来暑往,生生不息,循环往复。让我们把二十四节气的名字,以崇敬的心情一一罗列: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单说24个闪亮的名字,文字之美,意境之美,韵律之美,感觉增一分则多,减一分则少,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无一字可替代,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怪不得,古今多少诗人,常以节气选题入诗。
我尤其喜欢这两首: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诗人在“秋边一雁声”中的白露时分,遥望故乡的月光,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好诗,从来不缺画面感,让千年之后我们,脑补毫不费劲儿,瞬间穿越了大唐。
清明,不但是节气了,更是中国除春节、中秋、端午之外的四大传统节日。“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此时,我们踏青郊野,更追忆故人,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放眼全球,没有哪个节日像清明这样睿智、清醒、哲思、辩证,充满了慎终追远的情怀。
中国从农耕社会走来,每个节气都与农事相系。许多农谚与节气有着割舍不断的逻辑,如“最好立春晴一日,风调雨顺好种田”、“小满前后,安瓜点豆”、“ 小暑南风十八天, 坑里泥巴都晒干”、 “霜降有霜,米谷满仓”。特色物产,也会因节气前后而天差地别,最鲜明例证就是绿茶了。
绿茶讲究“明前茶”,即清明节气之前采摘的新茶,虽价格翻番,但趋之若鹜。经过一个冬天养分储备的叶苞,趁天气还不热烈,些许的早春气息,嫩绿绿地生发出芽尖尖,被采茶姑娘摘下来制成明前春茶。只要泡进透明的玻璃杯中,一丝一缕、真真切切,好像把天之清明,流转到了水之清明、眼之清明,味之清明,那一口清甜,自是无与伦比。
节气还深入地与中国民俗合体。立春,我们要吃春饼,称之咬春节。春分,一起来竖蛋蛋吧。不知源自何时,竖蛋蛋现几成“世界游戏”。找一个新鲜的鸡蛋,不依靠他物,将其竖立在一个平面之上。网上搜一搜,此类视频甚多,老外也热衷参与,一显身手。立秋,我们贴秋膘,大碗吃肉,养精蓄锐。直到“冬至大如年的”冬至,北方吃水饺,南方吃汤圆。
养生看节气,则是天人合一之举。我曾经参加一个养生讲座,听那大师强调,哪怕一年之中您不是废寝忘食就是暴饮暴食,总之自暴自弃把自己毁得快没救了,但在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这四大“立”节气,切莫忘记搓热自己的手掌,放在肚脐之上,反复多次,元气大补,对身体亦有奇效。
不知从何时起,节气成为企业品牌传播的载体,在许多行业俨然是一道风景线,节气关注度日渐深厚。各大公司按节气出版微信节气海报,而好事如媒体者,当天就要整合起来,推出像全国知名房地产企业某某节气海报大赏,如果再鼓动一下投票评比心中最佳设计,能平添出几分热闹。
围绕节气,谈中医中药,说诗词歌咏,聊当地民俗,这成为中国致敬传统文化的传播新方式,乐见其有增无减。
当然,有些演绎,若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折腾出尴尬事来。像今天的“小寒”节气,网上冒出介绍与这节气有关的诗词,好几篇都选用了宋代诗人陈与义的《窦园醉中前后五绝句》——
东风吹雨小寒生,
杨柳飞花乱晚晴。
客子从今无可恨,
窦家园里有莺声。
网上文章的标题,大多引用第一句“东风吹雨小寒生”。这就贻笑大方了。
东风,多形容春风,诗中杨柳飞花、家园莺歌,更是春天的景致,只是诗人以小寒二字,形容春寒之料峭。小寒此处,微寒、轻寒是也。
我猜测,写小寒节气的朋友,先运用搜索引擎,把带“小寒”字样的诗词搜了出来,然后就复制粘贴了。中国文字语义丰富,此小寒,非彼小寒节气也。
而同样被人引用多多的宋代陆游《微雨》中,“忽吹微雨过,便觉小寒生”,同样不是指小寒节气。
冬至这天,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一九到九九,所谓数九寒天,就从冬至算起。而冬至后的每一天,哪怕还有小寒、大寒节气,白来一天天变长,寒尽春又生,转眼就迎接下一个春天。几年前,我曾经在北京大运河畔,在冬至写下这首诗,给你、给我、给我们加油——
北风烈烈数九寒,
南国家家煮汤圆。
莫道今日夕阳短,
明朝日日胜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