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改名尼德兰,背后如此尴尬?_风闻
印客美学-印客美学官方账号-艺术科普向平台。2020-01-07 13:54
**#荷兰改名尼德兰#**登上热搜
**#荷兰没有改名#**紧追其后
所以,荷兰到底改没改名
原来只是乌龙事件一枚
但也让尼德兰一词重新进入我们的视野
尼德兰绘画一直是西方历史长河中的巨人
是文艺复兴的引领者
亦是一种时代精神的体现
小印将简略梳理荷兰历史上的绘画艺术
带大家领略荷兰美术的风采
“荷兰”改名“尼德兰”?
非也。
荷兰国家旅游会议促进局宣布不再沿用徽标上的Holland字样,改为NL与Netherlands,原来,改的只是徽标。
更相当于一次“正名”吧,毕竟,人家的官方名称可一直是The 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啊。
图片源自荷兰政府官网
说起尼德兰,就一定会想到尼德兰革命。小印还是从高中历史书上学来的呢。
据说现在的小朋友们已经不学这个名词解释了……
心里突然一凉……
中世纪时期,“尼德兰”这个词汇包括的可不止今天我们泛称的“荷兰”,还包括比利时、卢森堡以及法国东北部的一部分。
一图以蔽之:
所以说,古时候的尼德兰人,指得可不仅仅是荷兰人。
尼德兰人,很团结,很勤奋。据说,他们也有点“土”。
尼德兰人属于日耳曼民族。“尼德兰”即为“低洼之地”,曾遍布河流沼泽,常年泛滥,这也造就了尼德兰人朴实勤劳的性格基础。
“重实质多于形式,喜欢真实多于美丽的外观,喜欢复杂的、不规则的、自然的事物胜过经过安排的、修剪的、美化的、转化的东西。这种本性在于他们的宗教和文学中占据着主导思想,也支配了他们的艺术,在绘画上尤为突出”。
其实他们一点也不“土”,尼德兰与同期的意大利形成南北呼应的两个文化繁荣重地,创造了以真实之美著称的尼德兰艺术。
为什么说尼德兰绘画是最亮的那颗星?
1
人人都是细节控
尼德兰文艺复兴兴起于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脱胎于哥特绘画体系,以宗教绘画的祭坛画、木版画为主。善用散点透视,对细节具有丝毫不肯放过的偏执情节。
尼德兰艺术的奠基人凡·艾克兄弟合作完成的《根特祭坛画》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油画之父”**扬·凡·艾克。**他大胆改良了蛋彩画,使油画颜料不再易干,更可以一层一层地敷色,**故其对细节的把控与体现远超同期的意大利画家。
《乔凡尼·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这幅新婚夫妇相可以说是后期荷兰美术风俗彩画的雏形。若放大看,镜子的十个突起上有十幅小画,真的是可怕的细节狂魔啊。
2
反映革命题材
尼德兰曾属西班牙领地,尼德兰人多信奉新教。而西班牙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以天主教为国教。教义的碰撞使西班牙国王选择了残酷的宗教统治,新教徒被纷纷处死,尼德兰的经济也大受损失。
到了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进思想不断传入,反封建、反天主教会的思想传播,人民的反抗精神高涨。
《尼德兰箴言》
老彼得·勃鲁盖尔(1525-1569)创作了许多关于革命的画作,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具有极强的文化隐喻与现实批判。这些作品也被认为是最早的描写现代题材的历史****画兼风俗画。
终于,尼德兰人民受尽压迫,奋起反抗,战争长达80年,以胜利告终,这便是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尼德兰革命。
尼德兰革命过程中,荷兰军队夺取西班牙的步兵阵地
Otto van Veen《莱顿大捷》
全民皆艺术
17世纪初,尼德兰革命结束后,尼德兰一分为二:
**被称为荷兰的北尼德兰,**建立了欧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荷兰共和国”,
被称为佛兰德斯的南尼德兰,因为贵族妥协导致革命失败,仍被西班牙侵略,也被屈辱地叫做“西班牙尼德兰”。
是不是有点晕?别急,往下看~
至此,也出现了因地区区别的两个画派:
一是北方的荷兰画派;
二是南方的佛兰德斯画派。
**17世纪,是荷兰的“黄金时期”。**这里的荷兰,指的就是北尼德兰,也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荷兰了。
这一时期,经济、文化、艺术、科技等皆取得了光辉的成就。对世界来说,17世纪也是**“荷兰的世纪”。**
现实主义的荷兰美术
1
宗教神话的影响逐渐削弱
16世纪,欧洲美术进入巴洛克时代。然而17世纪的荷兰并未卷入这一浪潮,日益繁荣兴盛的北尼德兰早已拜托了教会的束缚,转向现实主义。
荷兰资本经济发达,人民富足,中产阶级不断增多,订购肖像画的需求也日渐流行。画家的画笔逐渐脱离了宗教神学的束缚,题材愈发自由。
有“人肉照相机”之称的伦勃朗·哈尔曼松·范·莱因(1606-1669),是肖像画的代表人物。他对于光的运用超凡绝伦,表现出空间绝妙的深纵关系。
照相机发明于1939年,由于画得过于逼真,常被人质疑是穿越来的……
伦勃朗:谁说的?我不是,我没有!
在这期间,肖像画盛行,新的藏家阶层兴起,许多画家的画风被富有的赞助人的意愿影响甚至左右。
《夜巡》
1642年,阿姆斯特丹射击协会合资请伦勃朗绘制群像,并要求依照军衔大小构图。伦勃朗未不愿随波逐流更改画风,众人表示不满并要求重画,伦勃朗并未答应。于是,射击协会将伦勃朗告上法庭,直接导致了他晚年的穷苦贫困。
订购人的需求与艺术的需求形成矛盾,伦勃朗选择了后者。也许真正的艺术家,永远不会为任何外物改变初心。
2
平民人物成为题材主流
绘画不再是上层社会贵族阶层的专有物,人人具有购买艺术品的需求与能力。
连肉店老板,都乐意买一幅画挂在沿街的店铺中。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提到,荷兰商贩甚至愿意节约饮食开销购买画作。
真是全民搞艺术啊。
吉普赛女郎
弗兰斯·哈尔斯(1581-1666)常为平民作画。擅长抓住某个瞬间的人物内心情绪,相较于那些经过精心布置而作的、精美绝伦的定格肖像画而言,更显出一种淳朴的顺其自然。
相传哈尔斯敲打画布作画,慷慨激昂。在寥寥甚至稍显不经意的笔触间,故意隐去深思熟虑的痕迹,创造出一种新的观感平衡。
3
描绘日常生活
荷兰人民富足安乐,热爱家庭生活。
这种民族现实主义充分体现在约翰内斯·维米尔(1632-1675)、以描绘风俗为主的“荷兰小画派”的代表人物的画中。
维米尔是光与色彩的大师,每一幅画都经过精心构思与构图,展现在画布上时,却全无匠气。
《倒牛奶的女仆》
他热爱生活场景中布满阳光的房间,将限定场景中的美感发扬到极致。面对这些平和柔美的画中人时,谁会想到他总是入不敷出,经常以画换取面包呢?
据说是维米尔的自画像
维米尔的真谛,是在平凡中见伟大。
4
尺幅小而精致
同期的欧洲绘画还在绘制巨制的宗教场景与大尺幅的国王肖像,此时的荷兰已对此不感兴趣了。
临海国家荷兰风景优美,以及市民阶层对小幅艺术品装点家庭需求的日益增加,促使了描画祖国自然风光的风景画的发展。
风车、树林、帆船……这些标志性的风景成为了画家笔下的常客,流露出对祖国景色由衷的喜爱之情。
因德特·霍贝《林间小道》
延续华丽的佛兰德斯美术
17世纪的南尼德兰仍被西班牙统治,佛兰德斯美术理所应当地延续了16世纪弥漫全欧洲的巴洛克风格,画风华美奢靡,绘制宗教与历史,以适应天主教与贵族的需要。
佛兰德斯美术中对于历史画与宗教化的青睐,极大程度上是歌颂统治者、期盼王朝统治的连续,以及表达他们的虔诚之心。
彼得·保罗·鲁本斯(1577-1640)为佛兰德斯美术的代表人物,巴洛克绘画的大师。
17世纪的佛兰德斯,可以说是“鲁本斯的时代”。
鲁本斯艺术生涯中的作品数高达3000多幅,喜用强烈的对比色体现人体肌肉的线条律动感。
《强奸留基伯的女儿》
荷兰画派与佛兰德斯画派可谓同源异派,在政治、经济、文化的共同作用下,两者渐行渐远。
只可惜,英国内战后,大力打压荷兰,爆发了英荷战争,荷兰战败。在这之后,荷兰国力大不如前,金光闪闪的黄金时代也走向终结。
但黄金时期留下的熠熠生辉的艺术作品,依旧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也是激发后世创作的源泉。
兄弟之间的彻底决裂
1830年,佛兰德斯爆发革命,从此便与尼德兰彻底分裂,成立了新的王国——比利时王国。
直到现在,比利时还保留着“东佛兰德斯”、“西佛兰德斯”等地名,算是比利时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吧?
但是,你可以管尼德兰叫荷兰,但不能管比利时叫佛兰德斯。
可能容易……
荷兰这篇肥沃土壤上诞生的伟大画家不在少数
纵观后世,梵高,德库宁,蒙德里安……
每个人都是艺术长河中闪亮的星
你最喜欢的荷兰艺术家是哪位?
快在下方留言告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