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地图上东汉、曹魏和西晋三朝的疆域没有今陕北地区?_风闻
观察者网用户_233390-2020-01-07 09:40
呼韩邪单于和郅支单于在西汉年间争位之时,被郅支单于打成糊糊,呼韩邪单于不得不南迁投降汉朝,自此便展开了匈奴分裂为南匈奴和北匈奴的序章(实际上东汉年间的北匈奴依然是呼韩邪单于一系,只是由于地缘因素,北匈奴始终是汉朝打击对象,南匈奴一直是汉朝的附属。所以不考虑单于王统的变化的话,呼韩邪单于就是第一个“汉属匈奴”也就是后来的南匈奴单于了)。
南迁,自然是得有个居住地的。你总不能把人家又赶回去是吧,所以汉朝就开始逐渐在边境安置南匈奴人,截止到东汉初期的醢落尸逐鞮单于(第二呼韩邪,实质上的南匈奴首任单于)时代,汉朝在河套周围、山西北部、甘肃东部的八个郡安置了这些投降的匈奴人:
呼韩邪单于在汉朝的鼎力支持下统一匈奴后,呼韩邪就返回了漠北单于廷。然而内迁的匈奴人,自然不会都跟着走了,这其中原因并非是赶不走,而是汉朝自己舍不得这些匈奴人走。因为这些匈奴人,用好了是汉朝的好打手。东汉时期几次南匈奴造反,镇压后东汉王朝也不会驱赶匈奴人滚回漠北,而是继续招安用来当打手。
后来,漠北的呼韩邪后裔形成了新的被汉朝敌视的北匈奴,八郡的投降汉朝的匈奴人也拥戴了呼韩邪的后裔形成了新的附汉南匈奴。南匈奴这样一个一直以来都依靠汉朝并忠实于汉朝的草原帝国之所以能存在,就是因为,他们的国土就在汉朝郡县之中,居民和汉人犬牙交错,他们选择效忠汉朝是最优解。
然后大伙可能会说了,题主不是问陕北嘛,你说内蒙、山西、甘肃干嘛?咱先不说人口流动的问题了,然后再说另外一个概念:“东羌”。
东羌是啥呢?既然汉朝分化匈奴,弄出来一大堆忠诚于汉朝的匈奴人,为什么就不能同样用在羌人身上呢?所以,这是毋庸置疑的。其实在内迁匈奴之前,汉朝就已经不断在东迁羌人了。
汉朝的羌人源于湟水,并不能完全等同于周朝的“西戎”,只是西戎的一部分,他们在甘肃的分布并不广(以前甘肃北部属于月氏和匈奴,南部属于汉人和氐人)。但是西汉一朝不断内迁羌人,使得羌人开始在甘肃分布了开来。
而到了东汉朝,羌人起义也好造反也好,很频繁,于是东汉朝就开始进一步朝陕西境内内迁羌人了。
在东汉一朝,就出现了“东羌”,指东汉朝内迁到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的羌人。相对地,居住在青海老家和甘肃西部老家的羌人,就叫“西羌”了。
然后到了东汉时代,被内迁的匈奴(红圈圈)和东羌(蓝圈圈)就充斥在陕北周围了(期间东汉朝对匈奴又有进一步的内迁,比如你看东汉的西河郡南移了,由于我懒就不进一步讨论了):
所以你能看到,即便不考虑东汉朝对匈奴的进一步南迁,陕西、甘肃、山西、内蒙四个现代省区境内的汉朝郡县,已经交错居住了大量的匈奴人和羌人。
这些匈奴人和羌人给东汉朝的贡献还是很大的,比如《封燕然山铭》就记载了,干翻北匈奴的汉军中,就有这些人:
鹰扬之校,螭虎之士,爰该六师,暨南单于、东胡乌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长之群,骁骑三万。元戎轻武,长毂四分,云辎蔽路,万有三千余乘。
当然,这些人也会反叛,而且和居住的汉人引发冲突,甚至会出现较大规模的反叛部落掠买汉人为奴的情况。这就导致当地生活动荡不安,汉人的选择往往是逃离,东汉朝曾经多次招徕逃离的汉人返回,但都收效不大。这就更进一步导致当地汉人数量减少,羌人和匈奴人的数量增多。
到了东汉末年,由于东羌联合西羌造反,就出现了上郡撤治的情况。撤治,也就是汉朝放弃上郡的郡县了,这地儿只能用来招安羌人了。上郡是哪儿呢,就现代陕北榆林一带。
同样撤治的,还有西河,西河被作乱的南匈奴占了,也就只能用来招安南匈奴了。
而至于为什么同样安置东羌的北地、安定没有撤治呢,这个可能跟当地汉人豪强势力较大有关。我们知道,汉末豪强发展到魏晋士族里的,就有北地傅氏、安定皇甫氏、安定梁氏等等,都是强大的地头蛇,有这些地头蛇,羌人和匈奴人自然也祸祸不了这里。
所以到了曹魏和晋朝,这里就变成了历史地图上简略的“羌胡”:
这其实跟唐朝内迁党项人,最后给宋朝留了一个西夏一样的道理。
然而这事儿能怪汉朝、唐朝给后世留的遗产不好吗?
不好个屁,你既然得到了你爹给你的万贯家财,你爹留给你的一些债务自然也得承担。况且,于整个的历史来看,这也不见得是坏事,因为这些东羌也好、南匈奴也罢,反正最后都变成汉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