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争即失去_风闻
明月-让我们忠于理想,让我们面对现实2020-01-08 23:20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因为我们拥有着超过祖辈的财富和力量。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因为我们在如此富有的时刻却开始丢失那些让我们富有的品质。
这个时代在逐渐失去同理心的能力。物伤其类是一种能力:首先,它需要人们有发现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并非人类天然具有,就如鲁迅笔下看客,他们没有发现问题的能力,他们只是麻木不仁地看着热闹,追逐着新奇,而失去了判断能力。所以,他们可以毫无心理压力地把革命者的热血用于为自己儿子治病,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地以同类的悲惨境遇为猎奇故事。其次,它需要面对问题的勇气。有多少人在发现问题后,感叹一句生活不易,然后就继续微笑着面对不易的生活,而失去了直面它的勇气。毕竟顺从比反抗的代价总是要小得多,当然,当你把尊严的权重加大,代价的衡量标准会随之改变。而当下这个时代,大家逐渐在变为“高雅的”看客,他们用着文明优雅的词汇评述着网络上的热点新闻,但是却逐渐失去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理解他者的能力。看客们不关心智利示威者的利益是否受到了侵害,而这种漠视不止存在于对外国人的围观,也体现在国内事件的围观态度上。郭松民对“20岁女收费员被骂哭,下一秒抹掉眼泪微笑服务”这条消息引发的网络现象进行了评述,里面批判了看客们看似热情实则冷漠的点赞行为。面对批判,多数人聚焦于自己臆测的行为:“郭松民是想让收费员以暴制暴,或者是因为上一个人的无理,就要冷漠对待下一位客户。”然后完全无视掉了作者的呐喊:我们是不是失去了**“气得发抖”的能力**。我们可以点赞收费员克服情绪微笑服务的行为,因为这是一种素养的体现,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同类被欺辱,怎么伸张正义。当我们不能有效地为同类的权利呼吁和奔走的时候,我们同样失去权利的时刻还远吗?
这个时代依旧存在正义让位于法律的现象。全世界都在普及推广法治社会。不可否认,法治是一种促进社会进步的积极行为。但是,不要让正义让位于法律。封建时代也有法律,但是那是维持封建制度的法律,所以资产阶级崛起后要修改法律,要追求相较之下更为平等的法律。如果他们选择做时代遵纪守法的人,那么就不会有后面的反抗,就不会有更为平等的社会秩序。资产阶级革命奔走呼吁“机会平等”,革掉了世袭罔替的身份地位带来的命运差距。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财富积累和权钱结构不断地重构出新的社会等级,技术和资本等先决条件使得所谓机会平等形同谎言,于是社会主义运动轰轰烈烈地在欧洲展开,他们诉求通过分配平等来改善底层人的境遇。在运动的影响下,美国、西欧诸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提高工资、改善工人的工作条件,通过税收制度对财富进行再分配,极大地改善了底层人的生存条件。正如切·格瓦拉所言:“我们走后,他们会给你们修学校和医院,会提高你们的工资,这不是因为他们良心发现,也不是因为他们变成了好人,而是因为我们来过。”就是因为这些革命者不甘于同类的境遇,流血流汗地为未来开辟出一条正义之路,让全世界的底层人都得以受益。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并且勇于面对问题,于是促成了新的法律。
在那个激荡的年代过去之后,人们开始躺在前辈们开辟的生活中享乐,用高雅的词汇指点江山。例如,智利当地时间2020年1月6日,因为持续数月的暴力示威活动已经蔓延至考场,多个城市的大学入学考试(智利“高考”)受到干扰而被迫暂停。这些游行示威者谴责教育和招生不公,认为招生系统有利于那些上着好学校、居住在优越环境和有更好资源准备考试的人。这种诉求在我们重视平等和教育的国家也并没有完全得到人们的理解和支持。出现很多观点表示对这种抗议的不理解和不认同,把这简单地解读为学渣们的自我逃避和对竞争的恐惧,甚至有人视抗议为违法行为。这些法律党们以法律至上标榜自己,貌似公允,实则使正义让位于法律。
人何以为“人”,人之精华在于其能够不断地创造和超越自我,所以人类摆脱自然的束缚,从万物中脱颖而出;所以人类不断超越祖辈,谱写出壮丽的历史。人之精要从来不是遵守几年前抑或几百年前约定的某条法律/规则,让之束缚住生活。当人类的创造力让位于既定的死律时,那么必然会枯竭甚至死去,看看那些消失的文明和族群。
当下,我们要为正义做出怎样的选择,能为同类和未来带来什么新的变化呢?如果我们不思考,不作为,那么未来必然不属于我们以及我们的同类,现在拥有的也可能再次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