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之死..._风闻
花儿街参考-花儿街参考官方账号-财经作者,曾任职中国企业家杂志、21世纪经济报2020-01-08 16:34
花儿街参考 · 出品
作者 | 熟 澍
编辑 | 林 默
时隔许久,韩庚终于又上热搜了,只是无关他的演艺事业,而是因为,他结婚了。
如果汪峰是新闻欠他最多头条的男人,韩庚就是微博欠他最多热搜的男人。
2009年,“顶流艺人”韩庚解约回国发展时,新浪才刚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
十年之后,热搜已经成为一个偶像红与不红的重要标准,韩庚却因色衰而爱弛被撕掉了偶像标签,又没有贴上别的标签。
1
当年的韩庚可以为新浪微博带来怎样的宕机体验?
作为Super Junior唯一的中国籍成员,也是第一位正式在韩国出道的中国艺人。在那个韩流风靡的年代,韩庚回国受到的顶流待遇绝不亚于刚刚回国的鹿晗,甚至比鹿晗更高。
因为他是那个时代的唯一,并没有什么吴亦凡、黄子韬、张艺兴来跟韩庚争抢关注度。
在国内培养偶像的工艺尚粗糙的时代,舞蹈天赋出众的韩庚,在韩国接受了两年多全方位系统性的“偶像”训练,又在韩国乃至亚洲顶级男团中历练了四年。
如此得天独厚、生而逢时,解约回国的韩庚,只想迅速做一件事——抛弃偶像的定位,转型一个演员。
因为偶像工业享誉全球的韩国,也被称为造星工厂,他们培养出来的偶像组合,在全世界都刮起了韩流风潮。
然而,任何工业化的产品,都没有什么议价空间。
但在韩国艺人鄙视链中,收入不高的偶像艺人身在鄙视链的底端,高居社会声望和财富顶端的是忠武路演员(电影演员),连搞笑艺人都比偶像艺人地位高。
韩庚想往鄙视链的上端爬。
在韩国,这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如果被电影演员听见哪个偶像想演大银幕,那种感觉就像贾母听说刘姥姥想嫁入豪门。
但回到国内,就没有这样的障碍了。在这里,如果哪个歌手、主持人,没有几部影视作品,那只能说明这人太不红了。
韩庚上过一个谈话节目,充分地阐释了自己对偶像的定义,”长得好看,会跳,粉粉嫩嫩,有一帮粉丝”。他也表达了自己要脱离偶像身份的决心,“不能被粉丝绑架人生,不想30岁还在舞台上蹦蹦跳跳。”
**但急于抛弃偶像身份的韩庚,并不想放弃偶像的套路去赚钱。**不想被粉丝绑架人生的韩庚,依然想绑架粉丝的钱包。
他依然唱唱跳跳、开演唱会、发新专辑。
他还捣鼓出一个叫做“庚phone”的手机,手机的设计+代工厂商为优思。
2013年,这部手机售价为2780元,同年上市的苹果5s,在美国的售价是199美元。
曾经打造了庚phone的优思,至今仍在卖手机,大多都是价值百元的老人机。
就这样,按照凑合当偶像赚点儿钱的指导思想折腾了几年,期间穿插着他与各种女明星的若干次绯闻热搜,韩庚终于大规模流失了那些“试图绑架他人生的粉丝”。
这时,梦想的钟声敲响了,韩庚开始演戏了。
他先是演了一部豆瓣评分6.1的电视剧,又演了一部豆瓣评分5.2的电影。
他做过围绕大银幕的各种尝试,和范冰冰合作《万物生长》这样的文艺片,也出演了《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还有现象级的下沉市场影片前任系列。
这些电影的评价两极分化,但对韩庚表演评价一致地不高。
34岁那年,不想“30岁还在舞台上蹦蹦跳跳的韩庚”,上了一台综艺——《这就是街舞》。
然而即使不是跳舞专业的人也发现,这个当年在中央民族大学跳舞获奖无数,在Super Junior是舞蹈担当的韩庚,连跳舞也不怎么行了。
2020年,被韩庚解约的SuperJunior组合,出道十五年,经历了全员服兵役的洗礼,即将第十张专辑。
他们的上一张专辑,在全球32个地区iTunes Top专辑榜单排名第一位。
2
作为第一个正式在韩国出道的中国艺人,韩庚比任何人都更深刻地体会到了,韩国工业化调教出的偶像成品,出口转内销后,将在国内市场斩获怎样的红利。
那种感觉,就像是在山东上了三年高中,然后回北京参加高考。
虽然回国没能成为一个好艺人,他却是一个好商人。
韩庚参与创立的乐华娱乐,一手对接韩国成熟的偶像制造工业,另一手组织共同的培养的偶像,在两国同时出道和活动。
男团UNIQ和宇宙少女组合,都来自于乐华娱乐。
这两个组合都是在韩国受训,同时在中国和韩国出道。
新晋顶流王一博、《青春有你》冠军李汶翰,都是UNIQ组合的成员。
创造101的前两名孟美岐和吴宣仪、《偶像练习生》的舞蹈导师程潇都来自宇宙少女。
孟美岐和吴宣仪是典型的韩国偶像工业的产物,唱歌、跳舞、舞台表现力、镜头感、颜值、身材、情商、包装都“严丝合缝”。
虽然有杨超越这样的锦鲤横空出世,但是纵观选秀节目,依然是唱跳实力、颜值、团队包装、营销团队共同比拼的结果。
新晋顶流王一博,却是因为上了芒果台的王牌综艺《天天向上》,在老大哥汪涵的带领下,终于有了姓名。
作为乐华娱乐旗下的艺人,他们依然坚持着公司第一位艺人韩庚,曾经设计的发展路线。
偶像业务能力过硬的孟美岐,傍上了李冰冰后,在《演员的诞生》中表现得特别努力。
王一博出演过《陪你到世界之巅》、《人间至味是清欢》、《大话西游3》、《梦想合伙人》,以及想能占据多少标签、就占据多少标签的“青春校园仙侠剧”《私立蜀山学园》。
在2019,他终于因为在《陈情令》中本色出演面瘫人物蓝忘机,爆火。
王一博和归国的宋茜一样,唯一被广泛认可的能力是舞蹈。
王一博凭借自己的舞蹈能力成为了创造101的舞蹈导师,曾身为韩国组合f(x)队长的宋茜,收获最多的评价就是“求求你,别演戏了,好好跳舞吧。”
据说连杨超越也要专心往演戏上发展了,毕竟唱跳到现在都严重拖后腿,一时半会儿也培养不出来。
锦鲤果然是锦鲤,明明身在一个她无法超越的赛道,现在大家纷纷要携手转道,杨超越终于可以重新开始,实现超越了。
3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可以是例外,每个偶像都觉得自己可以当演员。
在经历了四年多的练习生培养之后,鹿晗、吴亦凡、张艺兴出道,成为了亚洲顶级偶像组合EXO中的门面担当、队长和主rapper、主领舞。
家境优渥,但只经历了不到一年练习生生涯的黄子韬,成为了这个团队的武术担当。
他们每个人当年在舞台上的表演,后来都被公认为他们职业生涯最高光的时刻。
出道三年之后,鹿晗、吴亦凡、黄子韬和张艺兴,齐齐回国,成为了“归国四子”。
除了张艺兴获得了SM公司授予的在中国自主发展权之外,其他三位都与SM公司闹得非常不愉快,打起了解约的官司。
官司漫长,这并不妨碍粉丝认为他们已经名正言顺地回来了,“归国四子”成了顶级流量的代名词。
2016年,归国仅一年的武术担当黄子韬,就带着《夏天19岁的肖像》、《铁道飞虎》、《游戏规则》三部电影,出席2016年上海国际电影节。
在没有收获任何奖项后,这位武术担当在大银幕上再无建树,转身投入电视剧创作。
鹿晗作为“归国四子”的代表,个人微博单条评论创下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曾登顶明星商业价值榜第一名位置的鹿晗,几乎平均每月均新增一个代言。
鹿晗拍的第一部电影叫《重返20岁》,虽然没有“天赋异禀”的高度评价,却也没有落入被嘲演技的地步。
毕竟,那个时候大家都在集中嘲笑吴亦凡的演技,贡献了无数大哭崩溃表情包的吴亦凡,一定是潜心研究过马景涛老师的演技。
后来鹿晗出演的张艺谋的《长城》,因为电影和王俊凯被嘲得更厉害,倒没什么人去评论鹿晗的演技。
再后来的《我是证人》,杨幂对于证明自己是演技派的努力过于用力,炮火的焦点又集中在杨幂身上。
一路幸运的鹿晗,公布恋情之后,好像一夜失去了所有的幸运。
与关晓彤的定情之作毫无水花,对于演技、对于不敬业等等的质疑,在《上海堡垒》集中爆发。让鹿晗的商业价值一落千丈。
这世界上迟来的不幸,都是以复利计算的。
最新公布的明星商业价值榜上,鹿晗已经掉出了前二十位,而这距离他2017年占据榜单首位,只过了两年。
回国四年,张艺兴最有影响力的作品是《极限挑战》、黄子韬的作品是表情包、鹿晗的作品是关晓彤。
至于马景涛的门徒吴亦凡,本来被群嘲而及时在演戏道路上刹车,比较清醒地继续发挥了自己在EXO中担当主rapper的经验和积累,有了他在各大跨年晚会演唱的《大碗宽面》。
然鹅,据说,吴亦凡又要演戏了,还是跟专门旺男主的杨紫扮CP的古装剧。
而当年近乎同时失去了门面担当、队长和主rapper、主领舞、武术担当的EXO,出道八年,剩下的队员刚刚发行了第七张专辑,刚刚举办了全球直播演唱会。
《福布斯》将EXO描述为全球在社交媒体上表现超标的两位艺术家之一,超出了美国艺术家的影响力。
4
2019-2020的跨年夜,我去现场看了芒果台的跨年演唱会。这么说吧,我从来没有近距离地看过这么多车祸现场。
直到温拿五虎开嗓,我才确定演出现场的音响是没有问题的,调子是可以唱准的。
整个舞台上,算得上完整的三个表演,分别来自吴亦凡、黄子韬和王一博。
虽然他们各有不完美的地方,比如唱功比不上行走的CD林俊杰,但是从审美、表现力、台风、舞蹈,到稳定性,都是非常完整的现场表演。
他们身上还保有深深的韩国偶像工业的烙印,但这也许是今日的他们最不愿意听到的评价。
对于生命周期普遍较短的偶像,成为一个演员,就如同吃一口唐僧肉,可保长生不老的诱惑。
哪一个妖怪,不是过着家里有矿的生活,依然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出发了。
韩庚当年曾向韩国的经纪公司提出过当演员的想法,但遭到了公司的拒绝,这才坚定了他回国的决定。
不似偶像与电影演员泾渭分明的偶像工厂,在这里,资本乐见他们发力影视剧的努力,毕竟流水的偶像,铁打的票房。
而偶像们,即使知道是被利用流量,也要尽力尝试。如果转型成功,就意味着拥有着更长的艺(xi)术(jin)生命。
现实却是,他们因为身为偶像而出现在大银幕上,上了大银幕之上的他们,依然只是偶像。
他们的生命周期,不仅没有因此变长,有的甚至变得更短。那些影视作品,仿佛是一口山寨的唐僧肉,没能续命,还让他们吐出了自己的内丹,渐渐失去了曾经的偶像技能。
那些不懂得尊重别人专业的人,最可怕的事其实是,他们也不会真正尊重自己的专业。
“顶级流量”四个字,就像马克吐温笔下那张无法兑现的百万英镑,让他们想跨界去哪里,就可以被簇拥着去哪里,却也从未真正到达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