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造谣“领导淫乱”一审宣判,破除谣言靠什么?_风闻
长安剑-长安剑官方账号-2020-01-08 12:47
“领导生活淫乱,银行损失近30亿元”——半年前,山东女子彭博制造的谣言,让舆论震动。
“举报人”彭博原是济南农商银行普惠金融中心党支部专职副书记。她因不满待遇问题和未进入领导班子,雇佣网络推手编造传播“济南农商银行隐瞒涉及金融诈骗案”“有关领导干部存在不正当两性关系并生育子女”等谣言。
信息被新浪、搜狐等10余家网络媒体转载报道,引发网民大量点击、转发及负面评论,点击量超过千万次。
银行高管12万元雇佣网络推手造谣惑众,引发千万点击。但耸人听闻的情节背后,不是“黑幕”,而是谣言和欺骗。
1月6日,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彭博寻衅滋事案进行一审开庭并当庭公开宣判。
**“混淆视听,蛊惑群众,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法院判决书上措辞严厉。**彭博的行为已构成寻衅滋事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四年。
今天,虽然炮制谣言者判了,但谣言的影响还远远没有消除,以至于网友还在质疑——
第一个问题,彭博是不是遭到了“打击报复”?
在济南农商银行,彭博原享受“副行长”待遇。
身居“高位”,掌握“内幕”,让不少人对彭博的说法深信不疑,而她最终被以寻衅滋事定罪处罚,更让少数网友产生了“必有蹊跷”的怀疑。
真相是破解谣言最锋利的刀刃。
事实上,对彭博举报事项的调查,在事发两天后就已展开。6月10日,中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银保监会纪检监察组会同山东有关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开展了调查。
**经过120余人次谈话,调阅书证材料500余份,**在查询大量数据信息的基础上,联合调查组最终查清并公布了结论:
彭博反映的绝大部分问题不属实——
·关于“涂改档案年龄”的问题,早在2010年就已被纠正。
·关于“领导生活淫乱,并与情妇育有子女”的问题,被举报人也去做了DNA亲子鉴定。
·关于“领导私刻假公章,涉嫌诈骗近30亿”的问题,联合调查组也迅速查明情况。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公安机关陆续破获一9人团伙伪造公章、骗取银行贷款案件。案发后,彭博举报的相关银行、农信社也及时向金融监管部门报告了案件情况,不存在隐瞒、拖延不报问题。
彭博案的调查经过,又带来一轮“造谣张张嘴,辟谣跑断腿”的无奈。但让人欣慰的是,彭博案的一审判决,让每个人都看到,如今网络造谣者已无法零成本脱身。
在整个过程中,彭博为了抹黑银行和有关领导,花费12万雇佣网络“推手”,商定炒作方案,通过多个自媒体平台发布不实文章、信息50余篇。
这样的后果早已不是简单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而对于彭博来说,她不只是想抹黑领导和单位,更想靠编造“莫须有”的谣言,利用人们心中朴素的公平正义,为自己牟取私利。
在司法的天平上,一旦侵害公共利益,就不能仅仅按照单纯侵犯个体利益的罪行进行惩处。这就叫“罚当其罪”。
另一个问题,则藏在案件报道中的一句话里:该案不公开开庭审理。
有些读者读完后心中嘀咕:
不公开审理,是不是意味着案件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这个猜测,有些偏离靶心。
**不论在哪,公开审理都是不变的原则。**数据不会说谎:2019年4月,中国庭审公开网直播量达到300万场,而其中就有52万余场直播是在当年的前四个月进行的。
庭审直播的全覆盖说明,法庭之上不允许见不得光的苟且。
但细心的读者,不会错过案件报道中的这句话:因涉及个人隐私,依照法律规定,该案不公开开庭审理。
刚开始可能有一些网友不解,但若仔细想想,彭博案确有不便多说的地方:在庭审中,涉性等隐私的证据,是法庭绕不开的事实,但如果任由其曝光,就是对被害人的又一次、也是最残酷的伤害。
彭博造谣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所谓的“不正当关系”,甚至闹到了当事人要靠亲子鉴定自证清白的地步。虽然调查组在谈话核实过程中,彭博已承认这些都是道听途说、主观推测,但已经给当事人及其子女造成了切切实实的伤害。
不放任这些涉隐私虚假信息借法庭传播,是因为,“还一个公道”不该成为让受害人流泪的正义。
彭博案的宣判,应当为由她而起的谣言写下休止符。但是在拉直一个个问号之余,可能会遇到新的问题:
如果判决结果仍旧遭到舆论的质疑,司法机关该以怎样的表情面对?
答案其实很简单:
对于舆论抛出的“为什么”,如果感到不耐烦,请回味总书记的这句话:
“对广大网民,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对建设性意见要及时吸纳,对困难要及时帮助,对不了解情况的要及时宣介,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和纠正”。
对症下药,破除谣言最可靠的武器是法律,更是在政府与网民良性互动中积累的公信力。
法不外乎情理,网友并非不懂法,他们提出的所有疑问,其实只是想得到令人信服的事实、足以信任的真诚,最终这将凝聚成笑对谣言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