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就要成军的日本“空天军”,暂时一个宇航员都没有_风闻
帧察点-帧察点官方账号-微信公众号帧察点,微信之外第一分发平台。2020-01-08 06:10
1月5日,日本多家媒体报道称,日本政府正在进行将现有的航空自卫队更名“航空宇宙自卫队”的协调工作,预计伴随着《自卫队法》等部分法律在未来实施的修改,将于2023年实现更名。
▲共同新闻关于“航空宇宙自卫队”更名的报道
从报道内容可见,本次日本政府推进更名“航空宇宙自卫队”,仍是应对所谓“中俄扩大在太空军事化利用”而采取的措施。实际上,关于加强太空防卫能力的决定,早在去年初的平成31年度防卫大纲中就有所体现了,并且在去年8月发布的令和2年防卫预算概要要求书中,明确提出要建设“宇宙作战队”,我们当时也做过分析。
相关阅读【只敢打“不审卫星”的“宇宙作战队”,怎么就昭和了呢?】
https://wemp.app/posts/1cfa7d1c-2517-4e47-9e70-243176e01e6b
这回一看,虽然“宇宙作战队”更多借鉴的是美式发展思路,但从日本将其并入航空自卫队这个操作上来看,倒是更像2015年8月,俄罗斯将空军与空天防御部队合并为空天军的模式——不过在自卫队这层皮仍不好赤裸裸地剥下时,日本还得创造出“航空宇宙自卫队”这个越发中二的名字。
▲即便是美国太空军,仅仅是有了空基反导拦截武器的发展意向,目前仍然是以太空监视、空基预警等作为主要任务,具体的反导拦截等仍需其他军种的具体作战单元来执行
众所周知,目前无论是在武装力量当中专门设置太空军的国家,还是将大气层内和大气层外飞行合并为空天军的国家,其太空作战部分中,直接杀伤性质的比例并不高,更多的仍然集中于卫星通信、情报侦察与监视等作战辅助工具的运用;杀伤式反卫星、外层空间反卫拦截等,仍至少处于并未在明面上部署的阶段。
所以说,哪怕是在二次元世界里已经YY过无数太空作战样式的日本,发展太空力量也得老老实实先从ISR(情报•监视•侦察)能力建设开始,更与什么大型人形机甲或者变形战斗机八竿子打不着。不过这并不影响日本“阿宅”们发挥特有的联想力——毕竟自卫队本身就是由大量阿宅组成的;就在2019年年底,航空自卫队还发布了两张将与《超时空要塞》系列进行官方联动的海报。
▲当然,真正的“航空宇宙自卫队”肯定没法这样“宇宙”了
总之,在“航空宇宙自卫队”一名曝光后,在阅片无数而又联想能力拔群的日本“阿宅”们中间,已经掀起了一波热烈的讨论。先是有人觉得,既然空自都“航空宇宙”了,那么剩下另外两家的名字如果只有五个字,就显得不够工整。
▲要是只有航空自卫队改了名,那强迫症患者肯定不高兴
海上自卫队还好办,反正不缺潜艇等水下作战兵力,可以改为“海上海中自卫队”或者“海上海底自卫队”;那陆上自卫队怎么办呢?“阿宅”们也想好了,叫“陆上地底自卫队”。虽然算是对上了,可是陆自又有什么部队和装备算是“地底”呢?总不能强行把工程兵算进来吧?开个玩笑,奥特曼系列里不是从来不缺“地底人”的设定么?反正自卫队在各路特摄片中也没少打哥斯拉乃至使徒之类,那么增加一个“地底自卫队”倒也不嫌多。
▲1971年《奥特曼归来》第50话中的“原始地底人”
言归正传,在此次关于“航空宇宙自卫队”的报道中,“宇宙作战队”驻地将在航空自卫队府中基地,从这点来看,其很可能被划设为“航空自卫队驻京(东京都)直属单位”;“宇宙作战队”的任务描述与此前报道大同小异,而“航空宇宙自卫队”预计更名时间——令和4年,也与此前的“宇宙作战队”预计成军时间2023年一致。
▲府中基地只有直升机起降场坪,无法支持固定翼飞机使用,但却是日本航空自卫队重要的飞行管制、航空气象和电子作战的信息指挥中心,这也恰好符合“宇宙作战队”现阶段的任务性质——反正一时半会儿也不需要真的把人送入宇宙作战
自从东京广播公司(TBS)记者秋山丰宽,1990年12月2日搭乘苏联“联盟”TM-11飞船进入“和平”号空间站,度过7天太空之旅开始(TBS为此还付给苏联数千万美元),日本至今已经有12人进入太空。
而且在2015年和2017年,先后搭乘俄罗斯“联盟”TMA-17和MS-07飞船,在国际空间站(ISS)中执行了几个月的任务的两位日本宇航员,都有着自卫队服役背景:一位是前F-15J资深飞行员、长期在空自岐阜基地担任试飞任务的二等空佐(相当于空军中校)的油井龟美也,一位是海自前外科医生、金井宣茂一等海尉(相当于海军上尉)。
▲油井龟美也在NASA培训时的官方照片
不过大概是为了更方便地与美俄等国合作,加上避免被日本媒体抓住“太空军事化”的把柄,他们都是在通过JAXA(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缩写)第31期宇航员培训班的选拔之后退出了自卫队现役,以平民身份完成赴美、赴俄的后期训练,并进入太空。
从这样的谨慎操作来看,现阶段日本现役自卫官上太空应当仍有不小的阻力,即使“航空宇宙自卫队”正式合并组建后,也不会根本改变这一局面。而从近期报道来看,“宇宙作战队”的主要作战任务,仍是防止“不审卫星”(来源不明的卫星)危害日本自己的卫星运作,进而影响到自卫队飞机、舰船等的使用。
▲顺便,去年12月JAXA还发射了一颗用于制造流星雨的小型卫星,卫星进入指定轨道后,可在太空释放大量微型金属颗粒,进入大气层时燃烧能形成流星雨效果,预计将在今年春天在广岛上空(这地方选的也是……)首次上演人造流星雨——这算“不审流星雨”还是“太空湿垃圾”?
目前,日本共拥有5颗雷达载荷型、2颗光学载荷型,共7颗在轨侦察卫星,以及由数颗卫星组成的“准天顶”导航增强卫星系统。尽管表面上,这些卫星的直接运用方,是内阁情报调查室、国土交通省等文官机构;不过它们在近年来自卫队执行的各类任务,特别是对半岛北部共和国的弹道导弹监测任务中,也起到了巨大作用,所以这些本质上的“军用”卫星也需要考虑来自敌对方的潜在威胁。
虽然在日本各类新闻报道中想象的那种电子干扰型、乃至使用机械臂“抓捕”对手卫星的“杀手卫星”,并没有出现在近年来的防卫预算等官方文件里,但用于监控太空非友好目标的“宇宙设置光学望远镜”,倒是真的留在了内阁所通过的令和2年防卫预算概要当中。
▲目前,预计“宇宙防卫队”的主要装备“宇宙设置型光学望远镜”,仍将以向己方卫星提供太空垃圾的避让信息,以及对敌对航天器的探测预警为主
无论哪个军种,都要讲个情报先行,所以在具备“主动作战能力”之前,具备太空中的ISR能力是必须的前提条件;总体来说,短期内日本希望“宇宙作战队”能提供更好的太空预警能力,让决策机构有更充分的准备时间(诸如需不需要快速发射卫星补网之类),为己方卫星争取更充裕的机动规避时间,以保障依托卫星作战的其他部队能够正常发挥卫星的作用。
▲日本近年来在卫星领域成果不少,上图为JAXA的超低空测试卫星(SLATS)研发团队合影,依托离子推进技术,该星在去年10月的任务中达到了167km的超低轨道并稳定工作7天,创吉尼斯世界纪录;下图为JAXA计划的低成本卫星星座使用的标准化平台想象图,计划2022年发射首颗卫星
那么笔者在此初步做出的猜测是,“航空宇宙自卫队”是由于航空自卫队下辖“宇宙作战队”的建立,使之真正在任务属性上涉足太空事务,而进行的一次“正名”。鉴于短期内“宇宙作战队”的规模很小(成立初期只有20人,将来发展至100人左右),“航空宇宙自卫队”中的“宇宙”仍然是相对次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过当前的这些在轨侦察卫星,以及将来更多、更新的替代者们,是否会划归“航空宇宙自卫队”的“宇宙作战”范围,还不得而知,仍需进一步跟踪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