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龙2号晒出2020年第一张成绩单!——圆满完成南大洋宇航员海综合观测调查作业_风闻
剑啸易水寒-深知身在情长在,前尘不共彩云飞。2020-01-09 22:10
来源:微信公众号“雪龙探极”
2019年最后一天,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新年贺词一经发表,广大极地工作者倍感温暖振奋。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历数了过去这一年科技创新的重大成就,其中提到**“雪龙2”号首航南极**。对极地人来讲,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鞭策。
“雪龙2”号不负众望,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队晒出2020年第一张成绩单,彰显中国风采和中国力量!
2019年12月3日,“雪龙2”号在完成为“雪龙”号破冰开路、寻找卸货点任务后,投入宇航员海综合观测调查作业。
经过37个日日夜夜,“雪龙2”号航行逾5000海里,考察涵盖物理海洋观测、海洋化学监测、海洋生态监测、底质环境调查、地球物理调查和极地海洋微塑料调查,圆满完成南大洋宇航员海综合观测调查作业。同时,完成“雪龙2”号全新科考设备在极区海洋调查中的各种测试和磨合。
“雪龙2”号回收鱼类拖网(刘诗平摄)
2020年1月8日船时0:15(北京时间3:15),随着底栖生物网的出水,标志着此航次南大洋宇航员海综合观测调查作业胜利完成。作业海域为东经033度至073度,南纬62度至67度。
“雪龙2”号航线图
本航次对宇航员海基础环境参数、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进行了系统的调查。
顺利回收潜标2套,成功布放潜标4套,开展9条断面共77个CTD站位作业,获得水文、环流、气象、海冰等综合环境参数,对于提高对该海域水文动力过程、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海洋生产力之间联系的理解等方面至关重要。
完成海洋化学参数、初级生产力、微小型浮游生物多样性和丰度样品的预处理工作。持续的、多学科的针对海洋生态系统的观测在研究南大洋变化中具有显著的重要性,是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对南极变化影响与响应的重要基础。
完成垂直网作业60站,多联网16站的现场作业,获得不同水层小型浮游动物、植物样品;开展磷虾拖网28站,并进行生物学测定,最长南极大磷虾体长达65毫米;开展中层鱼拖网11站,获得中层鱼类近300尾及其他各类游泳类动物;开展底栖生物拖网4站,获取底栖虾、海胆、螺类、蛇尾、海百合等各类底栖生物。开展海洋生态系统调查,有助于提升我国对南极海洋生态系统、气候变化和资源潜力认识,进而为南极濒危及关键海洋生物物种的保护提供科学支撑。
开展底质环境调查,获得中国南极考察历史最长柱状沉积物样品达18.36米,完成箱式沉积物取样3站,多管沉积物取样2站。通过对其重点海域底质环境的综合调查、评估与研究,摸清底质环境要素特征、分布、变异及其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为我国认识、保护和利用南极提供基础科技支撑。
开展地球物理测线114.5小时,多波束测线2040公里,浅剖220公里,获得样品、数据将有助于了解宇航员海的地质构造,并和其共轭陆缘进行对比,增加对冈瓦纳大陆裂解的认识。
借助“雪龙2”号表层水采集系统,拖网作业以及采水系统,对海洋微塑料进行调查,宇航员海域发现有微塑料分布,为我国在处理国际微塑料污染问题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提供研究基础与技术支撑。
底栖生物样品(刘诗平摄)
方形月池及CTD收放系统
回收海洋走航剖面仪(刘诗平摄)
“雪龙2”号船尾布放箱式取样器(刘诗平摄)
潜标布放
橡皮艇回收潜标
回收潜标浮球
布放底栖生物网
中层鱼拖网
宇航员海位于南印度洋扇区,东侧与普里兹湾相连,是全球变化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目前国际上已经开展的涉及宇航员海海域生态系统的研究计划只有澳大利亚实施的BROKE-West计划,主要对该海域的洋流模式、浮游植物等不同来源碎屑在碳通量中的作用,以及磷虾生物量分布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历年来我国南极海洋考察范围主要集中在普里兹湾等海域,尚未在宇航员海开展综合调查,对宇航员海的海洋生态环境认知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