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成都回忆之旱厕_风闻
李非ABC-2020-01-09 12:28
老成都回忆之旱厕
李非
从记忆之初,成都城内公厕就都是旱厕。凭一股特殊的味道就能找到厕所。入内小便,能熏得你流眼泪。
当时的厕所,由郊区生产队包干,其他人等是不能进去掏粪的,否则视为偷。街上门板铺住家的居民,白天入厕还方便。但晚上懒得爬起来跑趟街去上公厕,通常就是在家用马桶。这个马桶和现在抽水马桶的尺寸差不多。圆圆的一个桶,桶帮有一寸多厚,外面是黑色,里面是红色,还配有盖子。里外都是生漆刷的,而且要刷很多遍,以免漏尿。每天大清早,就有人拉着粪车,大喊一声“倒桶子啰”!于是家家户户都开门把马桶端出来倒。倒完了就用水涮桶子,一片“唰、唰、唰”的声音。从厕所把粪拉走用的是人力架架车,上面一个卧倒安装的大马桶,也是用木板箍的。这种大桶时不时还会散帮。要是小漏就是一路屎尿,梆臭不说,行人还要小心踩到或滑到。要是车子的大桶散了,那才叫个惨。满街一大片屎尿,臭气熏天。一天都在那里摆起,当天弄不皈依,人都要躲到走。甚至几天都没人管,只有等到那些粪尿自然干透,或老天爷下大雨冲刷干净。
最好看的是一些郊区农民,骑着自行车,后面衣架两边,一边一个竹编筐,内套一种很结实的塑料化肥袋,是进口外国化肥的包装袋,一个长竹杆铁勺套在自行车座椅后面。远远看去,这个骑车的人头上像是顶着一跟长长的旗杆,这就是偷粪贼标准打头了。这些人大街小巷招摇过市,一个二个还洋盘得很,一路自行车铃铛按得非响,像是电影头的便衣武工队作派。当时晓得是淘粪的,但不晓得是偷粪的。后来有一天,看到一个这样扮像的人骑车狂奔,后面徒步追赶的人狂喊:逮到,逮到偷粪贼!这才晓得此类扮像和行头的,全是偷粪的。
公厕里的粪便,粪车早上接居民马桶的粪便,都是郊区生产队拉去浇地的。偷粪的农民一般是自己用到自留地上,或者是拉到粪市去卖。居然有粪市,这是今天的人绝对想不到的。粪市就是粪便自由交易的黑市。粪市在城郊牛市口外。粪市中臭气熏天。各种干粪、湿粪、论筐论桶交易。还有尿水,也论桶交易。这是整个文革期间和文革前都有的事。现在有人在网上出示当年粪票和尿水票,这个很自然。要票的东西就是紧俏的东西,所以会形成一个市场专门交易。
文革中,乡坝头厕所是比较少的,露天的粪坑倒比较多,但不好方便。一是这种粪坑没有遮挡,二是这种粪坑边太滑,怕不小心滑到粪坑头。改革开放之初,社员承包土地了,种田积极性很高。为了多施肥,都在自家承包地挖个小茅厕,用竹席一围。这时到乡坝头一看,厕所林立。有个笑话,说农民出门,有屎有尿都要憋到,回家屙到自家厕所。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后来化肥越来越多,农民也不稀奇大粪和尿水了。有些院子,化粪池堵了,联系农民把粪水拉走,还要倒给钱。人力粪车也消失了,代之以环卫部门的粪罐卡车。公厕的粪便由这些罐车用泵吸到罐罐头拉走。到现在,公厕全是抽水式,粪便就进下水道了。
过去河水的清澈与普便的旱厕有极大关系。现在全是抽水马桶,那冲出去的水多数冲到河里去了。一段时期,城里的河全都成了臭水沟,再也没人敢下河游泳了。后来尽管政府下大力气治理,搞雨污分流工程。河水没有那么臭了。据说是污水经处理变成中水,再注入河中。但晓得是这样的水,那个还敢下河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