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成都回忆之成都老馆子_风闻
李非ABC-2020-01-09 10:26
老成都回忆之成都老馆子
李非
刚才看帖,有人写到老成都的吃,不由让人对往事浮想联篇,只好再写一段。现的的饭馆餐厅之多,老成都是没得法比。但老成都的老味道,也没得那个整的出来了。一是可能原料不对,现在歪的太多了,只要是入口的东西,要找不歪的难。二是可能手艺真得失传了,饮食这个东西都是师父带徒弟,手把手教出来的。我前头专门写了一篇担担面,无人跟帖,看来吃过真资格担担面的都不多了。
成都以前的馆子,通常分三类。一类就是面馆,这个面馆主要卖素面、杂酱面,三鲜面,清汤面。素面放油炸海椒面,一角二一碗,收二两粮票;杂酱面、三鲜面一角五一碗,收二两粮票;清汤面最相因,八分一碗,还是收二两粮票。再高级的就是素椒杂酱、鳝鱼面,一角八一碗。这种面馆满街都是,品种也差不多,但是味道有差别。记得西御街有个“王胖鸭”,是卖烤鸭的回民店,也卖面,他的那个素椒杂酱用牛肉,味道就非同一般。王胖鸭店堂在一条小河之上,从窗户和店內木板地缝隙都可看到流淌的小河水。还有这边人民南路新华书店旁边,有一家卖凉面、甜水面的,那个甜水面味道可能是成都最好的了。再有就是“张老五”凉粉,现在都是四川名小吃了。但最老派、地道的是文殊院斜对门的“张老二”凉粉。从前也是“张老五”,现在挂“张老二”,但店面、陈设和几十年前差不多。
除了面馆,就是甜食店,那条街上都有,一直从早上6点开到晚上11、12点。清早就卖绿豆稀饭、馒头花卷。花卷分椒盐和糖的,糖花卷上还戳个红点点。另外就是豆酱、油条、粉子醪糟。到中午、晚上,主要就是卖酸辣挂面。鸡蛋西红柿挂面,对了,还有汤圆。记得最搞笑的是有一次,早上进成都剧场街斜对门的甜食店,要了一碗酸辣挂面,吃不完了,推给门边边站到的叫化子。那个叫化子轻蔑地看了一眼,说道:“早上一般吃甜食”。这句话后来就成大家的口头禅了。后来这个真实笑话广为流传。可能很多人都碰到这种“早上一般吃甜食”的叫化子了。
面馆和甜食店外,就是饭馆。最相因的就是羊肉汤馆和豆花店。卖羊肉汤的,门口都支个大锅,羊肉羊杂煮在里头,热气腾腾的。一碗羊肉汤用个不大的碗装点羊肉羊杂,撒点盐须,六分钱一碗,肉不添了,汤随便添,盐放到桌子上,可以加。米饭算一两二分钱,收一两粮票。算下来,一角多钱吃顿饱饭。这个店在提督街老的工人文化宫门口有一家,街沿边畅开摆桌子,去吃过。再有就是豆花店,一碗豆花6分钱,饭钱另算,和吃羊杂差不多。这个最出名的就是盐市口的谭豆花。还有中档的就是满街都是的中档国营饭店了。素菜8分,麻婆豆腐一角二,翘荤一角五,红烧肉、回锅肉、粉蒸肉,盐煎肉、咸烧白都是二角五。这种馆子,也不是一般人敢天天进去的。这里头有一等人最多,就是拉架架车的,蹬三轮的,平时几乎都在这档饭店吃饭。问他们,说是太累了,只能吃好点,不然整不动。他们一个月可能差不多挣得到7、80元钱,除了养家,都吃了。
最高档就是耀华餐厅和芙蓉餐厅了。耀华餐厅卖西餐,毛主席到四川去吃过,文革就改名东方红餐厅。这个餐厅在春熙路到青年路的那条路上。一楼大厅平时卖冷饮冰琪淋,进去一个小天井,围到天井的二楼就是雅间。吃西餐通常在二楼雅间。芙蓉餐厅在人民南路和红照壁交界处,南边是四川剧场,北边就是芙蓉餐厅。餐厅比较高档,门口堵了很多擦皮鞋的。这些擦皮鞋的目光向下,就看路人是不是穿皮鞋。若穿了,就吆喝揽生意。餐厅里面店面很大,圆桌摆了几十张。这么大的餐厅,就是现在结婚的包几十桌席也没得问题。但那个年代你找不到包席的。老百姓不时兴,也包不起。当官的也不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