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成都回忆之茶馆_风闻
李非ABC-2020-01-09 10:10
老成都回忆之茶馆
李非
成都就是到现在都以茶馆休闲闻名于世。可惜的是,茶馆已经不是原先的茶馆。以前成都的茶馆差不多每条街上都有,少的一两家,多的三四家。显著的标志就是门板房的门板全部打开,沿街沿都摆起茶桌,里头也有。最小的茶馆都能坐几十个人,大的能坐几百人。现在那种坐十几个人的茶馆从前根本没有,人家都不好意思摆那么小的。
茶馆里头都有个老虎灶,一般烧煤,烧焦炭的也有。老虎灶上一块一寸左右厚度的钢板,上面挖十几个蜂窝煤大小的圆洞,漏出火,盖以铜茶壶。这种茶壶把子很长,为了防烫,用细麻绳密密麻麻,整整齐齐捆了好几层。这个一般家庭里比较少见。但那年月也看不到现在茶倌表演用的壶嘴一米多长的那种。“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这个七星灶可能就是老虎灶。七个星就是老虎灶放铜壶的七个火眼。茶钱很相应,白开水两分,三花大概是七分,四花五分。三花就是三级花茶,四花就是四级花茶。那年生就是喝花茶,不像现在时兴喝绿茶。花茶是成都茶叶厂制造。茶叶里头的花是茉莉花。茶馆里头的茶客一般都不喝白开水。要白开水的是更讲究的人。他们自带更好的茶叶,只要白水。也有更穷点的,自带更差的茶叶,也是只要白水。对自带茶叶的,茶馆根本不计较。
茶杯大家看的到,还是现在的盖碗。下边的碟是个金属的,一般是锡合金。至于这个椅子桌子,椅子都是竹椅,茶桌是矮木桌。竹椅坐上去很舒服,不用时可叠放到一起。这些东西,现在人民公园的茶馆好像还全部保留。茶馆里头总是人声鼎沸,坐无虚席。讲究的茶馆,还有打金钱板说评书的,唱川戏的,唱四川清音的。那人就更多,更热闹了。茶客些有高谈阔论的,有随声附和的。更有一等,在茶馆里头坐起,闭目竖耳,仔细倾听。这等人还不算少数。看来茶馆确实是个消息灵通的地方,这些人不用看报纸,听广播。茶馆里闭目一天,就天南海北啥子事都晓得了。
由于茶馆喝茶很相因,一般就几分钱,许多寂寞的老年人到茶馆一坐就是一天。有的大爷早上四、五点钟就到茶馆去坐起了,一直整到晚上十一、二点。茶馆里有下棋的,打长牌的,摆龙门镇的。注意,当时是不准打麻将的。你看当年的电影,都是那些地主、国军、官太太才打麻将。茶馆里头弥漫着一股叶子烟的味道,喝茶的老头儿差不多都抽这个。四川叶子烟和北方旱烟不一样。叶子烟用烟叶卷烟末,然后上烟袋锅。旱烟用烟末上烟锅。烟的味道也不一样。旱烟呛人,叶子烟则没有那么呛。相传叶子烟化痰。所以一些茶馆的地上浓痰一堆一堆,密密麻麻的。
茶馆那个老虎灶还有个特点,烟道旁有一个金属大水桶。这个桶下端安装有水龙头,出热水和开水。茶馆都卖开水,两分钱买一个开水牌。买开水的都用自家的温水瓶拿牌到灶边打开水。水桶的水烧开了就自己灌。有时水紧等慢等不开,就去催茶倌。他就拿灶上的铜壶给你灌。
对了,漏了最有特色的一点,就是茶馆里头有很多掏耳朵的在做生意。好多钱一盘记不太清楚了,好像是两、三角钱。就这个价当年还觉得贵,一般人都舍不得,掏不起。但是掏的确实舒服,操作很规范。掏完耳朵还刮耳毛,剪鼻毛,这些搞完了最后是揉肩捶背。一套动作下来,至少半个小时以上。掏耳朵这个古老的行业现在也有,而且不少。但新的特点是现在干这行的头上通常戴个LED矿灯。打亮了好看清耳朵里面。那天居然看到一个胖姆姆也在干这行。这个在从前是绝对没有的。
文革中出差到北京,看到北京的茶馆。和成都摆设不同,就是一个八仙桌,四条长板凳,都是高脚的。这个就是老舍先生《茶馆》的标准摆设了。看起一点儿都不安逸,这个样子长坐不累嗦。怪不得抗战时期中国文人都跑到四川,全都对四川的茶馆念念不忘,在自己的作品中多有描述。
茶馆这个东西就相当于巴黎的沙龙,该成四川名片。可惜,现在这样的茶馆在成都很少了。新的茶馆都很小,而且设施也高档,一般是沙发式滕椅。盖碗倒是也有,但是给你个暖瓶自己倒水。最低消费十元。老样子的在人民公园还有一个。但城市不准烧煤,老虎灶在市里面看不到,到一些郊区茶馆还能看到。但已不是从前的标准,上面居然放几把铝茶壶。这个按收藏界说法,不是高仿,是低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