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生活不止有苦辣酸甜,还有“情感教母”和“撩汉课”!(手动滑稽)_风闻
在这里当搬运工没价值-2020-01-10 20:03
情感教母赚的盆满钵满
最近这一个月,我们办公室流行一个词“撩汉课”,一脸懵逼!本宝宝暗中思索,根据字面意思,那应该和“撩妹”是相同内容,不同方向吧?终于还是按奈不住,向2为女生请教,“撩汉课”出自何处?
原来是一微信订阅号里的付费课程,内容里面言之凿凿:一个在情感教育行业混迹10年的老咖,用男人的视角和思维,带你洞悉男性心理,轻松俘获男神的心。这是一个适合所有情感阶段女生的一个干货讲座。
人家不愧是“教母”级别的人,标题内容口气豪迈啊,一定能让你产生出一种相见恨晚的情绪来是吧?
对于订阅号大V的吸金能力大家早有耳闻吧,我一个朋友姓朱,做美食内容订阅号,去年,想请一个同是美食内容的大V号给发一篇文章吸粉,对方报价8000元/次,不管阅读量不管转化量,朋友放弃了!这种收入,躺赚!即使按美国计算标准,人家都是中产阶级了!
下面这个课,挽回男友课有点便宜啊,这性价比突出,50块的价值放大了无数倍……
深谙薄利多销的商业规则,价格低架不住人多啊,况且无成本,躺赚!没有一点点商业细胞的我,哭晕在厕所……
没有什么所谓的哪方面擅长,你敢来我就敢擅长, 男女通吃来者不拒。
标题里带上数字的,基本上是大咖级别了,“从这6点开始”“7个核心标准“”看这4点不会错“,人类情感这种事被人家拿捏的恰如其分,拿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人都甘拜下风…
”让他对你言听计从“”让男人甘愿为你花钱“这种大杀器标题,难怪我办公室2小姑娘毫无招架之力呢!
疑似“无证驾驶”!
笔者大致了解,情感咨询:情感导师是通过和来访者(病患者)了解讨论、通过引导,劝慰来解决各种有关情绪、情感方面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碍的,小编一直疑惑,医患未曾谋面,花钱买课程问题就解决了?即使是在淘宝上买条裤子,买卖双方不见面,总是还要选一下SIZE,和客服聊两句才成交吧?
情感教母真的能挽救孤男寡女?
情感教母真能挽救感情漩涡中的孤男孤女?小编是个不懂就问的乖宝宝…,翻微信通讯录,有!也是很多年的朋友,在江西景德镇开了一家心理咨询的公司,是正规军的那种,人家可是全日制本科学位手持国家执业资格证书的,(具体的我就不记得了…)
对于我的提问,他的回答是:基本上没用!
花钱买课程学知识≠解决问题,就比如:你花钱买一桶水,还要看你这桶水是用在什么场景?才知道能给你解决了什么问题,你口渴喝水是一定解决了,植物干涸,水你用来浇花,浇多少水?土壤种类?就不一定…如果是用来救火,那燃烧物质是油脂类的,用水就送了命了,水比油重啊…(我赶紧打断他)我问,那情感导师之类专业知识应该归类为什么学科?
情感导师,情感咨询师都属于心理学科学啊!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 是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受自然科学的影响,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的。笔者第一次听说心理学和哲学,自然科学有关…(我第二次打断他)“兄弟言简意赅啊,专业术语听的我脑壳疼…”
那就按心理学的领域大概划分一下吧:
心理学涉及认知、情绪、人格、行为、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许多领域,也与家庭、教育、成长经历等发生关联。同时又与神经科学、医学、生物学等科学有关…(我第三次打断他)不要专业术语,我们用大白话来概括一下吧,真的脑壳疼…
那好吧!大概概括一下,
社会心理学:研究涉及态度、行为、亲情、婚恋,最贴近普通人。
文化心理学:是说不同文化对人的作用和影响。
进化心理学:是说历史进化方式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临床心理学: 主要研究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主要对普通人群病患者。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到入学前的心理发展规律的。
行为心理学:研究人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
犯罪心理学:研究犯人的意志、思想、意图及反应,港片里的谈判专家就算这个…
(我第四次打断他)我说,兄弟你说没用? 现在线上线下各种情感导师,咨询师,各种课程,火的一塌糊涂,赚得盆满钵满,人家整日救人与水火…那咋回事?
他说,其实真正踏踏实实身处这一领域的人,越学的久胆子越小,因为学的越久越能感觉到这门学科有多庞大,深奥,复杂,与很多学科纵横交错…,真正做学问的人吃相没那么难看,几十年如一日的前辈都还在学不停,那些大言不惭的货色,基本可以断定是门外汉 。
对方是不是个“大忽悠”?最基本的判断方法,真正要展开一次心理(情感)咨询,首先是医患双方长时间深入的交流,这是了解问题(病情)阶段,大约10-15天,之后,会诊(诊断)大概要5天,之后才是出治疗方案…以上阶段用去20-30天很正常。
那种,双方从未谋面,双方都未发一言,通过订阅号花钱买课程,就断定“买我的课,可以为你解决XX问题”,你觉得呢?最烂的编剧都不能这么编?草菅人命啊!
如果真有人花这样的钱,那这个人思维逻辑如此混乱,估计也没救了,还买啥课啊?况且,事关情感问题,具体到每一个特定的人,就从来没有哪一个公式或者方案可以适用所有人的,另一种可能就是短期情绪波动,谈不上心理问题,那也就更没必要买所谓的课程。
说到监管,挠痒痒似的…..
听了朋友的分析,基本上可以断定,卖“撩汉课”这位是“无证驾驶”
笔者隐隐约约记得,好像是前年,相关部门对自媒体谣言和虚假宣传有做了一条规定,在发布涉及专业领域内容的文章时,各平台须要求作者上传相关资质证书,以保证文章内容的可靠性,杜绝以讹传讹,净化互联网空间,使知识传播回归理性和正轨。(笔者将这种无证驾驶”撩汉课“也算作谣言,下同)
比如:作者要发布健康养生类内容,平台就必须要求作者上传健康养生相关资质证书,否则文章不予审核通过,同理,如果作者要发布减肥,护肤,健身等专业性较强的领域的文章,也是要如此操作……
当时没有保存那个新闻,就感觉是拨云见日的那种欣喜,各种虚假内容,标题党遮天蔽日的日子总算到头了……,其实到现在来看,那只是我的一厢情愿,治理,整顿也都是半推半就,风头一过继续“遮天蔽日”……
治理和监管的成本和技术难度真的很大?
笔者也想过:治理或杜绝以上问题发生到底会不会产生巨大的成本和实际操作的难度?笔者请教过很多人,其实真的不会,首先平台要求作者上传资质证书基本上是能够一次性操作完成,这个环节算是一劳永逸吧?没有难度!
再说实时监控这个环节, 现在的互联网技术,已经到了:上传一张JPG格式的图片,通过现有技术能将图片中的文字很轻松提取出来的地步了,还有什么是技术解决不了的?
微信订阅号编辑后台,在输入文字的时候不小心打多了一个字,使一句话变得不通顺了,编辑后台很快就能捕捉到这个异常,会提示:有1疑似错别字……
就在前几天,腾讯发布了,《2019微信年度数据报告》报告涵盖方方面面,甚至能把微信10亿用户使用了365天的表情使用情况,做了一个完美的统计和分析,这是对几十亿数据的分析能力啊!
这样的文子图片运算能力堪称惊世骇俗吧?然鹅,对于谣言,滥竽充数等内容只字未提,选择性失声……
说到监管,总感觉“管事的人”在监守自盗,谁是管事的人?腾讯?微信?不,总体上来说,腾讯和微信也还仍然是被监管的一方,管事的人是谁?你懂的……
君不见各大媒体和部门整日忙于辟谣,抛头颅洒热血,被动啊!辟谣不知累瘫了多少人?谁都知道,辟谣的社会成本并不低,但效果却差强人意,也都知道,将谣言不良信息扼杀在萌芽之中是最彻底的方法,但天降大任与谁?
作为平台方,严要求就等于是在扼杀自家流量池的流量,哪怕一个流量也是“亲生”的,严要求就一定会带来流量的锐减,这是平台方绝对不愿看到的,所以,“ 管事的人”渎职啊!
写到最后,笔者就想起了,手机刚开始普及的那20年,打一次电话双向扣费,相邻省市扣漫游费,20多年里民间的声音也很大,不少人大代表屡次发声,连这方面的专家也说了,漫游产生的技术成本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毕竟欧盟10几个国家都不用产生漫游费……20年不变要扣的还是要扣,总算,这个事至少还有个堂而皇之的理由: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投入大,后期运营维护成本高昂…
那,这微信订阅号里有人“无证驾驶”又有啥理由?咱不知道,咱也不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