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揭晓 两位广东籍院士获奖_风闻
Science_北京-不惧过往,不畏将来!2020-01-10 13:00
1月10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备受关注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两位广东籍的科学家——94岁的中国船舶集团所属719所名誉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85岁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曾庆存。每人的奖金为800万元人民币。
中共中央、国务院1月10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习近平、李克强、王沪宁、韩正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习近平为最高奖获得者颁奖。
在热烈的掌声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首先向获得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黄旭华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曾庆存院士颁发奖章、证书,同他们热情握手表示祝贺,并请他们到主席台就座。
黄旭华
黄旭华,1926年3月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作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黄旭华院士毕生致力于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开拓与发展,先后担任我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副总设计师和总设计师,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代核潜艇,为我国海基核力量实现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黄旭华院士隐姓埋名数十年,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的核潜艇精神。2019年,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中,“共和国勋章”共授予8人,黄旭华便是其中之一。不仅如此,黄旭华还获得过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曾庆存
曾庆存,1935年5月出生于广东省阳江市,是国际著名大气科学家、国际数值天气预报奠基人之一,为现代大气科学和气象事业的两大标志——数值天气预报和气象卫星遥感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曾庆存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半隐式差分法”和构建斜压原始方程模式,突破了同步计算涡旋和波动的技术瓶颈,首次成功实现原始方程数值天气预报,这一工作成为数值天气预报发展的里程碑。他的理论、模式和方法随即被世界气象组织“莫斯科世界气象中心”用于天气预报业务。
值得关注的是,曾庆存院士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和中国科学院杰出成就奖,2014年被美国气象学会授予其最高荣誉——荣誉会员,2016年被世界气象组织授予其最高奖——国际气象组织奖。
当天奖励大会上,2019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其他奖项也一一揭晓并颁奖,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46项,包括一等奖1项、二等奖4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5项,包括一等奖3项、二等奖6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85项,包括特等奖3项、一等奖22项、二等奖160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授予英国、美国、俄罗斯、意大利、奥地利、芬兰、挪威、巴基斯坦等国的10位科学家。
“从2019年度获奖项目来看,青年人才已成基础领域的生力军。”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简称奖励办)有关负责人说。
来自奖励办的数据显示,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成果完成人平均年龄44.6岁,第一完成人平均年龄52.5岁,分别比2018年下降了2岁和2.6岁,超过60%的完成人是年龄不足45岁的青年才俊。最年轻的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5岁。
值得关注的是,机械装备、新一代半导体照明、航空安全和飞机制造等重要领域,经过多年科研积累和沉淀厚积薄发,涌现出多个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优秀成果。
“不仅是创新驱动制造业提质增效升级,获奖项目还呈现科技支撑引领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特点。”这位负责人说,金属材料、轻工、化工、建筑、机械、农业工程等各行业的获奖成果彰显绿色发展理念,从污染机制的基础研究到空气质量治理、水污染防治、土壤修复等领域创新成果颇丰,为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支撑。
与此同时,农产品安全及深加工技术实现新突破。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成果,丰富了农产品安全技术手段,有力提升了从生产到餐桌全过程的消费安全水平。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产业的成果,在关注品质的同时注重副产物高值化利用,显著提升经济社会效益。
来源:综合科技日报 科普中国 央视 中国新闻网等
转载本公号内容请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