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伎摄影大火,原来花魁和舞伎是不一样的!_风闻
东京新青年-东京新青年官方账号-微信公众号:东京新青年-ID:tokyomen2020-01-10 08:10
作者| rcon
来源| 东京新青年
喜欢摄影和旅游的女生可能会注意到近来赴日旅游的小姐姐们开启了一项新项目,那就是--艺伎摄影体验。虽然说是艺伎摄影,但其实根据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具体的体验项目也不尽相同。
有扮成花魁的,有扮成舞伎的,有扮成艺伎的,总之就是各种各样想要体验和服的漂亮小姐姐们,但你真的知道这些装扮背后的区别吗?想不想进一步了解“艺伎养成”故事呢?那就快来往下看吧!
电影《花宵道中》女主
首先关于花魁,早在日本江户时代,就出现了一群从事性服务工作的女性,她们被称为游女,她们之中的佼佼者便被称为花魁,因为花魁的装扮通常比较艳丽,头饰也相对复杂,所以很多人想要尝试装扮成花魁的妖艳之美。
出自电影《恶女花魁》
在日本有花魁道中的说法,指的是在江户时代,花魁着20公斤左右重的装扮,穿20cm高的木屐前往“茶屋”(相当于嫖客和花魁的中介机构)迎接熟客的过程。因装扮极重,因此有**“花魁走路比牛车还慢”**的说法,因为这种行动能对妓院起到一定程度的宣传作用,所以通常声势比较浩大。
图源网络侵删
花魁是游女中的佼佼者,“太夫”则是花魁中的精英。
电影《恶女花魁》
其次关于艺伎,与花魁最大的不同就是艺伎通常卖艺不卖身,舞伎是艺伎见习阶段的称呼。
日本职人艺伎在日本是艺术表演者,并不从事性交易,为避免歧义,特将日语中的“妓”,翻译成“伎。
舞伎とし惠美
艺伎通常为客人服侍餐饮在宴席上提供舞蹈、乐曲、乐器等表演。另外艺伎业规定,艺伎在从业期内不得结婚,否则,必须先引退,以保持艺伎“纯洁”的形象。
关于日本的艺伎文化,能够发扬至今并得到世界的认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群人努力的结果。日本NHK曾拍摄了一部纪录片记录展示了艺伎文化背后一群人的故事。正是由于这样一群人的背后支撑,再加上一批又一批吃苦耐劳的女孩子才打造出了属于日本的文化瑰宝。
在京都五条花街舞伎最多的宫川町,有一名当红舞伎,她的名字是とし(toshi)惠美,今年只有十八岁的她加入这个行业已经三年了。
15岁那年,出身东京的她独自一人来到这里,带着中学修学旅行时对舞伎的憧憬,以及父亲早逝,为母亲减轻负担的心愿。
严苛的“舞伎训练”课程对于一个15岁的小女孩来说异常残酷,一方面要熟练掌握关西方言,另一方面整日的“跪坐”令她苦不堪言,虽然不止一次想过放弃,但终究她还是坚持下来了。
现在的惠美已经是一名成熟的舞伎,通过她活动开始前的一次装扮我们了解到舞伎背后的职人故事。
发型师芦田须美
芦田须美是专门为舞伎们服务的发型师,现年80岁的她从业已经65年了。用真发打造立体发髻,是舞伎与艺伎的不同。为了打造蓬松发型,首先需要用加热烙铁拉直头发。
20分钟后,芦田须美在发油和结发绳帮助下,用手一气呵成熟练地完成发型打造。
使用少量的发油是她的特有习惯,一方面这样做利于有利于纯真可人发型的打造,另一方面对于舞伎有维持一周发型的自我梳理十分便利,**“****尽量为舞伎着想”**是她展示给我们的私心。
舞伎妆容的打造最具代表性的是,用一种液状白色颜料涂满脸部与颈项位置,因此看起来犹如雕饰华美的人偶一般。
“男众”餐场幸次
妆发完成之后,着装的负责人是“男众”餐场幸次,现年67岁的他是最年长的专门为舞伎着装的职人。
垂带是舞伎腰束的和服结带,比普通和服带长1.5倍,垂落着的和服腰带使她们看起来更加娇小,扎束长约6米的腰带力量和技巧都很重要。
与普通和服腰带的系法全然不同,即使是着装者的呼吸也会使腰带走样,因此借势穿着十分关键,必须一口气做好。关于技巧,他说就是简单地简单地去做。
提到负责穿着的职人,自然不得不提服装制造者,京都两大宝:“西阵的腰带”与“京友禅的和服”。
三木五铃(76岁),通常被称为“西阵的那个人”,是一名为数不多的手工纺织腰带的职人。
三木五铃
来到她的工作场所,耸立的巨大手工织布机惹人注目,这是明治时代的老物件。通过这个,三木可以打造出更具有光泽的手工纺织腰带,其中的诀窍之一是**“浸丝纺织”技术。**
**“做什么都要下功夫”**是三木的另一个诀窍,“浸丝纺织”指的是用沸水明胶浸泡的纺线。在纺线湿润的状态下织入是关键,因此这是一门与时间战斗的技术。
为了保障线的质量,三木在夏天不会使用空调风扇,因此饱受煎熬。遇到纺织机出故障,她还会亲自爬上去查看,为此骨折过两次。
六万多次的动作重复打造一条腰带,她说因为自己想让舞伎系上好的腰带,所以会好好下功夫尽量避免出错。
关于艺伎的服装,虽然被归为和服,但其实和传统的和服有一定区别。传统和服后领高,能把妇女脖颈遮盖严实,而艺伎所穿和服的衣领却开得很大,并且特意向后倾斜,让艺伎的脖颈全部外露。
通常舞伎的和服由多个职人分工制作完成,但是友禅师佐伯昭彦一般负责图案制作,为布料染色,填充花纹、“金彩”等十多道工序。
为了调配出合适的颜色,他会多次混合实验,打造色彩独特的艳丽与柔和。
如此优秀的他曾经却令人意外的是个“没用的小孩”,自认平均能力低下的他高中毕业后师从本是友禅师的父亲,因为知道自己的“愚笨”所以成就了不断修改的耐心,在经济大萧条,友禅师职业衰败的情况下,他毛遂自荐,认识了吴服店主和一群友禅师相关职人。被称为拼命三郎的他说自己不是在传承传统而是在传承信赖。
,
除此之外,在舞伎背后提供默默支持的还有花簪职人、香包职人和舞伎老板娘等等。
61岁的花簪职人定永光夫,采取江户时代起就未曾改变过的制作方式,将12瓣折叠到5毫米的花瓣插到草垛上制成一朵花,通过指尖的信念每日制作五六十朵,进而打造一个花簪,即使利润微薄,仍然怀着一份对于舞伎的职业感在坚持。
花簪样式
香包香料的制作者也在不断创新,努力做出新颖合适的香料。
用心教导舞伎做人做事的老板娘,也是这项艺术的坚定传承者。
新的舞伎学员
纪录片图源:B站MT字幕组发布站
其实中国古代也有“官妓”,韩国朝鲜也有“妓生”,但只有日本的艺伎文化较为完整的流传下来,并被称为日本行走的工艺美术馆,其背后与一群人努力的打造不无关系。我们体验日本文化,体会到的或许也包含着这份用心雕琢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