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毛泽东的著作,了解这些史实很重要_风闻
边走边看-2020-01-11 15:07
《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也有类似的表述。
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对应的领导人著作,毛泽东的主要有《毛泽东选集》、《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和《毛泽东文集 》等,邓小平的主要有《邓小平文选》,江泽民的主要有《江泽民文选》。胡锦涛的主要有《胡锦涛文选》,习近平的主要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
把这些领导人的著作都看一看,会发现毛泽东的著作与其他领导人的著作是有区别的。了解这些区别,对于我们全面认识毛泽东的著作会有不少帮助。
关于毛泽东的著作,有一条很重要。《毛泽东选集》第一至第四卷,是毛泽东亲自校阅的。而《毛泽东选集》五卷是在毛泽东去世后的1977年4月出版的。1982年4月停止发行。关于这一点,人民出版社的解释是:
【“建国后出版的《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第一版的编辑工作,大多是在毛泽东亲自主持下进行的。《选集》中的各篇著作,都经毛泽东校阅过。”
“1977年4月出版了《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但由于编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较多,1982年4月已停止发行。”】
事实也是这样。例如五卷中的《批判梁漱溟的反动思想》一文。据梁漱溟之子梁培恕回忆:
【“据父亲说,《毛泽东选集》第五卷里那几句最刺耳的话毛泽东当时并没有说,但另一些说过的话却没有包括在内(他没有具体讲是哪几句话)。总之,我们看到的毛泽东讲话是事后改动过的。”】
第五卷停止出版发行后,第五卷中的大部分文章,被编到其它的毛泽东的著述中。其中最全面的当数《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这套书基本上包括建国以来毛泽东的全部文稿。其编辑原则是:不论文稿是正确的,还是不完全正确或者不正确的,都收集在内,但未经毛泽东审定的则不予收录。
因此,在所有的毛泽东的著作中,有的文章不能说是正确的或者完全正确的。这也是与其他领导人的著作最大区别。
但是,毛泽东的许多文章被中共中央的文件定为经典。因此,这也在对毛泽东思想的定义中体现出来: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党许多卓越领导人对它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同志的科学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见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
《决议》列出的毛泽东的经典著作分为七类,共计43篇。需要指出的是,邓小平曾要求将《1957年夏季的形势》一文列入,但公布的《决议》并未将其列入。不过,《1957年夏季的形势》提出的“六有”,从1957年提出到现在,一直在指导着中共党的建设,即:
【“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较易于克服困难,较快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党和国家较为巩固,较为能够经受风险。”】
在这里还特别要指出的是《决议》中的这个概括: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这三个方面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的最大特点。最近,原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撰文指出:
【“……中国共产党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就是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李君如:《美须在消弭对华误解中增进战略互信》《环球时报》2019年12月23日)】
李君如的这段话,可以说,清晰地解读了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系。
毛泽东著作有别于其他领导人著作的另一个特点是关于著作人的问题。由于毛泽东的著作影响巨大,前些年有个别人出于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编造了一个这样的质疑式的谣言:《“毛选”是毛泽东自己写的吗?》。其大意如下: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党校曾经联合向中共中央书记处提出一个书面报告《关于〈毛泽东选集〉中著作原稿的审核、考证意见》,现藏中央档案馆。该意见称,经过中央有关部门的审核、考证,发现在《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的160余篇著作中,由毛泽东执笔起草的只有12篇,经毛泽东修改的有13篇,其余诸篇全是由中共其他领导成员、中共中央办公厅以及毛泽东的秘书等起草的。”】
这样说法,竟然还被境内的一些专家学者采信。境外媒体也将其作为“解密”的史料反复引用。2011年5月,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党校新闻发言人就所谓“毛泽东选集真相”,回答了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记者的提问,进行了辟谣。不过那些胡搅蛮缠,混淆是非的言论至今仍然没有完全偃旗息鼓。
顺便说明一下,毛泽东的一些文章除了吸取前人的研究成果外,也采用了其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完成的,也有个别的文章是他本人作出指示,安排别人起草后他自己最后修改定稿的。这种情况在国外领导人那里是常态。比如美国总统肯尼迪的唯一传世的美文,即他的就职演说,就是他的写作班子先起草的。值得一提的是,这位美国总统,对毛泽东的军事著作很有兴趣,认真研读过毛泽东关于游击战的著作而萌发了成立美国特种兵的想法。
在这里也还可以提一下《邓小平文选》中的文章。邓小平的很多重要文章,都是胡乔木等人起草的。其中被称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主题报告”的1978年12月13日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年谱》载明是胡乔木为首的起草班子起草的。但这个班子中的一位成员后来却声称是他起草的,与胡乔木无关。结果这个人去世时,媒体几乎都认可了这个人的“自证”,而不采信党的权威文献《邓小平年谱》。据2015年1月当代中国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胡乔木传》记载,胡乔木在协助邓小平起草那个“主题报告”后,紧接着又主持起草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此后,邓小平还请胡乔木为他起草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和《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等一系列重要讲话稿。这些起草过程和《邓小平年谱》所述的一致。但非常有意思的是,对于这个史实,时至今日也没有发现有人提出过这样的质疑:“‘邓选’是邓小平自己写的吗?”
毛泽东著作的第三个特点是,毛泽东的文章是中国历史上“文章群山中一个巍峨的险峰”。在纪念毛泽东120周年诞辰的时候,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前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梁衡发表了纪念文章《文章大家毛泽东》,文中写道:
【“笔杆子倒是一辈子须臾不离手,毛笔、钢笔、铅笔,笔走龙蛇惊风雨,白纸黑字写春秋。虽然他身边也有几个秀才,但也只是伺候笔墨,实在不能为之捉刀。他那种风格,那种语言,那种做派,是浸到骨子里,溢于字表,穿透纸背的,只有他才会有。中国是个文章的国度,青史不绝,文章不绝。向来说文章有汉司马、唐韩柳、宋东坡、清康梁,群峰逶迤,连绵不绝。毛泽东算得一个,也是文章群山中一个巍峨的险峰。”】
该文以大量例证概括了毛泽东文章的四个特点:磅礴凌厉的气势,知识渊博、用典丰富,充满辛辣的讽刺和轻松的幽默,通俗与典雅完美地结合。这四个特点,使毛泽东的文章魅力十足。
关于磅礴凌厉的气势,该文写道:
【“如果说苏文(即苏东坡---引者注)如泉之涌,他的文章就是海之波涛了。”】
关于用典丰富,该文写道:
【“毛的用典是出于行文之必需,绝不卖弄,不故做高深地掉书袋。他是认真地研究并消化了经典的,甚至认真到考据癖的程度。”】
顺便提一下,该文认为:
【“一个不熟悉祖国典籍的领袖是不合格的领袖。”】
《习近平用典》的出版,也可以说明熟悉祖国典籍对一位领袖人物的素质是何等重要。
关于讽刺幽默,该文总结道:
【“总之是四两拨千斤,举重若轻。这是一个领袖对自己的事业、力量和韬略有充分信心的表现。”】
在谈到通俗与典雅完美地结合时,作者认为:
【“毛的文章典雅与通俗共存,朴实与浪漫互见。时常有乡间农民的口语,又能见到唐诗、宋词里的句子。忽如老者炕头说古,娓娓道来;又如诗人江边行吟,感天撼地。”】
因此,
【“毛文开创了政论文从未有的生动局面,工人农民看了不觉为深,专家教授读了不觉为浅。他之前这样的人物不多,他之后这样的领袖也还没有出现。”】
“他之前这样的人物不多,他之后这样的领袖也还没有出现”,这句话足见毛泽东的著作的魅力。
虽然毛泽东“身边也有几个秀才,但也只是伺候笔墨,实在不能为之捉刀。”但毛泽东很重视这几个秀才的意见,也非常肯定秀才们对他文稿的整理工作。
同时,毛泽东在起草的一些重要文稿的时候,具有鲜明的“民主作风”。他往往会反复征求其他中央领导人和有关人员的意见,这可以说是毛泽东著作的第四个特点。
被誉为中国道路的开篇之作的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是一篇至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文章。1956年2月后,毛泽东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先后听取了中央34个部委的汇报,汇报的内容主要是有关经济建设问题的调查研究。毛泽东集中概括出来后,于同年4月25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从4月25日到28日,出席会议的政治局委员,还有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集中讨论这篇讲话。根据讨论中提出的意见,毛泽东进行修改补充,于5月2日向最高国务会议作了报告。但是一直没有公开发表。
1965年12月15日,刘少奇写信给毛泽东,建议将《论十大关系》印发给县、团级以上各级党委学习。这次整理稿,以5 月2 日的讲话记录稿为基础,吸收了4月25日讲话记录稿中的部分内容。毛泽东看了整理稿后批复:
【“此件看了,不大满意,发下去征求意见,以为将来修改之助。”】
1975 年,邓小平在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期间,由胡乔木具体主持,将毛泽东两次讲话记录稿重新整理,形成了一个新的整理稿,恢复了以前删去的重要内容。7月13日,邓小平在给毛泽东的信中说:
【“这篇东西太重要了,对当前和以后,都有很大的针对性和理论指导意义,对国际(特别是第三世界)的作用也大, 所以,我们有这样的想法:希望早日定稿,定稿后即予公开发表,并作为全国学理论的重要文献。”】
当天,毛泽东批示“同意。可以印发政治局同志阅。暂时不要公开,可以印发全党讨论,不登报,将来出选集再公开。”
1976 年12 月26 日,经毛泽东生前亲自审定的《论十大关系》在《人民日报》上公开发表。
一篇文章,由初稿到公开发表,历经二十年,经过党内高级干部的数次讨论才公开发表,这种“民主作风”,恐怕在世界上难有出其右者。
被邓小平推崇的《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是1957年7月毛泽东根据政治局会议的意见以及和省、市委书记谈话的一些要点起草的。经历了数次讨论,十次修改。据《周恩来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记载,1957年7月20日,周恩来“修改毛泽东起草的《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一文草稿。”“7月23日 出席刘少奇主持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基本通过毛泽东所写《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一文,决定交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处理。”印发前,毛泽东批示邓小平:
【“此是最后的定稿,请你提交政治局批准。如有修改,请告知。如无修改,即可发出。”】
由此可见,毛泽东的乐于听取不同意见的民主作风,通过他的著作这个窗口,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这也是为什么毛泽东的著作能够在党内外、甚至国内外受到广泛的欢迎主要原因之一。
毛泽东的著作具有独一无二的“普世性”,这是毛泽东的著作的第五个特点。毛泽东的著作,无论是对工农兵、党政军,还是对企业名家、科技名人等各行各业的人士都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在国际上,研究毛泽东的著作、学习毛泽东的著作和学以致用的也大有人在。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在到达北京后当天下午和毛泽东见面时说:
【“我知道主席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学家。”“主席的著作感动了全国,改变了世界。”】
石原慎太郎是众所周知的日本著名右翼保守政治家。虽然他以反华著称,但他对学习毛泽东的哲学著作有“刻骨铭心”之感。他在1999年的《国家的幻影——我的政治生涯回顾》一书中写道:那时的提问有点像在大学国际政治课堂讨论时提出的问题,作为国会外交委员会上的提问,可能很书生气,但是我日后有关外交问题的趋向和内涵,都是以这最初的提问为出发点的,这得益于我读过的毛泽东的《矛盾论》,这是我在学生时代读过的书中唯一一本刻骨铭心的书。我对共产主义没有丝毫兴趣,而《矛盾论》作为方法论中的方法论,的确是合理而实用的。2012年11月30日,在日本记者俱乐部举行了日本众议院选举前的党魁讨论会,轮到石原发言时,他说:
【“日本现在处于衰退、孤立状态,究其原因有种种,而根据毛泽东的理论,应该抓住主要矛盾,这是一个大问题。使日本陷入今天这种状况的主要问题,就是宪法问题。”】
2015年11月25日。在英国议会下院开会时,工党影子财政大臣麦克唐纳从上衣口袋里拿出一本毛主席的“小红书”,说:“让我们引用一段毛语录,这在本议事厅还不常见。”他的举动引起一片哗然,迫使议长伯科大声呼喊,“肃静,我想听听书里怎么说的。”麦克唐纳打开手里的《毛主席语录》读道:
【“我们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不管什么人)学经济工作。拜他们做老师,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
在这里还可以顺便提一下作为毛泽东的老对手的蒋介石。抗战时期,他认真阅读过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败走台湾后他痛定思痛,决心加强党的建设,仔细研读毛泽东关于的整风的文献,并推荐给身边的高官们,因而一度被戏称为是学习毛泽东的著作的“积极分子”。
至于毛泽东的军事著作,更是被世界各国军界所重视。2013年12月27日,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教授霍尔姆斯撰文称,在纪念毛泽东120周年诞辰的时候,“不要忘了,这位最高领导人是一名战略家——至今全球军事学院,包括笔者所在的美国海军战争学院都在研究毛的战略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多次提到要学习毛泽东的经典著作。2016年2月,习近平作出批示,要求各级党委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重温毛泽东的《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2016年5月17日,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
【“毛泽东同志就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社会科学家,他撰写的《矛盾论》、《实践论》等哲学名篇至今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实践论》和《矛盾论》对各行各业的工作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远的不说,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抗美援朝、大庆、大寨、红旗渠、到两弹一星、人工胰岛素、青蒿素,一直到中国乒乓球队等等,作为共产党的“看家本领”的“两论”,从未缺席过。对一个集体是这样,对一个人也是这样。
李瑞环是第八、九届全国政协主席,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是从一个普通的农民、工人成长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的。在早年务工期间,他利用业余时间通读毛选四卷。他对毛泽东哲学著作情有独钟,特地把“两论”单行本订在一起,随身携带,反复读了五十多遍,其间还参阅了十八本参考书。据说他可以把《矛盾论》、《实践论》背诵出来。
李瑞环在《务实求理》一书中写道:
【“毛泽东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有着深厚的修养,毛泽东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因素。阅读他的文章和著作,特别是像《实践论》、《矛盾论》,我们会为他著作中所体现的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精髓所感染。”】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科研过程中,深受“两论”的启发。特别是《矛盾论》中有一个原理,是他念念难忘: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2012年,袁隆平在与首都高校近6000名新入学的研究生进行交流时,告诉同学们,他在学生时代和开始投身杂交水稻的科学研究时,就通读过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和毛泽东的《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在杂交水稻试验过程中,他反复多次思考《矛盾论》中“内因是变化的根据”的道理。他还认为,任何一个科研成果都来自于深入细致的实干和苦干,这是他的经验之谈,也是在学习《实践论》后认识到了实践的真谛。
国际著名遗传学家,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的谈家桢,世纪之交在回忆录中写道:
【“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简称两论)是毛泽东革命实践的总结,也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两论’中关于实践的观点和唯物辩证的观点,‘不仅在遗传学的发展中已得到充分的体现,而且也是遗传学发展的科学真理。’”
“时至今日,在我堆满书籍的案头上,仍然放着毛泽东主席的那两篇著作:《实践论》和《矛盾论》。”】
在回忆录最后,谈家桢特地指出:
【“毛泽东主席是有远见卓识的。四十多年后的今天,‘明天的时代将是生命科学的时代,明天的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已成为世人的共识。”】
在改革开放的的大潮中,毛泽东的著作继续显示出极大的影响力。一批活跃在商海中的佼佼者,一直对毛泽东的著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2006年10月的《北京周刊》刊文指出;如今,毛泽东依然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不会随时间而淡化,无论哪“一代”中国人,都无法忽视其“存在”。文中写到了任正非、宗庆后等民营企业家是怎样用毛泽东思想管理企业,用毛泽东思想指导开拓市场的。
这样的事例还很多很多……
毛泽东和他的著作将来的影响会怎样?2013年12月26日,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的时候,三位前驻外大使谈到了这个问题。他们一致认为,毛泽东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经常重温毛泽东的著作更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曾担任过毛泽东的阿拉伯语翻译的王世杰认为:
【“我觉得毛泽东在世界上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大。因为,首先,毛泽东留下了很多著作供后人去学习,像毛泽东这样有系统理论的领导人,现在没有;其次,现在对毛泽东有意见的很大一部分人,当时是受到了文化大革命的伤害,等这部分人慢慢过去了,后人再看这些著作、这些理论体系的时候,影响肯定很大,中国很难有人超越他。”】
王嵎生说:
【“毛泽东在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绝对是空前的。”“现在西方顶级的知识分子,经过反思总结之后,对毛泽东的正面看法在上升,现在我不敢说他们对此有了很大的提升,但确实正面评价、积极评价在上升。”】
担任过外交部发言人的孙玉玺指出:
【“我觉得如果认真去读毛泽东的书,认真去了解毛泽东一生的革命实践,你会从心底里佩服他是一位伟人,我认为他的影响应该会越来越大。”】
这三位前驻外大使的指出的前景,将会在未来的日子里一步一步地得到显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发展,不正在证明这一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