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晟全面复盘《特警队》:我拍得超前了,我有点孤独_风闻
第一导演-第一导演官方账号-导演社群2020-01-11 09:14
**采访、撰文/**法兰西胶片
“我这个事(指拍《特警队》)做得有点超前。”
“我甚至有点孤独感。”
虽然票房只有不到5500万,豆瓣评分不及格,但导演丁晟不服,各种不服。
他坚信电影在当前被影评人和观众低估,时间会证明它的留存。
至少,后来者再想拍警匪片,得先研究《特警队》。
北京大雪的那一天,第一导演(ID:diyidy)打车到了顺义,和丁晟对《特警队》甚至他的前半生做了两个多小时的复盘聊天。
从审查突破到受众心理分析,从18名男演员无遮羞布全裸出镜对gay的审视影响,到是否愿意照顾“女权”群体而对“我脱了跟男人一样”这种女特警台词做些修改,丁晟的想法,很直男,也很怕“被直男”。
30年前,从青岛来的学习尖子,以优等成绩考上电影学院美术系,再到毕业后“被骗”去海南打拼,五年过去一事无成,最终重回进修班找自信,丁晟这条路,听上去都是耳朵起茧的勤能补拙的套路。
很多人说他“轴”,我到觉得他轴到“憨”。他太单纯了,单纯的爱国,爱警察,爱正义本身。他曾和真正的刑警一起缉拿绑匪,“老实点!好好说话!”完全入戏,不记得自己真身。
他信仰的是正义能秒灭邪恶,就是信,没为什么。
但这样一个硬汉,不喝酒,不抽烟,还迷恋教学工作近20年,就在半年前,他正式调回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成为这个系里最后一位有正式编制的老师。
他不教电影史,也不讲电影理论,就把自己拍摄9部电影的得失转化成教材,他说就算被学生问住了也没事。
丁晟,今年也50了,知天命的一年,虽然还是不愿意改掉从孩子伴随至今的自付小性格,却也会说——
在创作的道路上,甚至有点孤独感。
来,这篇超长,信息超多,上干货!
01
复盘新作
《特警队》这片我拍得有点超前了
《特警队》从票房来说,真的是很遗憾,才五千多万,差不多也就这样了,挺可惜。会不会亏损,这个还得细看,因为我现在也得不出结论来,但时间可以验证它是能留下来的。
我希望中国的警匪片多一些可能性,说白了,我这个事做得有点超前。因为编剧和审查很有难度,它不好做强对决,在国内很难写出来很悍的悍匪。
北京市比较安全,小事是有,但没人敢在这犯大事。北京蓝剑突击队是非常强的一支特警,处置能力非常强,有的事基本上刚有点苗头就给灭了。另外首都管制也比较严。
比如说第一场戏,地铁里的狙击,是真实案件。2012年呼家楼地铁站,北京蓝剑突击队击毙了一个劫持人质的嫌疑人。
案件是成功击毙,那我需要写一些人物弧线,剧烈的晃动中击毙的概率小很多。即便他们练习时都是打刀刃,一二百米开外打一根绳,也有打不中的可能,打不中会对狙击手留下一个阴影。
网上很多评论说,这么近距离开枪打不死?我觉得这种评论就很幼稚,业余的评论我根本就不搭理你。
另外,抓黑人毒贩集团也是真的,当年是在三里屯。有段时间他们比较猖獗,北京禁毒总队要求蓝剑协助,蓝剑觉得三里屯情况复杂,不能带枪支,甚至不能带喷雾,容易伤着群众,就得一对一徒手抓捕,那天晚上抓了二十多个,纯靠身体能力。
特警队身体素质是碾压黑人的,你是不知道,警察他有一种必胜的信心,这个是他们从入警宣誓开始融到血液里的东西,就是你给我的任务,我一定会完成,就算你拿过奥运冠军,但只要我是正义的,你一定没戏。
你肯定没戏,从一切方面。我哪怕喊出一声来,你那腿都得软。你就算泰森来了也没戏,为什么?如果泰森你是一个罪犯,我是警察,你就没戏,泰森跑得快吗?你跟我比拳击,我用器械撂倒你。
所以别信那些网上的评论,为什么不五个人抓一个什么的。特警就这么有自信,无非是一帮黑人毒贩,有什么呀?那天就是全抓了,这是真事。
如果那天你铺100个人去抓20个人,早跑了,根本一个人都不会出来,警察身上带气场的,那个贼20米以外能看出来谁是警察,他们干什么的?他们就是整天闻这个味的。
虽然他们是黑人,有些外交政策,但给我们社会造成了危害,他只要犯了罪,就要被处理,别的方面咱不评论,警察就是抓罪犯的。
还有很多人在说,哎呀,干嘛要秀他们洗澡露肌肉啊?我告诉你,**浴室是特警每天固定的生活场所,**他们每天要洗三、四次澡,在浴室里经常起冲突,血气方刚,谁都不服谁。
他们以前有的是运动员,有的是各种项目的冠军,平常显露身体是一个常态。所以很多人看不懂,说那是故意露肌肉。何止特警,体院里学生也经常在浴室就干起来,光屁股算什么?那照干啊。
这就是中国男人该有的一个样,可能很多观众不太适应在画面中看那么多肌肉。那场浴室的戏,演员都是全裸拍的,防护下体干嘛?都是男的,防护什么下体?
当然了当然了,现场女性工作人员要清场,但真正浴室什么样就是什么样。那个镜头一共有16个演员,有8个是真特警,这场戏是这个片子的视觉奇观之一。
我要的是张力,你要是说gay看了以后有别的想法,那我拦不住。我不反感gay,如果他们看了以后,也觉得中国男人还拿得出手。这些人的肌肉只要懂就能看出来,这是实战的肌肉。
在中国,我凑出这么多真正像样的一帮爷们,在银幕上有这么一场剑拔弩张的戏,不管是说大家觉得像gay,还是说女孩觉得养眼,它就留在中国银幕上,谁不服,谁再拍一场,我看看是什么样。
另外,片里女特警那句台词,“我脱了跟男的一样”,有女观众就不喜欢,为什么要跟男的一样?为什么不能比男的强呢?
但实际上就是这样的,特警队里男的太强了!这里我还真没考虑“女权”这个词,我拍的是北京女特警的一个真实面貌。
往往在这种重大任务上,领导要考虑安全问题,就不愿意女特警去。实际上,**我愿意改这个台词,**我愿意这个戏让更多的观众看到,我不想让任何观众不满意。这也是我要总结的,但是我对女权这件事,我没有任何的敌意,或者说是我没有任何的特别的考虑。
《特警队》这部片很简单,三次实战,三场训练,通过一个故事把它连起来,重现场体验。**我想拍一个让观众看上去稍微放松一点的,**我认为我做到了,但是在市场中,从观众的复杂性需求来看,这一点没有拿到。
有一部分观众就是对故事不满意,这我就没办法,我会反思,是不是在年底这个时间上映不合适?
我没做成烧脑片。有些观众以为特警就是比一般人破案还厉害,比一般警察还超人一点,但他如果是进来想看一个破案片,会发现没破案,因为特警这警种**负责的是致胜一击,不负责刑侦,**那这个就是观影落差。
我倒是可以透露一个审查的改动,就是结局打的这个岛,原本说的是在中国境内的,但在审查阶段认为不妥,相当于承认这帮外籍罪犯入境中国了。我们在后期的时候改了台词,改成境外岛屿。
但是,这就增加了不合理性,北京警察远程去一个公海上的海岛抓嫌疑人,从来没这么做过。还有人说你干脆让海军办了,没这个程序,警察的案子移交海军,瞎胡闹,一看就外行。但我认为观众不会深究这个。
这片子我剪了八个月,粗剪比现在长20分钟,主要剪掉的是两场训练,工厂训练和飞机的训练,造成了一些“后果”。
就说飞机上这场,我是从起螺丝,到一层一层打上来,一步一步跟着特警拍的,悬疑感很强。但第一批内部测试的观众觉得时间太长,什么原因呢?因为没有坏人,因为大家都知道是训练,匪徒也是特警,撑时间太长,观众的那种期待就没了,那场戏剪掉8分钟,整场戏只剩不到10分钟,变成了一个演习集锦。工厂训练也是,现在也成了集锦。
但从豆瓣这几大平台的评论上看,有一部分评论说得够狠的。
如果对我的恶意是从《英雄本色2018》带来的,我可以理解。但**我不是急功近利的人,**拍这部片子付出特别大的真诚,它绝不是说一个行活,一个玩闹,骗投资方出品方,弄点钱,都不是。
中国大银幕上的警察很少使用重武器,我们做了一定程度夸张,就连反派也已经用到榴弹炮了。
一晚上抓15个黑人,把一个城市的酒吧街冲撞得乱七八糟的,在国贸50层楼的外墙抓捕,我还特意研究了《摩天营救》和《碟中谍4》,那些都是外墙一个人,我这里是三个特警一个匪,高速下滑和跳跃,这都是以前没见过的。
未来有人要做这种戏,会发现,《特警队》这么多年前就做到这个程度了,你得看这个,你得看我们在中国警匪片这个领域里做的贡献。
我首映式还请王晶来看,看完以后,我们俩还通了很长时间的电话,他的意见集中在两点,第一,他觉得我应该少刻画一点人物,我很佩服王晶,非常敏锐,一针见血。第二个意见,他是说我应该拍得更浪漫一点。这个是我没想到的,我要好好品品这个。
我觉得中国的观众或者影评人应该鼓励我,我想把警匪片再往前闯一条路。如果这片子还能被一部分观众认同,电影下线以后,在网络上有人会慢慢喜欢这个片子,我就值得拍续集。
02
执勤往事
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警察
警匪片我是慢慢喜欢上的,怎么说呢?我比较有英雄情结,从小就很崇拜除暴安良的英雄,比如说佐罗这样的,太让人热血沸腾了。
主旋律,它是不是有很多人心里的贬义词,我不知道,但我心里是爱中国的,是爱警察的。你带着这种感觉再体会体会我之前一些片子,你就会知道我说的是什么,我就是表达我自己的情感。
当年拍《解救吾先生》,我做很多采访,积累细节,它不光是吴若甫老师那案子,吴若甫绑架案的内容占到60%到70%,还有30%是其它案子,它是好多案子的总和。包括警察审人,匪的状态,**都来自我参与的好几次抓捕,**我当成他们现场警察的一员去记录,才找到《吾先生》的质感和视角。
参与抓捕没有危险的,为什么?因为我认为我就是警察,警察抓坏人的时候,你是正义感爆棚的,我就是英雄,我真的从骨子里恨这帮罪犯,就觉得这帮人真的是应该被收拾,太可恨了,这有什么可怕的?每一个警察都是这么想的。
抓人的时候,一个绑匪一个车,拉回去,后座上,中间坐的是绑匪,两边一边一个警察控制他的手,他手要背铐,前边开着车呢,副驾驶的警察就已经在审了,我就坐在后座抓着绑匪,我一只手拿摄像机拍绑匪,一只手控制他。我有时候还(吼)“老实点,好好说话”。因为心里我暗示自己就是警察,我长得也像,没有人觉得我不是警察。
有时候任务结束了,还觉得自己是警察,那段时间入戏很深。
这帮罪犯见了警察都怂得不行了,根本用不到“智慧”这个词,你是没体验过,任何一个匪,再狡猾,你最终都会被法办,别拐弯抹角的,时间长和短都能给你审出来。
只有警察才配“智慧”这个词,你匪就是“狡辩”。你想想,他们把人家小孩绑了,家里人要自杀,你那时候就体会到这人多可恨,抓到人了,领回来这个小孩,一家人给你集体跪下一片,说警察万岁,那个时候你就知道为什么要干这个事。
我做完《吾先生》之后,也做了很多总结,觉得在这种纪实类警匪片里,我暂时不想再做第二部。
接着《铁道飞虎》做了一个喜剧,**徐克导演还专门问我最后那场大戏怎么拍的,**拍了多少天,用什么镜头拍的,他是技术控。
再后来《英雄本色2018》市场成绩不好,但那个对我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危险的挑战。因为当时这个项目没人接,我甚至在找演员的时候我都发现没有艺人敢接这些角色。**我在开拍之前就知道,一定会被骂。**但就因为我这个性格,我就想做一个没做过的事,体验体验,看能做到什么样。
但是做的过程中就知道我被困扰了,确实被原版那个作品困扰了。它留在很多人崇拜的模式里,别人不允许你超过它,触碰它都不行,这是不可能的。
坦率说,原来那个作品也没有那么完美,细节也不是都能经得住推敲,就因为它被封神了,观众就认为那个东西是最好的,你改它就不会比它好,那么我用我的方式改出来了一版,虽然市场的结果一般般,但我给自己交了个答卷,我不觉得我浪费了什么。
当然这电影另一个不好的结果,就是我质疑被宣发方黑了钱。
再往后我拍什么呢?在这个过程中其实也有不少别的片子找我,比如说去国外打打杀杀的,或者说军队的、部队的,和《战狼》《红海》很像。我找不到感觉,那是别人走过的路。
另外,那些生活,我也没体验过,也不了解,我更愿意把中国内地警察的一些风采展示出来,我倒觉得中国的警察,缺一些大制作的片子,中国警匪片里的大场面非常少。
因为我跟警察比较熟,我是从《警察故事2013》的时候真正接触警察,也有一些好朋友是做刑警和特警的,我经常跟这些朋友聚,听他们讲故事,每年他们经历的新案件,听一些我们编都编不出来的细节。
我了解他们平常的训练科目,比如说特警的训练科目,都是针对悍匪的,或者说针对更有难度的对手,当这帮人带着这种装束出来的时候,你会觉得银幕造型感特别好,你有一种信任感,自豪感。他们所有的人都是让我仰视的那种样子,**体验不到负面情绪,**就是这帮人是随时苦练自己,摩拳擦掌,任何悍匪来了一定给你消灭的这种状态。
我一想,我干嘛不通过一个电影,把这些对手展示出来,至少是让他们训练的那些东西落实了,别老是红蓝对抗,别老内部一波匪一波警打训练。
我只要做了,以后再做特警片,就是在我后面了,得回过头来找我这部片看。我就决定做《特警队》,这部电影能拍摄,得到公安部宣传局、北京市公安局大量支持。
03
导演修养
说出来你不信,我不抽烟不喝酒,也不看太多片,我有点孤独
我现在,很少看别的东西,连国外的新片都看得很少,对我没有用,文艺片我也不看,对我没有价值,可能老了才会看,很闲很闲的情况下。
国内死磕警匪片,别的事不干的人极少。我一直想走一条自己的路,不太愿意被干扰。我也看片,为什么呢?我在看我追求这个东西会不会跟别人重样,他们经常跟我说,有个片子挺像你风格的,或者说有一个片子哪个段落动作拍得特别好,我看,为了不模仿它。
我甚至有点孤独感。
有香港的警匪片找我当导演,我找不到感觉,因为我不了解香港的人怎么说话,他心里想的什么,他的生活范围,业余爱好我都不了解。
或者说,没兴趣,我干嘛不把身边人拍好?我认识好多警察,大量的真实的故事,每个人的言谈举止,动作的小细节,那都是好东西,对我有用我就收集,攒我要拍的那个东西,未来可能没有警察题材可拍了,早晚的,我也就不拍电影了。
跟一堆人侃大山没用,吹牛逼的人太多,我也不需要认识,认识那么多人干嘛?
我的搭档够了,我的投资者也不用那么认识,至少不是在这种局上喷的那些人,真帮你的人,大家见面可能就握个手,就直接开会,那样我觉得好。而且说白了,我这人又不喝酒,一根烟也没抽过。(成龙)大哥在旁边喝酒,我就不沾,大哥都知道。别人要跟我碰杯子,我开车不就行了?很简单,我到哪都是开车。
我要是有时间,宁可锻炼身体。**对导演来说,身体很重要。**或者说,我比较喜欢锻炼的发泄感,缓解压力。我打拳,也有几个教练,我还跑步。
04
生涯起伏
当年北电一毕业就闯海南,混五年,抗不下去了
我1970年的,山东青岛人,我从小到大学习一直好,不偏科,小升初就是全市第二名,考大学的压力我感受不到。大学考了五个学校,都通过了专业,拿到了文化课准考证。山东有两个,北京有服装学院、中央工艺美院还有电影学院。
1989年,我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也是前几名考上的。那时候在学校大家都互相看不上谁,学生有点傲骨是对的。
1993年一毕业,我就去了海南,那有一个影视公司招人。那时候电影市场很冷,拍电影太难,你就觉得你毕了业以后离电影还是很远,以为去了海南就能拍电影,我们北电去了6个人,有文学系的、摄影系的,还有制片,各种各样的。结果,到了海南,招我们那家公司就倒闭了。
干电影美术干不出来,感觉走错行了。当时就是想挣钱,先解决温饱问题,另外心态也不好,又赶上海南萧条,很多人忍不下去了。我就做小生意,也转一些生意做,干印刷,包一些报纸上的广告,反正有什么做什么。还炒股票,但脑子不够,我不是那种人,根本就不行。
反而在海南是我看电影最多的时候,比上学看的都多,那时看VCD,片源很广,也挺贵的,一张好几十块钱,每天就看很多很多片子,真的是没事干。
混了五年也没混出来,扛不住了,1998年年底回来了,才正式觉得自己也没别的本事,还是干回影视吧,很快就拍了第一部电影《大惊小怪》。
当时是我一朋友给了我一笔钱,他想让我早点完成愿望,但那个时候我没准备好。准备好什么?导演能力。你甚至不知道这场戏的分寸在哪,如果这场戏能更好,你怎么能更好你都不知道。就这么把它完成了,不行。
拍完以后,我就觉得还是一事无成,就跟做生意做不成那种感觉一样,很有失落感,真正做了决定,回电影学院进修了一年导演,当时教我的老师是许同均、谢飞、韩小磊,**带着失败的感觉吸收营养就很有用,**学完这一年就有自信了,认定未来我就干导演。
我清楚地知道我还欠缺什么,我有没有可能达到我要的那个能力。
我觉得我能达到,这是我自己悟的。有时候很多人说我轴,我就觉得我只能靠自己,吭哧吭哧一步一步走,我认准了我只能这么干。
就开始不着急了,好好地憋东西,于是在未来那些年,一边拍广告,一边外聘到传媒大学教剪辑班。因为我的广告都自己剪,所以我能教剪辑,当时教的是MV和广告剪辑。我后来做了好多广告,各种各样的摩托。
2003年还给中国移动全球通拍了一个广告,**贾樟柯代言,**专门把他拉到他们老家山西小镇上拍,贾樟柯也满意,挺有意思的。
后来导完《硬汉》和《大兵小将》,我还在传媒大学教书,教本科班,教了四届以后,调进去太麻烦,传媒大学好像也不待见我,或者不是那么被重视,可能也是我业绩不够,没拍几个电影。看到调不进去,我也就停止了在传媒大学那边的工作。
05
电影园丁
回北电当老师,这感觉真好
我可能天生喜欢当老师,当老师感觉好。去年6月份正式调回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已经在北电当了半年老师了。今年教进修班,下学期就教本科了,挺享受回母校的感觉。
我这课也不好教的,首先电影史我不教,理论不教,我就教经验。
到现在为止我已经独立创作了九部电影,很多得失。我可不是教你拍警匪片,那太狭窄了,我是教你“实战”。毕竟我一直在一线干,跟观众一直有交流,虽然不认识,但我一直坐在观众旁边看我的东西,说白了,你设计一个包袱,你以为它会响,结果发现它没响,你就知道分寸差了一点。经验这个东西,有的是书上没有的。
我们在拍戏的时候,其实是在揣摩一年以后,这个包袱观众会不会认同。
我专门跟学生讲,我说你们别迷恋那些大师,有的大师还在吃十几、二十年前的老本,放到现在,也许效果就没那么好。我说如果哪个所谓的大师他敢讲他的失败,我觉得那是大师。
如果有学生问我,我也有作品票房口碑也失败了,好,那我们去分析,我把它掰开了揉碎了分析,什么东西是有价值的能留下来,我有我的认定。
我直接跟学生说,我拍的第一个电影《大惊小怪》是一个烂片,我说你们要愿意看就看,你不愿意看也没事,但什么是好的,什么是我当时焦虑的,什么是我一直疑惑的,我敢说任何问题。
我讲课的风格是鼓励学生们发言,提问题,你问住我也没事,但是我要知道你心里想的是什么。我说你们听的东西别往笔记上记,没用,当你要用的时候,你来不及翻笔记,你记到脑子里多少那就是你的,记不到那就不是你的。
最重要的是,你别“演”导演,你要有真货。
我不需要你说长得像个导演,做派像个导演,表情像个导演,都没用。我从来不演,我在现场就跟民工一样,我不需要别人说,一看丁晟就是个领袖导演,一点用都没有。关键的时候,现场有问题,你能不能解决?这是最重要的。
当老师很累的,因我这个人比较认真,备课备得特别细,希望很多人因为上了我的课,少走些弯路。我都教了好多学生了,教进修班都教三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