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先生的智慧_风闻
乌江自刎-2020-01-13 22:04
听闻近日黄奇帆先生参加智慧城市论坛,而且新见奇出,卓尔不凡,他就是最具智慧的人,出席智慧论坛再合适不过。
中国人整体说实话智慧不高,在具有智慧的人里面黄奇帆先生也是戛戛独造者,宜乎他能够建功立业。
他的功业起步于家乡上海,成就于重庆,所以有人说上海对重庆最大的援助就是派来了黄奇帆先生,反正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上海和重庆也是共饮一江水的,
重庆虽是西南历史重镇,是古巴国和巴人的中心,后来称渝州,和成都分立天府之国的两端,但山重水复,自有其不便利的一面,因而当年还是比较落后的,但黄奇帆先生给重庆带来了很大的转机和转折。
黄奇帆先生治渝十多年,因地制宜,大胆创新,走出一条很适合重庆又超出固有重庆的治理新路,至今不仅传为佳话,而且是地方治理的样板。
重庆位于西南腹地,这在全球化的今天是不利因素,但黄奇帆先生创新了内陆加工贸易,开辟了渝新欧国际班列,弥补了短板,打破了弱势,走在全国前列,这在重庆极为不易。
当今地方治理,似乎只顾经济发展并不太难,难的是顺应历史潮流,符合大政方针,照顾人民利益,多头并举而不相悖反而相得益彰,黄奇帆先生做到了,这就是他的户籍制度和地票制度。
地票制度的理念来自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的关于公共资源管理的定理,科斯认为,凡是政府管理的,有总量控制的公共资源,都可以进行市场化管理,管理得好,都会有好的效益。
而黄奇帆先生就把它用到土地资源管理上来,活学活用,具体地把国外某一个定理用于中国现实取得恁大的成功,这在中国还是首例,这是很大的创新,须知以前国外很多成功的经验一到中国来就死了。
重要的是这种创新不仅对国家有利,对人民更有利。
他的户籍制度在这方面体现更明显,农民工及家属进城转为城市户籍,他在乡下的三块地即耕地、林地、宅基地照样保留,这不但保护了农民工的利益,还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进退余裕。很人性、很亲民、很三农,还很有发展眼光,推动重庆更快发展。
如果黄奇帆先生在重庆的立德、立功算功业的话,那他在重庆和离开重庆后的立言也应该算功业,比如他在南通泛论中国经济热点、房地产的十大症结和五个制度安排、大湾区发展的逆向和特色思维,避免同质化的内耗以及最近关于因户籍问题农民工损失百分之五十的劳动力的言论等,都会给人以有益的思索。
黄奇帆先生的智慧不仅表现在建功立业上,在明哲保身上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像他做恁好的历史上也极少。
为人不易,为官更不易,十几年在重庆当二把手,重庆面临波诡云谲,用惊心动魄形容也不为过,他能不为所染不为所动,还能建功立业事业有成,全身而退又重回故地,局面依然祥和,这不当老好人肯定不行,当老好人肯定也不行,这需要智慧。
一般人在那样的环境下都是谨言慎行,可黄奇帆先生以大嘴著名,也就是说敢说,敢说一般人不敢说的,在行事上更是勇猛精进的,有所不避,那一番事业可是真刀真枪做出来的,当然这需要打铁自身硬,更需要智慧。
黄奇帆先生的智慧还不仅止于此,还在于他心胸坦荡,勘破世俗,这也可能就是一种大心。他在任何时候都没有怨妇心态,不会忧谗畏讥,而且不忘初心,坚信正确的,坚持正确的。
《滕王阁序》说:“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君子见机,达人知命。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黄奇帆先生一定是能见“机”者,知“命”者,知道有些东西不是人力能左右的,是历史安排,老当益壮,不穷也坚。他可能达不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但高出一般人十几里地是不成问题的。
当一个人具有大智慧的时候,他一定是有大德者。
我写这篇文章干什么?当然是赞美黄奇帆先生,更是寄希望于出现更多的黄奇帆先生,有智慧、有道德,建功立业,造福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