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视觉:展望2020南亚及印度篇_风闻
平民视觉王海星-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西瓜头条B站抖音共用2020-01-13 15:50
要写南亚及印度篇了,自从局座展开的印度黑操作之后,网上早已掀起印度浪潮,有些UP主还是常年驻印水军,网友们对印度国家、军事等也很熟悉了,看《这就是中国》张维为教授也将在周一聊印度,不得已,还是提前把我心目中的南亚及印度篇讲讲吧。
南亚次大陆就约4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资源相对匮乏,却生存着18亿相对处于贫困位次的人口,可以说目前是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这么多的人口目前却没有一个国家哪怕进入中等发达阶段,不像欧洲当年的崛起先后有着西、葡、荷、英、法、德等先进发达的带动,也没有东亚由先发达的日本、亚洲四小龙及中国的先后驱动,不断失去第一、二、三乃至即将来临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遇,目前只存在印度这样的低水平带动力,因此,想到要评价这个片区域的国家发展及前景,心中难免产生无奈的感受,这个地区将来怎么办?我想从地理历史等角度来看看该地区的态势形成与优劣。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区域的地理,地处热带、亚热带交集的区域,整个次大陆与亚洲大陆接壤的区域被连窜山脉包围,自西开始,从次高的苏莱曼山脉、兴都库什山脉逐步升高到最高的喀喇昆仑山脉、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再降高到东边的横断山脉、若开山脉入海,很像一张面对北方的弓;中间是地处印度河、恒河及布拉玛普特拉河(即雅鲁藏布江)交汇形成的平原区域;南边是半岛的德干高原(如图一)。这个地理的好处是西北、北方的冷空气难以下来,印度洋的热带季风暖湿气流不断横贯平原地区到中东部缓冲并大量截留下来,形成湿热气候特点,带来丰富的生态系统,养活了这区域不断膨胀的人口。与此同时,大量截留下来的湿热空气也形成了该地区平原主要区域的高温难奈,如普遍存在的3-5月的高温旱季及6-10月的高温雨季(这也是印度人为什么喜欢吃咖喱并传往东南亚的原因),不宜产生高强度的工作量,人也相对慵懒散漫,难以提升劳动生产率,资本的原始积累也就相对困难,这也是从地理气候角度分析南亚次大陆工业化进程较为缓慢的原因之一,我想中国到印度办厂的公司是深有体会的,这和同样处于热带的东南亚大陆的越南、泰国、马来等区域形成鲜明对比。
图一
我们从地理上看到,南亚次大陆的西边屏障主要是次高的苏莱曼山脉、兴都库什山脉,从与中东连接的沿海到各山脉之间存在大量的通道,使得西方及西北方势力存在诸多进入印度的空间,因此,从历史上看,来自西部方向的入侵成为南亚次大陆的主要威胁(尤其是游牧民族的冷兵器优势),而东部由于大量的暖湿气流影响形成广袤山地森林反而形成屏障。对于本土民族由于气候形成的自然资源而相对容易获得温饱,因而长期处于弱和平状态(比较类似城邦体制),在面对西方入侵时抵抗能力不足,因而多次被征服统治,这种长时间被众多外来侵略者统治,造成了本地主体民族没能形成自己的核心历史,所以我们先后看到居于统治地位的雅利安人(即现在印度高种姓人,还有巴基斯坦的旁遮普人等)、大月氏人、伊斯兰化突厥人、突厥化蒙古人、英国人等引领的各历史阶段,战乱与冲突使得南亚次大陆几千年基本处于分裂的各邦及部落(仅存在个别一统的孔雀王朝、莫卧儿帝国等),导致该区域主要为地理概念而非国家概念,尤其是伊斯兰教的入侵,在宗教林立的南亚大陆形成了印度教及伊斯兰教两大教派并立的基本格局,战乱、宗教、统治阶级的不断变化重创了南亚次大陆的历史传承,如今甚至需要通过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及保留在中国的相关佛教经典来印证南亚历史。这里就需要特别提一下雅利安人为方便统治而推动婆罗门教形成种姓制度,通过宗教实现对社会的等级控制,随着婆罗门教经过不断演化形成今天印度教义的一个基本理念--往生轮回信仰,来麻醉底层被压迫的人民,而这一宗教体制及思想的形成对今天印度社会的影响极为深远,种姓制度固化了社会阶层流动,轮回理念弱化人民的反抗理念(关于印度教的相关历史延革这里就不多讲了),这一宗教影响严重拖累当今印度社会的现代化步伐,这也是印度民族过度自信而内里自卑的根源。
近代英国实现对南亚次大陆的统一殖民统治,这块大陆终于有了一个类统一的管理承接到现代,随着二战后民族独立浪潮,英国在同意民族独立的意愿后埋下了以印度教及伊斯兰教为分割的印巴分治这个雷,制造宗教冲突,因此有了独立后的三次印巴战争,孟加拉国独立出巴基斯坦,克什米尔争端、中印争端等一系列地区持续热点,加上印度大国主义对周边小国的控制与压制,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并导致发展失衡。如今印巴仍然对峙,斯里兰卡(目前已经实现和解控制)、巴基斯坦与印度国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内乱,尤其是印度境内的阶级反抗与民族独立反抗为代表的现象广泛存在,使得该地区这两个主要国家的发展始终受到威胁,从而形成今天南亚诸国均处于不发达国家的落后境地。随着印巴均通过核武开发实现相对平衡,前些年的国家间和平逐步稳定,南亚次大陆终于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期,这期间印度发展速度起到了地区的带头作用,而巴基斯坦由于陷入阿富汗反恐战争而经济受拖累,因而发展滞后,地区发展态势失衡现象越来越严重。如今,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布局在南亚实施,并在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及孟加拉国等的投入与布局,使得这些国家的发展逐步走向轨道,尤其是孟加拉国近些年来成长速度地区持续领先,这样将逐渐形成印度以外的经济增长态势。这就当今南亚发展现状的概述。
下面我专门讲讲这个地区的霸主--印度。
讲印度,难免我也会加入黑印大军,没办法,毕竟是可能的未来竞争对手,还是要仔细分析一下的,我想先从目前的印度经济态势讲起。
前两年,印度老在说,它的GDP年增长率超过中国了,然后就畅想多少年后总量超过中国,那自豪呀,嘿嘿,我就是直一嘀咕,别说那么满,看看你印度什么时候栽跟头,果然今年三季度增长率下降到4.5%,而且印度央行连续降六次息也扳不上来,外媒不停的鼓也眼看着没什么招数了,总算看出印度经济的某些底了,因此今天就再黑一下。印度经济增长放缓,有多种原因,主要国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印度对外贸易受到拖累,其实这和中国的八九十年代很像,因此对国际环境的敏感度、依赖度比较高,发展又处于较为初级阶段,条件反映放大了;除此之外外资和国内私人资本投资减少,企业负债率高,进而影响消费,导致经济增速放缓,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电力严重缺乏,这些都制约着印度经济的持续发展。
这次经济放缓受影响之所以影响如此大,还有一点,笔者认为与莫迪这些年的改革有关,莫迪推动以统一语言(印地语)、统一税收、废钞运动、统一劳动法及户籍法等改革为代表的加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的改革,如第一任期内,莫迪共提出了约30项改革措施。然而,只有9项改革措施完成,15项措施还在推进,有6项改革已经宣告失败。如废钞行动和新的全国销售税计划出师不利也令当时的印度政府经济政策备受争议,这一点在全球经济上行期期可能没问题,但是面对进入全球贸易战为主要表现的大国竞争、国际规则动荡期、下行期,影响肯定放大了,而且,随着国际局势的不确定因素延长,负面影响很可能还会持续扩展。当然改革对印度长远肯定是有益的,但莫迪可能没有考虑到国际环境会有如此变化,前文说过,世界正在比烂,因此对于尚未完成工业化,急需国际成长机遇的印度来说,可能有点生不逢时。莫迪的改革,不管目前效果怎么样,这在经济良好、社会环境能够压制诸多矛盾的环境下,2019年以前社会改革还能保持稳定,如今面临经济骤降、财政赤字猛增、经济发展陷入僵局而陷入经济窘境,还有失业率逐步升高及因发展造成了新社会阶层的进一步分隔,背后隐藏着巨大社会问题等国内环境变化,还面临着国际竞争环境的大变化,莫迪改革将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制约,印度是选举型政治,政策的稳定性就有可能存在不确定缺陷,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及反弹的一面,2020年印度的改革将面临更动荡社会环境的分水岭。
2019年10月,印度的失业率已经上升到8.5%的历史新高,经济负面形势的叠加影响正逐步放大,因此社会动乱于2019年底开始增加并持续至今。
这就是目前印度经济面临的境况。
出于神一样的印度自信意识,印度一直有大国梦,前几年国内的印吹很多,国际上也有几个有名的,如新加坡国立大学马凯硕,还有那个曾活跃在凤凰台的高兴等,这些人的观点无非就是印度庞大的年经劳动力大军,印度是最大的民主国家,印度人制度上的英语水平优势更好的对接全球等,似乎印度真的会在21世纪成为世界大国,是这样的吗?我们先来罗列一下印度发展难以抗拒的瓶颈与问题。
众所周知的种姓问题、教育人口问题(即优素质劳动力问题)、男女平等问题、基础设施问题等社会基础方面的问题;还有严重制约印度改革、甚至革命的上层建筑问题,如以各民族自治为基础、联邦制的各邦相对独立,至今语言、文字未能统一问题,各宗教相对独立问题,甚至选举制度导致政策不稳定等;已经有很多文章讲述过了,我这里就不多讲了。我尝试从其他角度来诠释印度发展面临的瓶颈。
首先讲讲印度资源能力问题。
这两天网上又出现“中国人每吃一块肉,亚马孙雨林里就冒出了一股烟”的文章,不由得想起这些年西方流行的“中国人富裕了,会威胁地球的生态平衡”的舆论风暴,在这个西方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大环境中,美国人民确实是在胡吃海用世界资源,欧洲人确实可以优雅文艺的享用世界资源,到中国呢?前些天《这就是中国》提出了中国人对资源使用合适的度之说,提小康之说,这一切的根源还是世界资源是有限的,中国确实也无法、也不需要在复兴后做到像美国那样的使用标准。假设印度也同样起来了呢?这个地球能给印度人多大的资源使用度?毕竟印度的本土资源能力更匮乏,这就是地球资源现实的残酷现状,后发达国家面对资源的使用能力是被不断的压缩的,即使科技大量进步(除非人类能利用太空资源了)。
印度资源的匮乏最有力的体现就是对石油市场、石油价格的严重依赖,尤其是在它尚未摆脱低收入国家门槛、未实现第一轮工业化之时就严重依赖石油进口,对比中国的工业化早已经实现后到九十年代末才出现石油的进口量大增,提前量太多。因此,石油价格就不可避免的成为印度利润的抽血机器,并随时制造印度的通货膨胀,消耗印度的国家财富,使它很难摆脱第一轮工业化历程的禁锢。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有本世纪初的印度口号,印度将通过软件业、服务业实现现代化的弯道超车国策,但这让本来就艰难的工业化进程更延误了,这就是今天印度工业化严重落后的现实,随着这些年美欧经济的下行,印度软件外包受打击影响已经显现出它经济的根基不牢。
因此,就有了第二个问题,印度还有机会迎来新一次的工业化浪潮吗?众所周知,中国改开的工业化第二次升级浪潮得益于因发达国家全球化的产业转移机遇,目前随着中国的转移成功,发达国家能转移给印度的已经不存在了,那现在中国会转移吗?很多机遇是可一不可再的。随着中国逐步掌握产业链的秘密,并为之自豪的掌控后,即使转移也只会极有针对性的转移,对吧?有人说,印度有人口红利,很不幸,先不说印度的这个红利的人口素质,或者说外资在印度开厂的企业对印度工人工作能力及工作态度懒慢的严重不信任,最后再说一点,随着人工智能的时代到来,掌握这一领先技术的中国完全有能力抵消印度人口红利,实现更优质的费效比,印度的人口红利很可能变成负担。
最后,讲讲印度政府及民间的低效率问题,印度的低效率、扯皮是世界闻名的,这是什么导致的呢?除了民主选举制度本身的低效率诟病之外,我想,还源于它的宗教的两大特性,第一个是往生轮回,使得人民缺乏对利益渴望的力度,更愿意随遇而安而寄托于往生轮回;第二个是印度教辩经传统,使得印度人善于辩证而讷于行,印度人可以讲得头头是道,甚至在谈生意中过于计较价格,就像印度人性格中迷一般的自信一样,但在行动效率习惯方面却很无解。
从以上几条看,随着全球化陷入困局的时代到来,印度就算有再多的庞大社会自身调节能力,但天时不与呀,又无地利,还有多少人相信印度工业化能够赶上来?超过中国?
关于中印关系,中国有和平交往的愿望,尤其是团结同样为有着发展迫切欲望的第三世界另一个人口超大国印度,这对世界的新格局演变会有更好的促进,这对双方是有着共同利益方向的;但想到因为自中印边境争端,尤其是1962年中印战争以来,我们深深体会到印度对中国长期根深蒂固的敌意及战略对手意识,因此,中印关系就应定位为尽可能为双方共同利益而合作,同时又应不可避免的重视双方作为唯二10亿人口级大国战略发展、竞争必然格局的关系。从双方经济关系来说,目前中国产品已经充分进入印度,而印度产品面对中国这个产业无比齐全的国家来说,却是需求性不强,印象中只有电影(相信很快就会厌的)、仿制药及软件等之类,而且印度不是强大的矿产资源大国,因此处于可有可无的境地。因此中国对印度即使不强调更多的合作欲望(如一带一路等),中国也自然而然处于商品出口的优势地位,自然也希望持续保持如此地位的态势下去就行了,当然面对中印出现争端之时,出于商品优势的关系,中国在不触及原则的基础上自然也是能化则化。同时,对于印度的工业化及现代化的合作欲望及努力,中国应该有清晰的认识,举个例子,面对中国的崛起过程,需求的资本与投资来源使得容量较小的香港、新加坡等四小龙特殊地位的受益是否值得我们思考,中国对南亚的投资侧重点是否需要考虑呢?如中国是否需要更注重于印度周边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家的工业化扶持呢?这样也有利于更好的平衡印度实力及通过这些国家实力的自身增强实现对印度的吸取能力,我想中国正在做的事情更好的体现这一点。
随着近期印度陷入的诸多困境,我们需要越来越警惕印度很可能会拿中印边境再行挑事以转移视线,详细前文《平民视觉:2020展望中国周边热点篇》中就中印边境热点已经阐述,本文不再复述。
这就是我理解中的印度,印度人是一个很聪明的民族,很会做生意、经商,甚至还能在不少科技500强中做CEO,说明他们聪明、灵活、善变、善于表达等,这一切可能源于他们也是文明古国吧,因此相信他们也看到这些问题,但为什么就是改不了呢?
印度人还是在轮回的信仰中快乐的轮回吧。
王海星
20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