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伊博弈,谁能笑到最后?_风闻
花猫哥哥-猫哥的视界官方账号-公众号:猫哥的视界、猫哥的世界2020-01-14 13:31
1****不容乐观
苏莱曼尼将军被杀事件又出现新的剧情。
1月9日,川普发表电视讲话,**宣布伊朗的导弹袭击没有给美军造成伤亡,美国不会对伊朗发动战争。**看来,这次我又预测对了,估计前几天一票留言要打脸的人现在脸上很痛吧?
川普的讲话让全球投资者都松了一口气。周四美股大涨创历史新高,布伦特油价大跌回到70美元以下,黄金大跌,从1612美元的价格跌到1550美元以下。
1月10日,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凯利宣布,美国随时准备**“无条件与伊朗开展认真的谈判”**
能让美国佬回到谈判桌是伊朗的一个胜利。至于原因,我在之前的文章有过一个推测。
——以上是我之前文章《川普的红线与伊朗的算计》推测的截图
但是谋略无法弥补美伊双方实力上的巨大差距。**就算是回到谈判桌,伊朗的形势并不乐观。**一方面是伊朗手里没有多少拿得出手的筹码,另一方面,乌克兰客机坠毁事件出现了对伊朗极其不利的进展。
10日,美英加拿大官员公开怀疑是伊朗错误击落客机。
11日,伊朗官方终于承认了。
(来源:澎湃网)
这下伊朗麻烦大了——这个分析我们后面来讲。
前几天还有很多专家预测伊朗在养精蓄锐,准备未来给美国致命一击。
看到这些专家的预测我就觉得很好笑。
说实话,就算没有乌航客机事件,我对伊朗的前景也非常不看好。如果不是复杂的国际形势多方牵制,如果不是上合组织大佬在东方吸引了美国主要的战略压力,美国早就捏死了这个国家。
其实就算有这些外界因素牵制,伊朗这个国家内部不做出重大改革,未来经济崩溃只是时间问题。
2****致命缺陷
为什么?
讲一讲伊朗。
伊朗这个国家有两个很要命的缺陷。
其一,伊朗这个国家被落后的意识形态所绑架,导致伊朗的外交政策其实是一种非常激进的“革命”外交。其外交政策宗教化色彩太浓,不但脱离实际,而且树敌太多。
伊朗现政权诞生之初,就带有很强的宗教化色彩。而某宗教教义本身就与现代文明构成严重的冲突,具体表象就是伊朗最高领导人极端鄙视现有国际秩序以及基本的国际规则。
1979年伊朗爆发革命,时任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居然煽动激进的民众去围攻美国大使馆并且将美国外交官扣为人质,这种行为简直就是乱来!
20世纪初,慈溪太后也曾干过这样的事情——煽动义和团去围攻列强在北京的大使馆。后来自然被列强疯狂报复,八国联军进京,逼着满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庚子条约》赔款4亿5000万两白银。
霍梅尼
(来源:网易网)
霍梅尼的这种行为也遭遇西方国家的严厉制裁,到了20世纪末期其实伊朗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21世纪,因为中国加入世贸经济飞速增长,来自中国旺盛的需求带动国际石油价格大涨,国际石油价格从1999年十几美元/桶的价格一路飙升到2007年140美元/桶。
油价大涨挽救了岌岌可危的伊朗经济,但是并没有解决伊朗深层次的国家结构性的缺陷。
在伊朗国内,始终存在着一个二****元制的官僚体系。一个是相对温和的文官政府,一个是激进的革命卫队,这两者之间不仅矛盾重重而且互不买账。
文官政府想发展民生,建立正常的国际关系,而革命卫队则只想输出宗教革命。
最麻烦的是,文官政府根本管不了革命卫队,革命卫队只对宗教首领负责,并且有自己独立的产业与财源。
所以,长期以来,伊朗给外界的形象就不大像一个正常的国家。其对外政策往往自相矛盾而且反复无常。
比如,当文官政府千辛万苦与奥巴马达成核协议时,革命卫队支持的什叶派武装却在叙利亚南部部署瞄准以色列的导弹;当文官政府试图与西方缓和关系时,革命卫队却在煽动激进的伊拉克民众去围攻美国大使馆。
唯一能约束革命卫队的就是宗教领袖哈梅内伊,哈梅内伊却一直在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之间摇摆。
按:这里讲讲意识形态。
啥是意识形态?
就是**让民众达成共识,并进行广泛动员的一个理论体系,**意识形态的核心就是对民众的动员能力。
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但是,很明显这是一种落后的意识形态。
历史上动员能力最强的意识形态就是马克思主义。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无产阶级失去的只是锁链,得到的将是整个世界!”
19世纪—20世纪的工人阶级大老粗们未必懂什么剩余价值理论,未必能搞懂什么剥削理论,但是以上这两句话确实有穿透人心的力量。
可能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
那时欧洲一方面因为工业革命生产力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工人阶级过得却是猪狗不如的生活,拿着微薄的工资,吃的是劣质的食物,穿的是破旧不堪的衣物,住的是肮脏破烂的屋子,就这样每天还要工作12—18个小时。
欧洲工业革命时代的工人生活水平比自耕农还远远不如(详见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现状的调查)。
大家想一想,在这样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这种全新的意识形态对工人阶级的动员能力有多强大。
二战之后国际共运蓬勃发展,在这样的压力之下,直接导致资本主义国家统治阶级开始向工人全面让利,这就是西方福利社会的来源。
70—80年代国际共运达到高潮,标志性事件就是美国在越南的全面溃败,那个时代也是资本主义国家向老百姓让利最大的高峰时期,80年代初期,美国中产阶级人数达到历史性的顶峰,占人口总比例接近80%。
整个西方社会结构从一个金字塔结构变成了一个纺锤体的结构。中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主流,无产阶级、低收入者人口占比已经降到一个很低的数字。
从80年代之后,因为西方国家社会结构性变化,马克思主义的动员能力逐渐削弱。西方社会反而创造了一套民主、人权、福利理论成为主流的意识形态。
西风压倒东方,意识形态力量对比出现逆转。
怎么办?
这个时候就必须得转型。
苏联没转型所以就解体了。
中国在总设计师带领下迅速实现了转型,所以我们最后趟出自己的道路。小平同志伟大不是因为改革开放,而是在关键时刻带领这个国家成功的实现了转型,把我们的党从一个革命的政党改造成一个现代社会的执政党。
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个著名的猫论其实就是一种去传统意识形态的表达。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西方那套意识形态已经渐渐有点穷途末路的感觉——贫富差距扩大,族群割裂,社会内卷,民粹主义泛滥,连毒品合法化在西方意识形态下也渐成气候,西方社会精英阶层受制于选票政治、意识形态的政治正确面对上述社会问题束手无策。
而中国却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一个全新的意识形态,我个人的理解——它潜在的内涵就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挖掘出来的一个深刻的观点——四海之内皆兄弟!
为啥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因为四海之内皆兄弟!
这句话听起来就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它可以消除族群差异,宗教差异与阶层差异,让人类不是走向内卷与撕裂,而是走向凝聚与和谐,让人类文明实现最大程度的广泛动员。
它不是一句凭空创造的简单口号,它是中国快速崛起背后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治理实践。
包括全国一盘棋,先富带动后富,转移支付体制等等治理体系都是这个理论的诠释。中国的成功崛起不就是打造了一个中华民族共同体吗?不就是在中华民族内部成功实现了“四海之内皆兄弟”吗?
现在我们把它推广到全世界,如果嵌入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一个完整的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解决方案。
所以,我觉得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当下这个世界最先进的意识形态。
回到伊朗的话题。
霍梅尼起家的某某教理论本身就是比马克思主义还落后300年的意识形态,这玩意与现代文明社会格格不入,坚持这玩意对于一个国家就是不归路。
霍梅尼死后,哈梅内伊就应该转型。路子都是现成的,直接复制东方大国的经验都不用交专利费。
比如,以某某教某某经基本理论与伊朗具体实践相结合,走一条有伊朗特色的某某教道路——其实就是淡化国家的宗教色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只要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伊朗还能没有一个好的前途?
伊朗资源条件算是很优秀的,石油、天然气储备丰富,开采成本也不高,这都属于老天爷赏饭吃的优势。伊朗如果以石油开采为基础,连带着发展几个有比较优势的自主产业,老百姓的日子应该过得非常滋润。
但是伊朗没有选择这条光明的道路,而是在坚持政教合一的不归路上坠入深渊。
3****经济基本面
看看伊朗这些年的经济状况。
经济被国际油价绑架,油价上涨经济还好一点,油价下跌经济就断崖式下跌!注意,这个下跌不是增长幅度下跌,而是经济总量断崖式下跌。
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年轻群体是重灾区,长期在25%左右波动,4个年轻人就有1个没工作。
2018年IMF估计伊朗总体失业率在12.5%左右,这个数据对应的年轻群体的失业率是27%,但是如果美国不解除制裁,IMF估计伊朗的整体失业率会很快达到25%,这个整体失业率对应的年轻群体的失业率会翻一倍,一想到超过一半的年轻人没有工作在街头上游荡,我就不寒而栗。
通胀率居高不下,去年我们整体通胀率大概是2.9%,季节性最高通胀达到4.5%(主要是猪肉涨价)舆论就一片哗然。
呃,伊朗进入21世纪之后通胀率基本就没低过10%,去年伊朗通胀率世界银行估计是37.5%,是我们的十倍。存一万元到银行,到年底只能买到6250元的商品,你说伊朗人民慌不慌?
以上就是伊朗坚持政教合一体制的成绩单。
2012年国际油价在100美元以上时,伊朗GDP达到峰值是6000亿美元,去年估计只有4200亿美元,人口还在增加,财富总量却打了7折!这可是了不得的事情。
讲一个常识,一般老百姓日常收入大部分都是刚性支出,能压缩的弹性支出是很有限的,假如收入锐减30%,这都已经不是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的问题,而是很多人日子根本过不下去的问题。
叠加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居高不下的通胀水平——别看这个国家与美国硬杠时牛皮哄哄,其实内部已经是危机四伏。
2017年因为鸡蛋涨价,伊朗爆发了全国性骚乱;
2019年因为汽油涨价,伊朗再次爆发全国性骚乱;
大家想一想,一个国家动辄因为屁大点事情而爆发席卷全国的骚乱,可以想象,这个国家内部矛盾积累已经有多么严重。
拿着这样一幅烂牌,伊朗还要拿出大笔金钱搞革命输出,我都不知道说啥好了。
4****野心与实力
伊朗第二个问题就是野心太大,其对外扩张野心远远超过了自身实力的上限。
1979年霍梅尼通过宗教革命夺取伊朗的政权,然后,伊朗积极利用宗教纽带构建以自己为中心、涵盖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以及其他什叶派居住地区的什叶派势力范围。
伊朗构建宗教纽带的主要方式就是对周边国家输出革命,以唤起了什叶派的政治意识,促成什叶派穆斯林对伊朗的景仰,树立霍梅尼在什叶派社团中的宗教、政治领袖地位,也确立了伊朗在什叶派世界的领导国地位。
这其实是一个打着宗教旗号的波斯大帝国构想。
伊朗伊斯兰革命(1979年)
(来源:搜狐网)
但是,伊朗在中东地区输出革命发后果就是给自己制造了一个强大的对手盘。
这个对手盘就是美国。
美国海外的核心利益在哪里?
在中东。
美国在中东的核心利益就两个,一个是石油美元,一个是以色列的安全。
石油美元是美国金融霸权的支柱之一,为啥中东产油国会老老实实接受石油美元结算方式?因为美国要给中东石油国家提供安全保证——这是交换条件。
而伊朗在中东输出革命无论对以色列还是中东石油国家的安全都是严重的挑战,这就触动了美国的核心利益。
动美国的核心利益结果就是引发了美国的疯狂打击。
从80年代开始,美国花样百出多管齐下对伊朗进行全面打击。
策动伊拉克发动两伊战争,全面制裁伊朗,全力压制油价,到2000年,伊朗GDP才1000亿美元左右,那时的伊朗经济已经濒临崩溃。
不过21世纪之后伊朗走了狗屎运。
一个是中国崛起带动油价大涨,一个是本拉登给美国佬来了一记911,这才让伊朗喘过气来。
2012年奥巴马政府将战略重心向东亚转移,对伊朗搞绥靖主义,2015年弄了一个伊朗核协议解除了对伊朗的封锁。
伊朗解除制裁后,一度财政有了明显好转,兜里有钱的伊朗不是抓紧发展经济,而是更疯狂地进行革命输出。
在伊拉克、叙利亚扶持各种派别的什叶派民兵组织;在黎巴嫩扶持真主党;在也门扶持反政府游击队;在叙利亚架设导弹基地瞄准以色列;在伊拉克绑架海湾王室成员;在也门策动游击队攻击沙特,伊朗野心勃勃要在中东地区建立一个受自己控制的什叶之弧。
什叶之弧
(来源:腾讯网)
中东是啥地方?
是美国人的钱袋子,是全球大国的角力场,就凭伊朗那点实力——一个连常任理事国都不是的国家有资格从中东切下这么大块蛋糕吗?
做梦!
在我看来,所谓的什叶之弧就是一道虚幻的彩虹。
所以,不要怪川普撕毁核协议,换任何人上台当美国总统,同样无法容忍伊朗在中东如此肆无忌惮地扩张。
就算美国现在实力衰落,没有能力直接对伊朗发起军事打击,但是只要美国持续保持经济制裁,伊朗经济还能撑多久?
5****美伊博弈未来的前景
现在我们来分析美伊博弈未来的前景。
伊朗击落乌航客机将让自己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就算是美伊展开谈判,伊朗手里目前也拿不出多少有力的筹码。
再度启动核武工程?
有关专家估算过,伊朗就算是全力开动自己的离心机生产浓缩铀,要凑够一个初级核武的浓缩铀也要3年时间。3年!伊朗有这个财力与时间吗?
更何况,以伊朗目前的管理能力,不要说美国,五常其他国家哪一个能放心伊朗拥有核武?尼玛,一个连民航客机都能误击的国家!
按: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其真正能力其实是在正常国家平均线以下的。
看看伊朗国内苏莱曼尼将军的葬礼,居然发生严重的踩踏事件,死亡数十人,死伤几百人,这个国家组织能力简直就是一个渣。
除了核武之外,伊朗有什么牌能让美国让步?
美伊最大的冲突就是伊朗在中东军事扩张严重侵犯了美国的核心利益,这是双方不可调和的矛盾。
但是要伊朗放弃在中东的革命输出却非常困难。伊朗是政教合一国家,国内还是二元制结构,文官政府负责国内治理,革命卫队系统负责对外扩张,伊朗要彻底放弃对外军事扩张路线某种意义就是否定革命卫队系统存在的合理性。
这会动多少人的蛋糕?
革命卫队系统不是一个单纯的军事组织,它有自己的产业,有自己的财源,还有自己的信众,这个组织就是伊朗政教合一体制下孕育的一个怪胎。
这个怪胎不但绑架了伊朗的对外政策,也绑架了伊朗的国家财政——2019年伊朗GDP缩水10%,本币贬值一倍,就这样困难的情况下军费支出在财政占比还高达1/3。穷兵黩武岂是长久之道?
干掉这样的怪胎就算是哈梅内伊也做不到。更何况革命卫队是哈梅内伊维持最高领袖地位的统治工具。
短期来看,美伊博弈伊朗问题还不大。
伊朗击落乌航客机会让自己很被动,但是美国也没有实力对伊朗动武,川普为了自己今年大选也不可能把伊朗逼得走投无路铤而走险——比如对普通美国公民进行恐怖主义袭击。
伊朗最大的隐患还是国内的经济。
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
如果按照IFM估计,今年伊朗失业率会达到25%,那么,年轻人失业率会超过50%。叠加37.5%的通货膨胀率,奇缺的日用品供应——一半以上的年轻人饿着肚子游荡在街头,伊朗政府拿什么来维持社会稳定?
反正我不知道。
假如某一日伊朗发生大规模骚乱进而引发政权更替,我一点也不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