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期末到底多恐怖,人都给逼成迷信了_风闻
高老庄朱刚烈-“于是我们继续奋力向前,逆水行舟。”2020-01-14 13:26
文章来源丨浪潮工作室
一到期末,在宿舍蛰伏了一学期的大学生们就出洞了。
就像松鼠储备过冬的粮食一样,大学生们也开始储备过冬的运气。
是的,你没看错。相比于埋头读书,这届大学生开始思考更为宏大的命题:我们的学科从哪来,我们的命运往哪去,我们的成功靠实力还是运气。
在这样的宏大思考下,大学生早已不再满足于考前还只是挂挂柯南转转锦鲤,他们为了应对变幻莫测的期末成绩,想到了更多种迷信的方式。
转锦鲤不仅在网上热度很高,到景点的锦鲤池前拍照也十分流行
大学生的考试迷信,终于升级了。
考试迷信,当代大学生的信仰
梳理大学生的迷信简史你就会发现,他们信仰的“不挂科神”可能会变,但是有个神能保佑他们不挂科的信仰却从来没有变过。
前几年,那个神是柯南,只要挂上柯南,挂科就会难。
曾经火极一时的柯南图,如今已经不流行了
后来,那个神是锦鲤,只要转了锦鲤,好运就找到你。
像所有宗教信仰的进化一样,大学生的迷信也从拜万物的自然崇拜,转向了多神论。“自然崇拜”时期信仰的锦鲤,变成了人形锦鲤杨超越、奚梦瑶、信小呆。
2018年2月出炉的研究指出,在微博平台搜索“锦鲤”的人中,有将近九成为12-34岁[1]。而大学生,正好是转发锦鲤和各种好运祈福的主力军。
一摔成名后,奚梦瑶也成为了锦鲤:转发这个奚梦瑶,工作失误也能升职加薪 / @奚梦瑶
有了神,就有了信仰。考试迷信,就是当代大学生发展出的全新宗教,比飞天意面神教还要有创造力和生命力。
社会学家涂尔干在他的《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曾经这样分析宗教的几大要素:
1、圣物,实体或非实体的神圣性的事物,这是他们连接世俗与神的方式;
2、教义,是信徒共同遵守的价值或理念;
3、仪式,信徒们通过某些活动,与神产生联系;
4、组织,信徒们身处在社会组织中,有共同价值和遵守的规范。
仔细一看,大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创造的,就是这样的一个神圣宗教。而他们迷信的方式,也越来越升级了。
方法一:拜拜孙思邈和亚当·斯密
一个高度发展的工业社会,一定是分工更为精确的社会。
所以在河北的奶奶庙里,有了专门管生意的奶奶,管学业的奶奶,管平安的奶奶,还有车神、学神、官神。
除了上述的神仙,奶奶庙甚至会有“眼光奶奶”,保佑你找对象时擦亮眼睛 / @头条新闻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了大学生的迷信里。
都知道转发杨超越好,可是杨超越毕竟学习没那么好。那就可以术业有专攻,拜一拜专业上的神。
无论复习时有多忙,抽点时间去祖师爷的雕像前走一趟,邀请场外援助,总不会错。
考经济学,那就去学院门口的亚当斯密塑像前拜揖;如果是个医学生,那要去孙思邈雕塑前表示虔诚。当然如果是学社会学,看书本封面上的涂尔干时,眼神都要虔诚点。
医学院的考试周,孙思邈塑像前一早摆买了各种贡品零食 / @PITD亚洲虐待博士组织,
在亚当斯密面前如果摆上中式馒头,怎么看都喜感
大学生们可能不久之前嘲笑过妈妈辈的献贡品行为,结果几个月后转身也往塑像前放了一袋锅巴,祈祷接下来的考试能顺利地“过吧”。
方法二:
不穿GAP衣服,不去全聚德
还停留在10年前的人可能觉得,大学生迷信,无非就是买买孔庙祈福笔,穿穿红背心内裤。但殊不知,大学生的“圣物”,已经丰富到近乎膨胀了。
比如,同样是转发锦鲤,你以为就是转发那么简单吗?早就有了很多变体:微信头像、手机壁纸等各种可以操控的地方,都会变成愿望集散地。
当代大学生试图使用频繁换锦鲤头像的方法来实现战略性分数暴涨,一到期末,好友列表里总会多几十个杨超越。
大学生通过更换各式各样的手机壁纸,来保佑接下了的考试顺利
只是转发锦鲤太容易雷同,大学迷信衍生出完全个人化的圣物。依靠自己从生活细节的改善,祈求好运。
就拿穿衣来说,星座运势给出指示:幸运色黑色,那迷信的大学生们可能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是黑色。这样每人都有专属幸运色,避免“撞车”。
为了图个好彩头,大学考生们会穿上幸运装备,袜子也不放过。甚至,有些同学的袜子上赫然印着“逢考必过”四个字。
灰黄色鞋或者袜子,也是高考热门物品,意味着“走向灰黄(辉煌)”
这个场景是不是似曾相识?想想高考那段日子,就有很多妈妈穿着旗袍,寓意“旗开得胜”。关于颜色,就产生了分歧。
比如有人觉得好运是”红红火火“的红色,有人的认定“一路绿灯”的绿色。
电视剧《小欢喜》中,就展现了家长在孩子考试前穿“旗开得胜”的场景 / 《小欢喜》
不烦恼的可能是搞笑担当的东北人,穿了紫内裤,就“紫腚”行(指定行)。
不仅穿衣要严谨,妆容也得谨慎,尤其涂口红的女大学生们。考试满分200,口红色号一定得涂196,才能考196。007号色再好看,也不行。
连普通的旺仔牛奶,都能成为抢手的“神品”。只要喝前默念“考前喝旺仔,考试变旺崽”的谐音咒语,就有可能扭转糟糕的考试局面,成为考场上最厉害的那个崽。
年末除了期末考试,另一种形式的“考试”——研究生申请也正在拉下帷幕。研究生申请圈子的迷信守则,中英结合更加高阶。
比如,不穿GAP衣服,要去卧佛寺(offers),不能去全聚德(全拒的)。
看来,光会做鸭还不能赢得大学生的芳心,还得名字好听。
方法三:
没看到流星雨,也要对手机许愿
当然,只有祈福的物品还不行,还要有虔诚的仪式,才能让神看到你的真心。
而在祈福仪式上,考前的大学生从来都不输给任何一个宗教教派。
比如,出门偶遇彩虹、喜鹊之类的好运征兆,他们都会拍下来,因为这些和传说里的神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说神仙是爱豆,那这些东西就是他们的“周边”。
周边是指由明星衍生出的动漫卡通等相关产品,图为火箭少女101-Sunnee的周边 / @百万美工绵绵肥
爱豆哥哥见不到,那就买周边;神仙难遇,那就见缝插针地拍下这些象征。
周杰伦早在2007年就在《彩虹》里唱到:“哪里有彩虹告诉我,能不能把我的愿望还给我”。有了周董的号召,拍彩虹更加名正言顺了,文案也不用再绞尽脑汁思考,直接发图、配歌词一条龙流程。
除了彩虹,流星也不能放过。2019年12月中旬有一场双子座流星雨,临近期末季的大学生们当然不会放过这次机会。即使天气不允许,也要一边看直播,一边许愿。直播没赶上也不要紧,还有微博评论,在线许愿。
许愿池前面总是会有,握着硬币紧闭双眼的人们,把自己愿望说给负责的神灵。这种迷信方式也被大学生继承并发展,变成了更昂贵的飞机投币,求助对象也由一池水变为广阔的天空。
这样迷信会不会变得更管用无从得知,但是有可能会被交通警察惩罚是真的。
除此之外,根据重心向下原则以及水的冲击力,考前一天,不宜洗头,万一知识被洗没了就大事不妙。
还有部分大学生,考前一晚睡前会把书放在枕头下,盼望着“量子波动”此时能够发挥作用,穿透枕头,将知识传输到大脑里。
总之,大学的迷信对象已经扩展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花样也与时俱进,做到了传统与现在的完美结合。
考试迷信,当代大学生的命中注定
接受过唯物主义教育的大学生,迷信起来毫不含糊。
这看起来似乎有悖科学,但实际上,迷信都是与现实的困扰息息相关。
期末季压力大,图书馆里坐满了认真复习的学生
面对学习、生活、工作中的种种艰辛磨难,很多大学生既焦虑又迷茫。于是,这时迷信起到了安神定志的作用[1][2]。
而且,越是处在不确定和压力中的人,越有可能表现出迷信行为。比如金融投资者、士兵以及运动员[4]。当然,也包括要考试的大学生。
比如乔丹,打比赛一定会穿同一条短裤,这条短裤他从大学时代就开始穿,只要穿上就能够“信心大增”。
2007年5月2日,美国,2007瓦查维亚锦标赛配对赛,迈克尔·乔丹叼雪茄酷炫参赛
迷信行为不仅解压,确实可以带来更好的表现。研究人员将参与者分为两组,只有一组获得了幸运符,随后进行同样的记忆任务。结果显示获得幸运符的一组表现更好[5]。
研究者认为迷信的一组表现更好,是因为幸运符的存在——增强参与者的信心,给了他们积极的心理暗示[5]。
和幸运符有一样功能的日本御守,在大学生中间也很流行 / @内藤君和西瓜酱
有趣的是,人们迷信,只迷不信。尽管运动员频繁地使用迷信策略,但是他们一般都不相信这些效果[6]。不仅运动员,大多数大学生也并不认可迷信的实际力量[7]。
也就是说,大学生迷信更多是为了满足心理需求。迷信并不会让真的让人心想事成,但有可能减少眼前面临的无助和失控感。
相比吃喝玩乐之类的解压方式,迷信不仅成本低、方便、快捷,还有“万一”魅力的加成:迷信一下,万一好运真的降临了呢。
参考文献1.梁坤.“锦鲤祈愿”与“日常迷信”——当代青年网络俗信的传播社会学考察[J].新闻研究导刊,2018,9(04):45-47+60.
2.郑亚楠,常春英.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生命意义感对迷信心理的影响[J].校园心理,2019,17(03):171-173.
3.PSYCHOLOGICAL CONSEQUENCES OF SUPERSTITIONS IN SPORT. (2013). Retrieved from https://dspace.stir.ac.uk/bitstream/1893/15907/3/PhD%20Thesis%20of%20Patrick%20Ofori.pdf
4.Damisch, Lysann & Stoberock, Barbara & Mussweiler, Thomas. (2010). Keep Your Fingers Crossed!. Psychological science. 21. 1014-20. 10.1177/0956797610372631.
5.Ciborowski, T. (1997). “Superstition” in the collegiate baseball player. The Sport Psychologist, 11(3), 305–317.
6.李丹,孙延军,雷雳.大学生迷信心理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J].心理科学进展,2006(01):8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