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好像也不那么亲了呢?_风闻
世界警察-相信自己,无所不能!2020-01-15 17:26
相信大家都有关注,如果父母不在,兄弟姐妹之间一般来往也不是很亲了。今天,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笔者长期观察得到的一般结论,且概率还是较高的。
那么,为什么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之间好像也不那么亲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如果了解了亲情的意义和亲情的延续,就回答了这个问题。
应该说,兄弟姐妹从一小在父母身边,就接受父母抚养和教育,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全方位的,为了子女的成长和有一个好的幸福生活,父母不惜拿出一切,甚至可以用生命来换取;另外,各个成员相互之间、还有和父母亲之间,至少有10至20年的共同生活期,互相都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彼此的生活习惯、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都有深入的了解;情感依托、精神慰籍、思想认同等更是情有独钟;兄弟姐妹对父母都有唯一和至深的情意认同,都把父母作为共同的思想理念寄托和人生的行为榜样。这就是亲情的意义,姊妹与父母之间的亲情,更是天生具有的,也是天然延续的。如果父母不在,兄弟姐妹之间来往不再十分亲密,笔者以为,至少有几方面因素。
父母不在,联系兄弟姐妹之间亲情的纽带没有了,断线了。 父母在世时,姊妹之间就有旗帜,有纽带,有由头,有共同的目的,更有共同的责任,一起看望父母,孝敬父母,就可以常来常往,接触的机会也多,谈论关心的话题更多,更有交集,因而亲情更牢固。无形之中,关系就会越来越牢固,大家有事都互相帮忙,父母看儿女们这样,心里也高兴,儿女们也从这份亲情中得到了温暖,大家会更加珍惜这份亲情。
但是,如果父母去世,父母不在,当然就没有由头,就更没有共同的责任与话题,纽带不复存在,连结线也断了,平时大家都各忙各的,不能经常聚在一起,没有了以前聊天的氛围与话题,大家也就慢慢有些疏远了,最后是有事了才在一起。很显然,姊妹之间就必然少去了作为共同情感,也即是需要最多机会最多精力倾注的责任,无疑,少了这一纽带,少了这一机会,则姊妹之间聚集一起的机会就大为减少,长此以往,必然亲情会淡一些。
姊妹之间,更多的精力倾注在各自的家庭和子女,还有就是生活和社会。
成家立业后,不是只有父母这边的亲人了,会有妻子或丈夫家的亲人,等自己有了孩子,孩子大了后,又会有他的亲人,然后自己会成为这些亲人之间的中心。他们都围绕着自己来维系这份亲情,对于原来的亲情,由于已经没有了父母的中心维系,不但从精神上无法顾及,也从内心会把亲情的过渡到向自己这边倾斜。
所以,这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是人类延续繁衍后的必然表现,不必为此感到感伤,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生活本来就是分离聚合组成的。
当一份亲情断裂,肯定是有了别的亲情顶替。可有些亲情还是要珍惜。不过,另一个事实就是,一般情况下,父母去世后,下一代的亲情并不会断裂,只不过是疏远了,来往少了些,不过像涉及有人过世还是会走动,前去吊唁。
亲疏接续,是姊妹之间必然的亲情取舍,也是代代相传正常的亲情转换,更是人类发展的历史规律。
人类就是这样发展过来的,父母不断地抚育儿女,从上学到长大成人,结婚生子,为他们全力倾注心血甚至生命,待父母老了去世,其子女又这样复制着他们父母的责任,抚育着他们的子女,……….。
就这样,循环往复,一代一代,接续延绵,繁衍不息,把情感,把心血,倾注和教育好他们的后辈和下一代,更把自己当做旗帜和纽带,教育他们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有责担当;且努力使姊妹之间亲情相伴,情感至深,全力维护他们的关系和友谊。人类社会几千年,无不是这样,世代退换,代代更新,无不是这样,情感取舍,亲情转换,造就了社会的延绵发展,支撑着时代的进步,更引领着人的感情、家庭亲情和社会友情、大众良知的有效传承。
所以,保持平常心,善待姊妹,诚心对待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