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的留学生招生政策,至少存在两个严重问题_风闻
凯申日记本-凯申日记本官方账号-微信公众号【凯申日记本】2020-01-15 12:31
1、砸中国高校在国际上的牌子和声誉
本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高校经费的充裕,中国大学的牌子在世界上应该是越来越响亮的,这种情况下,就算你没有任何优惠和降低标准,随着时间自然而然也会有高水平的留学生愿意过来。现在你弄的像自由市场,想来就来,招进一群洋垃圾,日后这些洋垃圾拿着中国高校的学历在国际上展示他们的低水平。这让真正的高水平且有意图来中国学真本事的学生怎么看?
过去网络上有个段子,吹印度理工的,怎么吹呢,就是说:印度学生考不上印度理工的,才去哈佛之类的外国学校,这说明印度理工非常牛逼。这当然是段子,但这个段子能够流传,其中反映出的心理学则值得关注。
清华北大为什么在全国人民心目中是高大上的?科研水平普通老百姓看不懂,他们能看懂的,是只有考到很高的分数,才能上清华北大,是高门槛!
重要的事情说三篇:高门槛带来逼格,高门槛带来逼格,高门槛带来逼格。
要是北大清华200分就能读,谁还会在意它们颁发的学历证书?
没错,你如果提高留学生的入学门槛,是会很多人不来了,但那不是正好吗?把对我们没用的洋垃圾拒之门外,只招收精英人才。精英人才为什么去美国,那是因为美国科技和经济,能提供更多的机会。而这种机会中国以后也会逐渐能提供,那在这之前为什么要砸我们自己的牌子,花纳税人的钱吸引一群对我们没有用的废物过来呢?就不能保留着声誉,等着真正的国际上的好学生过来吗?
2、放弃了培养自己在国际上知名的考试品牌
现在留学生来中国,随便随便就可以来,各个学校自己招生,门槛低的吓人。为什么就不能把招生权力收归教育部,搞一个统一的考试品牌出来呢?
美国有SAT,世界都认可。为什么我们不搞出一个类似的来?
我们的高考,为中国几十年来的迅猛发展提供了人才选拔机制,完全可以承担这样的责任。
外国学生考SAT用英文,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参加高考用中文(英语考试除外),非常合情合理。
卷子也是现成的,不是有高考全国卷吗?用全国卷就行了。统一考试。
分数线,我以前也说过,为了照顾外国留学生水平,可以选取一个教育水平位于中游的省份,以其一本二本分数线为外国留学生的录取分数线,比如山西。
不同高校根据本校在山西省的分数线,对留学生进行招生即可。
这样考过一本,考过二本的留学生,说明有实力有资格和中国的学生同场听课了,不至于听不懂了。这种考试本身也是一个大过滤器,能让真正热爱中国、愿意和中国共同进步的外国友人参与伟大的中国复兴,把混吃混喝的洋垃圾过滤在外面。这样的考试本身也能逐渐打出自己的品牌,难度本身就是金光闪闪的逼格。
啥,你说这样招不来人,那请参考第一条最后一段。
--------------------
【引用】附录:我国招收留学生的一些经验教训
五六十年代,当时出于外交上的战略目标,中国接收的来华留学生基本都是政府交换性质,一方面对他们不设入学考试,另一方面给予很高待遇。除教学经费外,中方为留学生提供学习生活费、暑期消夏活动费、旅费等8项补贴,同时留学生在华住宿、医疗等也全部免费。各地对留学生过于重视,以至中国政府不得不下发文件,提醒说“对留学生的物质生活要适当照顾,但不能把他们当作外宾和专家看待,过分给予优遇,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1950年—1966年,中国共接受了来自68个国家的7259名留学生,其中来自北越的最多(5252名),其次为朝鲜(546名)和苏联(208名)。
1973年—1977年,共接收来自69个国家的2066名留学生。其中570名来自越南等中国周边国家。
鉴于以往接收的外国留学生文化知识非常差,“有的甚至不会小数运算”,1977年12月,中国推出新规,首次要求今后来华留学生必须出示高中毕业证和成绩单;学习理、工、医科的留学生,更要在入学前接受基础知识考核。1979年,确定接收留学生要遵循“坚持标准,择优录取,创造条件,逐步增加”的方针,对无法通过招生考试的留学生,一概不予录取。
1979年,中国第一次在非洲国家实行留学生入学考试,要求数学、物理和化学三门成绩总分达到180分即可,但竟无一人通过考试,最后只好大幅降低标准,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录取了25名留学生。1984年,由于驻非洲使馆反馈说,“从中国毕业回国的留学生,绝大多数对我友好,感情深厚;甚至有的在中国学习期间受过处分而中途回国的人,对我仍表现友好”,又大幅增加了非洲国家的来华留学生名额。
放宽入学标准带来的结果并不好。1988年,河海大学的一名非洲留学生因擅自带社会人员进校,和门卫发生冲突,将门卫鼻梁打致粉碎性骨折。由于这个留学生此前已经受过几次处分,学校希望将其开除。但在有关使馆人员说情之下,后来允许这个学生完成学业。1990年,一名就读于同济大学的非洲留学生因4门考试补考不及格,被要求退学,他心生不满,竟将留学生办公室主任打致重伤。
1978年,允许高校招收自费短期留学生;1989年,又将招收自费学历留学生、进修留学生的权利交给了高校。按照《招生自费留学生规定》,“自费留学生要求来华学习,由其本人直接向招生院校提出申请,招生学校根据有关规定决定录取事宜”,扩大了留学生生源。
允许招收自费留学生,也产生了一个负面影响,就是高校人为降低招生门槛。如陈平原说的那样,“上世纪90年代起,内地南北各大学纷纷敞开大门,欢迎各国留学生来华就读……但将招收留学生作为创收项目,则明显降低了内地学位的含金量”。
在中国学语言的进修生中,有的是为逃兵役而来,有的是本国大学落榜生,个人素质较差。即使是学历留学生,也有很多不尽如人意者。至少截止2013年,上海不少高校还免去对外国留学生论文的盲审抽查及原创性检测,即使如此,还是很多留学生无法用中文撰写开题报告。甚至有一位越南籍硕士研究生的中、英文水平都不过关,只能夹带手势和导师交流。
而美国大学在招生时对语言有着严格规定,申请者必须通过TOEFL、GRE等考试,且具有高中或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