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娘真美”论文的作者是绝无仅有的高级黑_风闻
乌鸦校尉-乌鸦校尉官方账号-2020-01-15 11:25
近日,一篇名为《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的论文,因为其另类的比方,生动的语言,怪诞的风格,成为了现象级话题。
奇葩论文早已经屡见不鲜,但徐中民这篇文章实在过于天雷滚滚,尤其是其中**“我师娘与我导师不得不说的故事”**这种让人浮想联翩的主题,一下子就抓住了吃瓜群众的心。
这篇文章的作者叫徐中民,他在论文中大谈**“导师的崇高感及师娘的优美感”**,并借此来论证生态环境的天人合一,噱头相当之足。
他讲导师卓然大才,移山造海,他说师娘风姿绰约,雅致宜人。导师主外,师娘主内,导师如青山,师娘如绿水,好一副令人羡慕的画卷。
论文一经曝光,批评声铺天盖地,不绝于耳。
有的说这是溜须拍马,无疑舔狗行为,更是破坏现代社会的大毒瘤。
也有的说这是学术界的耻辱,拿着国家经费,却研究导师和师娘,居然还发表在国家的核心期刊上,允许这么玩吗?
但作者徐中民恐怕不认同这种说法,他回应记者时说,论文另有深意,并非纯夸赞。
另有深意?莫非里面还有值得玩味的空间?不禁令人摩拳擦掌,想要仔细探究一番。
正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本着科学研究的精神,我赶在论文下架之前下载了这篇奇文。
在牺牲了自己三瓶眼药水并压抑自己强烈的呕吐感读完全文之后,我眉头一皱,发现事情并不简单。
《红楼梦》里有两个人物,一个叫甄士隐,一个叫贾雨村,表面意思是“故将真事隐去”以及“假语存焉”,其实是曹雪芹暗示在借用所谓假故事,来影射真正的现实。
《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这篇论文里,似乎就有点那个味道了。
众所周知,想骂一个人是很容易的,你让北京天桥底下的老大爷给你讲解骂人的学问,他能给你表演一个晚上单口相声不带重样的。
但是,夸一个人,尤其是用好几万字夸人不带重样,可就非常难了。
在徐中民夸自己导师的文章里,你处处都能感受到那种皮里阳秋,明褒实贬的态度。
我们首先看看他夸导师的部分。
在说导师崇高感的第一部分,徐中民就写道,自己受导师思想的启发大多都不是听他讲什么大课,而是茶余饭后,且是在闲谈与专业无关的问题时得来的。
在谈到导师的修养时,他又说:“我从未听到导师言己之长,这是一种有深度的涵养”。
这话怎么听怎么像是在说自己导师没有长处。
在形容导师的形象时,他又说导师“凭高俯视世界,静观世间一切事物的形象,表现出一种高贵的单纯,肃穆的伟大。
如果这都不心生崇高感,那就只能归入麻木,缺乏悟性的行列”:
这话莫不是在说“导师站在云端,不近人情,学生如果不敬畏,不主动献媚,那就会被批评为‘**麻木’**和‘缺乏悟性’”?
提到导师科研能力的时候,他先是说导师带领小组秉承10年铸一剑的精神做事。
但是做到现在剑都没铸成,只是准备了很多铸剑的材料。
提到导师科研考核的时候,他又说导师提案的效果不佳。
怎么看他塑造出来的导师的形象,也和“崇高感”没有关系。
说完导师的“崇高感”,徐中民又盛赞了师娘的“优美感”,但列举的都是一些封建时代的糟粕作为所谓的“优美感”。
比如说师娘的优美感第一条就是——“女子无才便是德”。
为了证明自己不是黑师娘,他还故意解释了一下,说师娘起码有三项能力:“懂英文”、“打字速度很快,跟1分钟60个字的自己可以比比”、“每天晚上带导师散步”。
又说师娘把**“给导师做饭当成一种义务”**:
这种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描述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恨不得马上掏出意大利炮将其厚葬。
到了形容导师和师娘的爱情时,他用了一个浮夸的比喻:
远景是一幅和谐的山水画:导师青山不改千年色, 师娘绿水长流万木春。
意思是导师是青山,师娘是绿水。
结果后面徐中民笔锋一转,在称赞师娘的地方又写道:“如此说来,青山绿油油就是师娘的得(德)”
“青山绿油油就是师娘的得(德)”?
不用说话,一幅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已经映在眼前了,很绿很狂野,很有想象力。
分别论述完导师和师娘之后,徐中民又把两个人放在一起夸。
在论述“导师崇高感和师娘优美感的统一”时,作者专门列了一个表格来夸奖自己的导师和师娘。
但是,在这个表格里,“仁义礼智信”五常只有“仁义礼智”四样东西,独独少了一个**“信”。**
而且,这个**“信”用“性情”中的“性”**字代替了,且排在第一位,远高于其它的“仁义礼智”。
我相信所有看得懂“长亭外,古道边,芳草天”这句话的人都能明白汉字果然是博大精深。
文末,徐中民还诗兴大发,写了一首《闲想鹤仪形》夸赞导师师娘,最后的两句是:
看我形意拳, 怎比圆圆曲。
这个《圆圆曲》是明朝诗人吴伟业写的一首七言歌行,主角是名妓陈圆圆和明朝带路党吴三桂,诗里隐晦地谴责了吴三桂的叛变。
那“看我形意拳,怎比圆圆曲”意思就是:导师和师娘郎情妾意,堪比吴三桂和陈圆圆?
现在夸情侣都流行夸他们是吴三桂和陈圆圆?
还有把“目中无人”“倒行逆施”种种反话正说等,不胜枚举。
在一个地方阴阳怪气可能是马屁拍到马腿上了,但是通篇处处都阴阳怪气,那就只有高级黑能解释了。
那究竟是什么矛盾,促使他非要写这篇论文隐晦地黑呢?
在论文中我们似乎可以窥见一二,徐中民提到,导师在青藏铁路修建过程中提出了一个“冷却路基”方法,相关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而自己作为团队的一员,“非常羡慕这个特等奖”,但名字却不在其中。
这也许就是在暗示,自己在这个研究中也是出了力,甚至是重要成员,但最终却被剥夺甚至盗取了荣誉。
除此之外,后面似乎还有更大的线索,徐中民在文中还反复提到了“利益集团”一词,说要看到周围人组成的利益集团。
徐中民他所在的是学术圈,学术圈能形成的利益集团是什么呢?
只有学阀了。
论文大火之后,媒体去采访作者徐中民,直接问他是不是拍马屁。
结果,徐中民不认同这种说法,他称导师、师娘如父如母,论文另有深意,并非纯夸赞。
这种耐人寻味的态度,让人更加怀疑,此人目的绝不简单。
风靡五湖四海的死亡小学生柯南同学的偶像曾经曰过:“排除掉所有不可能,剩下的即使再不可能,也是真相!”
这位徐中民写出如此天雷滚滚文章,很可能是明褒实贬,最终是要直指其导师及其背后的学阀势力!
有人就要问了,什么是学阀?
学阀是毛泽东年轻时在典籍里翻到的词语,他借此来抨击那些旧社会的私塾教育。
在今天,学阀是指凭借势力把持和垄断教育界、学术界的人。
学阀的历史渊源已久,在电视剧《三国演义》里,诸葛亮骂战王朗里有一句**“你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仕”。**
这里的举孝廉,说的就是东汉末年到魏晋时期的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
在魏晋时期,绝大多数人都是不识字的,更不用说去读书了。
掌握了知识就等于掌握了屠龙术,儒生们借助书本打开了权力的大门,从此跟贱民们区别开来。
人们在获得船票后,总是会习惯性地抗拒其他人也登上船,他们当然也不例外。
于是,一部分精英阶层就建立了一套门阀制度,比如大家见面时,都会拱手作揖,互报家门,你是弘农杨氏,他是陈郡谢氏,大家就可以平起平坐。
如果只是个不知名的愣头青,不好意思,你走错地方了,请你出去。
在魏晋时代,最喜欢玩行为艺术的竹林七贤,以及最喜欢搞文学创作的建安七子,他们不是来自门阀大族,就是来自官宦世家。
他们因为拥有知识特权,不务正业时就放浪形骸,想捞钱时就跑去朝廷做官,完全不事生产,也造成了整个魏晋时期清谈误国的整体基调。
垄断了仕途和文化的学阀们,利用自己的权力相互庇护,聚敛钱财,兼并土地,成了特权阶级。
这就是文化垄断,如果要加一个称谓,那就是“学阀”。
唐朝以后,开始搞科举制,世袭罔替的世家大族与学阀门第算是慢慢消逝了。
可是学阀竟然又产生了一个新的变种,那就是朋党。
巧了,这个徐中民就在自己的论文里面“恰好”谈到了朋党现象:
“朋党”之所以产生,是因为考中的新科进士们,按规矩往往要去拜见恩师,这个恩师不是为他传道授业的恩师,而是主考官。
当几次主考官后,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庆历六年司马光上任,官员们倾巢出动。范进中举进京拜恩师,直接抛弃妻小。
除了拜恩师,更有结同年、同庚、同乡等等。
久而久之,主考官和自己的门生之间,又组成了新的利益联盟,党同伐异。而且逼得后来者必须站队,不站队就没有好果子吃。
苏东坡就是因为卷入了党争,一生颠沛流离。他反对激进的变法,被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排挤,但又赞成温和的改良,也被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打压。最后郁郁不得志,只能寄情山水。
到了明代,东林党是学阀们的巅峰。
刚开始的时候,东林书院的知识分子们,他们讽议朝政,评论官吏,要求廉正奉公,振兴吏治,还算有些节操。
但是到了后来,尤其是崇祯当了皇帝后,东林党人上台,全面把控朝政。
他们怂恿袁崇焕杀毛文龙,自毁长城。
李自成冲到京城时,崇祯叫他们拿银子出来剿匪,一帮人又扣扣索索拿几十两、几百两装蒜,还表现得十分委屈,大肆哭穷。
结果李自成过来,直接把他们狠狠拷打一顿,从这些江南大地主身上,刮出几千万银子。
崇祯吊死煤山,没有一个东林党人前去吊唁,清军入关,他们反而疯狂上表忠心**,这就是学阀们的骨气。**
直到民国,很多所谓的“民国大师”,自诩民主自由和人文主义,把自己标榜成社会良知和国家脊梁,但本质上不过是新的学阀。
1928年,顾颉刚因为在广州事务缠身,无法进行学术研究,就给胡适写信自责说:“照现在的这样做下去,不到五年,我是一个落伍者了,我完了,我除了做学阀之外再没有别的路了!”
顾颉刚以做学阀为耻,但是胡适对此并不忌讳。他不但不避“学阀”之名,而且还以此自居。
早在1921年,胡适就在北京大学的开学典礼上对学生发表演说:“人家骂我们是学阀,其实‘学阀’有何妨。不要因为人家称我们为学阀便不高兴,否则倒真是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了。我们应该努力做学阀,学阀之中还要有一个最高的学阀。”
那么,这位“学阀”有没有认真搞学术呢?
在中华民族最危难的时候,胡适的同学们大多是留日学生,因为抗议日本帝国主义而临时回国。
而胡适则在上海就读中国公学,除了读书外,主营业务是喝酒打牌逛窑子,相当放飞自我。他自己在日记里写着:
从打牌到喝酒,从喝酒又到叫局,从叫局到吃花酒,不到两个月,我都学会了。
不仅仅吃喝嫖赌,胡适同学还酒后滋事殴打巡警,最终被关进局子。
胡适的好友徐志摩有次委托胡适帮忙照顾陆小曼,胡适是怎么照顾的呢?
据胡适的好友,也是北大教授吴虞,在一九二五年六月十四日的日记上就说:
“立三约往开明观剧,见须生孟小冬,其拉胡琴人为盖叫天之拉胡琴者,叫座力颇佳。胡适之、卢小妹在楼上作软语。”
这位卢小妹就是陆小曼,想当年,胡适是徐志摩和陆小曼的主婚人,现在竟然在包厢里对自己好友的老婆下手?
抗日战争时,日本人还在中国的土地上烧杀抢掠,蒋介石派胡适去美国游说,希望美国能出点力。
胡适则在美国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顺便搜罗了26所大学的博士学位,国内的同胞的期盼全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后来毛主席给胡适的评价,就是**“学阀作风”**。
到了新中国,为了整治学阀们,请他们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他们就委屈得不行,各种写日记,呜呼哀哉,感觉受了天大的折磨。
实际上,跟当时的农民相比,他们的生活水平已经高出不少了。
再到今天,这些学阀们又卷土重来了,重新污染学界,搞得各种奇葩现象层出不穷。
比如对资本家金主各种鼓吹,浙江社科院某教授有篇论文叫《梦中的‘王马’——对古今‘奇人’的对话与互证》。
“在马云的骨髓里有王阳明的DNA, 马云的成功,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王阳明基因转换和重组的结果”,“互联网电商‘随时随地’的特性与王阳明所认同的‘随处体认’的宗旨可相互联通”。
这位教授认为,马云之所以能成功,是继承了明代圣人王阳明的基因。
马云知道了不知道会怎么想,王阳明要是听到了肯定会不开心的,在棺材里都不会好过。
比如拿着经费,却做各种奇谈怪论的研究,浪费钱财。
诸如**“一个人走向了贪污腐败,原因之一很可能是他体内的肠道菌群出现了问题”“蟋蟀是一种负载中华文化的民族昆虫”**等辣眼睛的课题结论,近些年比比皆是。
对资本曲膝投靠,对自己手下的学生,他们就又是另一种态度了。
中国古代长期对于“教书先生”或者“知识”有敬畏感,以至于有“天地君亲师”的说法。
这种“尊师重道”的优良品质,已经渗透进了中国人的思维中。
对爱护学生的好老师来说,这种尊师重道让双方相处融洽。
但是在学阀们的手里,学生们这种发自内心的尊重,反而助长了他们为所欲为的气焰。
学阀们彼此之间虽然党同伐异,但在对外方面,确实相互抱团,同气连枝,毫不疑问地说,只要在学校,他们就是天,就是王,他们的话就是圣旨。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长此以往,旧社会的学阀卷土重来,一种**“想日就日、生杀由我”**的封建皇权思想开始冉冉升起。
严重的,武汉理工大学教授王攀逼自己学生“叫爸爸”,最终精神崩溃跳楼身亡;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谭大伟因为长期受导师侮辱和压榨,竟然选择自焚;同济大学医学院研究生陆经纬因为常年被导师威胁,也选择跳楼自杀……
这种高校中的惨剧,每隔一段时间我们都要见到几起。
轻一点的,导师利用职权对学生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让学生帮自己做家务,写论文,抢夺学生科研成果,剥削学生血汗等情况比比皆是。
我就见过有高校导师在申报项目的时候,用自己学生的名义申请了巨额的劳务费。但等到钱每个月真的以劳务费的形式打到学生银行卡上之后,就命令学生取出来到办公室还给他,让学生白给自己干活。
许多学生因为毕业证捏在导师手里,敢怒不敢言,只有默默忍受剥削,用自己的青春帮导师买房买车,比996还要凄惨,自嘲**“在北京800块一个月你都招不到一个农民工,却可以使唤一个研究生”**。
试问,哪位高校学子没有听说过,甚至亲身体会过导师权力不受约束,掌握生杀大权之后给学生带来的深重苦难?
这种作风在高校里已经愈刮愈烈,到了不得不除的时候。
我们再回头看徐中民这篇用心良苦的文章,简直是在深谙论文发表规则的前提下,以一己之力向学阀利益集团发起挑战的典型,草蛇灰线,伏延千里。
最近这件事的大火,已经让国家介入调查了,当初有没有隐情,是否涉嫌腐败,一定会调查清楚。
在解决这件事后,再借这次的东风,狠狠打击一下学术圈的歪风邪气,扶持中文期刊,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前有不知知网翟天临,揭开了明星论文造假的惊天内幕;今有曲笔师娘徐中民,讽刺学阀与无形之中,拉开了学术圈惩奸除恶,澄清玉宇的宏大序幕。
无论他们两个的主观意愿如何,但客观上来说,翟天临和徐中民二人对中国学术圈的改革进步,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真乃一时瑜亮,难分伯仲。
等到学术圈最终拨云见日,涤荡乾坤的那天,一定要给这两位勇士,一人发一个一吨重的大勋章!
(本故事纯属巧合,如有雷同纯属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