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后的日本政治经济形势_风闻
陈言-自由撰稿人-韩愈曰:“惟陈言之务去。”2020-01-15 10:04
偶尔被拔高,参加了学术讨论会,勉强写了一篇发言稿,水平不高,但用了浑身的气力。贴在这里,供批判用。
1****日本经济面临的问题
在谈2020年以后的日本经济问题的时候,我想先整理一下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经济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1989年以后的股价下调,1993年以后的房地产价格的下调,在日本被认为是个金融问题,需要靠金融的手段来解决泡沫经济崩溃的问题。
将近30年的金融政策,对不良资产的处理,一些城市银行、住专的倒产、长期的低息政策、2%的通胀目标等,都没有解决日本金融方面的问题。安倍晋三成为首相以后,长达7整年的执政,使用了所有能够使用的金融手段,但日本经济依然没有振兴。单纯的金融手段并不能治理日本经济上存在的问题。不论安倍在2020年8月的奥运会之后,是否依旧待在首相的位置上,一直干到2021年9月,通过金融手段来解决日本经济问题,有些缘木求鱼的感觉,让日本经济很难真正得以实现发展。
其次,日本经济在战后获得急速发展的原因在哪里,现在是否还有这些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
战后经济发展的原因在于一系列的改革,包括解散财阀、农地改革、劳动改革等。这种改革在战后特殊阶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进入到上个世纪60年代以后,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日本可以享受改革的红利,但改革本身已经走到的劲头。尤其在90年代以后,随着苏联的崩溃,东欧社会的溃散,改革的参照物、目标都消失了,日本不再有改革的出现,也不可能改革。2009年出现的民主党政权,绝对不是一个改革的政权,是日本的一场噩梦,从此以后,日本更不可能出现制度改革上的口号,目标。
在没有改革空间,也没有改革的红利以后,日本经济的发展靠的是经济结构上的重新架构,来实现经济上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了新型重化工产业,包括钢铁、化工、汽车产业的兴起。借用我们比较容易理解的说法是,新再生产结构中,第一生产部门的优先发展后,紧接着带来轻工业等第二生产部门的发展。而且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日本的全套生产手段实现了国产化,能够根据国内的需求,迅速满足消费部门的生产需求,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能够向世界市场提供相关消费品。贸易在日本的再生产结构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国外市场的开拓变得特别重要。不论是日本经济刚刚复苏的1950年,还是日本召开了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以后,重工业生产严重过剩的时候,突发的越南战争,为保有生产部门,将生产部分生产出来的产品出口到亚洲及世界各地,这些让日本经济得以走出产能过剩,并且走向强大。特别是越南战争,美国市场对日本的开放,越战周边国家的工业需求等,为日本提供了足够的市场。
**第三,我们比较重视的是日本的技术革新。**越战结束后,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日本开发的集成电路、在生产环节大量使用电子技术,让日本产品成本优势特别显著。在工业管理中,大量使用电子技术,工业生产效率得以提升,特别是微电(ME)技术的普及,让日本走到了世界工业的最前列。
我们认为,但制度改革、产业投资、技术革新撞上天花板后,日本能做的只是投资股市,炒房地产。等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还能改革制度、重新进行产业投资、化大精力做技术革新吗?将近三十年,没有做到这些,一味地使用金融手段,带来了日本的长期停滞。
日本是否能够对现在面临的这些问题进行改革,或者说2020年以后,日本政治经济会走向何方,这些是今天需要分析的内容。
2 2020****年及今后的日本经济问题
第一,先谈谈安倍政权。
安倍作为自民党总裁可以在2021年9月以前一直坐在这个席位上。尽管有各种丑闻,但这些丑闻不足以将他从总裁、总理的位置上拉下来。而中国企业贿赂日本国会议员的事,有可能让安倍丑闻得以逃脱民众的批判。毕竟是中国企业在参与日本的博彩,让日本国会议员显得很不干净,而且日本检察厅也已经开始抓人。今后用这个贿赂丑闻为安倍挡箭的事情还会发生。
安倍政权总的来说是稳定的,而且从日本历史学家对日本政治的观察看,安倍的历史作用大致相当于日本战国时代结束时的丰臣秀吉。大家知道,1467年发生应仁之乱后,日本乱了100多年,到了丰臣秀吉出现后,日本再度出现统一,武士、农民、商人都在期待强权的出现,这个时候产生了丰臣政权,丰臣之后日本基本上维持了江户幕府400年的稳定。我不懂政治,但感觉在安倍之后,十年的政治稳定,换句话说,政治上没有作为,该是一条主线。
第二,安倍及安倍之后的经济政策依旧以金融政策为主。
富士通综合研究所早川英男认为,安倍政权采取的政策为“金融万能论”。日本经济长期不能振兴的原因在于通货紧缩,通过大胆的金融政策,解决紧缩问题,才能改变日本经济。日本的零利率是从25年前开始导入的,25年来未能解决问题,原因在哪里?日本经济学界、日本银行依然认为问题在于通缩,需要持续推进零利率,使用金融手段,让日本出现变化。
如果说过去25年,金融万能论未能发挥足够的作用,那么现在的安倍政权依旧使用这套政策,可以推论的是,2020年以后,安倍政权几乎不能在金融方面获得任何进展,而安倍之后的日本领导人,想找到一个能替代金融万能论的政策也依旧困难。2020年以后,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通过金融的方式来解决日本经济问题依旧是主要方法,日本的问题也依旧不能得以解决。
日本的学者、教授就真的不知道金融万能论对治疗日本的病症没有作用吗?我想不是的。但我们知道,日本的经济学者主要是在美国拿博士学位,日本的大部分大学是不颁发经济学博士学位的,在日本大学里教书的教授,比较有影响的人大部分毕业于美国的大学,尤其是美国名牌大学。美国今后也依旧会通过金融的方式来解决经济问题,这个方式美国不会改。日本学习美国,日本的经济政策也主要会采用金融方式,尽管这种方式并没有什么作用,今后也还是会持续下去。
尤其我比较重视的是MMT,也就是现代货币理论。这个理论基本上以日本为研究对象,抽象出的理论。认为主权国家不论有多大的财政赤字,只要这个赤字是在国内发生的,主要购买者是国内的人,就可以一直发下去。最重要的原因是,国家有发币权,通货膨胀通常不会因为发币而产生。这和我们理解的经济学有很大的不同。
专栏作家,同时也是纽约大学教授的保罗·克鲁格曼,麻省理工大学的布兰查德(Blanchard,Olivier Jean)等都是金融方面的专家,对金融十分重视。如果不关心金融,不懂金融的话,在今天的美国、日本经济学界,几乎不能成为主流。金融确实对国家经济的影响非常的大,但在美国之外的国家,绝对不能用金融手段去分析所有问题。之所以我们不看好日本经济问题的解决能力,就在于这里。
第三,从微观、从产业、企业的角度看,日本技术革新出现了的严重停滞。
我首先想说的是,诺贝尔奖和企业经营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日本的研发确实用了很多的钱。最近内阁府还提出了“ムーンショット型研究開発制度”,拿出了1000亿日元来支持研发。但和其他国家的研发费用比,这个金额太小,几乎不能进行像样的研发。
日本企业在上个世纪60年代、70年代,甚至80年代及90年代,都有一些革新性产品推广到市场上。但2000年以后,这种具有新技术,能够创新出新市场的产品上的革新已经基本停滞。一方面日本依旧是个能够向市场推出大量的具有实用性的产品,至少让中国人到日本以后,会发现什么都挺值得买的,价格也非常的便宜,但另一方面,如同上个世纪60年代以后的IC、ME等日本生产,在日本产品上使用的商品已经很少。在IT平台上的搭建上,日本尤其缺少了革新的能力。去不少厂家看过5G方面的研发及产品,感觉和中国比起来,在实用上还差得比较大。
日本不缺乏革新、研发的热情,也有相关的经费,企业在投入大量的金钱从事相关研发,但日本就是很难出革新产品、在生产管理方面的革新后劲严重不足。一个比较大的原因在于,上个世纪50年代、60年代那种在国内建设全套生产体系,以钢铁、汽车的形式固化了下来,钢铁和汽车有非常完整的体系,能够参与国际竞争,但钢铁产量已经不能和中国、印度比。汽车严重需要国外市场,产业需要转移到美国中国去,不再是日本国内的完整生产-出口体系。受国际社会的影响很大。
于是我们看到,1993年以后,日本存在的一个特别大的问题是,该如何构建新的产业结构,或者说该向哪方面进行设备投资?日本的目标很不明确,在电视等家电方面的投资,受韩国、中国及中国台湾地区的厂家的竞争,到2020年前后已经基本失败,在钢铁、汽车之外没有找到一个新的产业,更没有新的方向。设备投资的资本是有的,但就是找不到投资的方向,不能建立新产业结构体系,日本想从经济停滞状态下走出来,就非常的困难。
此时还出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人口的迅速减少,现有人口的老龄化。这让日本国内市场越来越小,企业不可能在这样的市场里投资。设备投资动力不足问题,也愈发让日本只能从金融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
今天的几点结论:
第一,安倍及安倍之后的自民党政权是稳定的。在经济政策方面坚持金融万能论,希望通过金融的方式解决日本问题,缘木求鱼,解决不了问题,今后会依旧延续日本经济的停滞。
第二,日本的钢铁产业、汽车产业,在基础材料及关键零部件上具有较高的技术制造能力,开发能力。但在日本国内不可能出现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特别是基础材料、零部件必须要依附于其他国家的产业链,通过其他国家来实现价值。日本今后不可能构建新的全套生产体制。日本国家必须强调多边贸易,建设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支持中日韩FTA,亚澳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
第三,日本舆论没有出现与中国关系回暖的变化,牵制中国,对中国持特别严厉的批评或者批判态度依然是主流。今天我们对日本的理解和期待,比日本对中国的理解和期待要高出很多。这种温度差越大,让两国的关系处理起来也越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