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20年,大陆如何更优雅地处理台湾问题(节选)_风闻
可因卡-2020-01-15 05:36
作为一个依附型经济实体,台湾二战后崛起的关键因素之一就在于“抱大腿”,大腿抱上了,抱对了,台湾就能兴旺。
在战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台湾确实抱上了西方,尤其是美国这颗粗大腿。从而获得了市场、技术、资本。这些东西加在一个小小的台湾上,迅速把台湾推向了繁荣。
但是,随着中国大陆的快速崛起,这个新兴的巨大吸金黑洞也把近在咫尺的台湾经济牢牢吸住。
台湾是出口导向经济体,GDP超过6成来自出口的贡献,投资与消费仅占4成,必须与足够规模的市场依赖共生。台湾在经济发展初期曾高度依赖北美市场,随着全球消费市场的相对兴衰而逐渐发生变化。目前台湾的出口近40%集中于大陆,24%集中东南亚,只有10%到美国市场;在投资方面,台湾对外投资超过半数以上集中于中国大陆。放弃大陆 台湾经济只会更困顿
虽然台湾政治人物们反复嘟囔着“不要和大陆走的太近”,天然独们咬牙切齿喊着“通匪”,但对于视金钱为指南针的台商,没有人愿意和钱过不去。大家纷纷投入到热火朝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热潮中。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2015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5%以上。表现就是:世界各国,甚至包括那些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强国,纷纷放下身段,和北京亲密互动,各方面合作协议签个不停。
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尤其是有各种资源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有钱,人家有矿有油,于是一拍即合。中国金主进货多少,甚至可以左右这个国家是否下顿还能吃的好。中国作为新的世界引擎,这辆顺风车的车票正在被世界各国争先恐后购买。台湾的政商集团,更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搭车的姿势更加风骚。不但要求搭车,还要求享受头等座(让利),甚至到了反客为主、厚颜无耻的程度。
过去八年,以马英九为首的国民党诈骗集团,嘴上说着“九二共识”,每年就能轻松从大陆拿去上千亿美元的顺差(2014年台湾对大陆贸易顺差逾千亿美元),然后回去继续搞“独台”,而国台办也乐得养寇自重。以行政命令要求大陆企业采购台湾水果、海产品、工业品,强行为台湾输血,但对方吃归吃,却丝毫不领情。
2009年上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连续两次组织中国大陆九大彩电厂商赴中国台湾采购液晶面板,总金额高达44亿美元,总量超过1200万片。此举甚至一度被评价为“将中国台湾企业拉出了金融危机泥沼”。
当年2月份,韩国企业突然以现金向中国台湾广达、奇美采购了400万片库存,并签署2009年度采购协议,这种控制市场供应量的行为,立刻让中国大陆面板出现严重的供不应求。同时韩国企业压缩对华液晶出口量,开始涨价。接下来的6个月面板价格涨幅达到了30%以上,导致中国大陆彩电企业再次陷入困境。中国台湾企业坐视这种局面,跟进控制产量,从中获利。
至于服贸协定就更不用说了,对大陆而言,几乎就是不平等条约了。链接:2008年以来两岸23项政策红利
但幸运的是,台湾年轻的觉醒一代横空出世了,他们强烈反对这样的“卖台”政府,于是终于把诈骗集团国民党赶下了台。此后,继任的蔡英文主席在5月20日,终于没有说出那四个字的通关密码。台湾天然独的觉醒一代,似乎非常反感和中国大陆有任何的交集。
对大陆而言这是个非常好的机会。
台湾作为依附型经济,只能抱大腿搭顺风车,而现在东亚地区最大的大腿、最快的顺风车就是中国大陆。你不抱不搭,那就必然加速衰落。
至于美国日本,这两位一个想着怎么把瘦肉精猪和过期武器高价卖给台湾,一个想着怎么把辐射食品卖到台湾。台湾也就是在中国大陆面前敢耍横敢撒娇敢喊着“你如果不顺我意我就用选票教训你”,到了国际上的残酷较量,谁理台湾的茬?美日给你两个耳光,台湾照样也得赔笑。
现在台湾的年轻一代多数人对世界大势懵然不知,活在自己幻想的世界中,却能对台湾政府产生巨大政治影响。大陆一定要好好利用他们。
更重要的是,台湾不仅仅是不搭车的问题,它还站在了这辆车的前面,挡了路。
八十年代两岸产业刚刚开始接触的时候,是有很大的互补性的。台湾负责科技研发、设计、大陆负责组装卖苦力就行了。那个时候,台商开的鞋厂衬衫厂,对大陆地方政府来说都是招商引资的重要目标,给各种优惠政策。台商也凭借剥削大陆廉价劳动力,赚的盆满钚满。
但慢慢大陆的各项产业也起来了,并开始对台湾形成了竞争,台湾面对大陆的技术优势领域越来越少。例如我们消费者相对熟悉的手机领域、面板领域,台湾企业都曾经风头甚劲。
现在呢,出货量前十名中,早就看不见HTC的踪影;面对复仇的大陆面板,台湾也是连连后退,并由此导致液晶电视大幅降价。
(链接:陆潮冲击 台湾面板接单少三成)
对于中国大陆来说,这只不过是必须要做的事情而已。我们有14亿人口,超过地球上发达国家的总人口数量。这么庞大的人口要吃饭、要住房、要旅游、还不要雾霾、还要不停电、还要工资高、还要养老金高、还要医疗报销比例提升……靠十个八个的产业,能托的动吗?肯定不行,中国大陆就像一头巨兽一样,不断从产业链的下层,疯狂的向上吃,以满足本国人口日益膨胀的生活改善需求。现在已经吃到了220多种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的地步。
就这样,中国政府还整天饱受国内指责,中国百姓还抱怨生活改善的慢。而这种国内的压力进一步促使政府更大决心投入到技术进步中,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继续把西方原本高贵的高科技产品一个个做成白菜价。
可以说,所谓“高科技”的东西,是完全由中国人来定义的。中国人暂时做不出来的,就叫做高科技,而一个原本属于“高科技”的东西一旦被中国人做出来了,出现了一个价值洼地,立刻一大群中国公司像狼一样扑上去分食利润,迅速把这个行业的超额利润拉到微利。没办法,中国人太多了,要想让14亿人都过上好日子,还要继续往前吃下去。
中国大陆和越南、巴西这些现在或者曾经看上去势头很猛的新兴国家有个根本的不同,那就是在建国之后的工业化初期,目标就瞄向了世界科技的最前沿,几十年来始终盯住。1949年的时候,中国还是个极为落后的农业国,但二十年之后,就搞出了两弹一星这样的世界尖端科技,而这样的奇迹,是发生在中国还有数亿人生活在贫困之中,多数人连省城都没有去过的时代。面对中国的极端贫困落后,高瞻远瞩的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找到了从根本上解决中国落后问题的钥匙——发展科学技术,搞工业化,并做出了下面这段精辟的论述:
“说到‘施仁政’,我们是要施仁政的。但是,什么是最大的仁政呢?是抗美援朝。要施这个最大的仁政,就要有牺牲,就要用钱,就要多收些农业税。多收一些农业税,有些人就哇哇叫,还说什么他们是代表农民利益。我就不赞成这种意见。抗美援朝是施仁政,现在发展工业建设也是施仁政。
所谓仁政有两种:一种是为人民的当前利益,另一种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例如抗美援朝,建设重工业。前一种是小仁政,后一种是大仁政。两者必须兼顾,不兼顾是错误的。那末重点放在什么地方呢?重点应当放在大仁政上。现在,我们施仁政的重点应当放在建设重工业上。要建设,就要资金。所以,人民的生活虽然要改善,但一时又不能改善很多。就是说,人民生活不可不改善,不可多改善;不可不照顾,不可多照顾。照顾小仁政,妨碍大仁政,这是施仁政的偏向。
有的朋友现在片面强调小仁政,其实就是要抗美援朝战争别打了,重工业建设别干了。我们必须批评这种错误思想。”
也正因为中国几十年如一日执行“科技工业立国”的国策,并且由于中国人口众多,被新中国的工业化改革所激发出的工业人口和科技人口的数量也是非常巨大的。所以中国可以在几乎所有科技领域进行追赶和超越,而不是像那些人口只有几千万数量的国家,就算搞工业化,也只能有余力在一部分领域有所突破。
早在1993年(大家可以自行想象一下那个年代的中国科技水平),世界著名科学家杨振宁就以此为依据做过一个超前的预测:
那么,有人问,到21世纪会发生什么现象?……我个人认为,以下的几个长远的因素是使得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能够有辉煌的科技发展的必要条件。第一个是需要有聪明的年轻人,有头脑做科学研究;第二是需要有重视纪律、重视忍耐心、重视勤奋的社会传统;第三要有决心;第四要有经济条件。我认为这四项在21世纪中国都会具备的。当然有人讲,你讲得太简单了,中国将有许许多多问题,会有政治动乱,有接班人问题、政治体制问题、贫富不均问题、外交问题,简直数不清的问题……可是我们看看20世纪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个世纪是中国以极高的速度从零开始达到一个把近代科技本土化了的局面。这样一个发展是在什么情形之下出现的呢?是经过两次大革命,经过了无数次的内战,经过了日本的侵略,经过了种种的困难,经济的困难、外交的困难,经过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的摧残。可是,这一切的一切都并没有阻挡中国20世纪科技的蓬勃发展。为什么?因为科技的发展所需要的原来很简单,只是我刚才所讲的四个条件,只要有人才、有纪律、有决心、有经济的支持,中国在20世纪里有前三者,到了21世纪我认为将四者具备,所以我对21世纪中国科技的发展是绝对乐观的。——《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1993) 杨振宁》
今天,杨振宁的这个预言正在逐渐变成现实。所以,巴西、阿根廷这样的国家,必然在一段时期内的初级工业欣欣向荣之后,跌入中等收入陷阱,因为它压根就没真正预先为大规模产业升级做过什么实质上的技术储备。
对于现在西方非常看好的越南,我的判断也是如此:越南未来将会有一段时间的快速增长,但它没有技术升级的能力,也没有足够的工业人口数量,因此它无法像中国这样从低级工业开始不断向上进行“发达国家粉碎”,这段基于“廉价劳动力”的快速增长之后,越南将止步于此,并在之后坠入越南意义上的中等收入陷阱。
而对于中国来说,它会一直由低到高粉碎下去,先是亚洲四小虎、接下来是东欧南欧这些准发达国家。一旦被中国甩在后面并粉碎掉,就再也没有重新出头之日。链接:也谈即将成为“发达国家粉碎机”的中国(转载)_国际观察而现在,终于轮到台湾的产业挡在前面了。芯片及其周边的半导体行业,利润丰厚(中国年耗资1.3万亿进口芯片),味道很鲜美,如果拿下,又能让14亿人中的相当一部分,生活水平提高那么一点点。
最近一两年,中国政府和企业在这个方面的动作频繁,未来十年,这个目前台湾的支柱产业,将成为中国大陆正面强攻的目标。链接:国家大基金推动集成电路产业整体提升中国现在有雄厚的资本,有经济的活力,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有国家的决心和意志,有充足的高素质人才,面对台湾的半导体产业,所缺的只是时间。假以时日,让台积电、大立光、联发科这些台湾的支柱企业,重蹈它们的手机和面板同行们的路,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台湾产业存在过度集中的现象,以2014年为例,全年电子产品出口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可以说是支撑外贸出口维持正增长的关键所在。其中表现优异的电子出口产品包括集成电路、记忆体(DRAM)、二极体、太阳能电池等(链接:2014-2015年台湾经济形势回顾与展望)。可以看出,在台湾经济日趋衰落的大背景下,以上这些领域,就是台湾赖以维持“小确幸”的最后支柱了。
半导体行业是台湾的最大支柱型产业,单IC产业也来说就占了整个台湾GDP的14% ,如果把面板,LED(发光二极管),太阳能以及MEMS(微机电)这些广义的半导体行业也算进来的话那更是接近全台湾GDP的35%。而这些仅仅只是上述半导体元器件的占比, 还不是整各IT产业(信息电子成品)的占比。近年来在台湾整体经济形势困顿的情况下 ,半导体产业占台湾GDP以及出口的比重更是节节攀高 , 所以整各半导体行业对台湾的重要性可见一般,甚至可以说是维系台湾命脉的产业。——《2015年大陆、台湾半导体产业发展分析(上)》
台湾不上大陆这辆“顺风车”,表面上看,仅仅是无法获得之前的让利而已。但更深层次的,是直接挡在了大陆这辆怒吼前行的巨车前方。**搭不上车拿不到让利是次要的,被碾到粉身碎骨,才是更严重的下场。**台湾当然也有少数精英看到了这种危险,2015年,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访问大陆的时候,就希望大陆能把台商的意见纳入到“十三五”的规划之中。当然,现在这已经是不可能具体落实的了。
只要蔡英文在520喊出了“九二共识”这个通关密码,大陆就存在让台湾上车的可能,就像马英九过去八年那样,那台湾的衰落速度将被大大拖慢。还好,蔡英文主席坚持了立场,这点应该感谢蔡主席,感谢民进党,感谢时代力量,感谢台湾的“觉醒青年”。
终于,今天的台湾已经信心满满地站在路中间,拿着棍棒要和我们玩一场螳臂当车的游戏了。不过,稍有常识的人都会看出,如果我们的产业升级继续前进,这个螳臂当车的台湾,难道能够阻挡得了吗?
——本文发表于2016年6月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