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华》:打着正剧旗号的魔改历史剧_风闻
观察者网用户_270212-2020-01-16 22:31
本文转自:图解电影
**“不称臣,不纳贡,不割地,不赔款。**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这是很多国人对明朝的评价,虽然这段话有不少争议,但并不妨碍大明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
而且通过众多经典影视的传播,大众熟知了朱元璋建立大明、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朱允炆下落不明的故事,也对朱祁镇的土木之变、夺门之变,朱见深宠爱年长17岁万贵妃,崇祯帝吊死煤山等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朱棣和他的儿子孙子这几代人之间的故事,似乎一直都是影视剧中的一段空白。而最近热播的古装剧《大明风华》就是讲的这个时期的故事。
可《大明风华》这部剧给人一种奇怪的感觉,它并不是常见的类型。它既没有像很多古装剧一般,完全架空历史;又没有那种完全从历史出发的正剧一般,严肃得令人无法亲近。
虽然评分不高,但热度的确实打实的高。
自开播以来,王学圻、梁冠华领衔的“朱家五子”为观众喜欢,台词口语化,风格烟火气,吸引了不少路人粉。然而,近期朱家五子全部告别,引得观众惋惜。
不少网友感叹,《大明风华》更新到这个阶段,突然有种已经大结局的感觉
但其实《大明风华》的定位是一个大女主的戏,可中间朱家五子的帝王心术的戏分,实在太抢风头了。女主汤唯的存在感十分薄弱,甚至让人有些跳戏。
随着众位实力派演员告别,预示着后半部剧情的开始,张艺兴饰演的朱祁镇也登场了。这些都把汤唯推向了大女主节奏,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大明风华》的演技真空。
一直追剧的观众朋友们都知道,汤唯此次的古装剧首秀并不成功。不少观众直言,汤唯还是演电影比较好。
其实作为线索人物来说,孙若微这个人物太合适了。这个人物确实经历了明朝的五代帝王,当然这也实在是因为朱高炽和朱瞻基这对儿父子短命,但这却给了孙若微一个宏观见证整个历史的机会。
一个人的一生,竟然经历了靖难之役、迁都北京、土木堡之变、北京保卫战、英宗复辟……这是何等的波澜壮阔啊。
而且,孙若微对于观众来说名气并不大,这段历史也不太被提及,这就给了作者充分的想象空间。但也是因为各种想象,造成了诸多不合史实的剧情和细节,这也是观众吐槽的重灾区。
比如,北方战事不利,远征在外的朱棣也病倒,不久便去世了。去世前托梦给朱高炽,这一段情节也是非常感人。
但在历史上的这场战役中,或许可以说明军收获不丰,但明军其实是取得了胜利,朱棣的英雄迟暮,也是在凯旋归来的途中去世的。
而在电视剧中,却是朱棣老年固执,不听劝阻,各种指挥失误导致明军伤亡惨重,自己也病倒了。朱棣的中军大帐都被冲垮了,明军的大纛都让敌军缴获了,编剧就差直接把土木堡之变提前了。
还有就是历史上孙若微和胡善祥也不是姐妹。历史上的胡皇后忠厚善良,是一位真正的贤后,反而孙皇后是由侧室扶为正室。
虽然史书上没说孙皇后在这个过程中耍了什么手段,但后宫宫斗从来都是你死我活,胡善祥居然成了明朝的一个废后,后来居上的孙皇后不可能没有干系。
而贯彻全剧的“靖难遗孤”就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了,靖难是朱棣发起的“清君侧,竫国难”的战争,而“靖难”是指平定叛乱的意思,在朱棣这方可是褒义的意思。
靖难遗孤应该是指朱棣一方在靖难战争中遗留的孤儿,是应该受到尊敬和保护的,而孙若微等人是建文帝阵营的人,所以他们是建文遗孤或是余孽,怎么也不能叫做靖难遗孤啊。
其实说白了,开播前制作方拿着历史正剧当招牌,用第一次接触电视剧的汤唯来引流,还拿姐妹共嫁一夫来制造话题,吸引过来的观众自然都是准备看正剧,结果却看到了一部魔改历史剧,不给低分就怪了。
但《大明风华》也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比如邓家佳演技爆发式的增长,唐氏表演法果然奏效了。
俞灏明是真是越来越会演戏了。当年的《那年花开月正圆》中的杜明礼,就广受赞誉,这次的汉王更是让人印象深刻。联想到他的经历,虽然,上天关上了他的一扇门,却也打开了一扇窗。
而“厂里厂气”的朱亚文,演技没得说,但是对朱瞻基这个人物的塑造处理,可能风格太过独特,**与大家想象中那位“功绩堪比文景”的明宣宗不太一样,所以褒贬不一,**但细细看还挺有意思的。
拍一部古装历史剧很容易,但要拍一部既要尊重史实,又要使剧情吸引人的历史剧,的确是很难同时做到。
所以《大明风华》真的不必打着“历史正剧”的旗号,毕竟这就是根据一部名叫《六朝纪事》的后宫小说改编而成的。其实,算是和之前的《女医明妃传》走的是一个套路,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