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者为大,大什么大_风闻
请辩-作家-蔡垒磊:著有畅销书《认知突围》、《爱情的逻辑》2020-01-16 17:56
中国人讲死者为大,我一直不理解,于是就去搜,到底有什么典故。
结果也没发现什么典故,就搜到一些类似“对死者的尊重”这种模糊的只言片语。
一个人的死,为什么是一件值得尊重的事情?这是个奇怪的逻辑,或许人们想表达的是两层含义:
1.对于那些值得怀念的人,出于一种可惜。
2.对于那些本来要唾弃的人,死已经是最大的惩罚了,请不要再另加惩戒,出于一种可怜或者同情。
但无论如何,尊重是没有道理的。
我们要尊重的永远是生前的所作所为——人需要对死亡有敬畏,但死亡本身却无法把原先不值得尊重的东西变成值得尊重。
有人说,某老师给我们带来过许多欢声笑语,所以不该再对其口出恶言。
我觉得这根本是两码事,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每个人都有功过,生前光讲过不给讲功,不对;死后光讲功不给讲过,也不对。
你别说带来过欢声笑语,你就算造了原子弹,该性侵还是性侵了,该性虐还是性虐了,描述事实,跟他死了还是活着有什么关联呢。
同样道理,有人会把一个人的私德过度扩展,说“道德都不行,这老师还能教人吗”或者“私德有亏,业务还能行吗?”
这也是很扯淡的,一个人的私德行不行跟他的其他能力有什么关系呢?
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也有可能是杀人如麻的恶魔;远近闻名的大善人也有可能是逼良为娼的恶棍;而道德败坏的老师,当然也有可能是业务能力超强的教学之星。
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人们看待一个人往往会先扶稳自己的屁股,接着根据他之于自己的功过,给出一个好或不好的态度,最后才把那些形容词往上套。
**而这个套的过程往往是非理性的、有选择性的。**例如整体是6好4坏,好的形容词往往就要占到90%,而整体是4好6坏呢,差的形容词也得占90%。就事论事对大部分人着实是一件难事。
逝去就是逝去,我欣赏他的业务能力,也感谢他的陪伴,但我不会“替”受害者去圣母,也不会阻止人们对着一个死者谈论其生前的不齿行为。人这一辈子呐,好的坏的被发现了就得被说,死了就能堵住悠悠之口?
也别再感慨时代的结束了,要说结束,在这拨人退出主流舞台的时候,也早结束了。
--------------------------------------------
蔡垒磊:畅销书《认知突围》作者,亚马逊年度新锐作家,社群读书APP【蚂蚁私塾】创始人。
公众号:请辩
微博:@蔡垒磊
在蚂蚁私塾APP加入我的蚁窝【上行通道】,跟你分享那些关于“上行”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