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拍3年,2000小时素材剪成89分钟,这样的片子怎么会不好看_风闻
影探-影探官方账号-美日韩剧资深鉴赏员,电影专业老司机2020-01-16 14:56
作者| 钱老板
来源| 影探
前不久,奥斯卡提名名单公布了。
情况基本都是还是大多数人预料的那样,没什么爆冷入围的影片和影人。
咱们唯一不熟悉的,可能就是纪录片里的几位。
目前能看的就3部:《民主的边缘》《美国工厂》《蜂蜜之地》(另外两部是《洞穴里的医院》和《为了萨玛》)。
而在这之中,我最偏爱的,最想聊一聊的,是它——
《蜂蜜之地》
2019.8.29 马其顿
南斯拉夫与土耳其的中间,有一个叫马其顿的地方。
这里原本住着很多土耳其人。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马其顿地属南斯拉夫。
两个国家定下一个协议,互换在对方国家居住的本族人。
于是马其顿的大部分土耳其人都搬走了。
但,有些居民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还是选择留了下来。
本片镜头对准的,就是这么一户人家。
准确地说,是俩人。哈提兹和她的妈妈。
两人住在马其顿高山地区的一个小村庄里。
简易的矮屋里,几乎没什么家具设施。当然也没有电。
一张床、一个火炉,几只猫,一条狗,就是她们的全部家当。
妈妈已经很老了。
她眼睛有伤,或许还稍微看得见,或许已经瞎了,片中没明说。
她身体也不太好。
属于稍微动一动腿也会疼的那种。
所以妈妈常年是呆在床上。变躺为坐,对她来说就已经属于活动筋骨的范畴了。
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
我已经长在这间矮屋里了,像一棵树。
两人的生活开销则全由52岁、未婚的女儿哈提兹负责。
她做的是靠山吃山的活儿——
养蜜蜂。
因为坚持古法养蜂,以及**“自己拿一半,给蜜蜂拿一半”**的原则,哈提兹赚不了多少钱。
只够母女俩勉强过活而已。
截图字幕出自奇遇电影字幕组
哈提兹的日常生活基本没什么变化。
没蜂蜜的时节,就去看看蜜蜂的状况,然后回家陪妈妈说说话。
有蜂蜜的时候,就取一些去城里卖。
只是她这讲价的功力明显不如菜市场里的老手,总是说着说着就被人把价钱给杀下来了。
16欧一罐变成14欧,到最后又变成10欧。
不过,哈提兹也并不怎么在意。
对她来说,钱够用就行了。
每次去城里,哈提兹往往也只是买一些生活必需品。
除此之外,哈提兹很少花钱。
一瓶2.5欧的染发膏都能让她犹豫老半天。
穷是穷了点,但母女俩过得也算自得其乐。
直到有一天,正在整理蜂巢的哈提兹突然听见了村庄外的车声。
一户七口之家的牧民家庭迁入了这个村庄。
几十年来一直与母亲相依为命,遗世独立的哈提兹,就要有邻居了……
相比于提名名单里的其它四部,《蜂蜜之地》应该算是最温柔,也最简单的题材了。
只是记录了一个被人遗忘的村庄和生活在其中的人。
但,拍摄的过程却没我们看上去的那么容易。
片子的拍摄时长近三年,累积下来的素材有两千多个小时,最后才剪成了这87分钟。
其实,片子剪成如今这样,完全是个意外。
摄制组(两名摄影师,两名导演,一名音效师,一名剪辑师)一开始并没想拍这么多、这么久。
他们一开始只是想拍一部自然题材类的纪录短片,反映当地在河水改道、村庄变迁之后的环境现状。
最多也就跟拍一年,拍完整个养蜂、取蜜的流程。
没想到拍了六个月后,那户游牧家庭来了。
导演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个天然的冲突素材。
虽然几十年来哈提兹一直和母亲孤绝地生活着,但她并不排外,也不自闭。
这点,恐怕拍摄的时候导演就很明显地感觉到了。
哈提兹是个热爱大自然的人。
很多人养蜂是为了赚钱生活,只是把蜜蜂当劳动工具,予取予求。
但对于哈提兹而言,养蜂更像是她热爱的活动。
“拿一半留一半"的原则也是例证。
她把蜂蜜当做大自然对她的馈赠。
她也是个热爱生命的人。
如果蜜蜂掉在她手上了,她一点都不会惊慌,而是会轻轻地把蜜蜂吹送走。
还有次,一个小乌龟不小心爬进了水槽后爬不出去了,她也是轻轻把乌龟抱了出去。
可能还告诫批评了几句。
所以,和牧民亲近起来也是很自然的了。
特别是和五个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哈提兹完全就是一副孩子模样。
又是荡秋千,又是唱歌,又是拉着孩子们跳舞。
可,并不是谁都能像哈提兹一样安贫乐道。
至少来的这位牧民父亲侯赛因不是。
见哈提兹养出来的蜂蜜甜美可口,他也起了赚这钱的心思。
哈提兹虽然有所担忧,但仍然不时会过来帮忙。
不过,这活儿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
最主要的难处在于,得克制住自己的贪念。
不管收成好不好,都要给蜜蜂们留下口粮,不要取得太多太频繁。
刚开始的时候,侯赛因倒还能守住这个原则。
可是当城里的商人要和侯赛因做蜂蜜批发生意的时候,他开始动摇了。
他当然也有自己的苦衷,毕竟得养这么一大家子。
但哈提兹告诫过他,如果取蜂蜜太多,他这边的蜜蜂会到她那儿去抢食。
最后只会落得个两败俱伤的下场。
刚开始他也很纠结,告诉商人不能那么取。
而果不其然,在他疯狂取蜜后,哈提兹那边的蜜蜂被杀到一窝只剩五只。
与此同时,侯赛因一家也被蛰了个爽。
他们的架势看起来不像是在取蜜,更像是在抢蜜。
一家人也开始睁着眼睛说瞎话,死活不承认自己的所作所为。
片中有两个镜头特别讽刺。
侯赛因摇蜜的时候,一只蜜蜂飞过来,溺死在了蜂蜜里。
而另一边的哈提兹,却连蜜蜂溺水都要去救。
牧民家有个儿子倒是诚实,也认同哈提兹的可持续养蜂方式。
却换来侯赛因反手一句:你以后不准去见哈提兹了。
其实,侯赛因并非什么大奸大恶之人。
但他不懂尊重自然,更不懂尊重人心。
在错了一步之后,索性竟放弃了回头,一错再错。
攫取完了资源,便走了。
最后又只剩得孤零零的哈提兹,继续守着这片孤零零的,被蹂躏过的蜂蜜之地。
这样看的话,《蜂蜜之地》算是一个小型环保纪录片。
不过,这片子让我感动的另一点在于:
导演很敏锐地捕捉到了哈提兹对于这片故土爱恨兼有的复杂感情(个人观点,影片并没有明说)。
这是另一个层面的冲突,发生在哈提兹的心里。
对这片土地的爱自不必多说,哈提兹恐怕连被蜜蜂蛰都是带着笑的。
但后来,侯赛因一家来了。
当时,哈提兹并没有躲得远远的,而是躲在屋内好奇地张望。
因为外面的声音虽然喧嚣,可是那里面也有热闹。
后来侯赛因一家离开后,哈提兹的心乱了。
她开始向妈妈抱怨:
你如果是个婴儿,我就抱着你逃走了。
当初你们为什么没有答应我的亲事?
所以我觉得,她是有一点怪罪这个地方困住自己的。
只是侯赛因一家的到来和离去,让她提前面对了这个想法。
虽然那与人共处的幸福很短暂,但她毕竟曾经拥有过。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
哈提兹的妈妈。
哈提兹一直说,她没法带着体弱多病的妈妈义无反顾地离开,因为她冒不起这个险。
但其实这个想法也可以这么理解:
正是妈妈的存在,得以让哈提兹能安心守着这片被遗忘之地。
有亲人,就有故乡,有故乡,就有留下的理由。
可人总归会生老病死。
那天,哈提兹在门外鼓捣好了收音机天线,喊妈妈起来听歌。
哈提兹喊了很多声,大概是以为妈妈又耳背了。
但哈提兹的呼喊只是在空旷的山谷里久久回荡,没有人应。
妈妈终于没能捱过那个冬天。
哈提兹哭了很久。
可是哭过了,那张床上的人也不会回来了。
片子结束的画面,停留在哈提兹对故土的回望。
她知道,自己已经没有再留下来的理由了。
哪怕她深爱着这片土地。
至于未来在何方,她却并不知道。
好在是,银幕外的摄制组帮她走出了这一步。
据导演透露,他们用本片所获的奖金给哈提兹在不远的镇上买了一个小房子。
这一步很艰难。
但我相信,就和本片的片名一样,
哈提兹总会找到自己的Honeyland。
因为,Honeyland其实从来就不在马其顿。
它在这个天真善良、热爱自然的女人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