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仿制药对中国医改的启示_风闻
中国国家历史-《中国国家历史》官方账号-人民出版社《中国国家历史》连续出版物唯一官方号2020-01-17 14:01
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小编微信号zggjls01,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国民的健康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岂能让国民的健康受制于他国的制药企业。
近年来,我国的医药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广大人民谋取了福祉。不可否认的一点是: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制度。所以我国的医药改革还有很长一条路要走,其中的艰难险阻需要全国人民与政府一起同心协力,方能造就更好的明天。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是历史最主要的作用之一。从历史中获得的启示,能让当下的发展更加稳定与繁荣,也为明天打下坚实的基础。印度仿制药的历史值得我们借鉴,从中吸取充沛的养分,让中国医改取得更多的进展,为百姓谋得更多的福祉。
那么印度仿制药怎样取得成功,为何取得成功,它对今日的中国到底能带来怎样的启示呢?
概念
我们要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需要先搞清楚几个概念。医药产品分为两种,一种是原研药,一种是仿制药。原研药是指原创性的新药,也被称为专利药。它需要经过制药企业对成千上万种化合物的筛选以及长达十多年,甚至几十年的临床试验,才能研发成功。
原研药耗资巨大,研发成本高。因此,原研药很早就受到了各个国家的专利保护。当原研药的专利保护期过后,其它企业就会针对这些专利药进行仿制,仿制的药品被称为“仿制药”。仿制药不用承担研发、试验的成本,因此价格比同类药品低得多。
制度变迁
印度是世界上贫富差距较大的国家之一,国内13亿人口,至少有8亿都是非常穷的,而印度的极端贫困人口能排全球前五。贫穷与落后伴随的就是糟糕的社会环境、脏乱的卫生状态,这直接造成了印度人容易患病的情况。
对于早期的印度而言,它虽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但英国对印度的影响却无处不在。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印度的医药市场主要被英国制药厂商所把控。他们所制定的医药价格,不是大多数印度贫民能够承担得起的。
印度人面临了没钱看病的尴尬局面。圣雄甘地也早认识到了这样的情况。
甘地
在1970年之前,印度沿用的是殖民地时期的专利法,对医药产品给予了较强的保护。然而这种专利法对当时的印度没有任何有利的影响,因为印度的医药市场主要被英国商人把控,这部法律保护了他们的权益。而当时印度的本土制药企业资本薄弱、研发能力落后,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造出专利药,国家的专利法对于他们而言,形同虚设。
1970年颁布了印度首部专利法。其中明确规定:“印度专利法保护整个生产工艺和过程,但如果工艺或过程发生改变,其相应的产品并不受到原专利的约束。”
这是印度政府给本土药企留的一个出路,本土药企可以利用这条法律解释,采取“反流程工艺”进行操作。只要本土药企将专利药的生产流程颠倒一下,或者添加一些活性成分提高药物的药效,那么产出的药品就与专利药物不同。
于是印度本土药企利用这部法律,开始大量制造仿制药。但是,外国厂商把控着印度的医药市场,他们又怎么可能将口中的蛋糕拱手相让,印度的仿制药又面临难以打入市场的困境。
在此背景之下,印度又于1973年颁布了外汇管制法案。法案中要求在印度经营的企业中,外资股份不能超过40%。这一制度直接导致众多的跨国医药企业大量迁出,抛弃了占据的医药市场。印度本土药企抓住时机,凭借自身的成本优势和制度支持迅速成长。
到了20世纪80年代时,印度成为了世界上药品价格最低的国家。只要欧美国家的新药一上市,印度药企就能很快生产出与之对应的仿制药。印度成为了许多发达国家制药企业的噩梦,他们对此除了谴责,却无可奈何。
但是,一帆风顺的印度制药产业很快迎来了自己的噩梦。
断臂重生
印度仿制药在满足国内需求之后,大量地进入了国际市场,打破了西方医药专利的垄断,抢占了众多的市场份额。欧美国家眼看印度无数次从自己的口袋中拿钱,而且还如此光明正大,终究是忍无可忍,纷纷向印度政府施压。
一个国家要想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那么必须遵守国际间的制度与规则。印度为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就必须让自己的专利制度与国际社会接轨。于是印度于1994年,与世界贸易组织达成了《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协议中规定:印度需在所有技术领域进行产品专利保护。
如果印度对产品进行专利保护,那无疑会将印度仿制药企业扼杀于寒冬之中,随之引发的民生与经济问题,势必让印度陷入混乱。所以印度充分利用了协议给予发展中国家的10年过渡期,大力加强医药的自主研发能力与企业创新,实现从模仿到创新的转变。
2005年,印度出台了新的专利法,结束了印度医药企业合法仿制跨国医药企业专利药品的时代。自从专利制度执行之后,印度的药品价格一直急剧上涨。印度政府为了解决这种局面,一方面对基本药物采取最高限价政策,另一方面解除对药品原料的价格控制,让原料价格回归市场的理性。
通过种种举措,印度的医药成为了所有印度人都能买得起的医药,印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成功。
展望当下
印度仿制药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通过国家法律和政策的帮扶,让本土医药企业逐渐建立了优势。
第二阶段:本土医药企业在积累足够的优势之后,大力抢占国际市场。
第三阶段:将积累的资本投入到创新之上,完成从模仿到创造的转变。
成功的道路不能复制,但是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化,矛盾与问题是存在的。在医药这条上错综复杂的河流中,源头是医药企业,无数的支流是不同地区的人民群众。对我国制药企业进行扶持,让它们具备更强的自主研发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才能让人民享有更多的福利,这是治本的重要途经之一。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国制药企业研发与创新能力的不断加强,将会使制药成本越来越低。成本的降低势必让许多专利药的价格回归理性,百姓才能真正吃得起药,更吃得起好药。
另一方面,在政府扶持下的制药企业是具有政策优势的,它们能更快赶上国际知名药企的步伐,角逐于国际市场。当我国制药企业在国际市场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时,也能更加深入推进自主科研能力。
我国当下的制药企业,模仿不足,创造不足,产业结构严重不合理。这也就导致许多百姓需要的新药、好药只能使用国外的产品。国民的健康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岂能让国民的健康受制于他国的制药企业。
如今我国的医疗改革取得了诸多重大的成就,为人民谋得了许多福祉。但是,一切还任重而道远。我国还需在整个医药产业链上,持续深入与推进,完成从“西药治标”到“中药治本”理念转变。
标本合一,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