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G撒欢故宫,倒底谁是她的“开门人”?_风闻
海角愚人-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2020-01-19 17:22
开宗名义:这起风波中的“开门人”恐怕并非什么权力,而是故宫自己走得太远太深的商业化。
首先,所谓故宫被施压而不得不为权贵们的香车宝马大门洞开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比如前院长就能把来访的外国元首的车队拦在午门外,并不怕因此“得罪”一大票领导干部(外事、安全部门等等);之后就连总理到了故宫也只能换乘电瓶车,而且这还是考虑到来访外宾年龄实在太大的缘故,换言之如果来宾青壮些,弄不好总理都得陪着走路…但之后故宫有被秋后算账吗,没有。这不是正说明了即使中国的最高行政机构面对故宫也只能讲理而不能用强吗?
又有人会说人家旅游系统的不正好压着故宫,所谓县官不如现管嘛。这就更是胡说八道了:故宫隶属的是文化部,属副部级单位,与同样是副部级直属国务院的国家旅游局没有直接关系。而且以故宫的江湖地位,根本不需要旅游局的任何资源就能过得风生水起。甚至反过来,旅游局的一些涉外推广活动,时不时还需要故宫帮忙站台。以这样的关系,前旅游局长的家属有什么能耐去力压故宫,跑进去开着大G“撒欢”。
所以这些所谓“权贵们”已经肆无忌惮欺负到故宫头上的说法实在是无稽之谈。
但大G开进了故宫,还跑内金水桥头摆谱拍照、到此一游也是事实。究竟是谁给这傻缺媳妇儿开的门呢?如上所述,肯定不是故宫的高层领导专门批了什么条子,但也不能排除故宫某位从旅游局调来的工作人员为前领导家属“行方便”的可能。不过一来这种情况在今天的中国官场可能性不大,二来如果事情就此打住,我敢保证今后类似事件还会层出不穷,因为我们可能会因对某人一时的快意恩仇而忽略掉这些年故宫越走越远的商业化这座真正的冰山。
在讨论这件事之前,我还需要先搞清楚一个事实:故宫今天到底能不能进车?
事实是可以的,故宫的东西华门都是车辆进出的公开通道。对此你不仅可以搜到大量卫星图,网上还有一位故宫工作人员也加以了证实,而且指出大G摆拍的位置(内金水河与午门之间)也是可以行车的,只是不能停车。不过这位工作人员还是撒了一个小谎,这里不仅可以行车,有时还是一个临时的停车场。
看到这张图,我难免对前院长将奥朗德车队拦在午门外,不让其进入这个区域的故事产生了深深的疑惑。这所谓保护文物、照顾群众观感的说法肯定是站不住脚了。所以这让外国元首在午门外下车的故事,背后真正的推手恐怕并不是前院长,而是外事部门为了让这位元首感受到中华文明的雄浑庄严而耍的一个小手段罢了(前院长的故事中临时“关门谢客”、变更元首下车地点的说法,单从元首级别的安保要求来说就无法想象)。但这事肯定不能明说,于是被前院长拿来作为故宫“亲民”的案例一通胡吹,为今天的风波埋下了伏笔。
回到上图,因为广场上有一只金鼠造型,可以肯定拍摄时间就在近期,甚至有可能与大G门就发生在同一天(傻缺媳妇儿曾申辩当时旁边还有十几台车)。那究竟是什么事让这些“权贵”们在这天要放下工作(故宫周一闭馆),跑到故宫欢聚一堂,聚众撒欢呢?
坦率的说,我不知道,暂时也没查到。但下面这张图为我们“破案”提供了一个线索。
这是去年年中故宫与世界著名珠宝及奢侈品品牌卡地亚联合举办的“有界之外:卡地亚•故宫博物院工艺与修复特展”的宣传资料。你没看错,卡地亚的排名还在故宫之前。
表面来看,这个汇聚世界各地知名博物馆和卡地亚自己收购、收藏的奇珍异宝,且向公众开放的展览毫无问题。但请不要忘了,卡地亚作为世界知名珠宝、奢侈品商,怎么会不抓住这个十年一遇的难得机会(双方上一次联展是在2009年),广邀自己的优质客户莅临展会、共襄盛举。考虑到这些优质客户非富即贵的身份和养尊处优生活,为他们提供一个私密的环境(闭展日专场)和便利的通道(开车进场),就是提高这些客户到访率的必要手段。此时,故宫作为联展方,在闭馆日没有外人的情况下,将本来就可以行车的通道提供给这些贵宾使用,不是再“正常”不过了吗?微博上确实也有另一位开车进故宫的博主辩称自己当时受邀进去就是参与此类展览的,可惜我暂时找不到截图了。
话说到这里,诸位就应该明白故宫回应语焉不详的真实原因了:这位傻缺媳妇儿以及之前在故宫秀开车的各路人士可能本来就是受邀到故宫参与各种“特展”的,人家手里除了邀请卡,恐怕还有一张故宫附赠的临时车辆通行证。这种事,你让故宫如何解释?
至于要拿到这张神秘的邀请卡,真不需要什么特权,你只要足够有钱就行了。只是北京皇城根下的特殊文化决定了在这里炫富是没人搭理你的,唯一值得炫的东西就是权力。所以即使这些人哪怕是花钱买票进的场,也要在自媒体上描述成是受到某种权力的关照,以反过来提升自己的身份。这与那些年年去国外蹭红毯的不入流女星算是异曲同工。当然,这傻缺媳妇儿倒是真权贵家眷,但在我看来她的入场券恐怕主要还是来自她一掷千金的消费力。
所以,这起风波,加上前几年的会所门、之前不久的奢宴门等等,真要从根子上去挖,还得从故宫近些年的不断扩张的商业化说起。毕竟给这些贵妇发车辆通行证和租赁故宫场所给商业机构胡作非为的都是故宫自己,不是吗?
那么故宫到底该不该商业化?可以,但必须不忘初心、量力而行。
所谓不忘初心,故宫必须牢记自己“人民博物馆”的社会身份和自己对新中国“人民政权”的特殊意义。因此,不管资本主义的“国际惯例”如何,社会主义的故宫永远都只能是人民的故宫,它绝不能沦为少数“文人雅士+商贾巨富”小圈子把酒言欢、利益交换的后宫。更不能自降国格、公器私用,去为任何商业品牌背书。
故宫文创是这些年广受好评的一项商业创新,但有时步子大了也难免扯着蛋。比如今天同样打着故宫品牌的文创公司就有三五个——九龙治水好不热闹,同质化竞争日趋劣质。更令人忧心的是,故宫的文创产品已经从普通的旅游纪念品开始拓展到食品、美妆等潜在风险较大的领域。但故宫自己显然是没有食品工业与日用化工方面的专家的,且这些产品的生产、运营还都是对外授权,那么请问故宫哪来的自信去确保产品质量?而这些打着故宫品牌的食品、美妆一旦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砸的是谁的招牌?
招牌砸了还是小事,寒了民心才是大事。从这大G门来看,故宫确实无小事。或者说当故宫人忘记自己看门人的身份,忙着去给各路商机开门后,今天故宫的商业化道路就已经走进了一个他们自己无法控制风险、承担责任的“溺毙区”。对此,是时候停一停、捋一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