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专家:落在美国基地外30公里的残骸表明伊朗导弹非常准_风闻
席亚洲-独立军事评论员,IT业观察者-公众号:亚洲火车总站2020-01-19 15:22
15日,美国《防务大新闻》网站发布分析员拉尔夫·萨维斯伯格的文章,根据推特上出现的伊朗导弹残骸照片分析了袭击美国基地的“起义2”导弹的弹道信息,认为这些残骸的落区表明这种导弹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下面节选翻译这篇文章以供参考:
如果你期待着看到一篇从文牍主义角度谈论美国和伊朗之间冲突的政治问题的文章,马上停止阅读。以下一篇基于公开信息的权威性技术分析文章——《防务大新闻》编者按
40年前,伊朗和伊拉克曾经进行过一场导弹对抗,如今,伊朗的导弹再次落在了伊拉克的土地上。
通过目前一些细节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袭击两处基地的导弹当中,至少有一部分是改进型的“飞毛腿”导弹,并且其中一些准确的击中了建筑物目标,这表明这种导弹的精度比原版“飞毛腿B”有了巨大的提高。
这种新型的导弹在700公里上具备10米-100米范围的圆概率误差。
伊朗电视台发布的照片看,这次袭击中使用的部分导弹是“征服者-110”系列的某种改进型,这种固体燃料导弹的射程据称在300公里。而阿萨德空军基地距离伊朗边境最短距离280公里,显然在射程范围内。
而推特上显示,攻击另一个城镇目标的导弹有残骸落在了距离目标数十公里的地方。如图一所示,这显然是一种液体燃料导弹,具有结构油箱和用于向引擎供油的涡轮泵。照片中现实了多个线索,显示这是一种改进型的“飞毛腿”导弹。而不是“征服者-110”系列。
从图中可以看到,标志1是涡轮泵的出口、标号2是一个检查口盖,标号3和4是推进剂加油口。可以看到靠近上部的口盖油漆为红色,下方则是黄色。伊朗用黄色表示燃料,红色表示氧化剂。
图1
这表明,这枚导弹的燃料箱在下,氧化剂在上。
苏联的“飞毛腿”导弹是一种上世纪50年代开发的导弹,它的射程为300公里,战斗部1000公斤。它使用的氧化剂是红烟硝酸,燃料是煤油。这种燃料的能量密度要高于二战期间德国的V-2火箭。“飞毛腿”导弹采用了结构油箱,但它的制导系统和控制系统仍然和二战时代的老式导弹相似,因此其精度很差。圆概率误差在1000-300米之间,即使有着1000公斤的战斗部,但如果使用常规弹头,仍然属于效率很低的武器。
图2,“飞毛腿”与“起义”的区别
伊朗的“流星-1”导弹(与朝鲜“火星5”相似)基本和“飞毛腿-B”导弹一样,“流星-2”导弹则基本接近于“飞毛腿C”(类似朝鲜“火星6”),这种导弹增加了推进剂重量,降低了战斗部重量,因此射程提高到了600公里。在2010年,伊朗展示了一种新型导弹,称为“起义-1”(在也门被胡塞使用的型号则被称为“火山2H”)。这种导弹因为被胡塞武装多次向沙特发射而出名。这种导弹与原型有明显区别,它取消了尾部的大型稳定翼,同时安装了一个较小的圆锥形再入装置,与伊朗射程较远的“意志-H”斗胆相似,它的油箱明显加长。联合国专家对也门发射后坠落到沙特境内的“火山-2H”导弹残骸进行了研究,并发布了关于它的大量信息。它的燃料箱安装在氧化剂储箱的下方。这和“流星1、2”都不一样,但却和在伊拉克发现的残害一样。这种导弹的氧化剂箱分为两层,其中下方的一半会首先消耗,以减小导弹飞行中重心变化的幅度。2018年10月,伊朗使用该系列的“起义-2”导弹对叙利亚境内的ISIS武装进行了攻击,如图3。
图3,伊朗起义-2导弹
图4,残骸尾部的小型尾翼与图3(a)显示的特征一致
图4是在伊拉克发现残骸的另一张照片,这是另一个推特用户上传的另一个角度的照片。可以看到标注1、2处是小型的尾翼,标注3则是涡轮泵的出口。据报道这个残骸是在阿萨德基地30公里左右发现的。而从显示助推器前段的照片图5中可以看到,其头部有一个小型的过渡段,这也和“起义2”导弹的特征一致。
图5 左侧为导弹残骸上部,可以看到其过渡段与图3(b)中形状一致
而“起义2”导弹的最大特点是其再入器有小型的可动控制翼,在图3中可以看到。这表明它采用了机动再入技术(MARV)。冷战期间美国研制了潘兴2导弹,采用了雷达地形比对技术来进行制导,圆概率误差可达10-40米。此外还有一些导弹,比如中国的东风-15B导弹也采用了类似技术。2017年朝鲜也展示了一种“飞毛腿”导弹改进型,具备MARV,不过它的再入器外形明显也和“起义2”不一样。而同时朝鲜也没有与“起义1”、“起义2”类似的导弹,这表明伊朗和朝鲜发展MARV应该是互相独立的。
导弹的残害落在基地附近30公里,似乎表示它并未命中目标。但实际上,机动再入器是会和导弹助推器分离的,在燃料耗尽后两者就会分离,然后以相同的弹道飞行。在进入大气层后,由于大气阻力的原因,两者就会分散,即使是非机动式的再入器也因为具备空气稳定设计,不会翻滚,而助推器因为没有这个设计,就会在再入过程中翻滚和解体。在大部分情况下,它会几乎垂直下坠,因此通常会落在再入器的后面,如图6所示。
图6,计算机模拟的起义2导弹攻击目标时弹头和助推器分离下降情况
通过计算机模拟“起义1”导弹数据,通过此前对于“起义1”的研究,使用750公斤再入器的情况下,按照“最小能量弹道”可以达到最大射程,模型显示,它可以飞行727公里,这与伊朗宣称的700-800公里的最大射程相符。计算数字显示,当弹头和助推器共同下降到20公里左右高度时,由于阻力急剧增大,助推器残骸几乎垂直下坠,最终弹头和助推器残骸落点之间距离约为21公里。而如果采用“低弹道模式”来攻击小于最大射程上的目标,那么落点将会更大一些,因为这时的弹道没有那么陡峭。按照计算,射程700公里和675公里的时候,两者间落点的距离分别为27公里和31公里。
尽管我们并不能通过这个计算确定再入器是否命中了目标,但是这至少表明导弹是在距离阿萨德基地600-700公里距离上发射的。
目前我们并不知道伊朗导弹的攻击目标是什么,因此无法准确判断这次攻击的圆概率误差。我们可以看到至少6个建筑物遭到破坏,而其余导弹落入的停机坪和滑行道的边缘。假设这些导弹都是以建筑物为目标,那么可以估算,其CEP约为几十米水平。
从攻击现场照片来看,其爆炸范围显然较小,这表明攻击中使用了类似胡塞武装所使用的那种较小的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