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一锅烩(重修版)_风闻
李非ABC-2020-01-19 13:59
全球通史一锅烩(重修版)
李非
前言
西方思想家认为严格的世界史从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的远航探险开始。这些事件的发生时间约为公元1500年左右。所以西方的世界史往往以此为界,划分为500 年之前,和500年之后。500年之前基本上被描述为人类的蒙昧时代,而500年之后的历史就是西方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全球化史。
这个全球化史的描述过程是以欧亚大陆为中心舞台展开扩散的。欧亚大陆被认为是世界中心地带,占陆地的五分之二,人口的九成。在近代全球化建立过程中,西方也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即先控制世界边缘地区,再深入亚洲中心。这些边缘地区包括西伯利亚、南北美洲、拉丁美洲和海洋,最后抵达和占领曾经是全球最发达之地的东方。
但真实历史并非如此,伊斯兰教诸帝国实际上在公元1000年左右开始了人类第一次全球化。这个全球化导致若干伊斯兰大帝国的建立,并极大压缩了仅在欧洲存在的基督教地区。基督教至少超过500年以上都是弱势存在。完成第一次全球化的是穆斯林,而不是基督徒。
在诸伊斯兰帝国鼎盛时期时,欧洲基督教对此进行了强烈反抗。在这种反抗中,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一步一步实现了强弱易势。因为两大宗教文明强弱的易势,因为创造了工业生产力,西方实际上是完成了人类第二次全球化。第二次全球化比第一次全球化给全球带来更大的冲击。
对于两次全球化的过程和历史,西方史学家是搞历史虚无主义的。但看当今世界地图,从全球各国主体宗教的分布看,可以让人很清楚地理解两次全球化分别所达到的边界和范围。在世界地图的东亚部分,则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传统世俗地带。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像。两次全球化,都是宗教的全球化。中国这一片发达的世俗化地区,全球化缺位。该区域跨越几千年后,还是世俗地带。这里的奥妙值得探讨。
就近代史而言,西方制度起初占优势的是霸权国英国的英国体系。这个体系在当时称“世界体系”。这里美国本来是和德国站在一边,挑战英国体系的。因为利益关系,美国抛弃了朋友德国,站到往日死敌英国一边去了。而从头到尾都挑战英国的德国体系,本属西方体系另一重要分支。但因为德国两次战败,西方近代史学界对德国的描述成为禁忌。他们写的世界史,就是不愿意谈德国。西方史学界避开两次世界大战策源地的德国。这世界近代史他们就讲不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