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末年攸侯喜东征是怎么回事?_风闻
观察者网用户_233390-2020-01-20 17:08
网络上很多地摊文都说商朝末年由于攸侯喜率25万大军东征东夷,导致周朝趁虚而入,甚至脑补出如果攸侯喜主力大军没有东征,周朝就无法推翻商朝的传言。到底是不是这样呢?
首先,攸侯喜是商朝诸侯攸国国君,是否是“殷商王室旁支子孙”,不知道,很大可能不是。商朝的确有王室子弟为外服方国国君的例子,但不多,更多的都是仆从国原本的国君。譬如周朝原本就是商朝的“周侯”。
其次,某代商王(具体是谁不知道)有个老婆叫妇喜,根据妇喜的甲骨能推断,至少有个部族叫“喜”。这个“喜”部族是否和攸侯喜有关,不知道。
其三,攸侯喜率“25万大军在山东……”“周灭商趁虚而入”这些纯属脑补。
根据学者们对现有甲骨卜辞的推理,嗯我先说一声这个推理真心很难。因为甲骨卜辞不是记载事件的“书本”,而是搞迷信占卜的。这就像你要高考了,抽了个上上签,然后你很高兴地在日记里写了“我在某日高考,上上签”,事后唉发现成绩还不错,于是又写日记“我在某日高考上上签,果然考上了,今天去庙里还愿”。你的儿孙能得到啥信息?只能得到你高考考上了,还搞了两次迷信而已,其余的信息几乎都没有记载,你考了啥大学、你各门分数如何、你名次如何几乎都不知道。但所幸的是,你妈可能也搞了一次迷信,写下日记“我听我儿子说数学考得不错,我去庙里还愿”,你爸可能也搞了迷信,写下“我儿子终于考上了家里蹲大学,我来还愿”,然后你爷爷也搞了迷信,写下“我儿子终于贿赂教育局,让我孙子考上了家里蹲,我来还愿……”所以怎么说呢,卜辞越少,越是缺乏信息,卜辞越多越能还愿事件,但到底这是个搞迷信的小记录,所以想百分百还原事件,可能性是有的,但很低很低。
所以学者们对现有卜辞的推理来看,攸侯喜是一个攸国诸侯,似乎很得纣王信赖。
在纣王当政的第十年第九月,纣王叫来攸侯喜,在商朝王畿之地“大邑商”开展了大型迷信活动,这次迷信活动的主旨是集结部队,向祖先贿赂祭品,求祖宗保佑东征东夷能成功,并顺带要求祖先能透露点天机。
当月,商朝大军(人数不知道,迷信小甲骨没有任何记载,但用屁股猜也不可能是25万人)路过“雇”这个地方,再次开展迷信活动,祖宗说“吉”,于是纣王和攸侯喜继续进军。
之后几个月,纣王和攸侯喜率领大军,每过一个重要地点,就开展一次迷信活动,祖宗只要说个“吉”,就继续进军,这一路上可能搞的迷信活动至少十次(所以叫十祀伐夷方)。
十二月,大军经过了边境重要据点,也就是攸侯喜的封国——“攸国”,开始接壤东夷。这一月的大型迷信又开展了三次,我估计祖宗都要被问烦了,TMD这么问来问去的打不打啊。
十二月底,再次开展大型迷信活动,这次诅咒的敌人是东夷的“林方”。至于打了没打,不知道。
纣王十一年正月,班师回攸国。这期间从九月一直到十二月,出现了很多次“王征夷方”四个字,到底打了没打,打了个啥,不知道。但怎么也班师了,大抵是真的打了,但可能斩获不大,否则纣王一定会喜滋滋地回来搞大型迷信还愿活动,告诉祖宗这次我又抓了很多高级人殉,可惜没有相关卜辞。可能是战争不顺利,也可能是没能和东夷主力部队顺利接战,也可能是没有发现有这次出征搞人祭还愿的卜辞。
十一年正月,按照惯例,商王大型军事活动后,要开战田猎,顺便在搞一次大型迷信活动,这次迷信活动中,纣王向祖宗询问,自己能否在以后的战斗中“执胄夷方(录虎)”,能否“大左族有擒”,祖宗对纣王这种打嘴炮行动力极差的表现不满,于是没有回答。
十一年五月,纣王和攸侯喜率大军返回大邑商,并没有发现有这次远征斩获人祭的记载。
虽然卜辞没有记载这次战争到底有多大战果,但根据对江淮地区和山东东部的考古来看,商朝晚期江淮地区和山东东部的商文化器皿激增。最大的可能是,在东夷反商的同时,纣王和他爸爸也在奋力威吓、拉拢、收买东夷各方国、各聚落的首领,而且也有一定的效果。当然也有可能……这些器皿是东夷各国从商朝抢来的……
而从这次远征的卜辞来看,这次远征可能政治意义更大,军事上的胜利可能有点寒酸。毕竟跟前辈商王比一比就知道了,前辈商王出征后,一定会告诉祖宗“这次我砍了几百个战俘给您”、“这次我砍了十几个国王给您”、“这次我俘虏了几千人,砍了他们jio”……而纣王时代这种有斩获意义的卜辞极少。纣王对东夷的多年战争,迄今为止发现的卜辞中,只有一个“国君”级别的战俘被纣王剁了献给了祖宗。
……商朝气数已尽,大概是因为纣王已经提供不了优质且数量巨大的人祭人殉给祖宗了,祖宗们得不到高级别的贡品,也就没法保佑纣王了。
至于说攸侯喜,只是纣王威压东夷各国的一个方面重臣,这就跟崇侯虎是纣王威压西方各国的重臣一样。至于说攸侯喜有什么能“光复殷商”的力量,那都是夸张性的脑补了。毕竟从甲骨卜辞来看,攸侯喜的出征,好多次都是纣王亲自参加,部队应该都是大邑商的军队。而崇侯虎却有很多次出征的卜辞显示,崇侯虎是在商王的指派下,单独领崇国军队出征而且似乎还有不错斩获的。所以,就从我了解到的这一点点讯息来看,攸侯喜其实就是一个纣王的爱臣,不见得有多大实力也不见得有多大能耐,而崇侯虎这个能被及载入史记、能被周人天天惦记的,在甲骨卜辞中能单独领军出征还有斩获的,这才是真可怕的敌人。不过很幸运的是,史书记载早在周文王时期,崇侯虎就被周人给灭了。而更幸运的是,根据甲骨卜辞的记述,**崇侯虎不是纣王时代的人,而是武丁时代的人,**2333333。
至于说攸侯喜的攸国,那点人马最后去哪儿呢?根据陈梦家的推测,周人在建立鲁国时,因为鲁国旧地的百姓被强制西迁甘肃了,那么鲁国不可能没有百姓嘛,于是史料中记载的鲁国百姓的来源——殷民六族中的條氏,大抵就是攸国百姓,也就是攸侯喜的“实力”……嗯,基本是任由周人宰割的。说什么东征为还,都是上个世纪甲骨卜辞出土较少时的猜测,其实从现在的卜辞来看,纣王对东夷的反叛,是很力不从心的。
能用祭品把祖宗喂撑的——殷商男儿
整天问祖宗自己能否有斩获的——朝歌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