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后故事(1):疗愈_风闻
王晓笛-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图财的逗比时评人,抓耳挠腮的论文民工2020-01-20 16:12
选后第一天,台北有些小雨。
选前剧社找到我说,要做一场与众不同的演出。这场名为“选后第一天”的即兴话剧,以选举焦虑为主题,让观众现场分享自己在选举中的悲欢离合,演员则为他们表演每一个故事。
老实讲,这个话剧是吸引我的。选前我碰巧和父母大吵了一架,赌气离开家门,一直睡在店里。
每一次选举都是对社会的撕裂,但这次的紧张程度甚于以往。蔡“总统”在胜选当日说,要放下对立,拥抱家人,我很认同。
我当即答应了赞助,剧社也允诺我可以在演出时卖酒。
狭窄的排练室里,人潮涌动。
观众以年轻人居多,他们朝气蓬勃,却又迷茫困惑。
一位女生在讲述自己的故事时突然哭了起来。她对蓝绿都没有好感,只是单纯讨厌韩国瑜而去支持了蔡英文,但却因此和父母关系紧张,被支持韩国瑜的朋友排挤……她不希望蓝绿在“立法院”过半,现实却是民进党虽然少了几个席位,但不分区和分区加在一起,依然是一党独大。
演员们在安抚她的情绪,而站在后面的我,也是心如刀绞。
“大家会因为选举感到焦虑吗?”主持人问道。
大多数人举起了手,包括我。
这个小调查刚结束,一位刚才没有举手的男士开始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我来自大陆,当我看到蔡总统获得817万票的时候,我很激动,这是台湾民主的胜利。”
他语速平缓,但有难以掩饰的激动。
我很意外会在这里遇见来自中国的民主人士。
“我也想分享我的故事”,一位同样来自中国的女士举起手来,“我很激动台湾民主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羡慕你们可以在这里呼吸自由。”
诸多来自对岸的故事刺激着在座每一个台湾人的神经。我突然觉得,我们虽然不断抱怨着自己的生活,却不曾想过,在其他地方,还有人渴望着我们所享有的这一切。
剧社为这两位渴望民主与自由的中国斗士,即兴表演了一小段演出。从他们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慰藉。
原意为社会互助的活动变成了中国民主故事的分享会,但也因为这样更坚定了我对台湾价值的守护。
最后一个发言的是一位年轻的妈妈。
“听了大家的故事,基本都是焦虑、悲伤和抱怨,我承认这是选举带给我们的伤痛,但我们可能忘记了,也正因为民主,我们才能够这样肆无忌惮的抱怨。我这次投给了时代力量的小灯泡妈妈,是因为我认可一个妈妈为下一代的挺身而出,这是民主带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掌声雷动,她说出了我们的心声。
演出结束,人们开始陆续离开。我原本抑郁的心情因为这次演出而变得豁然起来,收拾摊位时手脚也变得异常轻松,无意间碰到了一旁的书架,碰掉了一本书。
我将这本叫《围城》的书放回书架,向主办方道了声抱歉,又继续忙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