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可能都有点被动技能_风闻
灰鸽叔叔-灰鸽叔叔官方账号-2020-01-20 08:56
一
很久以前我就发现,每个人可能都有点“被动技能”。
它不是学习得来的,也不是可控的,它就是与生俱来依附在你身上的,其他人怎么都无法具备的奇怪能力。它在你身上发生的概率就是出人意料地高,高到用“偶然性”已经完全解释不过去。
比如,我的被动技能就是“被问路”。
它已经完全处于科学无法解释的地步。而且我在路上的时间并不长,完全没有“量变到质变”的体量。而且,按道理说,一个身高超过1米8、体重达到160斤的“大家伙”只可能有威慑力,眼睛一瞪没人敢吭气的那种。但现实偏偏不是这样。
当我意识到这件事情的诡异之处后,我给自己定下了KPI指标,比如,每个月被问路五次——几乎每个月都能顺利完成。
二
本月初的KPI在北京完成。当时我正在南站等晚点的火车,和两个同事坐在一个非常不显眼的角落里。面前堆着行李,手里捧着手机。
火车站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一位大爷带着老伴穿越层层人海来到我的面前,问我2号站厅在哪里。
我当时一边抬头看2号站厅的位置,一边觉得自己的被动技能树正闪闪发亮。
以前我说这些经历的时候,大家都觉得我在说段子,一直到他们和我一同出门,才发现这不是段子,而是鲜活的生活,铁一般的事实。
从市区到郊区,从上海到伦敦,从独自一人到成群结队,“被问路”已经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哪怕这些问路者身边有警察、有工作人员、哪怕他们是能熟练使用高德地图的年轻人,他们都可能会着了魔一样的朝我走来。
当它连续十几二十年都这个样子的时候,我就觉得,人生当中,可能有些事情,真的就是专属于我们自己。你摆脱不了,别人也学习不到,它在你身上发生的概率,就是远远超过别人。
三
后来我意识到,每个人可能都会有属于自己的“被动技能”。有些看上去像运气,有些看上去像偶然事件,如果不适应它,或者无法发现其中的乐趣,追求“逆天改命”,整个人就会活得很焦虑,很别扭。
因为这种“技能”,关联的要素太多了。这种“被动”是一大堆条件共同塑造的,靠一两个要素的转变根本没有用。
比如我的这个技能,可能和圆脸有关,可能和戴眼镜有关,可能和走路姿态有关,可能和打扮有关,也可能恰好符合了公众心中指路者的某个形象预期。要避免这种困扰,装作很凶的样子是没用的,反而会显得很可笑。
如果我为了“不被频繁问路”改变自己,可能要整容,要模仿很多社会大哥,要东施效颦地模仿不好亲近的高端人士的样子——可能被问路的问题解决了,但活得更痛苦了。我等于用一个更大的麻烦来解决一个小麻烦,为了避免一个小小的不自在换来了更大的不自在。
这种改变,不值得。
四
上个高度吧。
后来我发现,这个“不值得”的事情,许多人都在面对。
几乎每个人,都在面临着“修正被动技能”的诱惑——例如内向者需要外向,平凡者需要逆袭,普通人需要改运……也有很多课程,例如如何成为瞩目的焦点、如何迅速得到上级的赏识……
其实,在操作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光点主动技能没有用,它有一部分结果,真的就是取决于被动技能。
比如,我一直想说,如果内向让你自在,就不要去强迫自己外向,用浑身别扭的状态强迫自己活跃,去获得所谓的“外向者的便利”。
无法做自己,是一件特别痛苦的事。人世间的大多数抑郁,大抵源于此。
学了一阵后你就会发现,在“小麻烦”面前,“找到自己”才更重要。天底下哪有十全十美的性格,祖坟冒青烟的运气,与其去绕开被动技能,不如学会和它和解,从中找到一点乐趣。
就像我,现在觉得陪着人家一起打开百度地图,也是一个又一个很有意思的经历。
有时候,那些特别的地方,也是我们存在的意义。
一个背景声
“我大概是路牌转世”